新書推薦:
《
启微·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
》
售價:HK$
107.8
《
宠物造型设计与修剪(王欣)
》
售價:HK$
61.6
《
酱卤食品加工
》
售價:HK$
64.9
《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售價:HK$
107.8
《
中西交通史 陆海书系
》
售價:HK$
63.8
《
图说新质生产力1 科技创新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HK$
64.9
《
雪
》
售價:HK$
75.9
《
当代学术·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售價:HK$
140.8
編輯推薦:
符号学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符号是所有意义活动(表达、传送、解释)都必须要用的方式,没有不使用符号的意义,也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文化是一个社会相关意义活动的集合,不仅人的意义活动靠符号,生物界和人工智能的活动也靠符号。在当今时代,文化变迁加速,社会的符号活动空前活跃,符号学的研究因此显得特别重要。符号学的一些一般性规律,就成为人文社科活动及成果的公分母。本书是赵毅衡教授半个世纪以来教学内容的结晶,用平易的方式,以大量的小到具体生活,大到整个文化为例,通俗易懂地讲清楚符号学原理。
《叙述学讲义》此书综合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在叙述学上的读书、思考、教学心得。力求总结所有叙述体裁的总体规律,不只是一般叙述学讨论的小说、电影。写法上,理论从简,文字从浅,多作例证,易懂为先。
內容簡介:
《符号学讲义》该书是赵毅衡老师在四川大学上课多年的讲义精炼而成。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符号学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符号是所有意义活动(表达、传送、解释)都必须要用的方式,没有不使用符号的意义,也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文化是一个社会相关意义活动的集合,不仅人的意义活动靠符号,生物界和人工智能的活动也靠符号。在当今时代,文化变迁加速,社会的符号活动空前活跃,符号学的研究因此显得特别重要。符号学的一些一般性规律,就成为人文社科活动及成果的公分母。《符号学讲义》是赵毅衡教授半个世纪以来教学内容的结晶,用平易的方式,以大量的小到具体生活,大到整个文化为例,通俗易懂地讲清楚符号学原理。
《叙述学讲义》此书综合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在叙述学上的读书、思考、教学心得。
符号学研究所有意义活动文本,叙述学研究的是其中有情节的文本,因此,叙述学可以算是符号学的下线学科。但是叙述学覆盖的范围非常大,与语言学、风格学、修辞学等一样,独立于符号学,也遵从符号学的一般规律。人类文化靠有情节的文本支撑:纪实类叙述如历史、史诗、传记、新闻,庭辩;影视类叙述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短视频;演出类叙述如戏剧、游戏、电子游戏、魔术、比赛;实用类叙述如广告、许诺、预测、誓言;心理类叙述如梦、错觉,等等。所有这些体裁,都有情节支撑,都应纳入叙述学的范围。《叙述学讲义》力求总结所有叙述体裁的总体规律,不只是一般叙述学讨论的小说、电影。
写法上,理论从简,文字从浅,多作例证,易懂为先。
显示部分信息
關於作者:
赵毅衡
----------------------------
1943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1988—2005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2005年归国,至今担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符号学家,叙述学家,艺术学家。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著有《远游的诗神》《新批评》《苦恼的叙述者》《礼教下延之后》《对岸的诱惑》《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广义叙述学》《哲学符号学》《艺术符号学》《符号美学与艺术产业》、The Uneasy Narrator、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The River Fans Out、Semiotique Philosophique等。另有小说集《沙漠与沙》,散文集《有个半岛叫欧洲》,《好一双中国眼睛》。
目錄 :
《符号学讲义》目录
缘起1
第一讲符号学作为意义形式理论
第一节介绍符号学
第二节意义
第三节符号学的范围
第二讲符号意义
第一节符号意义的滑动
第二节认知差
第三节符号过程诸悖论
第四节不完整符号
第三讲理据性
第一节索绪尔体系的“全无理据”
第二节皮尔斯符号学的理据性
第三节符用理据性
第四讲意义的分解
第一节双重分节
第二节皮尔斯的符号三分结构
第三节无限衍义
第五讲双轴关系
第一节双轴与主导
第二节双轴同现
第三节六因素主导论
第六讲文本与伴随文本
第一节文本
第二节伴随文本
第七讲符号修辞
第一节符号修辞学的特殊性
第二节修辞的符用延伸
第八讲符码、元语言、解释旋涡
第一节符码与元语言
第二节解释旋涡
第九讲标出性
第一节语言学与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
第二节名称决定的标出性
第三节功能决定的标出性
第十讲艺术符号学,符号美学
第一节艺术学与美学
第二节艺术在意义世界中的地位
第三节泛艺术化
第四节重新定义艺术
第十一讲媒介与跨媒介
第一节媒介诸概念
第二节媒介的互动
第三节随意性
第十二讲意义活动中的身份、自我、述真
第一节身份
第二节自我与主体
第三节真知
《叙述学讲义》目录
第一讲 符号学作为意义形式理论
第一节 介绍符号学
1. 符号学研究什么
2. 意义及其形式
3. 思想实验,“悬置”
4. 符号不是纸上谈兵
5. 与符号学有关的几个术语
第二节 意义
1. 意义是什么
2. 意义世界的复杂构成
3. 空符号
第三节 符号学的范围
1. 注重解释的符号学
2. 符号学的应用范围
3.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史
4. 符号学的四个模式
第二讲 符号意义
第一节 符号意义的滑动
1. 物-符号二联滑动
2. 三联滑动
3. 部分滑动,“三性共存”
第二节 认知差
1. 符号传播的认知差动力
2. 片面化原则
3. 符号意义的量化
第三节 符号过程诸悖论
1. 符号过程三环节
2. 解释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
3. 不存在没有意义的符号
4. 任何解释都是一种解释
第四节 不完整符号
1. 信号
2. 无发送符号
3. 潜在符号
第三讲 理据性
第一节 索绪尔体系的“全无理据”
1. 苏格拉底的犹豫
2. 任意武断
3. 系统的意义支撑功能
4. 共时/历时
5. 有机论
第二节 皮尔斯的理据性符号学
1. 初始理据性三分
2. 像似性
3. 拓扑像似
4. 指示性
5. 符号的指示性底线
6. 规约性
7. 三种理据性各自的特点
第三节 符用理据性
1. 理据性的生长
2. 普遍符用理据性
3. 艾科的“漂流”说
第四讲 意义的分解
第一节 双重分节
1. 符号与对象何者在先?
2. 双重分节
第二节 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格局
1. 符号二分与三分
2. 三种“翻译”
第三节 无限衍义
1. “三生万物”
2. 意图定点
4,分叉衍义与“转码”
第五讲 双轴关系
第一节 双轴与主导
1. 双轴的命名
2. 双轴意义的配合
3. 宽幅与窄幅
第二节 双轴同现
1. 双轴同现文本
2. AI的聚合遮蔽
3. 展面与刺点
第三节 六因素主导论
1. 六因素的提出
2. 主导对立与文化发展趋势
第六讲 文本与伴随文本
第一节 文本
1. 文本的构成
2. 文本的边界
3. 区隔的重要性
第二节 伴随文本
1. 显性伴随文本之一:副文本
2. 显性伴随文本之二:型文本
3. 生成性伴随文本:间文本、已有文本、同时文本
4. 解释性伴随文本之一:评论文本
5. 解释性伴随文本之二:链文本
6. 解释性伴随文本之三:先/后文本
7. 全套伴随文本、“全文本”
第七讲 符号修辞
第一节 符号修辞的特殊性
1. 修辞的本意
2. 比喻、隐喻、概念比喻
3. 明喻、转喻、提喻
4. 潜喻、曲喻
第二节 修辞的符用延伸
1.象征
2.反讽
3.悖论
4.大局面反讽
5.四体演进
第八讲 符码、元语言、解释旋涡
第一节 元语言
1. 符码
2. 元语言
3. 元语言的层次
4. 元语言冲突
第二节 解释漩涡
1. 形义冲突
2. 生活中解释漩涡之普遍
3. 演示与被演示
4. 元元语言与评价漩涡
第九讲 标出性
第一节 语言学与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
1. 标出性的定义
2. 从语言的二项对立,与文化的三项关系
3. 标出性与性别
4. 异文化与亚文化
第二节 名称决定的标出性
1. 名称标出
2. 命名标出的机制
3. 如何处理标出项
第三节 功能决定的标出性
1.功能性标出
2.命名式与功能式标出之互证
3.标出项翻转
4.标出性的吸引力
5.狂欢理论
第十讲 艺术符号学、符号美学
第一节 艺术学与美学
1.艺术的标出本质
2.“美学”一词的由来
第二节 艺术在意义世界中的地位
1.艺术对世界的“基本不透明”
2.艺术与游戏的共同点
3.艺术“与垃圾为邻”
4. 商品的三联部分滑动
第三节 泛艺术化
1. 艺术的非自然
2. 跳越对象
3. 什么是“神似”?
4. 正项美
5. 异项美,中项少美
第四节 重新定义艺术
1. “分析美学”与程序主义
2. 历史上的功能主义
3. “超越庸常”作为艺术定义性功能
4. 泛艺术化中的“超脱庸常”
第十一讲 媒介与跨媒介
第一节 媒介诸概念
1. 术语群
2. 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
第二节 媒介的互动
1. 通感
2. 出位之思
3. 体裁期待
4. 冗余与噪音
5. 荣誉的意义功能
6. 关于艺术噪音的论辩
第三节 随意性
1. 露迹、不协调、率意形式
2.“拟声达意”与“姿势语”
第十二讲 意义活动中的身份、自我、真知
第一节 身份
1. 身份与符号身份
2. 文本身份
3. 身份的集合
4. 身份与自我
第二节 自我与主体
1. 主体
2. 自我与他者
3. 主体的位移
第三节 真知
1. 述真,符号之真
2. 撒谎的符号学分析
3. 真知与解释社群
內容試閱 :
第一讲符号学作为意义形式理论
第一节介绍符号学
1.符号学研究什么?
符号学是关于意义活动形式的普遍理论。符号学不全是西学,也不全是国学,符号学是一门全球意义共同体共同推进的批评理论。西方学者做出了贡献,中国古人和现当代学者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什么叫批评理论? 批评理论就是对于所有的对象,包括自身这个学科,用一种批判的态度加以审视,不接受其表面形态,随时注意找到相反的论据,不急于接受其现成结论或社会一般意见,而是仔细追究其演化过程的合理性。
符号学的有用,源自其研究对象的广泛普遍。符号学没有划定讨论的范围,任何意义活动,小到日常生活,大到人类历史与未来,都是它研究的对象。因为符号学关心的是人的意义活动采用的形式方法,所以,符号学也是意义之学,研究的是意义的各种形式变化。因此,到这课上听讲的同学,遍布各个不同学科,希望你们都有所得益。
科学在一步一步前行,是积累性的;而人文学科似乎是展开性的,似乎古人已经问到底蕴,后人的任务只是一次次深入。但是,符号学与一般人文学科略有不同:符号学的许多工作也是积累性的,前人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出的一些理论,成为后人继续发展的出发点。所以,听这门课,最好一步步弄懂原理,缺了课还要补上,不然会看不懂下一步。
符号学有强烈的国学色彩,但国学的贡献不能包揽符号学这个学说,如果古人解决了一切问题,我们只要重说一遍就行。西人也没有解决一切问题,不然我们读翻译就够了。符号学无法强制分西学与国学,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教育体制以及学界的分科合作,本身就是中西合璧的。也就在这个世纪,中国和西方才正式有符号学这个系统的学科,在这之前,中国古人,西方古人,贡献的都只是“符号学思想”,即某些对这门学科有启发的思想。从本书可以看到古人和西人在符号学领域留下很多问题,很多基本的原理都需要我们结合中西前人的思想,重新定义,从头细加研究。
2.意义及其形式
符号学研究的是意义的形式,这短短一句话有三个问题:第一,什么叫形式?第二,什么叫意义?第三,什么叫符号?对这三个主要核心词需要一丝不苟地顶真较劲。符号学本身是一种分析,一种分析态度,一种分析方法,对初始的概念群尤其要认真再认真地刨根问底。不然,在学习过程中,这些问题依然会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