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
》
售價:HK$
63.8

《
香港影像志(180余张珍贵影像,180余年时间跨度,汇成一部香港成长史)
》
售價:HK$
316.2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九次修订)
》
售價:HK$
80.2

《
一战全史
》
售價:HK$
74.8

《
二战全史
》
售價:HK$
74.8

《
把执行做到极致破解管理难题引爆团队执行力
》
售價:HK$
41.8

《
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学衡社会史丛书)
》
售價:HK$
140.8

《
重回1500-1800:西方崛起时代的中国元素(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武斌,五大维度再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场景,探讨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中国知识传播等)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1.全面阐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系统呈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意义
本书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新时代的实践要求,深入探讨了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其重大意义。通过对党在新时代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分析,以及对党的自我革命、党的建设总布局等内容的详细解析,使广大读者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作用。
2.深入解析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剖析党的建设历程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历程,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建党活动,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建设重点与成就。不仅详细回顾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建设的理论贡献,还深入剖析了党在执政后如何应对各种挑战,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实践探索,对于研究党的建设历史和理论实践具有极高的价值。
3.丰富的实践案例,结合具体的经验与方法,可作为党建工作的实用指南
本书结合大量生动的实践案例,如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对党的建设的探索、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党建实践、邓小平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等,生动地展示了党在不同历史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党的建设的初步探索、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跳出历史周期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建党、管党、治党,如何探索、开拓、前进,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全方位多层次地论述了党的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生动呈现了党的建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广大读者系统了解党的建设历程、党的建设理论、党的建设实践的重要参考读物,对加深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意义。
|
關於作者: |
张荣臣,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经典著作、文献的研究上,在党群关系和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上有其深入的思考和学术厚度。
蒋成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问题研究。
|
目錄:
|
序
第一编 党的建设的初步探索
第一讲 老祖宗不能丢
一、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二、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产生
三、共产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贡献
第二讲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建党活动与建党思想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建党活动
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建设的成果
第三讲 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的初步探索
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二、井冈山的初步总结
三、古田会议放光芒
第二编 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第四讲 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的开拓
一、党的建设发展的历史条件
二、一项伟大工程
三、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第五讲 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建设的贡献
一、刘少奇对党的建设的贡献
二、周恩来对党的建设的推动
三、任弼时、陈云对党的建设的探索
第六讲 党的建设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
一、报告制度的形成
二、党委制的建立
三、对领导艺术的总结
第三编 跳出历史周期率
第七讲 执政党建设的初步实践
一、从历史周期率说起
二、“决不当李自成”
三、在领导国民经济恢复中加强自身建设
第八讲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执政党建设
一、执政党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
二、党的八大之后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的有益探索
第四编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九讲 邓小平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
一、改革开放和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
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三、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十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的理论贡献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表现出它的生命力
第十一讲 党的建设科学化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三、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第五编 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第十二讲 怎样管好党、治好党
一、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三、科学回答党的建设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十三讲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
一、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二、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三、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四、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五、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六、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七、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第十四讲 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全面从严治党
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必须发扬斗争精神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十五讲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三、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
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五、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一、我们党的一大创举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这是因为,自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怎么建设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成熟的政党,我们党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同时也深入地探讨了党的建设道路的问题。他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特殊社会实际出发,看到了在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并提出了首先着重在思想政治上建设党,同时也重视从组织上建设党,把加强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地位,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中所遇到的特殊困难和问题。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同样成为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列为“新的伟大工程”,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目标要求和任务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也要开拓创新,既要把住关键重点,也要形成整体态势。他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继续深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把我们党建设好。”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如前所引,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如既往地强调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
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抓党的建设一以贯之。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反腐倡廉为动力,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呈现出新的局面。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从严治党,逐步构建了一整套铁的纪律与规矩,如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纲就对党内上下级组织关系作了明确规定,1927年制定的《政治纪律决议案》首次提出了党内政治纪律,特别强调:“只有最严密的政治纪律,才能够增厚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力量,这是每一个共产党所必具的最低条件。”1929年 12月,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提出了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要求。可以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学说与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相结合,创新性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从严治党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党的建设作为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明确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进一步探索了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1949年11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和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955年3月,中央决定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并于1962年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我们党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和发展。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重新设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得到恢复和加强。1985年 11月 24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发出《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提出“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那种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讲派性不惜牺牲党性的腐朽作风”,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从严治党”。邓小平提出,党的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问题,是治国兴国最根本的问题。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再次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再次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江泽民始终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进入21世纪,胡锦涛始终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2014年 10月 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并对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 八点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要全面从严治党,并上升到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的高度,是因为我们党只有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但这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三、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开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局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创举推向新境界。
第一,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建设放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中去考虑,这是对党的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把党的建设放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去谋划,更体现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1949年,毛泽东把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喻为“进京赶考”,并坚定地表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70多年的执政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考试是合格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是当之无愧的。尤其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我们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牢记这场考试远没有结束。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党一定要增强“赶考”意识,既要有“赶”的紧迫感、危机感,又要有“考”的责任感、使命感。
第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在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情况下,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今天,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关键在党,关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往往是灾难性的、颠覆性的。我们要吸取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历史教训,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
第三,勇于进行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这第二个答案。历史和现实证明,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从来都不是一个故步自封、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标的政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一个长期执政的百年大党,如何使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如何不断防范被瓦解、被分化的危险?就是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继续发扬彻底革命精神,真枪真刀解决自身的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
第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新期待。全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要求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关于党的奋斗目标和革命道路
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以前就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应该沿着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前进。五四运动以后,他更加坚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必然胜利。陈独秀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更加明确地指出,“共产党将要引导革命的无产阶级去向资本家争斗,并要从资本家手里获得政权”。蔡和森指出,“无产阶级的真正解放是应该夺取政权,建设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方能够实现的”。“我以世界革命运动自俄革命成功以来已经转了一个大方向,这方向就是‘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来改造社会’。不懂的人以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以暴易暴的,不知列宁及万国共产党已再三宣言、专政是由资本主义变到共产主义过渡时代一个必不可少的办法。等到共产主义的社会组织世界组织完成了,阶级没有了,于是政权与国家一律取消。”“阶级战争是阶级社会必然的结果;阶级专政又是阶级战争必然的结果”,“其实这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的,任你如何反抗,历史的过程定要如此经过的”。党的目的是“创造共产主义的社会”,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无产阶级专政,方法是阶级斗争即通过暴力手段,“把中产阶级那架国家机关打破(无论君主立宪或议院政治),而建设一架无产阶级的机关——苏维埃。无产阶级不获得政权,万不能得到经济的解放”。毛泽东完全赞同蔡和森的主张,指出“非得政权则不能发动革命,不能保护革命,不能完成革命”。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建党思想的探讨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方向,为党的一大制定党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对于推动各地建党工作的开展,对于建立一个完全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有组织地开展了各项革命活动。随着党领导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也很快地成长起来。特别是党的五大以前中央制定的文件,总结了党成立以来关于党的建设的经验,为毛泽东建党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例如,明确了党的性质。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科学地说明了党的性质。而把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用比较完整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写在党的章程和决议中,则是党的二大的功绩。党的二大宣言和有关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是“为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及贫苦农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先锋军”。再如,制定了党的纲领。党的一大规定党的纲领是:“(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4)联合第三国际。”可见,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但党的一大只是提出了党的最终目标,还没有能够制定出一个包括当时革命任务在内的纲领。党的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与动力,首次区分并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党的三大确定了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强调共产党要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党的四大则正确地估计了社会各阶级及各阶级势力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式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党的五大又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大会通过的《土地问题议决案》指出:“现在革命的趋势,是要推翻土豪乡绅的政权,没收大地主及反革命派的土地,以贫农为中坚,建立农民的政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