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江恩时空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售價:HK$
86.9

《
都市两极:北京14人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1368:中国与现代世界之形成
》
售價:HK$
85.8

《
分歧与团结:以色列社会的运转逻辑和活力来源
》
售價:HK$
75.9

《
中国式管理(全集·全新)
》
售價:HK$
108.9

《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
》
售價:HK$
63.8

《
香港影像志(180余张珍贵影像,180余年时间跨度,汇成一部香港成长史)
》
售價:HK$
316.2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九次修订)
》
售價:HK$
80.2
|
編輯推薦: |
1.日本千万级畅销书作家岸见一郎诚意之作!为活得累的现代人,提供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从而真正了解和接纳自己,认真而用力地拥抱生活。
2.内容切合当下人们的心境。内卷、躺平、自卑、虚荣、衰老、死亡……这些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3.常看常新的阿德勒心理学。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他的理念影响世人近百年。作者专注研究阿德勒心理学近30年,是阿德勒心理学研究领军人。本书是作者对阿德勒理论的凝练和感悟,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解读阿德勒的思想精髓。
|
內容簡介: |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人受失眠、抑郁、狂躁等问题困扰,甚至某些心理疾病越来越低龄化,很多人都感叹“活得太累、太辛苦”。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长年致力于阿德勒及个体心理学研究的著名哲学家、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顾问岸见一郎,根据阿德勒的哲学思想,从目的论角度阐明生存倦怠的实质,并探讨如何克服该问题,继而引导读者正视自己的内心,正视所处的生活状态,认真而轻松地生活。
|
關於作者: |
[日]岸见一郎
日本哲学家、千万册热销书作者,专注研究阿德勒心理学30余年。
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咨询师、顾问。
译著有阿德勒的《生活的科学》和《神经症问题》,著有《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爱的勇气》《活在当下的勇气》等。
译者简介
渠海霞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涉及东方文学、比较文学、翻译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译著有《被讨厌的勇气》《不逃避的勇气》《无畏的勇气》等30余部。
获聊城市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成果特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十佳读物”等30余项奖项。
|
目錄:
|
第一章 生存倦怠的实质
第二章 原因论和目的论——拯救自由意志
第三章 自卑情结——解析神经症式生活方式
第四章 优越情结——解析虚荣心
第五章 共同体感觉——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第六章 记忆存储器——衰老、疾病、死亡
第七章 克服生存倦怠
第八章 活在当下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曾有年轻人因为想到今后四十年都要重复单调枯燥的生活而试图自杀。对此,我感到无比惊讶。在一年后的事情都很难预料到的当今社会,竟然还有人会认为今后四十年都要重复相同的生活。
人们或许也不是对现状真有什么特别大的不满。若是每天都要焦头烂额地应对生活之苦,那恐怕也就没空烦恼了。但是,人们可能也不是对当下的生活十分满足。也许是时常会产生某种不满足感,随之就会不安地觉得今后也要重复相同的枯燥生活。
总觉得能够看清今后人生的人实际上也未必就能过上预设好的人生。即便取得高学历并顺利进入所谓一流企业,也无法高枕无忧。因为,在竞争社会中,即使一时获胜,也不代表今后就可以悠然自得,人们往往会身不由己地追求一个又一个胜利。整日害怕竞争对手出现,担心自己成为竞争社会的落伍者,这样的胜者根本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胜者。不过,究竟何谓获胜呢?真的必须获胜吗?
与那些对未来人生莫名不安的人不同,有的人会对当下生活充满焦虑,甚至有年轻人特意展示出自己划伤的手臂,眼神空洞地看着我说:“看,我又把自己划伤了。”他们只能通过弄伤自己感受疼痛来感觉到自己还活着。也许他们慢慢就会不止于划伤手臂,而是产生强烈的寻死念头。
有人会忍不住地去虐待孩子。很多情况下,在父母的虐待下长大的人即便再怎么遭受过父母的粗暴对待,也试图想要证明父母是爱自己的。所以,在自己成为父母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如果这样他们依然还能爱孩子的话,他们就能够确信父母也爱自己。他们并非不爱孩子,反而是因为比谁都爱孩子,所以才会对孩子动手。这种痛苦不同于那些因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而责骂孩子的父母的痛苦。
以上列举出了一些人的生存倦怠,还有人会感到与此不同意义的生活之累。歌德说“人只要努力就会有困惑”。对社会的不合理与不公正感到义愤填膺,执着地追求理想与热爱,这样的人与那些一开始便看透人生的人完全不同,他们的人生总也免不了困惑和烦恼。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活着势必要面对诸多困难与麻烦。
面对这样的人,往往会有一些通达人情世故者不厌其烦地述说现实的残酷,并劝说他们“要现实一些”。不过,即便遇到这样的劝说者,他们也无法有任何回应。很快,受到现实洗礼的年轻人就会放下曾经坚持的理想,埋没于现实之中。
有的人在不好遭遇中也想要努力保持良好心态,或者安慰自己说“人生一定会如愿以偿”。就像接下来要讲到的一样,人无法一个人独自生存,所以,不管愿意与否,都必须陷入人际关系之中。甚至可以说,如若人际关系是烦恼之源,那活着就会有苦恼。
有一天,来了一位青年。他为了不与人打交道,竟然躲在家里十多年。
“我明白谁都不会代替自己去面对人生,所以我想来找您咨询一下今后该怎么过。”
之前的人生并不会决定现在及今后的人生。我与这名开始将如何活着作为自己的课题加以思考的青年反复进行了交谈。怎么活着才好?这原本就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若是想要认真度过人生,就必须要去面对这个问题。
本书中,我将首先从目的论角度阐明生存倦怠的实质,然后再具体探讨如何摆脱生存倦怠。在分析过程中,我主要依据的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创立的个体心理学。在日本,该心理学被冠以创立者的名字后称为“阿德勒心理学”。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核心成员,后来因为学术上的对立而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阿德勒主张我们前面刚刚提到的目的论,认为过去并不决定现在以及未来的人生,而且也不赞同将人分为意识或无意识之类的观点[individual(个人的)一词的原意是“不可分割”]。
阿德勒心理学是对常识的一种打破,对既成价值观、无意识中形成的文化自明性也持批判立场,所以,很多人会排斥去理解和实践他的主张,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大家摆脱生存倦怠并获得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