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加坡科学之路 从1965年至今 科学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29.8

《
1922至1923年孙中山在沪期间各地来电辑释 全3册
》
售價:HK$
657.8

《
站在自己这边
》
售價:HK$
60.5

《
micro:bit 硬件编程快速入门与综合实战
》
售價:HK$
74.8

《
南宋新出碑志文献辑补
》
售價:HK$
217.8

《
故宫博物院百年百事
》
售價:HK$
140.8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
》
售價:HK$
94.6

《
中国ESG卓越实践(2024) 探索创新ESG中国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
售價:HK$
217.8
|
| 內容簡介: |
|
《重庆母城文化概论》涵盖了重庆母城的历史、文化、发展等方面内容,包括历史沿革、巴文化与移民文化、航运发展与开埠、抗战活动与精神、革命文化与红岩精神、商贸文化与旅游文化以及母城文化发展战略等章节,全面梳理了重庆母城的历史文化脉络及其发展现状。
|
| 目錄:
|
第一章 重庆母城历史沿革 001
第一节 历史沿革 002
第二节 城市风情 010
第三节 发展展望 025
第二章 巴文化与移民文化 035
第一节 巴人与巴国 036
第二节 巴文化 045
第三节 移民文化 055
第三章 航运发展与重庆开埠 067
第一节 航运历史 068
第二节 重庆开埠 071
第三节 开埠文化 081
第四章 抗战活动与抗战精神 091
第一节 战时首都 092
第二节 重要抗战活动与事件 105
第三节 重要的抗战遗址 112
第四节 抗战精神与重庆 119
第五章 革命文化与红岩精神 125
第一节 辛亥革命与重庆母城 126
第二节 重庆母城的中共革命活动 133
第三节 重庆母城的国共合作与统一战线 143
第四节 红岩精神 151
第六章 商贸文化与旅游文化 159
第一节 商贸文化 160
第二节 现代都市商务区 170
第三节 旅游文化 173
第七章 母城文化发展战略 187
附录 自测题答案 215
后记 219
|
| 內容試閱:
|
1
时间犹如一双无所不能的神奇巨手,总是能创造出无尽的令人惊叹的奇迹;而它,似乎也格外垂青重庆母城这片土地。3000年光阴白云苍狗,它以天地为琴,江山为谱,以历史与文化为音符,演绎出华美乐章……
这乐章,它是如此雄浑而又不失轻灵!它有巴山的绵延挺拔,也有两江的冲决浩荡;它有巴人始祖在蒙昧初开时的声声长啸,也有多情诗人在夜雨涨秋池时的轻轻吟哦。这乐章,它是如此壮烈而又不失舒缓!它有巴蔓子刎首存城的忠勇,也有移民路上的艰辛;它有抗战岁月的铁与火、血与泪不屈与抗争,也有红岩村的隐秘战斗;它有老城旧巷的古朴清幽,也有吊脚楼下的缕缕茶香。
这乐章,它是如此绚丽而又不失淳朴!它有现代都市的炫彩,也有晨钟暮鼓的回荡;它有万千华灯倒映江河的璀璨,也有船火独明的清丽;它有商业CBD的风云变色,也有寻常巷陌的人间烟火气息。
这就是重庆母城!它是黄钟大吕的轰鸣,也是短笛长箫的清奏;它是昂扬的进行曲也是雄壮的交响乐!它是你的母城,也是我的母城;它养育了重庆的过往,也开启重庆的未来;它是身体行走的地方也是心灵回归的所在……
2
如果把重庆母城比作时间之手演绎的华章,那么《重庆母城文化概论》则无疑是这场盛大演出所留下的乐谱。
习近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母城文化不但铭刻着重庆的发展历程,更作为精神内核,为重庆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生长动力。知往才能谋新,在重庆紧抓机遇迎来新发展的时代,更有必要对母城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传播、利用。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中区分校根据自身承担的社会功能,结合创建“特色文商学院”的契机组织编写《重庆母城文化概论》,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论述的重要举措,正是对重庆母城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传播、利用的重要举措。
本书主要提供给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员进行学习,同时也作为母城文化的通识读本,提供给社会公众阅读。
3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教材从母城历史沿革、巴文化与移民文化航运发展与重庆开埠抗战活动与抗战精神、革命文化与红岩精神、商贸文化与旅游文化、母城文化发展战略等7个方面,对母城文化进行讲述,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同时教材在编写时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书中知识做到出处准确,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以培养目标为编写先导。编写本教材,其目标在于让学习者了解重庆母城历史、文化、商贸的发展历程知晓重庆母城的文化旅游资源,贮备关于重庆母城文化的知识,进而比较深刻地理解重庆母城的文化内涵城市风情和城市精神,从而为社会培养文商旅人才。据此培养目标,教材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习者不但掌握关于母城的历史、文化、商贸、旅游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重庆母城历史沿革
内容提要
重庆母城渝中拥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曾经历四次筑城、三次建都。母城独特的山水地理风貌,造就了重屋叠居的建筑风格,使母城具有别样的城市风情。悠久的历史为母城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丰富的古遗址、古墓葬、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使母城渝中成为重庆历史、城市文明发展的“展示厅”。
学习目标
掌握:重庆母城沿革的历史脉络;重庆母城的三次建都;重庆母城的四次筑城;重庆直辖后母城的发展。
理解:重庆母城沿革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母城历史文化对重庆城市发展的意义;重庆母城独特的人文风情及其区位优势。
了解:重庆主要历史风貌区;重庆母城的古城门和古城墙。
第一节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是某一事物或某一地方在历史上的延续与变迁。重庆母城的历史沿革,是一幅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变迁史,凝聚着重庆文化发展的根与源,延续着巴渝文化的魂与韵。
一、“重庆母城”概念
“重庆母城”的起源和发展,既符合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性;“重庆母城”概念经历了学界提出和社会各界逐步认同的过程。
(一)城市的发展规律
探索重庆母城的发展历史,首先要了解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1.城市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城市”是“城”与‘“市”的合称:“城”因“土”而“成”,“一成而不可毁也”,常指四周围上高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守性质的军事要点,最早的“城”还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手工业工场等后来城市所应该具备的要素。“市”,“买卖之所也”,指进行交易的场所,后常设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称。“城市”,即有城有市的地方。
中国古代的城市常有城墙,护墙通常对于古代的城市和乡村都是需要的,但并非所有城市都有“墙”,考古发现,有的早期城市就没有围墙。早期的“市”也并不固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在特定的地点按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形成集市。为了经营上的方便,“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且又是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城”中,并有了固定的位置,至此,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方才产生。
现在所说的城市,其概念范畴早已超过古代城市的含义,在职能、组成、规模、空间等方面都较早期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不同学科根据需要,对城市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就一般情况而言,城市也有其一般特性和本质特征,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的“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60年版第57页),其本质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的非农业社会运动”。
本书对城市的定义为城市是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高度富集的地域复合体,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也可称为地区中心。
2.城市的起源
早期城市的兴起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如中国早期在确定城市城址前需要对其地理环境进行充分考究,其选择原则包括:①平原广阔。平原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地形平坦,水源丰富,物产丰盈,能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②水路交通便利。便利的交通是城市兴起发展的支柱和杠杆。③地形便利,水源丰富。多为地势险要之地,傍山、倚原、临河,可充分防御,使城市处于安全地位。④地形高度适中。“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此处虽言国都,但对一般城市同样适用。⑤气候温和,物产丰盈。
3.城市发展规律
从世界范围看,早期城市按城市功能一般可分为政治型经济型、军事型三大类。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城市的经济功能越弱,政治和军事职能在城市职能中的比重越大。因此早期的城市多为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塞,为某一区域的行政宗教、军事中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经济职能尤其是商贸职能日益凸显,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真正的城市只是在特别适宜于对外贸易的地方才形成起来,或者只是在国家首脑及其地方总督把自己的收入(剩余产品)同劳动交换,把收入作为劳动基金花费的地方才形成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1979年版第474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