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由之困:非自由主义如何塑造美国历史
》
售價:HK$
107.8

《
零号琴(日本科幻大师飞浩隆花十年写的长篇代表作!2019年星云奖*佳长篇小说得主!)
》
售價:HK$
99.0

《
鼓楼新悦.创造居场所:孤独与归宿的社会学
》
售價:HK$
83.6

《
售前之道:销售工程师手册(第4版)(新时代·营销新理念)
》
售價:HK$
108.9

《
本心与实学——陆象山心学的展开(何俊著作集)
》
售價:HK$
129.8

《
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增订本)(中华学术·近思)
》
售價:HK$
107.8

《
自由与平等是否兼容?(思库文丛·汉译精品)
》
售價:HK$
68.2

《
消融时代:冰川、气候与人类危机(译见丛书)冰川消融前人类还有多少时间 美国笔会科普文学奖决选作品 纽约时报书单盛赞的警世之书
》
售價:HK$
63.8
|
內容簡介: |
《大学掌故》写的是关于中国大学的三百多则小故事,故事内容集中于办学、教学、治学等方面,分为办学篇、治校篇、授课篇、育才篇、师生篇、师友篇、学风篇、风范篇、域外篇(中国学人在域外大学的故事)9个部分。这些故事主要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叶,这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轫的时期,进步与落后,新与旧,中与西,各种因素相互碰撞、冲突、交融,因而这个时期的中国大学和大学人,故事多多。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每则故事大多在三五百字之间,全书共13万余字。每则故事均查阅了多种文献,相互参照,力求真实可靠。行文方式平铺直叙,就事讲事;只讲故事,不加评论,其中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留待读者自己评判。
|
關於作者: |
周川,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称号。先后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院校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理论和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主要论著有《科学的教育价值》《高等教育事理蠡测》《院校研究与院校管理》,主编有《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大事记》。
|
目錄:
|
办学篇·
京师同文馆招生难
李鸿章等不及“二十年见效”
盛宣怀释南洋公学校名
孙家鼐奏京师大学堂“废不得”
东吴大学中文校名的由来
张百熙跪请吴汝纶
两个山西大学堂之争
张百熙修改钦定大学堂章程
从震旦到复旦
姚宏业为中国公学投江自尽
同济医工学堂“三·一七”事件
陈树藩低价售地助建燕京大学
曹锟以大老粗作风办理河北大学
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
陈嘉庚与邓萃英的分歧
张学良回报张伯苓的“一言之力”
张伯苓用“粪水”浇“鲜花”
王永江无视日方压力创办东北大学
从厦大到大夏
北京大学的“脱部”事件
冯庸创办冯庸大学
戴季陶出长中山大学先破后立
罗家伦力争清华大学为国立
马君武空手而归诗讽张学良
jiaoyubu致北平师范大学的《训令》
竺可桢出长浙江大学的三个条件
熊庆来出长云南大学的一揽子要求
龙云对西南联大的矛盾心理
钱子宁助同济大学迁校李庄
龙云审讯写控告信的西南联大学生
毛泽东带头捐建中国女子大学
大夏大学反对jiaoyubu擅改校名
张含英临危受命出长北洋大学
张伯苓“被辞”南开大学校长
钱穆虚拟高薪创办新亚书院
治校篇·
严复在复旦公学的功过
暨南学堂的“家庭学堂制”
蒋百里为办学经费以死践诺
陈宝泉在校门口竖整容镜
何燏时择机高调辞职
周诒春受内外夹攻无奈辞职
蔡元培精心打扮陈独秀的履历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移风易俗
燕京大学的非正式职员傅泾波
蔡元培视保护学生为己任
方还的额外要求被杜威夫人婉拒
蒋梦麟低调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李登辉拒开复旦女禁
陈时礼遇黄侃
张鸿烈未满足冯友兰的“事功”愿望
曹云祥借胡适之力请出王国维
匡互生感化小偷
张伯苓的疑问令李济不快
石瑛接见学生代表
罗家伦大力更新清华师资
陈裕光忍痛解聘赛珍珠
复旦“东宫”每年开放一天
“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先生之墓”
杨亮功立规矩禁止学生进异性宿舍
罗家伦对马约翰先降后升
德本康夫人回应金陵女大“老姑娘现象”
徐悲鸿三顾茅庐礼聘齐白石
吴贻芳设专间方便学生约会
校长朱家骅不认识系主任曾昭抡
王兆荣铁腕整顿川大学风
胡庶华的“十条告诫”和“十条人格标准”
司徒雷登视学生请愿为教育的成功
任鸿隽得罪川籍教授被迫辞职
蒋梦麟苦口婆心劝学生复课
萨本栋反对夫妻二人同校任职
罗家伦疏散学生有如神助
中央大学迁渝“鸡犬同书共一船”
竺可桢不计较马一浮的傲慢
何炳松主持陈立夫讲座从容应对教师责难
胡适保释进步学生
梅贻琦巧妙保护被通缉的学生
杨钟健明暗两手将西北大学留在西安
傅斯年在台湾大学的尚俭布告
王亚南因偶然机会捞回陈景润
匡亚明冒险聘任于省吾
授课篇·
李善兰扶病上堂口讲指画
黄摩西讲课时前三排无人敢坐
钱玄同拒不判卷
辜鸿铭课堂约法三章
辜鸿铭讲授“洋离骚”
吴梅教词曲讲唱并用
陈定谟的课堂暗号“You see”
邱宗岳一堂课换来一座楼
熊十力在家授课
胡刚复提着实验箱奔波于宁沪两地
瞿秋白每次上讲台都很突然
陶行知武汉上演鸡吃米
杨石先课堂上罕见的幽默
王国维课徒在家在校判若两人
赵元任开给学生的《语条儿》
梁启超不怕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
叶公超布置学生英译《怨情》
黄侃在北京师大每课以批钱开场
陈岱孙自律用中文讲课
中央大学的“三不来教授”
鲁迅在中山大学的第一课
陈寅恪的“四不讲”
林语堂首堂课请学生吃花生
沈从文第一次上课怯场挂黑板
“刘体f”
黄际遇兼授数学中文两系专业课
梁实秋上课一分钟也不浪费
钱穆在课上批“疑古玄同”
刘半农用数学讲解古声律学
郁达夫兼课之江文理学院
黄侃在金陵大学的最后一课
钱玄同释开口、闭口音
闻一多借用算术讲解艺术
章用把黑板挂在胸前授课
丰子恺在桂林师范的“最后一课”
王淦昌牵羊去上课
陈岱孙停课赏雨
金岳霖的逻辑课“语无伦次”
刘文典月下讲《月赋》
蒙文通以茶馆为教室和考场
杨武之板书写错一字当堂自罚
顾随讲诗妙语通玄
朱光潜讲授英诗泪流满面
金岳霖与周礼全的师生辩论课
梁思成直到期末才发现全班皆旁听
育才篇·
严复自掏腰包奖赏王恺銮
蔡元培推荐许德珩译书半工半读
陈时放手恽代英任学报主编
黄侃命陆宗达重复标点三本《说文解字》
袁嘉谷赞浦光宗论文“所得不少”
王国维为姜亮夫定题诗骚联绵字考证
饶毓泰聘大三学生吴大猷兼任助教
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
陈寅恪批语“孙陈不可比”
胡适和杨鸿烈、马君武都看好的满分学生
胡适以分数预测学生前程
吴有训特许钱伟长试读一年物理系
顾颉刚激赏质疑自己的谭其骧
沈从文辅导李云鹤写作
陈寅恪出对子招考中文系学生
吴承仕面试广招进步学生
陈达给冒犯自己的学生最高分
汪辟疆特准盛静霞以诗作代论文
林可胜口试吴阶平
余嘉锡训斥“不知好歹”的来新夏
刘文典指望陶光成为“老师吹牛的本钱”
吴大猷慧眼识杨、李
金岳霖特许张源潜免考
熊十力填食训徒
陈望道破格录取张啸虎
金岳霖给异见论文判高分
叶企孙破格推荐李政道留美
张奚若破天荒给张翰书满分
马思聪破格录取林耀基
师生篇·
章太炎“谢本师”与被“谢本师”
南洋公学的“墨水瓶事件”
马相伯收留被通缉的于右任
顾颉刚、吴奎霄交头接耳考进北京大学
舒新城冒名顶替考入湖南高师
南洋学生驱赶保皇派辜鸿铭
张申府发起“不考试运动”
梁实秋的手工作业令老师哭笑不得
陈独秀化解萧劳之困
傅斯年对胡适网开一面
学生逼朱宗莱弃教《文心雕龙》
方东美当堂对老师指谬
傅斯年批马叙伦的《庄子札记》
辜鸿铭与罗家伦当堂互怼
马非百入读北京大学的“三把火”
辜鸿铭见到教室里有女生大惊失色
林语堂给刘和珍准假
王力破格报考清华研究院
顾颉刚绝交爱徒何定生
萧涤非记录整理黄节的讲课笔记
黄侃对弟子的古怪要求
“教我如何再想他”
胡适对吴晗的赏识与惋惜
邓广铭听讲记录成就周作人著作
闻一多“挥泪斩马谡”得罪学生
金岳霖资助殷海光就读北平
苏步青以“辞职”保学生
邓之诚请酗酒的学生再喝一杯
中央大学的“八宝饭”
刘文典设计学生宿舍摆设百密一疏
吴宓怒砸“潇湘馆”
陈望道重考王洪溥还其清白
陈之佛手抄考生试卷全文
谢国桢宽恕喻松青
师友篇·
许炳堃荐沈尹默任教北京大学
陈独秀盛邀胡适到北京大学当教授
李大钊落实毛泽东当图书馆助理员
林语堂收到的“北大预支工资”
张竞生声援谭熙鸿续弦妻妹
胡适维护怪才缪金源
梁启超力荐陈寅恪任教清华研究院
钱玄同对高步瀛以德报怨
鲁迅拒绝与顾颉刚共事
胡适暗助沈从文师生恋
洪业建议续聘邓之诚
顾颉刚荐钱穆任教燕京大学
傅雷为了张弦与刘海粟绝交
林损被校方解聘迁怒于胡适
胡适化解学生驱逐梁实秋事件
容肇祖的临大教授嵌名诗
钱锺书蹊跷脱离西南联大去蓝田师院
只有小学文凭的金克木任教湖南大学
李约瑟与石声汉的诗和
郑天挺用半截墙缓解蒋、周两家矛盾
陈垣调侃启功的谢绝信值三十元
郑天挺、傅斯年劝阻蒋梦麟未果
傅斯年荐胡适出长北京大学
郑天挺被调南开大学很顾虑
束星北为苏步青被诬动粗
胡适资助陈之藩留美
学风篇·
总教习钟荣光注册本校兼做学生
陈汉章不当教授改做学生
罗忠忱残酷的每周一考
湘雅医校的“荣誉诚实制度”
北京大学济济一堂的“偷听生”
“协和毕业的”与“协和出来的”
胡适主动到场恭听梁启超批胡~
陶行知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叶企孙应需研究本校大礼堂回音问题
陈寅恪的“有”“无”和“非无”
戴季陶与学生考证孟姜女当众大哭
萨本栋编撰《普通物理学》中文教科书
“张凤可杀,方法不朽”
蒋廷黻更新清华历史系
梁宗岱好辩成癖
吴组缃宁可中断学业也不改变观点
陈岱孙在学术上惜墨如金
陈垣主张文章精练且不加注
北大中国通史课从“不通”到“通”
交通大学流行三分之一不及格
胡适赠给哲学系学生的“防身工具”
钱学森主动认错扣分
胡适棒喝罗尔纲
刘文典的“观世音菩萨”五字诀
金岳霖释“可靠的思想”
叶圣陶鼓励学生心有旁骛
周培源因战时需要改变研究方向
傅斯年不许学生三十岁前发表文章
吴有训评阅考卷一丝不苟
熊十力和冯文炳君子动口又动手
金岳霖“赞扬”艾思奇“符合形式逻辑”
张景中收到的“读者来信”
风范篇·
颜永京拒当帝师
大同大学教职员在创校初期不领薪金
蔡元培《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
毛彦文登报质问陶行知
蔡元培不承认是“男校代表”
张彭春为名剧《国民公敌》改名
钱基博拒聘高官推荐的支伟成
刘文典顶撞蒋介石
赵元任两拒校长职
叶企孙让贤吴有训
山东二师上演《子见南子》惹风波
胡适因言获罪辞中国公学校长
李登辉拒绝朱家骅当校董
清华师生阻止乔万选进校
胡适谢绝北京大学兼课薪酬
张继监誓失言激怒清华师生
清华师生发声驱赶吴南轩
胡敦复严令儿子读大同
马君武自定校长薪酬低于教授
梅贻琦掌管清华基金不苟分文
白鹏飞主持演讲会阻止褚民谊耍威风
潘光旦招生不徇私情
萨本栋不拿招生做交易
“哪有老师去见学生的道理”
费巩兼任训导长的两个条件
狂狷不羁胡先骕
西南联大“双肩挑”教授辞谢特别办公费
雷海宗放弃赴美讲学改善生活
李长之不识部长抬举
张奚若拒绝参加国民参政会
交大学生开火车去请愿
费睿思批改学生造句引发反美运动
傅斯年的最后一笔“稿费”
华岗与同事自费创办《文史哲》
傅鹰的“三部曲”
马寅初“不在乎洗热水澡
陈寅恪对周扬诉学生编教材之弊
台静农邀聂华苓到台大中文系授课
域外篇·
黄宽与容闳在英美之间的选择
半途而废的幼童留美
戈鲲化:第一位登上哈佛教坛的中国人
金韵梅奇特的留美经历
哥伦比亚大学丁龙汉学讲座的由来
丁文江与同学一路坎坷由日转英
梁诚智促美国退还部分庚款以兴学
早稻田大学的《鸿跡帖》
蔡元培不惑之年自费留学莱比锡
穆尔特事特办促成顾维钧提前博士毕业
胡适回信讥弹书记员
康奈尔大学留学生创办《科学》月刊
胡适迟到十年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达仰指点给徐悲鸿作画的灵魂
瞿秋白兼课莫斯科东方大学
徐志摩《再别康桥》
刘湛恩当场质问美国总统
洼田忠彦对苏步青的冷酷指导
梅贻琦批准浦薛凤半公费
胡适参加哈佛校庆深受刺激
华罗庚不要“博士”要博学
胡适婉拒哈佛大学任教邀请
卢鹤绂携带超重资料登机回国
侯仁之号召留英同学回国参加建设
巫宁坤劝李政道尽快回去
赵元任在普林斯顿大学倒唱如流
吴家玮过五关被选为加州大学校长
宾夕法尼亚大学补授林徽因建筑学学位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掌故”一词,尽管权威的辞典都有很专业化的界定,但在本书,我更倾向于望文生义,把它理解为“巴掌大的故事”。首先,它是故事,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它又不是洋洋洒洒的大故事,而是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这本《大学掌故》,就是关于大学的小故事,共322则,每则三五百字左右。
本书所讲的故事,都发生在中国的大学里或者中国的大学人身上,这里的“大学”当然是泛指,既包括大学和学院,也包括其他各类高等学校以及学馆、书院等等。这些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多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这个时段内。这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滥觞的时期,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曲折发展的时期,筚路蓝缕,变化多端,进步与落后、新与旧、中与西等各种因素相互碰撞、冲突、交汇、交融,这个时期的中国大学和大学人,各显身手各领风骚,因而故事多多。
本书所述故事,主要集中在大学的办学、教学和治学等方面,共分为九篇。“办学篇”,事关大学的创办、创办者与大学的关系、校长的遴选;“治校篇”,故事的主角是大学校长及相关的主事者,事关大学的治理和管理;“授课篇”,故事的主人翁是大学教授,事关他们的课堂教学方法及其行为方式和教学特点;“育才篇”,主人翁仍是大学教授,事关他们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因材施教;“师生篇”,事关大学师生之间或纯洁、轻松,或复杂、紧张的师生关系;“师友篇”,事关大学教师之间或单纯或复杂的人际关系;“学风篇”,事关大学及其师生在教育教学和治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风格、风气;“风范篇”,事关大学人在治校、教学、治学以及社会活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品德操守和风范、风骨;“域外篇”,主人翁是中国学人或华裔学人,但故事发生在国外的大学里。这九篇的分类是粗略的,篇名也多写意;每篇之中的各则故事,大致按时间先后排序。
既然是掌故,真实为第一要务,因而每则故事的编写,都参考了多个出处,相互参证,取其最可信者。行文方式,尽量平铺直叙、就事叙事,只讲故事,不加评论。故事中所涉及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或进步或落伍,或高尚或卑微,见仁见智,一并留待读者自己评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