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其研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之上(尤其是本体论),而自笛卡尔到波普尔以来的科学哲学传统,几乎都不太触及 “本体论”。因此,巴斯卡提出了一个显然比波普尔的“划界问题”更加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本体存在)才使得科学活动成为可能?《科学的实在主义理论》一书则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巴斯卡认为,世界应该被划分成三个领域,即真实领域(Domain of Real)、事实领域(Domain of Actual)和经验领域(Domain of Empirical),这三个领域依次真包含,即真实领域包含事实领域、事实领域包含经验领域。三个领域对应的是世界运行的机制(mechanism)、事物(event)和经验(experience)。人类的经验生活存在于经验领域;通过人类的想象和思考,事物能够为人类所认识;但无论如何,人类无法利用自身的理念来直接触及世界运行的机制。世界运行的机制在事实领域和经验领域中始终存在着,人类的科学活动正是在事实领域和经验领域中探索,因而能够感知到机制的存在;但另一方面,由于机制存在于人类无法直接触及的真实领域,因此穷尽对机制的探索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本体论上绝对主义的前提下强调认识论的相对主义,才能够使得科学能够在开放体系下踏实地在往真理的大道上前行。只有在科学实在主义的本体论前提下,才能在“科学发现的逻辑”引领下,制定出真正的“科学研究的纲领”。巴斯卡将科学哲学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關於作者:
罗伊·巴斯卡(Roy Bhaskar),1944.5.15-2014.11.19,原名拉姆·罗伊·巴斯卡(Ram Roy Bhaskar),印度裔英国籍哲学家,批判实在主义(critical realism)哲学的创始人。 董杰旻,波士顿大学金融经济学专业硕士,现为复旦大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助理研究员。2017年毕业于波士顿大学,取得Master of Science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产业经济学、社会科学哲学。译有《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科学的实在主义理论》《自然主义的可能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