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儿童口腔早期矫治:基础、原则、策略
》
售價:HK$
437.8

《
半导体微缩图形化与下一代光刻技术精讲
》
售價:HK$
108.9

《
梯次增长:颠覆性创新时代的商业作战手册
》
售價:HK$
86.9

《
解码SWIFT
》
售價:HK$
60.5

《
明代中国的大航海——郑和下西洋论稿
》
售價:HK$
250.8

《
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
售價:HK$
50.6

《
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9)
》
售價:HK$
327.8

《
克苏鲁神话全集(全三册)
》
售價:HK$
206.8
|
內容簡介: |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随着吐蕃帝国中央集权的需要,加上吐蕃在向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扩张过程中不断与唐朝农耕地区丰富的管理对象接触,受到唐朝完整制度体系的濡染,其职官管理模式也在适应管理内容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得到完善。吐蕃王朝时期的职官管理制度涵盖了选用、任用、等级与俸禄、奖惩等具体内容,并因受到传统社会组织结构以及吐蕃职官实施社会管理功能的内在机制影响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在官吏选用制度方面,随着部落贵族势力的膨胀,吐蕃王朝前期以“智勇谋臣”为核心的理念渐渐转化为“谋略舅臣”与“三尚一论”的形式;职官任用制度在世袭、拜授、兼任、代理、补任等制度外,还有共命制度、请命形式等;在任免的程序上,对不同层级职官的任用基础与任用凭证有明显区别,并涉及任用期限、为官能力、职衔授予、职权范围、职官监督等的考量;在职官等级与俸禄管理、奖惩制度方面,也表现出一些特有的方式。吐蕃王朝时期的职官制度与职官管理制度保持了部落制时期的灵活性和务实性,但赞普王廷与地方官僚机构构建中的制度化建设却并不完整,赞普王权与部落制传统之间关系的调适始终无法达到协调,这也是赞普集权不能彻底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
|
關於作者: |
朱悦梅,女,1969年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专门史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历史地理学学会、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先后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藏学》《西藏研究》《西域研究》《军事历史研究》(刊物名称)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吐蕃王朝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等学术著作5部(6册)。主持并完成“唐代吐蕃历史军事地理研究”(09XB07)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获甘肃省“园丁奖”(见证书)。
|
目錄:
|
绪言
第一章 吐蕃王朝的职官体系
第一节 吐蕃赞普时期的职官及其制度
一 十二小邦时期的“论波”
二 吐蕃赞普时期的“王—大臣”组合
三 宗教徒与赞普的关系
第二节 吐蕃王朝时期职官体系的形成
一 “学邻族建政经验、设官及民政”
二 “三尚四论”
三 “九大论”与“九大尚论”
四 “七官”与“开本”
五 “钵阐布”与僧官
六 吐蕃王朝后期职官序列的类型
七 汉藏典籍文献所见吐蕃王朝职官的称谓与职掌
八 西域敦煌出土汉藏文献所见吐蕃职官的序列及称谓
第二章 吐蕃王朝职官体系的形成与特征
第一节 吐蕃王朝初期职官体系的形成
一 吐蕃职官制度及其管理制度的发端
二 吐蕃王朝建立初期的部落制军事职官体系
三 王权集中过程中的职官体系
第二节 吐蕃军事扩张与军事职官制度的形成
一 吐蕃的军事扩张与“吐蕃东境五道节度”的演变
二 吐蕃的军事职官体系、军事扩张过程中军事职官体系的形成
三 吐蕃军事职官体系的特征
第三节 宗教因素对职官体系的影响与作用
一 吐蕃王朝建立初期的早期宗教心理及其社会管理模式
二 佛教初传期对吐蕃社会管理的影响
三 佛教势力与政治核心结合后的吐蕃职官管理制度
四 从敦煌文献看僧官系统的特征
五 僧人入仕制度化及其对职官管理制度的影响
第四节 吐蕃王朝职官制度的特征
第三章 吐蕃王朝时期官吏的选用
第一节 部落制度与官吏的选用
一 地方部落首领与地方管理
二 部落制度与地方卫戍职官的选用
三 地方行政事务的管理体系及其职官选用
第二节 “智勇谋臣”及其任用
一 智勇贤明者为臣
二 学识标准
三 武官的选用
四 其他技能者为官
第三节 “谋略舅臣”与“三尚一论”
一 “五赞”时期的母舅势力
二 吐蕃王朝时期的母舅势力及其选用
三 “三尚一论”
第四节 贵族阶层与官僚
第五节 宗教僧人的选用
一 一般僧人的选用
二 宗教师的选用与职责
第六节 对汉族人员的选用
第七节 贵族妇女为官
第八节 吐蕃王朝职官的选用及特点
第四章 吐蕃王朝时期的职官任用制度
第一节 职官任用的方式
一 世袭制度
二 拜授制度
三 共命制度
四 兼任制度
五 代理制度
六 补任制度
七 自荐与请命制度
八 关于“同平章事”的任用
第二节 职官任免的程序
一 不同类型职官的任用及其管理
二 任用的凭证
三 免职制度
四 吐蕃王朝职官任用的执行方式
第三节 职官任用的限制
一 任用期限的限制
二 为官能力的限制
三 职衔授予的限制
四 职权范围的限制
五 对官员职权的监督措施
六 限制赞普权力的“三喜法”
七 吐蕃王朝时期职官任用限制的特点
第四节 宗教僧人的任用
第五节 职官的调整
一 职官设置的调整
二 人员的调整
三 地方官员额定数目的调整
第六节 吐蕃王朝时期职官任用的规律
第五章 吐蕃王朝职官的等级与俸禄
第一节 P.T.1089写卷所见吐蕃职官的等级
一 P.T.1089文献译文
二 吐蕃职官的等级及其制定
三 吐蕃占领敦煌后的职官等级管理模式
四 吐蕃职官等级的标准
第二节 告身制度及其等级
一 告身的等级与章饰
二 告身与职官等级
三 告身级别的晋升
第三节 从命价看职官的位阶
第四节 职官晋级制度
一 个案所见职阶晋升情形
二 中央官员赴地方任职的升迁制度
第五节 俸禄制度
一 领地及属民的封赐制度
二 “转赐”与食邑禄
三 西域出土古藏文文献所见吐蕃的俸禄田制度
第六节 职官的追谥制度
第七节 从僧人给养的等级差别看职官管理方式
第六章 吐蕃王朝时期职官的奖惩制度
第一节 奖励的方式与内容
一 忠勇贤能之奖励制度
二 军功晋级的奖励制度
三 其他功绩晋级的奖励制度
第二节 职官奖励的类型
一 告身奖励
二 物质奖励制度
三 其他形式的奖励
四 宗教仪式在职官管理中的运用
第三节 职官惩罚制度及其方式
一 直接获罪被杀或自杀
二 由盟誓约定的惩罚
三 质押家属制度
四 流放制度
五 财产罚没制度
六 连坐制度
七 辞职与退休
第四节 吐蕃王朝奖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 封赏性晋升
二 道德考量的形成
三 非制度性考课体系
第七章 吐蕃职官管理制度的特征与影响
第一节 唐朝官员眼中的吐蕃职官管理
第二节 由吐蕃对西域的管理看其制度体系之特征
一 吐蕃在西域实施管理的社会基础
二 从出土文献看吐蕃进入西域的部落
三 吐蕃驻西域军事人员来源复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