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售價:HK$
74.8

《
中国统计学史
》
售價:HK$
547.8

《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售價:HK$
83.6

《
时刻人文·环球共此食:工业化英国、食品系统与世界生态(2021年美国历史学会杰里·本特利世界史奖获奖作品。一部融合饮食史、环境史、科技史的力作,揭示“地球不能承受之食”的来龙去脉)
》
售價:HK$
93.5

《
心流2.0 在复杂世界中创造最优体验 心流米哈里 斯图尔特·唐纳森 《心流》《发现心流》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64.9

《
日本艺术50讲(一本读懂日本5000年艺术史,20余种艺术类型,280余幅经典之作)
》
售價:HK$
240.9

《
货币的本质 罗布·迪克斯 金融、理财、投资、财富破局、货币贬值、通胀、债务、红利、金融危机
》
售價:HK$
64.9

《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当今用英语写作的zui伟大的社会学家”、畅销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齐格蒙特·鲍曼对我们这个时代睿智的诊断书)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配套资源丰富。
|
內容簡介: |
本书瞄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数字经济的结合,介绍人工智能影响下的数字经济理论新趋势和新路径。本书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认知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视角分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基本内涵。就生产力而言,重点讨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构成以及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 从生产关系视角,重点探讨人工智能影响下的数字生产关系以及给政府、企业和个人所带来的转变。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对数字经济的各方面,尤其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行深度阐述。特别是就数字产业化中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数字化中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千行百业,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配合大量国内外的产业实践,使读者能有系统和全局的理解。同时,本书还对数字经济的重点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就数据要素市场、数字需求、平台经济、产业互联网、大模型、数字金融等展开深入介绍。本书还对人工智能治理、伦理安全和相关实践进行专门的阐述。本书在重视理论体系的严谨性同时,充分注重可操作性,力争通过大量产业实践案例,让学生能够做到思学并举、学以致用。
本书为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可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中使用。
|
目錄:
|
第1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概述
/
1.1人工智能发展状况/
1.1.1人工智能的概念/
1.1.2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1.1.3人工智能技术分类/
1.1.4人工智能的热门领域/
1.1.5大模型的兴起/
1.1.6各国对人工智能的政策法规/
1.2数字经济发展状况/
1.2.1数字经济概念/
1.2.2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状况/
1.2.3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分析/
1.3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关系/
1.3.1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
1.3.2人工智能与数字生产关系/
1.3.3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治理/
1.4小结/
第2章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认知革命: 数字哲学
/
2.1人类社会的演进方向/
2.1.1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
2.1.2数字时代的经济社会变革/
2.2从还原论到系统论: 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演化的东西方哲学的数字逻辑/
2.2.1工业哲学面临的互联网挑战/
2.2.2数字经济的发展逻辑/
2.2.3以广泛连接为基础的数字哲学/
2.3数字哲学: 面向数实空间的发展模式/
2.3.1网状人群: 数字经济的社会基础/
2.3.2数实空间 连接资源: 数字经济的价值基础/
2.4小结/
第3章数字中国的战略布局及发展机遇
/
3.1数字中国战略的形成过程/
3.2从“十四五”规划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3.3数字中国建设的内涵/
3.3.1“两大基础”/
3.3.2“五位一体”/
3.3.3“两大能力”/
3.3.4“两个环境”/
3.4数字中国建设中的人工智能/
3.5小结/
第4章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经济总体架构
/
4.1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
4.1.1数字经济基本概念/
4.1.2数字经济的五因素模型/
4.1.3数字经济对经济活动的重新定义/
4.1.4数字经济重构企业的运营模式/
4.1.5从数字经济五因素模型看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劣势/
4.2数字经济的技术架构/
4.2.1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经济技术架构/
4.2.2各层次技术架构的核心技术/
4.3数字经济的市场架构/
4.3.1供需循环理论/
4.3.2我国数字经济的供需平衡/
4.4数字经济建设内容/
4.4.1数字中国的数字经济建设内容/
4.4.2《“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数字经济建设内容/
4.4.3五因素模型的数字经济建设内容/
4.5小结/
第5章人工智能与数字生产力
/
5.1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生产力/
5.1.1生产力的变革路径/
5.1.2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5.1.3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生产力的关系/
5.2数字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5.2.1加快促进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5.2.2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突破/
5.2.3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前瞻性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5.2.4全面深化体制改革,营造新型数字生产关系/
5.2.5加快培养数字人才队伍,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
5.3数字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5.3.1数字生产力的内涵/
5.3.2数字生产力的特征/
5.4数字生产力的主力军: 人工智能/
5.4.1人工智能影响劳动者/
5.4.2人工智能成为智能社会重要的劳动工具/
5.4.3人工智能扩大劳动对象范围/
5.5其他数字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5.5.1云计算/
5.5.2大数据/
5.5.3区块链/
5.5.45G基础上的无线通信/
5.6小结/
第6章人工智能与数字生产关系
/
6.1生产关系的变革/
6.1.1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
6.1.2生产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关系/
6.1.3生产关系的变革路径/
6.2数字生产关系的特点/
6.2.1透明性/
6.2.2可信性/
6.2.3对等性/
6.3数字生产关系对社会的影响/
6.3.1敏捷组织/
6.3.2开放组织/
6.3.3数字化工作方式/
6.3.4自组织的组织集群/
6.4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关系变革/
6.4.1劳动力和劳动市场的变化/
6.4.2生产资料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6.4.3组织管理的智能化变革/
6.5小结/
第7章数字经济的基础: 数据要素市场
/
7.1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
7.1.1生产要素/
7.1.2要素市场/
7.1.3数据的要素属性/
7.2数据要素市场的形成过程/
7.2.1数据要素的地位确立/
7.2.2数据要素市场配置理论: 从数据到数据要素/
7.2.3数据要素市场配置理论: 要素数据化/
7.2.4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状况/
7.3数据要素市场的基本结构/
7.3.1微观方面/
7.3.2宏观方面/
7.4数据要素化的基本步骤/
7.4.1数据确权/
7.4.2数据定价/
7.4.3数据流通交易/
7.4.4数据要素市场收益分配/
7.4.5数据要素市场安全治理/
7.4.6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 数据要素×/
7.5数据资产化/
7.6小结/
第8章数字需求
/
8.1从生活需求到数字需求/
8.1.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8.1.2马歇尔的消费者需求理论/
8.1.3凯恩斯的消费需求、有效需求理论/
8.2释放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8.2.1需求方规模经济/
8.2.2创造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8.3数字需求的基本概念/
8.3.1概念提出/
8.3.2数字需求的基本特征/
8.3.3典型的数字需求/
8.4创造数字需求的方法路径/
8.4.1企业创造数字需求的方法路径/
8.4.2政府在创造数字需求方面的作用/
8.5人工智能推动下的数字需求/
8.5.1消费者的生活需求/
8.5.2企业的生产/服务需求/
8.5.3政府治理的需求/
8.6小结/
第9章数字供给: 人工智能与数字产业化
/
9.1数字产业化的概念和内涵/
9.1.1数字产业化的概念/
9.1.2数字产业化的主要内容/
9.2人工智能驱动新基建/
9.2.1新基建的概念及与数字产业化的关系/
9.2.2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典型新基建/
9.3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数字产业化发展新机遇/
9.3.1人工智能推动算力产业的发展/
9.3.2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平台相关产业的发展/
9.3.3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发展/
9.3.4动手课/
9.4小结/
第10章数字供给: 人工智能与产业数字化
/
10.1产业数字化的基本概念/
10.1.1产业数字化定义/
10.1.2产业数字化的特点/
10.2人工智能与产业数字化/
10.2.1相互之间的关系/
10.2.2人工智能带来产业发展新范式/
10.2.3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0.3人工智能与产业数字化发展实践/
10.3.1智能交通/
10.3.2智能制造/
10.3.3智慧城市/
10.3.4智慧能源/
10.3.5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
10.4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方向: 平台经济/
10.4.1平台经济的定义与特征/
10.4.2平台经济的分类/
10.4.3平台经济的发展现状/
10.4.4平台经济的发展趋势/
10.5产业数字化的实现途径: 产业互联网/
10.5.1产业互联网的定义与特征/
10.5.2产业大脑与产业互联网/
10.5.3产业互联网平台分类/
10.5.4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
10.5.5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10.6数实融合/
10.6.1数实融合定义/
10.6.2数实融合的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
10.6.3数实融合的发展对策/
10.7小结/
第11章数字金融
/
11.1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数字金融的提出/
11.1.1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
11.1.2数字金融的提出/
11.2数字金融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11.2.1数字金融的基本概念/
11.2.2数字金融的重要意义/
11.2.3数字信用/
11.2.4数字风险控制/
11.3数字金融创新的主要领域/
11.3.1我国数字金融建设的成果/
11.3.2数字金融在消费领域遇到的问题/
11.3.3消费互联网时代数字金融发展的启示/
11.4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数字金融/
11.4.1产业金融的服务创新/
11.4.2我国产业金融的发展历程/
11.4.3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的价值/
11.4.4产业数字金融的建设要点/
11.5面向人工智能的数字金融: 智能金融/
11.5.1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11.5.2人工智能在金融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1.5.3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
11.6小结/
第12章数字治理
/
12.1数字治理的基本概念/
12.1.1数字治理的起源/
12.1.2数字治理的概念/
12.1.3数字治理的特征/
12.2政府的数字治理体系/
12.2.1数字政府/
12.2.2数字治理生态/
12.2.3面向数字经济的监管科技/
12.3企业的数字治理体系/
12.3.1我国企业数字化发展脉络/
12.3.2企业的数字治理体系内容/
12.3.3案例分析/
12.4国际数字治理的发展趋势/
12.4.1国际互联网治理/
12.4.2国际数字经济治理/
12.4.3国际人工智能治理/
12.5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治理/
12.5.1乡村智能治理/
12.5.2城市智能治理/
12.5.3交通智能治理/
12.6小结/
第13章伦理与安全
/
13.1人工智能伦理概念/
13.1.1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13.1.2伦理与科技的关系/
13.1.3伦理、科技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的关系/
13.2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发展现状/
13.3人工智能伦理准则/
13.3.1人工智能伦理的原则和框架/
13.3.2中国人工智能伦理的基本准则/
13.4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分析/
13.4.1数据/
13.4.2算法/
13.4.3系统(决策方式)/
13.4.4人为因素/
13.5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工具/
13.5.1伦理风险评估工具/
13.5.2人工智能管理工具/
13.6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企业实践/
13.6.1企业AI治理的工具/
13.6.2百度公司AI伦理原则与实践/
13.7小结/
参考文献
/
|
內容試閱:
|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性新型前沿技术和数字经济的重要战略抓手,被视为推动整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人工智能正逐步渗透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
我国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变革,提出“数字中国”发展战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建设数字中国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是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历史机遇、推动经济建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制高点的迫切需要。
数字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全方位变革,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成为生产力的新代表,新生产力必然要求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建构在新的数字生产关系之上。本书提出了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供给、数字需求、数字治理等五方面构成的数字经济“五因素”模型,对数字经济各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
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放异彩,一波新颖的大模型应用程序应运而生,特别是在AI绘画、AI音乐、AI视频等领域的应用造成轰动。那么,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下的数字经济,在理论分析、技术迭代和应用领域、治理监管等方面会带来哪些革命性的改变?这也是本书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书作为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之一,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通用。本书在撰写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政策分析、数据分析、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 广泛搜集资料,细致梳理知识点; 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应用成效; 倾听行业声音,汇聚专业见解; 运用数据支撑,预测未来发展走向。这些严谨求实的方法保证了教材的理论深度、内容丰富性与权威性。
本书的编写,瞄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数字经济的结合,介绍人工智能影响下的数字经济理论新趋势和新路径。本书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认知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视角分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基本内涵。就生产力而言,重点讨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构成以及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 从生产关系视角,重点探讨人工智能影响下的数字生产关系以及给政府、企业和个人所带来的转变。
本书对数字经济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行了深度阐述。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配合大量国内外的产业实践,使读者能有系统和全局的理解。同时,本书还对数字中国与数字经济的重点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就数据要素市场、数字需求、数字供给、数字金融等展开深入介绍与分析。本书还对人工智能治理、伦理安全和相关实践进行专门的阐述。本书在重视理论体系严谨性的同时,充分注重可操作性,力争通过大量产业实践案例,让读者能够做到思学并举、学以致用。
本书的编写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百度公司共同完成,具体分工如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队负责编写第1章(部分内容)至第8章、第11章、第12章,百度公司团队负责第1章(部分内容)、第9章、第10章、第13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队人员有: 朱岩、李红娟、温建功、王兰仪、王晗、杨帆等; 百度公司团队包括沈抖、袁佛玉、孙珂、吴健民、郑然、曹海涛等。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家政策及解读、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及专著,具体内容见参考文献,在此谨向相关作者表示感谢。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为读者提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系统化理论,数字经济各领域的相关知识以及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发展等内容,激发读者思考与探索的热情,引导读者投身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各领域前沿研究,为数字中国发展贡献力量。
当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各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论方兴未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本书不免存在疏漏与过时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衷心期待广大师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者
2024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