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鲲(1886-?),191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财政学大师E.R.A.塞利格曼,获得博士学位,最早一批获得西方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之一,博士论文题目为《清代中国的税收制度(1644-1911)》,后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于1914年出版,收入《哥伦比亚社会科学研究》(Columbia University Stud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第143号,也收入《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经济和公法研究》(Columbia University Studies in History, Economics and Public Law)第59号。
译者简介:
韩华,四川隆昌人,历史学博士,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曾翻译“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孔门理财学》(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西方经济学名著《对托拉斯的控制》(Control of Trusts : an argument in favor of curbing the power of monopoly by a natural method 韩华、张玉洁合译)、《审判山下奉文:战争罪与指挥官责任》《无情之战: 太平洋战争中的种族与强权》(War without mercy : race and power in the pacific war)等。
多年前,我承担国家图书馆海外汉学、近代中国人英文著作的补充藏书工作。在这项工作开展过程中,我较为全面地接触了国家图书馆藏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学位论文,这是一个宝库,是图书馆重视的专藏,其所涉及的范围是如此的广阔,历史文化内涵如此的丰富,是学界开发研究颇具价值的学术文献资源。出于研究专业上的兴趣,我萌生了将其中一些博士论文译成中文出版的想法。2010年,我如愿翻译并出版了陈焕章的博士论文《孔门理学》( 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s )。现在,译著的陈兆鲲的博士论文《清代中国的税收制度(1644-1911)》也即将出版。本年初,我加入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兼职教授,在翻译学术专著的道路上,还将推出更多的优秀成果。
陈兆鲲与陈焕章,选择了以中国问题为其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他们用英文撰写的博士论文赢得了殊荣,陈焕章的《孔门理财学》是“中国学者在西方刊行的第一部经济思想名著,也是国人在西方刊行的各种经济学科论著中最早的一部名著”(胡寄窗语),陈兆鲲的《清代中国的税收制度(1644-1911)》是第一部考察有清一代税收制度的著作,这两部都是所在学科和领域的开山之作,是现代学术奠基性的作品。两人的博士论文分别于1911年、1914年由哥伦比亚大学资助出版,列入“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经济和公共法律研究丛书”。一些重要的学术刊物刊登了出版信息,西方学者撰文进行评论。《孔门理财学》相继于1930、1973、1974、2002、2003年由多家英美出版社重印,《清代中国的税收制度(1644-1911)》于1970、2004、2006年在美国再版,由此可见它们在西方学术界的持续影响。
近代大批中国留学生负笈西洋,他们中不少人与陈焕章、陈兆鲲一样,选择了以中国问题为其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并以学理性的眼光考察中国历史与现实,运用西方现代学术思想、方法和研究框架对中国论题展开探讨,是近代中西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我们不仅可以对近代留学生学位论著进行整体性考察与系统性研究,也可以从专题、重要问题,乃至某位留学生、他的选题、研究思路与问题意识等角度入手进行研究。作为一种跨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历史遗产,这些学位论文仍为我们提供了超越其所属时代的意义、价值,以及我们今天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