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国智造:中国制造的新质生产力转型密码
》
售價:HK$
74.8

《
阿特伍德写作课(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系列)
》
售價:HK$
85.8

《
日和:经历晚年的孩子
》
售價:HK$
43.8

《
香乘(珍藏版)
》
售價:HK$
217.8

《
何以为名
》
售價:HK$
57.2

《
时刻人文·1723:世界史的10扇窗(从全球史中的10位人物,管窥18世纪世界的格局与变化)
》
售價:HK$
74.8

《
躺椅和舞台
》
售價:HK$
93.5

《
唐密复兴与持松法师
》
售價:HK$
217.8
|
編輯推薦: |
1.人生漫漫,愿你拥有自由的灵魂。女孩子的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永远都不会太晚。 伍尔夫的灵魂伴侣、女性主义作家薇塔写给所有女性的自白书。被誉为小说版的《一间自己的房间》,讲述一位女性在人生暮年自我觉醒的故事:她是妻子,她是母亲,她是祖母,她是世人眼中的公爵夫人,她也是她自己。
2.全新译本,女性译者李佳妮直译,感受经典作品的原滋原味。作为许多读者心目中的经典(Goodreads评分4.0,亚马逊评分4.4),BBC曾将小说中的故事改编成迷你剧搬上荧屏,内文补充注释翔实注解,扫清阅读障碍。细致解读所引作家作品,以及各种典故、讽刺,探讨了女性的自我觉醒、解放以及追求真实自我的勇气,对女性独立精神的真挚讴歌。
3.内文补充注释翔实注解,扫清阅读障碍。细致解读所引作家作品,以及各种典故、讽刺。
4.内外双封,知名设计师操刀封面设计,知名插画师、诺奖得主韩江作品《白》插画师陈允然手绘封面插画,封面高级特种纸印刷,内文胶版纸印刷,精致又实用,阅读舒适,精致便携。
5.“她下了车,发现迎接她的是夏日的阵阵和风,而伦敦的过往已被她踩在脚下。”
|
內容簡介: |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任何时候都不晚。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20世纪英国传奇女贵妇,88岁漫谈老年生活。
《激情耗尽》是伍尔夫的灵魂伴侣、女性主义作家薇塔写给所有女性的自白书。在人生暮色中,仍有繁星闪烁,年老的女人还在生活,还在成长。
过去的70年,作为妻子,作为母亲,作为祖母,作为世人眼中的公爵夫人,她压抑自己的天性,藏好自己的喜好,选择作为一个乏味的老妇人生活,而现在她决定过一种出走的人生,她的价值只由她自己定义。
|
關於作者: |
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Vita Sackville-West, 1892—1962)
英国小说家、诗人、园艺家,1913年与外交官哈罗德·尼科尔森结为夫妇。她是伍尔夫小说《奥兰多》中主人公的原型。薇塔一生出版过众多作品,以小说和诗歌为主,代表作为《激情耗尽》与《爱德华七世时代群像》,曾两度荣获霍桑顿文学奖。
译者简介:李佳妮
英语译者,本科毕业于青岛大学法语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英语笔译翻译专业,曾获第三十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法译汉组优秀奖。译著有《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云》(重庆出版社,2020)等。
|
內容試閱:
|
斯兰勋爵一世亨利·莱尔夫·霍兰德如今已年逾九十,其寿命之长,甚至开始让他在公众心中留下“长生不死”的印象。福寿绵延,通常带给世人慰藉,使人们感到安心,尽管也曾有过不同的声音,但渐渐地,大家整体上还是倾向于将“高寿”视为一种卓越的象征。长寿之人,至少克服了人类与生俱来的一项缺陷,那就是生命如朝露,岁月难长久。生死有命,修短素定,命数到便是永眠。正因如此,若是能在生前多窃得二十年时光,便也相当于冲破桎梏,改写了命运。我们调整自身价值观念所仰赖的尺度正是生命之有限。五月的一个清晨,春光灿烂,天气暖融融的,也就是在那一天,火车上,伦敦城的商界和金融界人士打开报纸,“昨夜,斯兰勋爵于晚膳后溘然长逝,享年九十四岁”这则消息赫然映入了他们的眼帘。眼前的文字犹如一道晴天霹雳,令众人难以置信。“是心力衰竭。”他们说得煞有介事,一副十分睿智的模样,实际上只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报上的话而已。紧随其后的是此起彼伏的叹息声,“哎呀,又一位寿星陨灭喽。”又一位寿星的陨灭,又一次安全感的缺失——此时此刻,这无疑是多数人共同的感受。一时间,各大报刊竞相收集记录起亨利·霍兰德的种种生平事迹,最后一次进行了大肆报道。这些内容糅杂在一起,像只硬邦邦的板球,被猛地一把抛至公众面前:从霍兰德先生“初露锋芒的大学生涯”,到尚值风华正茂便在内阁占据一席之地的辉煌时期,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斯兰勋爵、嘉德骑士、巴斯大勋位、印度之星勋位、印度帝国大骑士勋位等一系列头衔与荣耀——这万般荣誉在他身后逐渐黯淡,最终消弭无踪。晚餐过后,他瘫坐在椅子上,须臾之间,九十余载的漫长一生便隐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时间似乎向前跃动了一小步,而此时此刻,他已不再是昔日叱咤风云的人物,无法再伸展双臂力挽狂澜。此前约十五年间,斯兰勋爵虽不常现身于公众视野,可他的影响却从未远去,他不时在议会中高谈雄辩,其温良刚毅的风度、明智谨慎的判断以及犀利辛辣的讽刺,尽管无法真正阻止那些即将犯下蠢行的狂热偏激的同僚,却也足以令他们如坐针毡、不得安生。亨利·霍兰德向来懂得删繁就简,此般场景并不多见,也正因如此,人们才得以在刺耳的言语下找到有益的实质:众人皆知,这些言论背后有这位传奇人物的丰富经验作支撑——若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愿意去威斯敏斯特走一走,乐于用他那审慎从容又极具讽刺的不凡谈吐袒露心声、大抒己见,那毫无疑问,无论是新闻界还是公众的目光,都必将为其所深深吸引。一直以来,从未有人真心想批评斯兰勋爵,也从未有人指责过他守旧,叫他“老古董”。勋爵幽默风趣、贤明睿智又充满柔情,无疑是位魅力四射的人物,这一切也让所有民众乃至所有党派都将他奉若神明。纵观政坛,或许唯有他配得上如此拥戴。也许,因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看似留有他的印记,而他似乎又未曾真正触及本质平淡的普通生活,也因为素有“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声名,斯兰勋爵从未像一般专家那样招致众人的憎恶与质疑。他魅力非凡,既学识渊博、思想深刻、谈吐风趣,又喜好享乐、热爱运动,除此之外,还十分推崇人文主义。他生来成熟理智,这在英国男性里可谓凤毛麟角。他对一切实际问题都是一副“不愿参与、不愿处理”的勉强模样,这令与他共事的同僚及下属喜怒参半,毕竟想要从他那里得到一句明确的答复简直难如登天。可以说越是重要的事项,他往往处理得越是轻率随意。明明是一份阐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政策的各自优点的报告,他却在报告底部提笔写下一个“同意”,搞得下属们头痛不已、苦不堪言。大家都说从政当真毁了他,因为他总要顾及事物的正反两面。但纵使他们话里话外透着不满,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真实想法便是如此——人们深知,倘使真被逼得紧了,必要的时候,勋爵会比那些一本正经端坐在政府办公桌前的高官显要更加敏锐,也更加高明。他只需扫上一眼,便能精准锁定一份报告的要点与短板,而旁人根本还没来得及通读一遍。不仅如此,他还会彻底摧毁来访记者不切实际的盲目乐观,戳穿对方的目光短浅,与此同时不失一份优雅和礼貌。自始至终,他的举手投足皆流露出一份得体的文雅风度,而就在这种谦恭有礼中,他会将对手打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