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艺术家课堂 动漫创作与职业之路
》
售價:HK$
186.8

《
暗示的力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售價:HK$
54.8

《
权力、国家和太空 :太空行为体的概念化、衡量和比较
》
售價:HK$
107.8

《
《营造法原》解读
》
售價:HK$
184.8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全新正版彩图全解舌诊辩证图谱图解中医舌诊基础理论手诊面诊罗大伦书舌诊诊断教程中医看舌苔调理书中医养生
》
售價:HK$
63.8

《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
》
售價:HK$
96.8

《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博弈)
》
售價:HK$
85.8

《
丁元公绘水浒人物图
》
售價:HK$
360.8
|
內容簡介: |
全书分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题材、叙事和结构、人物和背景、各语种科幻发展的历史、科幻批评、科幻教学、以及国外科幻网站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科幻文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也携带了相对全面的资料。书中讨论的问题,是开始理解科幻文学的开始。最近10年,随着《三体》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以及获得美国科幻小说雨果奖,中国的科幻文学开始了一轮新的繁荣。学术界也抓住这个时机大力推荐和广泛宣传科幻研究的重要意义,在新作品大量出现的同时,以科幻为主题的论文和学术著作激增。许多博士、硕士甚至本科生乐意在论文中写作科幻研究的主题。上述状况不但在文学领域如此,在影视艺术、表演艺术、科学哲学、科学传播、科学史等领域也是如此。但是,有关这个领域的科研手册类读物一直缺乏。许多研究者的论文缺乏基本的行业信息,也没有覆盖基本的文献,更没有达到这个领域的前沿。为此,一本有关科幻文学研究的手册式读物的出版,相信将就改善这个领域的状况。
|
內容試閱:
|
科幻是一种关于变化的文学。如果说科学革命以前,想象力描绘的虚构世界依附于神话、民谣与传奇故事,那么自十六、十七世纪开始,想象力开始依附世俗的技术、科学的理性与脱离神学的自然奥秘,现代意义的科学幻想应运而生。历经十九、二十世纪科学范式与技术创造的猛烈迭代,科学与技术本身似乎正在超越人类想象力,发展为庞然巨物或形态怪诞的新宇宙。科学幻想作为一种想象力的当代表达方式,本身也面临新一轮的革新。此时,冈恩所意指的变化,不仅关乎内容,也关乎形式;不仅关乎科学认知,也关乎技术感性。科幻作为类型文学,总需迭代自身的定义与范式。
面对变化的科幻,科幻理论的内在诉求,便是描绘科幻范式的“变化”规律。除却对不同时代科幻的枚举与分类,创作者、编辑、学者都尝试从不同层面定位科幻的本体结构。根斯巴克将技术创新视为科幻作品变化的动力。海因莱茵与勒奎恩更进一步认为,推想或思想实验,构成科幻对未来事件的现实主义推演。苏恩文相信科幻是对“新奇性”的认知有效推演,是一种想象性的替代文学。詹姆逊则扩展苏恩文对乌托邦的定义,视科幻为乌托邦构建的本体表达。麦克海尔也从后现代的视角,定义了科幻的多元本体。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幻理论的版图变得更为复杂。小西瑟瑞-罗内以 《科幻七美》 覆盖了科幻的技术与感性表达特质。梅亚苏则基于自身的哲学理论,认为科幻仍依托于认知框架,无法投入真正自由的虚构。时至今日,除却种族、性别等源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议题,对于科幻本体的定位,仍并未形成十分清晰的理论脉络。不同理论家围绕各自的核心概念展开,形成了某种理论的“星丛”。
而退一步观之,科幻的肯定者或否定者,都认同科幻的想象力具有丰富的虚构特质。对科幻持肯定态度的研究者,往往认同科幻想象的认知逻辑与认知因素。对科幻持否定或摇摆态度的研究者,则认为感性 (或非理性、非认知) 决定着想象力的自由程度与艺术品创新高度。换言之,如将感性 (包括情绪、共情) 与认知 (包括逻辑、理性) 视为对立的官能,科幻创作所需的想象力又须兼而有之,我们将如何进行科幻创作?将如何阐发科幻理论?这或许是未来的科幻作者与科幻研究者所需直面的问题。但此问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毕竟,传世的科幻每每通过想象,抵达不可想象之物 (世界)。科幻想象的超越性诉求,不拘泥于感性与认知之分,反而必须二者兼备,方能体现科幻作品“科学与艺术”的双重特质。未来科幻理论的落足点,或许需首先析清想象力的运作中感性与认知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