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330.0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75.9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64.9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65.8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98.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184.8
			 
			 
	
 
       | 
     
      
      
         
          | 編輯推薦: | 
         
         
           
            30年前,林毅夫教授和蔡昉教授、李周教授在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机和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奇迹”的概念,并撰著了《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一书。
 30年来,《中国的奇迹》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奇迹,中国经济基本沿着书中所预测的增长轨迹前进,增长的绩效也如这本书的预期。书中所构建的经济发展理论不仅解释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意义。作为林毅夫教授提出并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的源起之作,《中国的奇迹》本身更成为一项研究奇迹,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历久弥新。
           | 
         
       
      
      
      
      
         
          | 內容簡介: |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给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框架,它强调一个经济体制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发展战略;一是宏观的环境;最后是微观的机制。本书重点分析了中国改革后的发展战略和微观机制是如何推进改革的。书中的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通过农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引入和发展乡镇企业和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战略是如何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不符合比较优势的赶超战略转变到基于自身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作者还说明了,这样一个转变为什么可以带来经济的更好的成长。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提出的理论框架是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本书所构建的经济发展理论不仅解释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意义。2024年,本书初版30周年之际,林毅夫再写长篇序言,总结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存在的问题、解决的路径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 
         
       
      
      
      
         
          | 關於作者: |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林毅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十三五”及“十四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膺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10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论中国经济》《战胜命运》《超越发展援助》《繁荣的求索》《解读中国经济》《新结构经济学》《从西潮到东风》《本体与常无》《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的奇迹》等二十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300多篇论文。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十五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劳动经济学会会长,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非洲研究院院长,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减贫等。著有《人口负增长时代》《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成长的烦恼: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及应对》等。
 李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7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为“登峰战略”资深学科带头人(2018—2020年)。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和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现任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润生农村发展奖评委,中国社会科学基金、中国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农村经济》等多个学术刊物的编委。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及省部级奖10余项。
           | 
         
       
      
      
      
      
         
          | 目錄: 
           | 
         
         
           
            目 录
 1 绪论
 1.1 改革以来的增长与21世纪的展望
 1.2 长期增长所面临的政策障碍
 1.3 本书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2 赶超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
 2.1 逻辑起点:重工业优先增长目标
 2.2 重工业的基本特征与中国经济现实
 2.3 推行赶超战略的宏观政策环境
 2.4 资源的计划配置制度
 2.5 以国有化和“人民公社化”为特征的微观经营机制
 2.6 “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国际比较
 3 经济绩效与发展战略
 3.1 改革以前的经济增长
 3.2 传统战略下的畸形结构
 3.3 缺乏激励和效率低下
 3.4 步履艰难的赶超:国际透视
 4 比较优势战略
 4.1 对“东亚奇迹”的不同解释
 4.2 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4.3 比较优势战略与资源禀赋结构的提升
 4.4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5 比较优势战略与金融危机
 5 经济改革的历程
 5.1 1979年前后改革的不同点
 5.2 微观经营机制的改革
 5.3 资源计划配置制度的改革
 5.4 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
 5.5 “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逻辑
 6 经济改革的成就
 6.1 经济激励和经济效率的改进
 6.2 产业结构扭曲得以矫正
 6.3 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
 7 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和难点
 7.1 改革和发展的周期性
 7.2 寻租活动与腐败现象
 7.3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
 7.4 呆账、坏账与金融体制弊端
 7.5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加重
 7.6 粮食供给潜力问题
 8 经济改革与持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8.1 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整体配套性
 8.2 深化改革与防范金融危机
 8.3 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9 中国改革的道路与经验
 9.1 改革的起步环节和推进部门
 9.2 经济改革的方式及其特征
 9.3 中国改革道路的普遍意义
 10 总结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