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中国现代性的起点:戴震的新古典世界(海外中国研究文库·一力馆) 》 售價:HK$ 119.9 ![]() 《 生存与尊严:律师定位与展业方法(第四版) 》 售價:HK$ 74.8 ![]() 《 水电项目鱼类增殖放流技术实践 》 售價:HK$ 85.8 ![]() 《 出版的力量:清末至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与工业化出版 》 售價:HK$ 77.0 ![]() 《 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啸(修订版) 》 售價:HK$ 79.2 ![]() 《 正学堂稿(全二册)《儒藏》精华编选刊 》 售價:HK$ 151.8 ![]() 《 五个夸张的数学故事:支持儿童直接建立数学思维 》 售價:HK$ 54.9 ![]() 《 书写中国:从书迹流变溯源中华文明史 尔文智识生活系列 寻根汉字追踪文脉溯源中华理解中国 》 售價:HK$ 173.8 |
| 編輯推薦: |
| 本教材主要面向急诊临床型研究生及急诊专科医师。在前两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急诊医学范畴内常见急危重症和研究热点对编写内容进行扩展,涵盖急诊学科发展、伦理和法律、急诊科研、症状学、各系统急症和急诊诊疗技术等方面内容。此外,还增加妇产、儿科急症内容,以满足教学和临床需求。在各章节内容方面继续按照前两版教材“回顾-现状-展望”这一主线进行编写,注重学生基于临床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
| 內容簡介: |
| 全套教材共包括五个系列:科研公共学科主要围绕研究生科研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从最初的科研设计到最终的论文发表的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实验技术与统计软件系列介绍了SAS统计软件、SPSS统计软件、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等常用的统计软件以及实验技术;基础前沿与进展系列主要包括了基础学科中进展相对活跃的学科;临床基础与辅助学科系列包括了临床型研究生所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相关学科内容;临床专业学科系列通过对疾病诊疗历史变迁的点评、当前诊疗中困惑、局限与不足的剖析,以及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讨,启发和培养临床诊疗中的创新。 |
| 關於作者: |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连续四届),国家卫生健康委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急诊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急诊医学分会会长。 |
| 目錄: |
|
第一篇 概 论
第一章 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展望/2 第一节 急诊医学的诞生 /2 第二节 急诊医学发展—从1/0 时代到 3/0 时代 /3 第三节 急诊医学的展望—畅想4/0 时代 /4 第二章 急诊医学在医疗系统中的作用 与角色/6 第一节 急诊医学—一门日益发展而 又亟待完善的新兴学科 /6 第二节 急诊大平台—急诊医学在医疗 系统中的主要作用与角色 /7 第三节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大平台”横向设计) /8 第四节 院内急诊建设新思路(“大平台”纵向设计) /9 第三章 急诊医师专业能力培养/14 第一节 急诊医师专业能力要求 /14 第二节 急诊医师能力培养方案 /15 第四章 急诊临床思维/18 第一节 急诊临床实践思维 /18 第二节 急诊临床科学思维 /20 第五章 急诊中的伦理、人道主义精神与法学/22 第一节 急诊医学中的伦理与人道主义精神 /22 第二节 急诊医学中的法律问题 /23 第六章 急诊医疗安全管理/26 第一节 急诊诊疗的质量管理 /26 第二节 急诊职业防护 /30 第七章 灾难医学/33 第一节 灾难的相关概念 /33 第二节 灾害的分类分级 /34 第三节 灾难医学概论 /34 第四节 灾难的风险评估与医学管理 /35 第五节 灾难医学救援参与人员与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37 第六节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能力建设 /38 第七节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后期保障能力建设 /39 第八节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演习训练 /39 第二篇 急诊医学的科研 第八章 急诊医学科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42 第一节 急诊医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42 第二节 急诊医学科研的未来 /43 第九章 急诊医学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48 第一节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的要点 /48 第二节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的原则 /49 第三节 急诊医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重点任务 /50 第十章 急诊医学的基础医学研究设计/52 第一节 基础研究科学问题的凝练 /52 第二节 基础研究的实验设计 /53 第三节 基础医学研究设计的应用 /55 第十一章 急诊医学的临床研究设计/56 第一节 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56 第二节 常用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 /57 第三节 临床研究设计实施注意事项 /59 第十二章 急诊循证医学/61 第一节 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 /62 第二节 诊断性试验循证分析与评价 /64 第十三章 中西医结合在急危重症研究中的现状与进展/69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在急诊医学中应用的历史与现状 /69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医学的研究热点与优势 /70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的未来与展望 /72 第十四章 5G 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在急诊医学应用的展望/74 第一节 5G 的概念及特点 /74 第二节 急诊医学概况 /74 第三节 5G 技术支持下的急诊医学应用 /75 第三篇 急诊症状学 第十五章 发热/78 第一节 发热的定义 /78 第二节 发热的病因 /78 第三节 发热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79 第四节 发热的临床类型 /80 第五节 发热的诊断与发热待查 /80 第六节 发热的急诊评估 /82 第七节 发热的急诊处置 /82 第十六章 急性胸痛/84 第一节 胸痛概述 /84 第二节 胸痛的救治现状—中外有别 /84 第三节 急性胸痛救治理念 /85 第四节 胸痛中心建设 /88 第十七章 呼吸困难/89 第一节 呼吸困难的定义 /89 第二节 呼吸困难的病因和临床类型 /89 第三节 呼吸困难的急诊评估和严重 程度分级 /90 第四节 呼吸困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90 第五节 呼吸困难的治疗 /92 第十八章 咯血/94 第一节 咯血的定义和程度分级 /94 第二节 咯血的急诊评估、病因和诊断 /94 第三节 咯血的治疗 /95 第四节 治疗研究进展 /97 第十九章 急性腹痛/98 第一节 概述 /98 第二节 评估、诊断和鉴别诊断 /98 第三节 治疗现状 /103 第二十章 呕吐/106 第一节 病因 /106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06 第三节 诊断 /106 第四节 辅助检查 /107 第五节 鉴别诊断 /107 第六节 治疗 /108 第七节 预后 /109 第二十一章 腹泻/110 第一节 腹泻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110 第二节 腹泻的诊断 /110 第三节 腹泻的治疗 /112 第二十二章 呕血与便血/114 第一节 呕血与便血的概念 /114 第二节 呕血与便血的病因 /114 第三节 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 /115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115 第五节 鉴别诊断 /115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的治疗 /116 第二十三章 血尿/118 第一节 病因 /118 第二节 临床特征 /118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9 第四节 急诊处理原则 /120 第二十四章 头痛/122 第一节 头痛的定义和类型 /122 第二节 头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22 第三节 头痛的诊断思路 /123 第四节 常见头痛的特点 /125 第二十五章 晕厥/128 第一节 现状 /128 第二节 晕厥诊疗的局限性及展望 /133 第二十六章 头晕和眩晕/135 第一节 头晕与眩晕概念的历史和发展 /135 目 录 | 21 第二节 头晕病因的演变 /135 第三节 头晕的诊断思路 /136 第四节 头晕的治疗与展望 /138 第二十七章 抽搐/139 第一节 抽搐的概念—中英文迷局 /139 第二节 抽搐的分类—病因与临床分类差异 /139 第三节 抽搐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学认识 /139 第四节 抽搐的诊疗—四步法 /140 第二十八章 意识状态改变和昏迷/142 第一节 什么是意识状态改变和昏迷? /142 第二节 意识状态改变和昏迷的分类 /142 第三节 意识状态改变和昏迷的诊断流程及要点 /143 第四节 急诊评估与处置策略 /144 第四篇 急危重症 第二十九章 急危重症监护/148 第一节 急危重症监护的概述 /148 第二节 急危重症监护的应用现状 /148 第三十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155 第一节 心搏骤停 /155 第二节 心肺复苏 /156 第三十一章 脓毒症/161 第一节 脓毒症的定义与诊断 /161 第二节 脓毒症的急诊治疗 /163 第三十二章 休克/169 第一节 休克的概述 /169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170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173 第四节 心源性休克 /174 第五节 梗阻性休克 /176 第三十三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78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历史沿革 /178 第二节 常见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178 第三节 评估与诊断 /180 第四节 治疗 /182 第五节 预后 /184 第六节 展望 /184 第三十四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86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述 /186 第二节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186 第三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 /188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 /189 第五篇 心血管系统急症 第三十五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194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冠心病认识史上的重大进步 /194 第二节 发病机制—易损斑块再认识,不断前进 /194 第三节 危险评分和风险分层—成功与挑战并存 /195 第四节 治疗策略的演变与思考 /196 第五节 治疗新思路的展望 /199 第三十六章 急性心律失常/201 第一节 急性心律失常的概念、分类及诊治原则 /201 第二节 常见急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急诊处理 /202 第三节 急性心律失常治疗进展 /203 第三十七章 高血压急症/205 第一节 高血压急症的概念和认识历程 /205 第二节 高血压急症发病机制 /205 第三节 高血压急症的病情评估 /206 第四节 高血压急症优化治疗 /206 第五节 不同类型高血压急症的管理新进展 /207 第六节 高血压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 /210 第三十八章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212 第一节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概述 /212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213 第三节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 /213 第四节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215 第五节 展望 /216 第三十九章 暴发性心肌炎/218 第一节 暴发性心肌炎—前世与今生 /218 第二节 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219 第三节 暴发性心肌炎病理生理—非线性关系 /219 第四节 诊断方法—通过细致的临床评估发现隐匿而危险的杀手 /219 第五节 治疗方案—全方位打击与全系统支援 /221 第六节 探索方向—关于未来 /223 第四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225 第一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分类—变化及流行病学特征 /225 第二节 病因学—病原微生物的变迁 /225 第三节 病理—特征性赘生物,脱落更危险 /226 第四节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充满挑战 /226 第五节 并发症—结合发病机制,全面理解 /227 第六节 辅助检查—寻找证据,辨别真伪 /228 第七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警惕临床线索,验证还需标准 /229 第八节 治疗—指南、争议与共识 /230 第九节 预后—重视随访 /231 第十节 预防—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仍有争议 /231 第四十一章 心脏瓣膜病/232 第一节 心脏瓣膜病的概述 /232 第二节 二尖瓣病变 /232 第三节 主动脉瓣病变 /235 第四节 三尖瓣病变 /237 第五节 联合瓣膜病变 /237 第四十二章 急性心力衰竭/239 第一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概念与分级 /239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发因素 /240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240 第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240 第五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241 第六篇 呼吸系统急症 第四十三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48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定义 /248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临床易混淆概念 /248 第三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急诊评估 /248 第四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49 第五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249 第四十四章 自发性气胸/251 第一节 自发性气胸的定义和类型 /251 第二节 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和临床分型 /251 第三节 自发性气胸的急诊评估 /252 第四节 自发性气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53 第五节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 /253 第四十五章 支气管哮喘/255 第一节 哮喘的历史与现状 /255 第二节 哮喘的发病机制 /255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257 第四节 哮喘的治疗 /257 第五节 展望 /260 第四十六章 支气管扩张症/262 第一节 概述 /262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262 第三节 评估与诊断 /263 第四节 治疗 /264 第五节 预防与展望 /267 第四十七章 肺炎/268 第一节 肺炎相关的诊断标准 /268 第二节 肺炎相关辅助检查 /271 第三节 治疗 /274 第四十八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277 第一节 概述 /277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277 第三节 临床表现 /277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78 第五节 治疗 /279 第四十九章 肺栓塞/282 第一节 历史与现状 /282 第二节 发病机制 /282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83 第四节 治疗 /286 第五十章 急性肺损伤与呼吸功能衰竭/289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艰辛的漫漫长路 /289 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探索中不断前进 /289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临床标准统一但仍不完善 /290 第四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明确但措施有限 /290 第五节 治疗新策略的展望 /293 第七篇 消化系统急症 第五十一章 食管急症/296 第一节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296 第二节 食管异物 /297 第三节 食管穿孔 /298 第五十二章 消化性溃疡和胃炎/300 |
| 內容試閱: |
|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及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第1 版和第2 版《急诊医学》研究生教材分别于2008 年和2014 年出版发行,在这期间得到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众多宝贵意见。近年来急诊医学取得长足进步,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进展。在该套教材评审委员会的指导和组织下,编委们在既往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调整,完成了第3 版教材的编写工作。
本教材主要面向急诊临床型研究生及急诊专科医师。在前两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急诊医学范畴内常见急危重症和研究热点对编写内容进行扩展,涵盖急诊学科发展、伦理和法律、急诊科研、症状学、各系统急症和急诊诊疗技术等方面内容。此外,还增加妇产、儿科急症内容,以满足教学和临床需求。在各章节内容方面继续按照前两版教材“回顾- 现状- 展望”这一主线进行编写,注重学生基于临床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本教材得到了国内各大院校、医疗单位急诊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急诊医学飞速发展,每位作者在修订、编写过程中都不断地进行内容和结构上的调整和更新,但仍可能存在缺点和不足,敬请读者不吝赐教和指正。 于学忠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