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诗词到名著——翻翻祖先的书架
》
售價:HK$
65.8

《
明智恭介的疑案
》
售價:HK$
64.9

《
小型建筑创作札记
》
售價:HK$
76.8

《
大变局下的中国声音:国际热点问题透视(“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HK$
74.8

《
“三言两拍”绘画本
》
售價:HK$
96.8

《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
》
售價:HK$
165.0

《
如何走好人生下坡路:用坚毅力找到人生低谷的出口
》
售價:HK$
71.5

《
黎曼几何 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奠定了数学基础
》
售價:HK$
52.8
|
| 編輯推薦: |
1)《明史讲义》系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被称为明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是研究明史的参考书。
2)孟先生是我国明清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治史在传统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孟先生所勘定论断的明朝疑案,几乎成为后世史学家不可逾越的公论。
|
| 內容簡介: |
|
《明史讲义》系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被称为明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全书分为两篇:第一编为总论,第二编包括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殷鉴、南明之颠沛七个部分。本书选编了七个部分的精华内容,旨在梳理明朝各时期发展的历史脉络。本书配有300余张图片,并附有图注说明,以填补未编选的部分,丰富全书内容。
|
| 關於作者: |
|
孟森(1868—1938),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曾赴日本东京政法大学,后学成回国。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被推举为共和党干事。1913年,当选为国会参议员。1914年,逐渐淡出政坛,专心明清史研究。1929年,就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讲清史课程。1931年应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满洲开国史。一生著述颇丰,是我国明清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治史在传统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主要著作有《心史丛刊》《满洲开国史》《明史讲义》《清史讲义》《清初三大疑案考实》《明元清系通纪》等。
|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开国
第一节?太祖起事之前提
第二节?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节?明开国以后之制度
第二章?靖难
第一节?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节?靖难兵起之事实
第三章?夺门
第一节?正统初政
第二节?土木之变
第三节?成化朝政局
第四章?议礼
第五章?万历之荒怠
第一节?冲幼之期
第二节?醉梦之期
第三节?决裂之期
第六章?天崇两朝乱亡之殷鉴
第一节?天启初门户之害
第二节?天启朝之阉祸
第三节?崇祯致亡之症结
第四节?专辩正袁崇焕之诬枉
第五节?崇祯朝之用人
第六节?李自成、张献忠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南明之颠沛
第一节?弘光朝事
第二节?隆武朝事 附绍武建号
第三节?永历朝事
第四节?鲁监国事
|
| 內容試閱:
|
l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世或言明太祖曾奉韩林儿龙凤年号,为其后来所讳言,此不考史实而度以小人之心者也。明祖有国,当元尽紊法度之后,一切准古酌今,扫除更始,所定制度,遂奠二百数十年之国基。渐废弛则国祚渐衰,至万历之末而纪纲尽坏,国事亦遂不可为。有志之人屡议修复旧制,而君相已万万无此能力,然犹延数十年而后亡。能稍复其旧制者反是代明之清,除武力别有根柢外,所必与明立异者,不过章服小节,其余国计民生,官方吏治,不过能师其万历以前之规模,遂又奠二百数十年之国基。
l 凡历朝享国稍久者,必有一朝之制度。制度渐坏,国祚渐衰。有经久难坏之制度,即有历久始衰之国祚。有周之制度,即有周之八百年;有汉之制度,即有汉之四百年;唐宋皆然。惟元无制度,其享国即在武力之上,其能箝制人民数十年而后动者,即其武力之横绝历代也。
l 盖足国之要在垦土,有土此有财;丰财之要在自克其欲,移挥霍于私欲者以供国用,则虽用军之际,不但军给而并时时有以惠被兵之民,此为定天下之根本。
l 明之衰,衰于正、嘉以后,至万历朝则加甚焉。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万历在位四十八年,历时最久,又可分为三期:前十年为冲幼之期。有张居正当国,足守嘉、隆之旧,而又或胜之。盖居正总揽大柄,帝之私欲未能发露,故其干济可观,偏倚亦可厌,而若穆宗之嗜欲害政则尚无有,纯乎阁臣为政,与高拱之在穆宗朝大略相等。
l 熹宗,亡国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泽犹未尽也;思宗,自以为非亡国之君也,及其将亡,乃曰有君无臣。夫臣果安往?昔日风气未坏,正人君子,屠戮之而不能遽尽,故无君而犹有臣;至崇祯时,则经万历之败坏,天启之椓丧,不得挽回风气之君,士大夫无由露头角矣。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
l 《明史》成于清,清入北都,早正位号,即不以明后为有国家之传统。自古征诛得国,如汉之于秦,明之于元,为民除暴,无须假借于所胜之朝。元之于宋,与清相类,其于宋后,犹列二王于瀛国公之次,附本纪之末,明乎其为宋之君也。清历世为明属,受官借势,并于急难时赐居边内以保存之,其与明较元之与宋有间。至其修史,乃深没南明,颇为人情所不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