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极限聊斋:王蒙神侃《聊斋》(精装珍藏版) 》 售價:HK$ 93.2 ![]() 《 2025-2028帆船竞赛规则 》 售價:HK$ 115.6 ![]() 《 华章大历史042——帝国的骨架:先秦、秦汉地缘政治结构变迁大势 》 售價:HK$ 115.6 ![]() 《 香遇中国:中华香史五千年 》 售價:HK$ 127.4 ![]() 《 见字如面:奏折里的雍正 》 售價:HK$ 75.9 ![]() 《 经纬度丛书·亚历山大帝国 》 售價:HK$ 74.8 ![]() 《 金钱的艺术 》 售價:HK$ 63.8 ![]() 《 部落:文化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售價:HK$ 86.9 |
| 編輯推薦: |
|
★ 阅读汪曾祺应从文库本开始,它是第一套纯粹以读者视角编选的汪曾祺文集,来自资深读者几十年的阅读体验,是一个读者对另一个读者的口口相传。
★ 汪曾祺的作品非常适合做成文库本,不仅因为其篇幅短小,也因为文库本的形式更契合汪曾祺文字闲适、淡雅的气质。 ★ 汪曾祺一生写下约250万字的作品,以散文、小说为主,“资深读者”杨早主编,经典甄选70万字,分10册,编为小说3册、散文5册、戏剧1册、书信1册,基本涵盖了所有体裁。了解汪曾祺及其作品,这10本小书足矣:《异秉》《受戒》《聊斋新义》《人间草木》《人间至味》《山河故人》《桃花源记》《自报家门》《沙家浜》《写信即是练笔》 ★ 《汪曾祺文库本》以公认“经典”和大众“喜闻乐见”为编选标准,但对部分未被重视却有一定文学价值的作品亦特别收入。文库本不求面面俱到,不照顾研究需要,所愿者,是将汪先生最精彩的文本,最适合随时随处阅读的文字,以最适当的篇幅、形式呈现给读者。 ★ 汪曾祺的小说共有162篇,约70万字。《人间草木》精选汪曾祺写草木虫鱼鸟兽的散文32篇。倾心于现象而“不善于作抽象思维”的汪曾祺对生活本身的热爱,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于他而 |
| 內容簡介: |
|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文库本”散文卷之一,精选汪曾祺写草木虫鱼鸟兽的散文32篇。倾心于现象而“不善于作抽象思维”的汪曾祺对生活本身的热爱,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于他而言,人间的温暖正在于: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
| 關於作者: |
|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著有短篇小说《异秉》《受戒》《大淖记事》等162篇,散文《昆明的雨》《故乡的食物》《人间草木》等550余篇,戏剧《范进中举》《沙家浜》等19部,以及诗歌、书信等共约250万字,有《汪曾祺全集》12卷、《汪曾祺别集》20卷。
主编: 杨早,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年度《话题》系列(2005―2014)主编。其祖父为汪曾祺同岁表弟。杨早研读汪曾祺作品30余年,著有《拾读汪曾祺》等,主编《汪曾祺集》等,参编《汪曾祺别集》。 |
| 目錄: |
|
人间草木??001
草木虫鱼鸟兽??009 果园杂记??017 关于葡萄??022 灌园日记??038 花园??042 勿忘侬花??059 果园的收获??067 昆明的雨??073 昆明草木??080 昆明的果品??088 昆明的花??097 花??105 紫薇??115 猫??122 蝴蝶:日记抄??125 昆虫备忘录??130 夏天??137 夏天的昆虫??142 淡淡秋光??147 北京的秋花??156 果蔬秋浓??164 冬天??172 蜡梅花??177 草木春秋??181 下大雨??195 北京人的遛鸟??197 野鸭子是候鸟吗???202 花草树(美国短简)??206 鹤??210 昙花??212 鸟和猎鸟的人??214 |
| 內容試閱: |
|
序言
汪曾祺对草木有很深的感情,背后其实是对生活很深的兴趣。他说:“我希望年轻人多积累一点生活知识。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这最后一点似乎和前面几点不能相提并论,其实这是很重要的。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葵·薤》) 他在《“草木闲篇”小启》说得更雅一些:“人非草木,树犹如此。一事不知,儒者所耻。半日清闲,浮生难得。愿借寸楮,聊代联床。亦宝尺璧,贤于博弈。”“草木闲篇”这个专栏其实不怎么写草木,除了开篇的《云南茶花》,后面的都是《张大千和毕加索》《八仙》《栈》《鳜鱼》,等等。这个专栏就是想跟读者聊一聊自己眼中的大千世界,看上去谁跟谁都不挨着。在汪曾祺眼里,草木=生活=世界。 汪曾祺还有一句话,在网上流传极广,几乎三不五时就会被人翻出来:“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妈的管得着吗!’”(《夏天》)粗是粗,痛快。这是以草木拟人事。 还有《蜡梅花》里,突然又从珠花扯到了小说: 下雪了,过年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起来,到后园选摘几枝全是骨朵的蜡梅,把骨朵都剥下来,用极细的铜丝——这种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作“花丝”,把这些骨朵穿成插鬓的花。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蜡梅珠花。我在这些蜡梅珠子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我家后园的一角有一棵天竺。黄蜡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蜡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这种想法是真的,1939年汪曾祺到昆明考大学,打算考的学校,除了西南联大,就是国立艺专。 汪曾祺的生命历程中,包含着各种各样草木虫鱼的气味,比如: 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远不忘。 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 这一点,恐怕也是沈从文汪曾祺师徒心灵相通的地方。汪曾祺说起沈从文的《月下小景》:“你对于颜色、气味很敏感……我还没有见到一个作家写到甲虫的气味!”沈从文笑眯眯地说:“甲虫的分泌物。”汪曾祺说:“我小时玩过天牛。我知道天牛的气味,很香,很甜!……”沈从文还是笑眯眯地说:“天牛是香的,金龟子也有气味。”师母张兆和说:“他的鼻子很灵!什么东西一闻……” 将汪曾祺关于“草木虫鱼鸟兽”的文字汇结精选,即成本集。 杨早 2023年3月 人间草木 山丹丹 我在大青山挖到一棵山丹丹。这棵山丹丹的花真多。招待我们的老堡垒户看了看,说:“这棵山丹丹有十三年了。” “十三年了?咋知道?” “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你看,十三朵。” 山丹丹记得自己的岁数。 我本想把这棵山丹丹带回呼和浩特,想了想,找了把铁锹,把老堡垒户的开满了蓝色党参花的土台上刨了个坑,把这棵山丹丹种上了。问老堡垒户: “能活?” “能活。这东西,皮实。” 大青山到处是山丹丹,开七朵花、八朵花的,多的是。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 一年又一年…… 这支流行歌曲的作者未必知道,山丹丹过一年多开一朵花。唱歌的歌星就更不会知道了。 枸杞 枸杞到处都有。枸杞头是春天的野菜。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夏末秋初,开淡紫色小花,谁也不注意。随即结出小小的红色的卵形浆果,即枸杞子。我的家乡叫作狗奶子。 我在玉渊潭散步,在一个山包下的草丛里看见一对老夫妻弯着腰在找什么。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走几步,停一停,弯腰。 “您二位找什么?” “枸杞子。” “有吗?” 老同志把手里一个罐头玻璃瓶举起来给我看,已经有半瓶了。 “不少!” “不少!” 他解嘲似的哈哈笑了几声。 “您慢慢捡着!” “慢慢捡着!” 看样子这对老夫妻是离休干部,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 他们捡枸杞子干什么?是配药?泡酒?看来都不完全是。真要是需要,可以托熟人从宁夏捎一点或寄一点来。——听口音,老同志是西北人,那边肯定会有熟人。 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 人老了,是得学会这样的生活。看来,这二位中年时也是很会生活,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他们为人一定很好,很厚道。他们还一定不贪权势,甘于淡泊。夫妻间一定不会为柴米油盐、儿女婚嫁而吵嘴。 从钓鱼台到甘家口商场的路上,路西,有一家的门头上种了很大的一丛枸杞,秋天结了很多枸杞子,通红通红的,礼花似的,喷泉似的垂挂下来,一个珊瑚珠穿成的华盖,好看极了。这丛枸杞可以拿到花会上去展览。这家怎么会想起在门头上种一丛枸杞? 槐花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返。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料。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礼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她到哪里去了。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钩针给他钩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初刊于一九九〇年)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