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家族财富管理:永续繁荣的智慧体
			》
 售價:HK$ 
			74.8
 
  《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售價:HK$ 
			61.6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162.8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63.8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75.9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107.8
 
 
 | 
         
          | 內容簡介: |   
          | 产品质量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质量强国”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品质量问题呈现隐蔽性、频发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制约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阻碍了“质量强国”战略的实现。本书围绕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这一主题,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从市场竞争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影响,市场竞争、厂商机会主义与产品质量,市场竞争、信息不对称与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多元化监管与产品质量等方面对相关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有较强的可读性。后,提出了提升产品质量的数字化治理机制及相关建议,可供相关学者和从业者参考。 |  
         
          | 關於作者: |   
          | 赵威:河南永城人,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院长,JYB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专家,JYB第五轮学科评估专家,JYB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经济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空间趋同俱乐部识别、检验及影响因子研究”1项,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主持参与完成地方横向课题31项。在SCI、SSCI一区、二区等发表学术论文11篇、中文核心期刊55篇,独立撰写《中原经济区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中国空间趋同俱乐部识别、检验及影响因子研究》2部著作,合著9部著作。其参与的“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研究”获河南省社会科学奖特等奖,“中原城市群整合研究”获河南省人民政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段小力:河南孟津人,经济学博士,郑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质量经济等。先后以独著及合著的形式完成《中国创意产业规制的经济学分析》等6部著作,主持省、厅级项目16项,在《人民论坛》《农业经济》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15篇被SSCI、SCI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 目錄: |   
          |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主要概念界定
 1.3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1.5创新与不足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2文献综述
 2.3小结
 3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
 3.1现实冲突:对市场竞争与产品质量的再认识
 3.2研究前提: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基本假定
 3.3分析视角:基于现实市场竞争的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
 3.4分析框架: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逻辑路径
 3.5小结
 4市场竞争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影响:历史回顾、现状及特征
 4.1市场竞争对中国产品质量影响的历史回顾
 4.2市场竞争对中国产品质量影响的现状考察
 4.3市场竞争对中国产品质量影响的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
 4.4小结
 5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5.1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说
 5.2模型建立与数据说明
 5.3实证分析
 5.4实证结果讨论
 5.5小结
 6市场竞争、厂商机会主义与产品质量
 6.1理论分析
 6.2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6.3实证结果与分析
 6.4案例分析
 6.5小结
 7市场竞争、信息不对称与产品质量
 7.1理论分析
 7.2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7.3实证分析
 7.4案例分析
 7.5小结
 8市场竞争、多元化监管与产品质量
 8.1理论分析
 8.2研究设计与变量说明
 8.3实证分析
 8.4案例分析
 8.5小结
 9抑制不正当竞争,改善产品质量的数字化治理机制
 9.1抑制厂商机会主义的数字化治理机制
 9.2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数字化治理机制
 9.3破解监管失灵的数字化治理机制
 9.4以激励相容为目标的数字化产品质量合作规制机制
 9.5小结
 10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10.1主要结论
 10.2政策建议
 10.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