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75.9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是否真正取得了胜利?防疫的隔离措施是否能够有效封锁疫情,避免悲剧的发生?是否存在与传染病共生的可能?本书从人类文明起源出发,探讨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的关系。与传染病的共生并非理想中那样均衡的关系,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以传染病为主题,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开始细数传染病与人类的爱恨纠葛,并讨论了人类与传染病在未来该如何共处。作者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开始追溯传染病与人类的关系,描绘了人类社会在面对传染病的种种威胁时采取的各式姿态。文明之初,人类曾过着与传染病无缘、非常健康的生活。随着文明的进步发展,定居农耕以及野生动物的家畜化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然而文明成为传染病的摇篮的同时,传染病也为人类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作者细数了传染病的传播与近代世界体系、殖民地主义以及开发自然资源的关系。人类曾在发明抗生素后自以为已经完全战胜了传染病,却在不久后的非洲大陆又发现了至今没有研制出特效药的埃博拉病毒。最后作者认为与传染病的共生并非理想中那样均衡的关系,而是无可奈何的妥协。与传染病共生并不代表要放弃克服某种疾病的努力。作者在本书结尾处表示:“对于那些被病原体夺走的生命,作为一名医生、一个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人,我无法视而不见。” |  
         
          | 關於作者: |   
          | 山本太郎,1964年生,1990年长崎大学医学部毕业。医生。医学及国际保健学博士。京都大学研究科助教授。长崎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专业是国际保健学与热带感染症学。曾赴非洲、海地等地抗击传染病。 |  
         
          | 目錄: |   
          | 序 岛上的麻疹流行 003 第一章 文明曾是传染病的“摇篮” 001
 1 狩猎采集社会的传染病 002
 2 流行病学的转换 010
 第二章 历史上的传染病 021
 1 古代文明的兴起 022
 2 欧亚大陆上的疫病交换 033
 专栏1 文明的生态史观 052
 第三章 现代世界体系与传染病—旧世界与新世界的遭遇 055
 专栏2 伊谷纯一郎最后的讲义 067
 第四章 从生态学看近代医学 069
 1 帝国医疗与殖民地医学 070
 
 
 002
 2 “合上传染病教科书的时刻到来了” 095
 专栏3 野口英世与井户泰 111
 第五章 “开发”与传染病 113
 专栏4 图坦卡蒙法老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22
 第六章 消失的传染病 125
 1 消失的传染病 126
 2 新出现的传染病 133
 3 病毒去哪儿了 141
 跋 共生之路 147
 附录 麻疹流行的数理 157
 代后记 161
 参考文献 166
 |  
         
          | 內容試閱: |   
          | 岛上的麻疹流行 法罗群岛,位于挪威与冰岛之间的北大西洋中,由 18 个总面积几乎与冲绳岛相同的火山型岛屿组成。其总面积约为 1 400 平方千米,属于丹麦的海外自治领地。岛上居民从古至今主要以渔业为生。
 现在的人口已稍稍超过 48 000 人,而在 19 世纪中期,岛上曾经只有 7 800 人左右。
 1846 年,在这个法罗群岛上曾经流行过麻疹。为了应对麻疹疫情,丹麦政府决定派一名医生上岛。这位医生名叫彼得·卢德维格·帕纳,时年 26 岁。
 年轻的帕纳积极地开展工作,走访村庄,面谈岛民,调查究竟是谁把麻疹带上了岛,把麻疹带上岛的人又是在哪里感染的。对于麻疹的流行经过,帕纳留下了详细的记录。
 麻疹流行的记录
 根据帕纳的记录,把麻疹带上岛的是为了捕鲸而从查内比村来到贝斯通曼哈翁村的10名男子。
 这10名男子于1846年6月4日进村。6月18日,在先有咳
 嗽以及结膜炎的症状之后,10名男子全都出现了麻疹特有的发疹
 症状。约两周后,贝斯通曼哈翁村的村民间开始出现发疹症状,又过了两周,最初没被传染的村民也出现了发疹症状。
 经过对42个村子的调查,帕纳发现从暴露于传染源到症状出现,潜伏期平均为10 ~ 12天;出现发疹症状的两天前,患者开始具有传染性;隔离对防止麻疹流行,最终并没有起效;没有出现65岁以上的麻疹患者。法罗群岛上一次出现麻疹疫情是在65年前的1718年,当时死者众多;这一次的麻疹疫情虽然在死者人数方面没上一次那么多,但7 800名居民中仍有6 100人被传染。
 帕纳对法罗群岛的自然与风土也做了记录。这片荒凉的土地即使在盛夏时节也依然寒冷,哪怕在夏天,暖炉之火也必不可少。风大,植物以草本为主,几乎无树,风止之时寂静无声。冬季多雪,色调单一而悲凉的风景,与丹麦的宜人气候截然不同。
 帕纳的报告发表于次年,即1847年。
 根据帕纳的报告,我尝试再现了当时当地麻疹流行的情况(详情参见卷末附录“再现法罗群岛的麻疹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