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587.6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81.4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88.5
			 
			 
	
			  
			《 
			高句丽史
			》 
			 售價:HK$ 
			184.1
			 
			 
	
			  
			《 
			随他们去:别把精力浪费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
			》 
			 售價:HK$ 
			81.4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588.8
			 
			 
	
			  
			《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 
			 售價:HK$ 
			199.4
			 
			 
	
			  
			《 
			风起红楼:百年讹缘探秘
			》 
			 售價:HK$ 
			221.8
			 
			 
	
 
       | 
     
      
      
         
          | 編輯推薦: | 
         
         
           
            从朝廷文件里打捞湮没的历史真相 在帝王意志中管窥小民的生死祸福 一本书读懂朱元璋如何用《大诰》让明帝国所有人进退失据
  
 《秦制两千年》作者谌旭彬新作,首次聚焦朱元璋颁布的《大诰》,一笔刺透洪武时代的统治面纱!
           | 
         
       
      
      
      
      
         
          | 內容簡介: | 
         
         
           
            本书将洪武帝朱元璋在《大诰》中写到的十二个案件抽丝剥茧,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些毫无法理、常识和逻辑的案件背后的来龙去脉。从明初的军事、土地、政治、法制等政策制度入手,梳理涉案人员的行为动机,解读洪武帝审案和判决的依据和目的,从而勾勒出洪武时代各色人物的荒诞命运以及可怖的生存状态,再现了洪武帝“重典之治”的本来面目。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在这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毫无人身自由的卫所军奴,被捆绑在土地上不得离乡的农民,说错话连累邻里被没收家产的老妇人,不想做官只能切指的士人,遵行合理的立案程序却没能揣测出“圣意”的官员……通过这些小人物如草芥般的命运,我们看到一个脑回路清奇的开国皇帝,是如何欺骗控制官员,如何监视窥探民众的。这些案件,让我们看到了“洪武之治”的另一面。
           | 
         
       
      
      
      
         
          | 關於作者: | 
         
         
          |  
            谌旭彬,笔名言九林,青年作家,资深历史编辑,十年原创经验,原为腾讯历史频道主编,对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颇有心得,现为“腾讯新闻·短史记”主编,在多家媒体上发表过历史类文章。出版书籍《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汉朝——被掩盖的真相》《权力脸谱》等,主张回归常识,寻找历史真相。
           | 
         
       
      
      
      
      
         
          | 目錄: 
           | 
         
         
           
            章 四编《大诰》的基本主旨
 一、“前代污染”太严重 …………………………………………………1
 二、洪武时代的官吏不行 …………………………………………………3
 三、洪武时代的百姓不行 …………………………………………………4
 四、朕的“控驭之道”已用尽 ……………………………………………6
 五、洪武时代的军官不行 …………………………………………………8
 六、《大诰》的极盛与速朽 …………………………………………… 10
 第二章 史灵芝案:军民争妻事件
 一、朱元璋笔下的案情 ………………………………………………… 14
 二、三大情理不通之处 ………………………………………………… 17
 三、残酷的军事农奴制 ………………………………………………… 18
 四、案件背后的真逻辑 ………………………………………………… 22
 五、被刻意遮蔽的事实 ………………………………………………… 24
 第三章 郭桓案:中产之家大抵皆破
 一、空印案与胡惟庸案 ………………………………………………… 27
 二、郭桓案扩大化的根源 ……………………………………………… 34
 三、中人之家大抵皆破 ………………………………………………… 40
 四、“顽民”不知报答君恩 …………………………………………… 48
 第四章 朱升一案:胥吏的绝望与反抗 
 一、胥吏殴打了钦差旗军 ……………………………………………… 52
 二、朱元璋的刻意误诊 ………………………………………………… 54
 三、其实是制度有病 …………………………………………………… 57
 四、却要让人性吃药 …………………………………………………… 60
 五、胥吏遭惩的比例与力度 …………………………………………… 66
 六、拍脑袋的胥吏配备标准 …………………………………………… 71
 七、匪夷所思的公文灾难 ……………………………………………… 80
 八、高压恐惧下的行为失常 …………………………………………… 86
 第五章 陈寿六案:百姓人人自危
 一、天字号百姓 …………………………………………………… 92
 二、倒霉的何添观与马德旺 …………………………………………… 96
 三、可怜的先进典型王复春 …………………………………………… 99
 四、进退失据的“富民” …………………………………………… 103
 五、没有人是安全的 ………………………………………………… 110
 第六章 杨馒头案:残酷的金融榨取 
 一、九十里路枭首相望 ……………………………………………… 114
 二、疯狂印发大明宝钞 ……………………………………………… 115
 三、畸形的纸币价值生态 …………………………………………… 117
 四、杨馒头们走投无路 ……………………………………………… 119
 第七章 知丁连坐案:消灭社会活力
 一、镇江百姓的无妄之灾 …………………………………………… 125
 二、皇帝被打脸,百姓来背锅 ……………………………………… 129
 三、可怕的“逸民自残事件” ……………………………………… 131
 四、路引抽干了社会活力 …………………………………………… 135
 五、“空引案”里的民生困境 ……………………………………… 138
 第八章 潘富案:前朝“顽民”的末路
 一、皂隶潘富的大逃亡 ……………………………………………… 145
 二、“胡元之宽”下的江南 ………………………………………… 146
 三、“荆杖”背后的玄机 …………………………………………… 150
 四、必须被瓦解的“千乘乡僧寺” ………………………………… 154
 第九章 剁指案:不合作有罪
 一、朕是你的再生父母 ……………………………………………… 160
 二、朕所用之人全是坏蛋 …………………………………………… 164
 三、夏伯启的教师身份 ……………………………………………… 170
 四、不容忍任何消极自由 …………………………………………… 177
 第十章 彭玉琳案:被逼反的洪武百姓
 一、朕来给你们讲讲道理 …………………………………………… 183
 二、遍地暴动的洪武时代 …………………………………………… 188
 三、民生凋敝的洪武时代 …………………………………………… 189
 四、告密风潮逼反底层百姓 ………………………………………… 194
 第十一章 陆仲和案:消灭富户运动 
 一、刁民猜忌下的“陆仲和案” …………………………………… 199
 二、刁民猜忌下的“唐谦案” ……………………………………… 205
 三、陆仲和倒霉的真正原因 ………………………………………… 211
 四、消灭大族富户的三大办法 ……………………………………… 213
 第十二章 《大诰武臣》:两百万农奴
 一、洪武士兵“不如猪狗” ………………………………………… 223
 二、两百万军户实为贱民 …………………………………………… 226
 三、逃跑是的希望 ……………………………………………… 231
 第十三章 老人治国:临死前的妥协 
 一、刘老汉让朱元璋失望了 ………………………………………… 238
 二、别出心裁的“耆宿制度” ……………………………………… 242
 三、权力来自谁,便对谁负责 ……………………………………… 245
 四、“老人治国”的玄机 …………………………………………… 247
 后 记 ………………………………………………………………………… 254
 附文:朱元璋“丢脸”考 ………………………………………………… 257
 一、丑像明代便已出现 ……………………………………………… 258
 二、项上奇骨与穆穆之容 …………………………………………… 260
 三、父亲“继承”儿子的样貌 ……………………………………… 261
 四、丑脸是相术语言的具化 ………………………………………… 2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