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喷绘刷边版】竹久梦二:画与诗 》 售價:HK$ 63.8 ![]() 《 古代中国内陆新版 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古代四川盆地 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 汗青堂丛书083 》 售價:HK$ 107.8 ![]() 《 辽金西夏史(中国断代史系列) 》 售價:HK$ 151.8 ![]() 《 约瑟夫斯与第一次犹太战争新版 汗青堂丛书049 》 售價:HK$ 97.9 ![]() 《 国际时装设计元素 : 设计与调研(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 平常的恶(思想剧场) 》 售價:HK$ 60.5 ![]() 《 食在味道--一份主食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书籍 》 售價:HK$ 46.2 ![]() 《 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 》 售價:HK$ 305.8 |
| 編輯推薦: |
|
作为新中国个自觉扎根中国大地和民族文化传统、吸收转化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理论,具有中国特色并以代表作英译本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当代中国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由叶澜教授首创并持续主持至今近40 年,正式命名面世也将近20 年。这个中国的教育学派已形成核心人物、研究梯队、原创成果、中国教育学研究之路等“人·学·事”综合的学术共生体。本套丛书从多个角度对此做了专题探究和系统表达。
本套丛书围绕学派“代”创始人叶澜的教育思想,由学派“第二代”的核心成员,分别从理论基石的概念生成、理论与实践的转化、形上之维的元研究、生命自觉的教育价值、现代转向的学校改革、成己成人的教师发展、天地人事的终身教育、理性诗意的美学意蕴以及学派创建的生成史等9 个角度,做了专题式的系统诠释和深化推进。这是学派两代人之间学术生命力的贯通与绵延。它既呈现出当代中国教育学学派创始人教育思想“综合/复杂”的通学性,也体现出一个有意识地自觉原创、自为自强的中国学派之学脉传承与创新,还预示着“中国学派”发展强大的生生不息的“学术明天”。 |
| 內容簡介: |
|
.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系“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21 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套丛书是首套论述和阐发创生于中国本土的教育学派——“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叶澜教育思想的大型丛书,重在探讨叶澜如何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与发展为背景,以“新基础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创造和重建适应当代中国教育需要的本土化教育学体系”为目标,关注人的生命发展,重视实践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创建出具有中国立场、中国传统、中国风格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过程,尤其关注她建构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思想体系及其对中国教育学的独特贡献。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 叶澜 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和持续领导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
| 關於作者: |
|
王枬,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原理和教师发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余项,荣获国家及省部级教育科研奖励20余项。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人类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 |
| 目錄: |
|
引言 “教育学-实践哲学”互动视域下的叶澜
“教育理论-实践观”/1 章教育理论一实践关系的透析方式/11 一、教育学世界中已有的探究方式/12 二、实践哲学的探究方式及其缺失/19 三、探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叶澜方式/29 (一)从方法转向为方法论/33 (二)从理论思辨转向为实践体验/36 (三)从传统思维方式转向为现代思维方式/38 小结/56 第二章教育理论一实践关系的核心观点/57 一、理论适度先行论/58 (一)理论适度先行论的生成过程/58 (二)理论适度先行论的核心思想/59 (三)理论适度先行论的独特价值/63 二、研究性变革实践论/65 (一)研究性变革实践论的生成过程/65 (二)研究性变革实践论的核心思想/66 (三)研究性变革实践论的独特价值/67 三、贴地式深度介入论/70 (一)贴地式深度介论的生成过程/70 (二)贴地式深度介人论的核心思想/72 (三)贴地式深度介人论的独特价值/73 四、交互生成论/75 (一)“交互生成”的基本内涵/75 (二)“交互生成”的基本条件/80 (三)“交互生成”的依据与影响因素/90 五、主体双向互动论/93 (一)“理论主体”“实践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其互动/94 (二)主体互动产生的作用/98 (三)主体双向互动论的贡献/100 小结/107 第三章教育理论一实践关系研究的实践变革基础/109 一、作为生成基础的“新基础教育”实践变革研究/110 (一)发展历程:时代转型浪潮中的“新基础教育”研究/111 (二)研究性质:作为基本理论和事理研究的“新基础教育”/117 (三)基本结构:“上天工程”与“入地工程”/122 (四)核心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123 (五)研究范式:“研究性变革实践”/127 (六)主体单位:以实现“学校转型性变革”为目标的共生体/129 (七)价值旨向:成事成人与生命自觉/131 二、学校转型性变革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通转化/134 (一)课堂教学变革/134(二)班级建设变革/145 …… 第四章教育理论一实践关系研究的中国文化命脉/171 第五章叶澜“教育论理论一实践观”对教育学及实践哲学的双重贡献/223 主要参考文献/244 附录 叶澜“教育论理论一实践观”研究大事记/252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