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郭延礼文集(全13册)

書城自編碼: 384364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郭延礼 著, 郭延礼 李开军 整理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75529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10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美国产业关系领域的起源与演变
《 美国产业关系领域的起源与演变 》

售價:HK$ 81.6
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 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

售價:HK$ 82.8
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珍藏版) 6[美]布鲁斯·格林沃尔德
《 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珍藏版) 6[美]布鲁斯·格林沃尔德 》

售價:HK$ 118.8
日本通史(修订本)上下
《 日本通史(修订本)上下 》

售價:HK$ 309.6
好的爱,有边界
《 好的爱,有边界 》

售價:HK$ 70.8
心悦读丛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心悦读丛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售價:HK$ 69.6
马王堆考古手记
《 马王堆考古手记 》

售價:HK$ 118.8
全靠演技
《 全靠演技 》

售價:HK$ 54.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2.5
《 日语语言文化研究——张佩霞教授60华诞纪念 》
+

HK$ 747.5
《 鲁迅全集(21年新校版)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许广平和“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定的传世母本!(全20册) 》
+

HK$ 570.0
《 莎士比亚全集(八卷本) 》
+

HK$ 72.0
《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增订本) 》
+

HK$ 92.0
《 必有人重写爱情(北岛作品) 》
+

HK$ 81.3
《 也曾隔窗窥新月 》
內容簡介:
郭延礼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专家,在中西文化交流与近代翻译文学方面也颇多研究成果。本书共13卷,基本囊括了他此前出版过的所有重要著作和论文,包括《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二十世纪第一个二十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龚自珍传》《龚自珍年谱》《龚自珍诗文选》《秋瑾传》《秋瑾年谱》《秋瑾诗文选》《秋瑾文学论稿》《近代六十家诗选》《中国前现代文学的转型》《中国文学的变革:从古典走向近代》《自西徂东:先哲的文化之旅》《文学经典的翻译与解读》《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等著作。
關於作者:
郭延礼,1937年2月生,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导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近代文学、中西文化交流与近代翻译文学。主要著述有《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西学与中国近代文学》等。
目錄
总 目 录
第一卷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上册)
第二卷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册)
第三卷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下册)
第四卷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
第五卷 《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
第六卷 《20 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
第七卷 《龚自珍研究》
第八卷 《秋瑾研究》
第九卷 《近代六十家诗选》
第十卷 《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第十一卷 《中国前现代文学的转型》
《中国文学的变革:由古典走向现代》
第十二卷 《20 世纪第一个二十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
第十三卷 《自西徂东:先哲的文化之旅》
《学术随笔集》
附录 《郭延礼学术年谱》
內容試閱
第四册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
绪论
什么是翻译呢?翻译就是伴随着社会交际和文化交往而开始的两个种族(或语种)间的交流活动。翻译并不仅仅是两种表意符号的对应转换,它还是两种文化的对话和交流。
翻译(Translation)古代称“译”,开始专指北方的翻译人员。《礼记·王制》说:“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孔颖达疏:“通传北方语官谓之曰译者。译,陈也,谓陈说外内之言。”古代的翻译人员除北方称“译”外,还有称“寄”“象”“狄鞮”者。上面孔颖达所说的译“谓陈说外内之言”,也涉及翻译的本义。他所说的“外内之言”,大约即指周代边境外的夷、蛮、戎、狄等部落的语言和境内华族的语言。唐代的大经学家、语言学家贾公彦进一步诠释为:“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周礼·秋官·序官》贾公彦疏。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翻译乃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这一见解出现在一千多年之前,很值得我们珍视。
翻译是不同民族、语种间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中介手段和转换形式,它“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话语),在保持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巴尔胡达罗夫著,蔡毅等译:《语言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页。。简言之,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信息,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人类社会生存着不同民族(种族、部族),也产生了不同语言,他们需要相互交往,表达彼此的思想和情感。使用两种不同语言的人们,既然要相互沟通,就必须有个中介手段,这就是翻译。
我国的翻译历史极其久远。夏商周以来,在这些王朝的疆域内外聚居着许多不同的部落和民族。据《左传》记载,在周朝疆域内就有山戎、犬戎、白狄、赤狄、戎蛮子等十多个部族,所谓西戎、北狄、南蛮、东夷。这些异族在语言和饮食文化方面与居住在中原的华族不同。《左传·襄公十四年》曾记载戎族酋长戎子驹支的话:“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族)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在周朝边境外还有更多的异族。华族要与他们交往,既然“言语不达”,就必须有翻译。
......

近代文学研究的开创期 (1919—1949)
一 概说
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1949年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开创期。早在五四运动之前学术界就已有了“近代”、“近代文学”这一概念,但其时限却模糊不清。1914年,江阴学人吴芹编辑并出版了《近代名人文选》、《近代名人诗选》,从《自序》中知,其所谓“近代”大体指清末民初。1918年,沃丘仲子撰《近代名人小传》,其“近代”主要是指光绪、宣统两朝。“五四”之后,“近代”、“近代文学”这一概念,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更是屡见不鲜。其所谓“近代”者,大约就是指清末(晚清)或清末民初,如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的《近代十大家尺牍》(1922)、陈衍的《近代诗钞》(1923)、严伟等人的《近代诗选》、钱萼孙(仲联)的《近代诗评》(1926),以及30年代汪辟疆的《论近代诗》(1932)、金兆梓的《近代文学鸟瞰》(1933)、钱歌川的《近世文学的特征》(1934)、张尔田的《近代词人逸事》(1935)、孙竹青的《近代的新体诗》(1936)、杜颖陶的《近代武侠小说的起源》(1948)等。以上论著中的“近代”、“近代文学”的上下限均不清楚,仍是一个模糊概念。但“近代文学”这一概念的出现,毕竟意味着学人们已认识到它和“古代文学”的不同。那么近代文学,究竟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学呢?它的时限范围是什么?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并未形成共识。1929年,陈子展著《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上海:中华书局),他在书中说:“所谓近代究竟从何时说起?我想来想去,才决定……断自‘戊戌维新运动时候(1898)说起” ① ;陈独秀曾主张“元明剧本,明清小说,乃近代文学之粲然可观者” ② ;郑振铎则谓“近代文学开始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而终止于五四运动之前(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 ③ ,钱基博撰《现代中国文学史》,似又把“现代”视为“近代”。总之,在20世纪50年代前,近代文学始终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科学概念。尽管如此,从“五四”到1949年,近代文学研究工作仍取得了很大成绩:论述了近代文学范围内的主要作家作品、社团流派及其文学现象,奠定了近代文学的研究基础。在这方面成绩尤为突出的是鲁迅、胡适、郑振铎、阿英、陈子展诸前辈学者。较早论述近代文学的是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此文因系纪念《申报》五十周年而作,它所论述的范围也就只能是1872—1922年的五十年,但恰恰这五十年正是中国近代文学最繁荣、最有代表性的时期。胡适写此著并无意于总结近代文学,但在客观上却为近代文学描绘了一个轮廓,如果说他为近代文学建构了一个叙述框架,似乎也不为过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当他站在新文学的立场上来审视这五十年文学变迁的历史时,他发现“这五十年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算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它的重要就在于这五十年“乃是新旧文学过渡时代不能免的一个阶级(按:原文作此)” ① ,胡适在论著中开宗明义的这几句话,正表明他并非一味“攻击”旧文学,而倒颇有点清醒的“历史主义”观点。在中国近代小说研究中,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鲁迅先生。鲁迅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课,写有《小说史讲义》。1923、1924年又出版了《中国小说史略》(北京:新潮社)。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