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现代英国保密史:国家秘密与国家治理

書城自編碼: 379120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克里斯托弗?莫兰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521459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5.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

售價:HK$ 94.8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售價:HK$ 71.8
北京三万里
《 北京三万里 》

售價:HK$ 93.6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售價:HK$ 70.8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售價:HK$ 81.6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售價:HK$ 70.8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售價:HK$ 273.6
脉络:小我与大势
《 脉络:小我与大势 》

售價:HK$ 10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5.0
《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
+

HK$ 130.0
《 上海合作组织20年:成就和经验 》
+

HK$ 340.8
《 《资本论》纪念版(32开普精装三卷本) 》
+

HK$ 145.2
《 国际关系实证研究方法 》
+

HK$ 49.8
《 共产党宣言(名家导读)一部浸润多年学术沉淀的诚意之作!清华大学教授艾四林全新导读!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
+

HK$ 57.5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大字本) 》
編輯推薦:
编辑推荐1:《现代英国保密史:国家秘密与国家治理》是“国家安全译丛?第二辑”第3本:系统论述英国政府现代保密制度的起源与沿革;既是一部英国政府现代保密制度研究专著,也是一部国家秘密治理简史。

编辑推荐2:《现代英国保密史:国家秘密与国家治理》重点论述了二战后英国政府保密制度的发展,保密立法的完善,保密政策的演变,保密文化受到的冲击,保密工作面临的技术挑战,保密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等等。全书内容权威、案例经典、结构精巧,为研究英国保密制度和政策提供了文献参考。
內容簡介:
基于最新解密文件、未公开资料和独家采访等,作者系统回顾了维多利亚时代以来英国保密工作历史,重点论述了二战后英国政府保密制度演变,并深入探讨了如下问题:
① 哪些泄密事件影响了历史进程?
② 什么推动政府缩小了保密范围?
③ 何种保密机制能有效防止泄密?
④ 政府如何权衡国家秘密和公众知情权?
⑤ 信息公开如何冲击保密传统文化?
⑥ 技术进步给保密工作带来何种挑战?
⑦ 保密对维护国家安全有何积极作用?
……
全书内容权威、案例经典、结构精巧,为研究英国保密制度和政策提供了文献参考。它既是一部英国政府现代保密制度研究专著,也是一部国家秘密治理简史。
關於作者:
克里斯托弗?莫兰(Christopher Moran),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FRHistS),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院院士(FHEA),英国社科院博士后(从事美国情报史研究),英国华威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学院教授,《情报史杂志》联合主编,《情报与国家安全》杂志编委,专注于英美秘密情报组织的历史研究。
目錄
前 言
第一部分 1889—1945 年
第 1 章 奠定信息控制的基础
第 2 章 被扭曲的规则:内阁大臣们及其回忆录(1920—1945)
第二部分 保密与媒体
第 3 章 调查国家秘密的查普曼?平彻
第 4 章 英国“水门事件”:国防机密通知事件及其后果
第 5 章 发表作品与挨骂
第三部分 保密与政治回忆录
第 6 章 内阁大臣们的自白:从丘吉尔到克罗斯曼
第四部分 情报秘密、间谍回忆录和官方历史
第 7 章 战时欺骗:“超级机密”与“双十字计划”
第 8 章 《特别行动处在法国》
第 9 章 反击:官方二战英国情报史
后 记
致 谢
参考文献
英汉对照表
译后记
內容試閱
前 言
2010 年,美国政府的保密战线迎来了新的敌人——由澳大利亚黑客朱利安?阿桑奇设立的维基解密网站。这个曾经处于互联网边缘地带的揭秘网站,凭借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大规模文件披露”(document dumps)事件而闻名世界,这被称为历史上最大的政府秘密泄露事件。
2010 年4月,这个完全反对国家隐瞒事实真相的互联网监管组织首次登上了头条新闻。当时,它发布了美国阿帕奇直升机飞行员于2007 年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杀死十几名男子的视频,死难者中包括路透社的2 名非武装员工,视频中的场面令人悲恸。
时至7 月,维基解密又发布了来自美国驻阿富汗部队的75000 份战场报告,时间跨度长达6 年。这些海量机密文件被提供给《卫报》《明镜周刊》《纽约时报》,系统地向公众展示了阿富汗战争令人沮丧的全貌。这些报告披露出战争中被官方刻意隐瞒的大规模平民伤亡情况和层出不穷的塔利班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北约军事指挥官对伊朗和巴基斯坦正在协助暴乱的担忧和恐惧。
3 个月后,维基解密又发布了40 万份伊拉克战争日志,全世界各大报纸杂志也进行了同步报道。这些文件详细揭露了数千名伊拉克平民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同时还揭露了伊拉克安全部队对可疑的暴乱分子实施了非人道酷刑,且暗示美国军方对这些安全部队行刑的证据视而不见。
白宫对维基解密网站进行了谴责,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声称这些文件的泄露将破坏联军的工作,甚至将联军将士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美国鹰派人士将阿桑奇称为“网络恐怖分子”,并呼吁将他逮捕,进行审判并处决。
11 月下旬,毫不屈服的阿桑奇开始公布美国驻世界各地大使馆和领事馆发出的25 万余条外交电报。这些电报使得公众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窥视隐藏在幕后的国际关系。这些材料包含了对外国政治家粗鲁直白的评价,而评价内容往往不那么令人愉悦,甚至连英国的官员们也位列其中。电报揭露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 年和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当时是在野党)首次会面后,认为卡梅伦是一位“政治上的轻量级选手”。
在这个旋涡中心,维基解密、政府、机构和个人四者分别对外交政策、言论自由、信息保密和信息公开有着不同的标准。辩论的核心围绕着一个亘古以来的问题:“公共利益”由什么构成?维基解密拨动了所有民主制度中紧绷着的那根相互制约制衡的根本之弦——政府的保密需要与民众的“知情权”(民众了解和批评以其之名实施的政策的权利)之间的角力。支持者认为,通过揭露官员们真正所知、私下所谈和准备好告诉公众的官方发言之间的矛盾,可以保障公共利益。关于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两场代价高昂的战争的解密尤其能说明这一点。因此,阿桑奇得到了认可和崇拜,维基解密也被誉为谱写了信息自由历史上光辉篇章的先驱。
批评者则持不同看法。美国官方坚称这些文件的披露不仅危及政府派驻海外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威胁到美国政府在海外的行动;甚至破坏了美国与其他盟友之间的合作,如今盟友们在与美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时会更加小心谨慎。对维基解密进行批评的,绝非只有对维基解密颇感恼怒的美国政府。挑剔的评论家们质疑:对内容不加审视便随意将海量文件一股脑儿披露上网的这种行为,真的合理吗?披露某位美国外交官将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和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比作“蝙蝠侠和罗宾”,或者披露美国国务院某位初级官员尤为震惊地发现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喜欢“熬夜”和“酷爱派对”,是否真的有利于公共利益?
弗兰克?弗雷迪教授指出,无论阿桑奇或自视甚高的报纸如何声称,这种脱离情境的、恶俗的信息碎片与窥淫癖别无二致,并不是优质新闻。遵循意外后果法则,维基解密带来的最终结果可能是更多的信息被保密,而不是信息透明化。如果政府官员们认为阿桑奇或其他像他这样的人不久后将在网上兜售他们的隐私,他们将违背公众的利益,采取更严苛的保密措施。以往在正常通信中交流的内容将会 被小声低语传达;以往被小声低语传达的内容则会被他们烂在肚子里。对于未来的历史学家来说,政府内部非公开领域的终结将是一场灾难,因为他们会发现档案中明显缺乏纪实的文献资料。
本书的主题并不是维基解密,但维基解密确实是一枚有效的试金石,通过它可以引出本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信息管控。社会学家理查德?威尔斯纳克将信息管控定义为,“过去在特定时间段内,控制特定人群是否能够获取特定信息的手段”。维基解密标志着美国政府在管控保密信息方面令人惊讶地吃了败仗。尽管美国政府有强大的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华盛顿官方还是败给了一名军队情报分析师布拉德利?曼宁。据说他已经将军队服务器中的数千份文件复制到空白的CD 上。为了避免被检测到,这名地位低下的一等兵把这些CD 标记成美国流行歌手“Lady Gaga”的唱片,还边下载信息边假装哼唱她的歌曲。显而易见,美国政府吃了技术的亏。阿桑奇的技能是用技术开发出一个揭秘系统,至少从现在看来,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似乎也不能对它加以控制。作为一个真正的跨国机构,维基解密的总部并非设在一个国家,而是在互联网上,从而使其免受大多数国家的法律约束。维基解密网站作为一个“数字资料投放箱”(digital drop box),允许任何人匿名发布敏感信息。此外,因为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所以想要删除已被泄露的信息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尽管美国政府有网络压制的打算,例如由赞同美国政府做法的亚马逊或万事达等公司或者中介机构来进行法外金融封锁,但现阶段美国政府能重新控制网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目前,美国政府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保敏感资料不会泄露到公共领域,这也是英国政府官员们在过去100 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时期内,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到1945 年末,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成不稳定的和平,承诺推进社会福利改革的工党执政英国。新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上任伊始就把如何解决敏感资料外泄问题作为首要工作和重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计划。新首相在给下属的一份私人指示中专门强调:“不能保守秘密的政府不可能是成功的政府。”
根据著名情报历史学家理查德?奥尔德里奇(Richard J. Aldrich)的说法,1945 年后,英国经历了两场“帝国主义”战争:一场战争用来保卫其麾下的殖民地和保护国,另一场战争用来守护“帝国的秘密”。本书重点研究帝国的秘密是如何被守护的。这是一个充满了纠结与坎坷的故事,恰如1945 年之后,英国为了不丢失其海外殖民地而做出的激烈斗争和苦涩的防守行动。
本书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如果有秘密被泄露了,是哪些秘密被泄露了?又是被谁泄露了?借用奥尔德里奇的说法:谁是缩小了保密战线最有效的“突击部队”?存在什么样的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信息被泄露?这些机制有多成功?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制是如何发展的?多年以来,英国政府执意将其工作内容隔绝在公众监督之外。本书回溯了英国政府这一保密机制的发展历程,并从长远角度审视了当今在秘密信息持有者、电子媒体和数字举报者之间的斗争。
……

第 1 章 奠定信息控制的基础
1911 年夏,议会通过了《官方保密法》修订版(该法案的原版于1889 年实施)。长期以来,英国一直是自由和民主的“火炬手”,但这次议会通过的《官方保密法》却是该国有史以来制定过的法律中,最不“自由”的法律之一。
几年后,《华盛顿邮报》记者阿尔弗雷德?弗兰德利将该法案称作“合法的怪胎”。他说:“一直以来,英国以本国法律和司法程序的卓越性和公平性为傲,而这部法律简直是英国法典中的跳梁小丑。”
这部法律的第一款,被戏称为“间谍活动条款”。它规定:任何人,出于“对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可能造成损害的目的”,主动搜集、传播、公布任何含有国家官方情报的计划、图纸或其他项目信息,提供给敌方,都属于刑事犯罪。被告没有“沉默权”,且审判可以公开进行。该法案的第二款针对文官、政治家和记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不管是传播还是接收官方情报的行为都被定为重罪。这条法律适用范围很广,一视同仁地囊括了所有类型的资料。例如:内政部一名兼职文员如果对自己的配偶谈到部里的卫生纸不够用了,这种情况就属于违法;一名普通的英国公民向德国人泄露了关键的海军计划,也属于违法。
该法案和英国的其他法律大相径庭:一般情况下,英国法律规定检方负有举证责任;但该法案却反过来要求被告人有责任提供自己的无罪证据。简而言之,基于该法案的措辞,断定一个人是否有罪不需要证明被告泄露的秘密造成了何种损害,只依据嫌疑人的行为或性格就可以简单地推断其是否有罪。在这种情况下,依据该法案第二款,能够判定超过2000 种违法行为。
议会审议通过该法案的速度之快也令人吃惊。该法案于1911 年7 月17日在上议院提出时,只有两名议员进行了讨论。实际上,当时大多数议员的关注点都聚焦在即将出台的庇护官员退休金法案。《官方保密法》于8 月17日被提交下议院时,几乎没有产生任何争议,只有威廉?拜尔斯爵士提出了唯一的质疑,他认为该法案可能会破坏《大宪章》。第二天下午,在众议院几乎空无一人的情况下,在一小时内匆匆通过了对法案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审议,而主要负责审议该法案的大臣——内政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自始至终一句话也没说。当时战争事务副大臣杰克? 赛利尔上校回忆道:“有两人进行了发言,但他们说了几句话后,都被旁边人强行拦了下来。”鉴于事件进展的速度之快,一些政府部门甚至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同年9 月,殖民地办公室常务副大臣约翰?安德森爵士抱怨说:“我们没有任何与该法案相关的函件。”
对于议员们来说,能够如此迅速地在议会通过这种充满压迫性的法案是非常了不起的。在此之前,英国的官方保密工作不仅受到严格法律规定的制约,也必须遵守一些惯例。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议员们这样做是一时冲动,因为当时国家正处于紧急状态,人们普遍认为英国将很快与德国开战。当该法案在议会辩论(或者说根本就没辩论)时,恰逢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当时的德皇高调地展示了他强硬的战舰外交手段,将“豹”号战舰(SMS Panther)派往摩洛哥西南部的阿加迪尔港口。在那时的英国,人们也对无处不在的德国间谍感到歇斯底里,据说有德国间谍正在侦查可能的入侵地点,并伺机窃取海军的机密情报。有人认为,在这种背景下,该法案被仓促制定出来。
熟悉英国历史的人无疑会认识到这种解释是彼得?亨尼斯的主要观点:“对德国间谍活动的恐惧,才是真正推动爱德华时期采取更加严格保密措施的原因。”然而,其他学者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来自朗格?杜尔学派(一个法国历史学派)的肯?罗伯森从19 世纪的政治、信仰和社会结构中找到了更深层次的原因。罗伯森认为,虽然国家立法是针对外部威胁合理采取的紧急措施,但诉诸法律条文这种手段与时下的战争狂热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代表了统治阶级一场长期运动的高潮,其目的是抑制某些文官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披露信息。罗伯森的研究赢得了支持。戴维?文森特展示了,在新民主时代,比之先前,社会更加多元化,文官更加不容易管理;该法案通过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那些难以用绅士准则进行自我约束的文官们。文森特断言:“官方保密法案设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政府部门不断增长的用人需求,政府部门不得不聘用一些出身、教育背景和薪酬水平都达不到绅士阶级的人。”最近,尼古拉斯?威尔金森声称,政府故意将该法案包装成一个关键的国防问题,但其实际目的是为了阻止散漫的商业媒体的无原则行为。
本章将重新审视该法案产生的环境。可以看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政府将保密行为进行合法化的行动冒犯了英政府的良政理念,而且破坏了现代民主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尽管保密行为是一直存在的,但它只体现在行政结构、规章制度和官员的心态之中。然而,到19 世纪末,白厅开始为保密行为寻求庇护,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就是立法。这样做的理由是,人们对未经授权的信息披露越来越感到不安。
尽管政府在公众场合大肆渲染战争恐慌和德国间谍带来的威胁,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个“战略花招”,是为该法案能在议会顺利通过创造条件。随着国家行政机构的发展,大批社会下层人员涌入政府工作,他们不接受那些由高贵的先辈们制定的属于上层绅士的规矩。这些人大都出身底层工厂,而且他们之间有着类似于校友关系那样的工会背景,很难仅仅通过道德对这些蓝领员工和临时工进行约束。此外,好奇心强的大众媒体开始涌现,他们不受政府的控制和补贴限制,为任何愿意泄露信息的人提供了一个渠道。
历史学家没有承认的另一个问题是,新兴的回忆录产业正在兴起。在维多利亚时代,皇室的文官们一般不写回忆录。少数能看到的读者则只限于学术团体和一小群对政府内幕有兴趣,且与作者有着同样的阶级和职业的爱好者。在某种程度上,不写回忆录是因为当时的文官们秉持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即在政府工作方面,沉默是金。
乔治?埃顿说,有许多可以写回忆录的名流,他们的写作进程因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潜规则而搁置,这些潜规则不赞成个人对政治进行辩驳。埃格顿还推测,之所以很少有皇家公仆撰写回忆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政治体制的敬畏。
本章将说明,到20 世纪初,这种不愿意写回忆录的情况已经开始消解了。对许多人来说,重温大英帝国时代的故事实在是令人无法拒绝的好事。人们对南非战争时期的故事尤其感兴趣,也因此促成了一系列创作的出现。尽管最终英国人取得了南非战争的胜利,但许多英国人仍想知道,一支近50万名士兵的军队是如何用了近3 年时间才打败一支仅有6 万人的游击队。
在举国反省的气氛中,这场战争的几位主角或是选择写回忆录,或是接受媒体采访,他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都是粉饰自己,指责他人。有大量的读者喜欢看这些披露出来的信息。公共教育的发展和识字率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国家事务的认识。此外,正如蒸汽机印刷使大量廉价的报纸得以生产一样,这也意味着现在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来生产书籍。在这种背景下,白厅需要一种机制来规范作者可以披露什么,不可以披露什么;这个机制就是《官方保密法》。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