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了不起的中国冠军:讲给孩子的奥运故事
》
售價:HK$
78.2
《
海外中国研究·北京的六分仪:中国历史中的全球潮流
》
售價:HK$
78.2
《
霍比特人(插图典藏版,150余幅精美全彩插图,原作地图首度汉化为简体中文,2024年全新译本)
》
售價:HK$
124.2
《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
售價:HK$
158.7
《
穿透估值:读懂估值中的共识与博弈
》
售價:HK$
90.9
《
人设、流量与成交
》
售價:HK$
68.8
《
复利:全球顶尖投资者的31节认知与决策思维课
》
售價:HK$
103.4
《
最后的都铎:中世纪余晖下的宫廷爱欲与权力密码(女性写给女性的女性历史)
》
售價:HK$
101.2
|
編輯推薦: |
★元曲来自北方胡人的“蕃曲”、“胡令”,早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村坊小调”。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 洒脱 率真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元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帮助读者深刻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用经典历史文学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同时使国学得到承传, 得以弘扬光大, 我们精心编排了本书。 ★《元曲三百首》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 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 并有所创新, 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
內容簡介: |
《元曲三百首》参考各种优秀选本,取其精华,选人元好问、关汉卿、马致远、乔吉、张可久等几十位作家的代表作,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为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作品,除原文外,另附有说明、注释、曲解、曲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将曲目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曲作家境况,以及曲目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阅读很经典的元曲,开拓阅读视野,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生品位。
|
關於作者: |
任思源,原名:任犀然,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青年学者。7岁时书法入选全国小学生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4年编著“解析彩图本”《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文观止》,在万卷出版社出版。2007年著《汉字博物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2010年著《中国绘画入门》、《说文解字入门》,在北方传媒集团出版。
|
目錄:
|
元好问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喜春来春宴
骤雨打新荷
杨果
小桃红采莲女
小桃红
赏花时[套数]
刘秉忠
干荷叶
干荷叶
杜仁杰
耍孩儿庄家不识勾阑[套数]
王和卿
一半儿题情
醉中天咏大蝴蝶
拨不断大鱼
盍西村
小桃红江岸水灯
小桃红杂咏
小桃红客船晚烟
小桃红杂咏
商挺
潘妃曲
潘妃曲
胡祗通
一半儿
阳春曲 春景
阳春曲 春景
沉醉东风 赠妓朱帘秀
沉醉东风
刘因
人月圆
徐琰
蟾宫曲 晓起
王恽
双鸳鸯 柳圈辞
黑漆弩 游金山寺
平湖乐
平湖乐 尧庙秋社
卢挚
寿阳曲 别朱帘秀
沉醉东风 秋景
沉醉东风 闲居
蟾宫曲
蟾宫曲 邺下怀古
蟾宫曲 长沙怀古
蟾宫曲 商女
赵岩
喜春来过普天乐
陈草庵
山坡羊
山坡羊
关汉卿
四块玉 别情
四块玉 闲适
四块玉 闲适
梧叶儿 别情
大德歌 冬
沉醉东风
碧玉箫
碧玉箫
一枝花不伏老[套数](节选)
白朴
醉中天 佳人脸上黑痣
阳春曲 题情
沉醉东风 渔父词
阳春曲 知几
庆东原
庆东原
天净沙 春
天净沙 秋
姚燧
黑漆弩
醉高歌 感怀
凭阑人 寄征衣
刘敏中
黑漆弩 村居遣兴
马致远
金字经
金字经 樵隐
寿阳曲
四块玉 紫芝路
寿阳曲 远浦帆归
寿阳曲
清江引 野兴
四块玉 浔阳江
拨不断
蟾宫曲 叹世
天净沙 秋思
夜行船 秋思[套数]
赵孟颊
后庭花
王实甫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滕宾
普天乐
普天乐
邓玉宾
叨叨令 道情
叨叨令 道情
冯子振
鹦鹉曲 农夫渴雨
鹦鹉曲 野渡新晴
鹦鹉曲 赤壁怀古
鹦鹉曲 忆西湖
朱帘秀
寿阳曲 答卢疏斋
贯云石
塞鸿秋 代人作
小梁州 秋
红绣鞋 痛饮
红绣鞋
寿阳曲
蟾宫曲 送春
清江引 惜别
清江引 立春
清江引 咏梅
殿前欢
鲜于必仁
普天乐 潇湘夜雨
折桂令 卢沟晓月
折桂令 苏学士
张养浩
朱履曲 警世
山坡羊 潼关怀古
歌兼喜春来
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
水仙子 咏江南
折桂令 中秋
沉醉东风
一枝花 咏喜雨[套数]
……
无名氏
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醉太平
塞鸿秋山行警
塞鸿秋村中饮
一半儿
红绣鞋
寄生草
三番玉楼人
水仙子
红绣鞋
红绣鞋
朝天子志感
朝天子庐山
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鏖兵
水仙子
水仙子喻纸鸢
鹊桥仙大雨
|
內容試閱:
|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其作品题材广泛、意境高远、语言通俗、音韵和谐、描绘生动。元曲取唐诗之风骨,宋词之雅变,融当时之社会风貌,语言更加灵活,题材更加广泛,或泼辣或幽怨,或感慨或讽刺,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雅俗兼容,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可入其题材。作为一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元曲的繁盛并非偶然。元代城市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壮大,剧场、书会繁荣,这些都给元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写作元曲的人大多社会地位低下,经历坎坷多舛,他们扎根于底层,用手中的笔反映底层民众的疾苦,揭露社会弊端,使元曲更贴近民众百姓,也更具叛逆性、反抗性、战斗性;再加上当时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元曲具备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格调,更蓬勃的生机。宋元之交,词和曲均被称为乐府,可见早期元曲与词之间的分界尚不明显。在元军南下后,北调开始传入各大都会,并迅速发展起来。至元天南宋,元曲已成蔚然之势,出现了一大批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等著名元曲作家,均活跃于这一时期。初期元曲具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特色,且由于这批代表作家多为北方人,作品中多包含北方的粗犷豪放风格。关汉卿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不仅写下许多有名的小令套曲,更创作杂剧达六十七部之多。其小令风格清丽,套曲则泼辣豪率,其剧作描摹世态鞭辟入里,塑造人物鲜明生动,批判社会弊端狠辣痛快。元末贾仲明增补《录鬼簿》称他“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马致远因散曲的出色成就而被世人称为“曲状元”,更因创作出小令《天净沙·秋思》而被赞誉为“秋思之祖”。他所作散曲既不乏语言俗白的本色之作,也有曲调、文辞和谐优美,意境明激高远的作品,无论哪一类,都精于锤炼,却不露雕琢痕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自元世祖至元年间始,元曲创作逐渐文人化。此时,文坛上出现如张可久一样致力于散曲创作的作家。张可久留存于世的散曲作品达八百多首,占据现存元散曲总量的五分之一。他与乔吉并称“双璧”,是元曲集大成者之一。其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在当世便已享有盛誉。与张可久曲作的精致典雅不同,乔吉的散曲保留了早期元曲的俚俗特色,同时融入了文人式的雅致,这正是元曲从民间向文人案头演变过程中特有的过渡痕迹。元代末期,一批专业散曲作家的出现,使元曲的创作越发求精求工,进而走入婉约一路。这一时期的作家,或追求散曲风格的深沉隽永,或以俗言入曲,而又能于俗中见雅。如张养浩的作品,流畅浅白,清新工丽,不在文字上过多雕镂,格调却高远秀逸,抒发的是典型的文人情怀和心志。 本书参考各种优秀选本,选入元好问、关汉卿、马致远、乔吉、张可久等几十位作家的代表作,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为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作品,每首曲子都有简短的赏析,并对曲子中的难字难句和典故做了注释。部分作品附有\说明”。从多角度将曲目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曲作家境况,以及曲目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①,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②。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 ,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说明】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已五十的元好问(1190-1257)回到了家乡,择居于母亲张氏娘家——东园。 【注释】 ①重冈:重叠的山峦。红尘:指繁华纷扰的人世。 ② 移居三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③十年两句:《管子·权修》中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赏析】 重重山冈隔断了红尘俗世,时值丰年,又是新迁,在这宁静的乡村闲住,窗中见远山,舍后有长松,元好问也乐得个清闲自在,他说:“十年种木,一年种谷,关于明天,还是让年轻人去开拓吧。老夫唯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看上去像是不想再问世事,打算诗酒中了此余生了。然而仔细品味本篇,想想他所生活的时代,那亡国之初文人的无奈和无所适从的心情便轻轻地泛了出来。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元好问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凭君莫问①,清泾浊渭 ②,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③,羊昙挥涕④ ,一醉都休。 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注释】 ①凭君莫问:意谓随您怎样,只是不要问。 ②泾(jing):泾水。它是渭水的支流。泾、渭二水,一清一浊,虽合流汇聚,却清浊分明。 ③ 谢公:东晋谢安。晚年受权臣司马道子排挤,抑郁而死。 ④羊县(tán):谢安的外甥,当时的名士。谢安死后,他行路不忍经过谢安生前所居的西州路。一日,醉中误入西州门,觉察后悲吟曹植之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吟毕大哭而去。 【赏析】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本是唐刘禹锡重新被召回长安时所作的诗句,是刘禹锡在借花讽喻那些朝廷新提拔的权贵,其对于时事变迁的感慨大概真的与亡国后卜居外家的元好问有所相同所不同的是,刘诗所流露出的戏谑讥讽之情在元好问的曲中是没有的。亡国的现实已无可改变,元好问虽然心中沉痛,却也只有无可奈何而已。他因而选择了超旷的态度来解释心中的种种悲伤,不再管什么“清泾浊渭,去马来牛”,所求唯有一醉。因为从古往今来的角度去看待人事的代谢,无论当时是如何的烜赫显耀,终的去处总难免野山荒冢。这样的人生态度固然消极,然而伤心人寻求解脱,这样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