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青年路德:一项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

書城自編碼: 368995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美]埃里克·埃里克森?著, 舒跃育,张继元,等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7226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9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华夏衣裳 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 华夏衣裳 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

售價:HK$ 178.8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售價:HK$ 189.6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售價:HK$ 178.8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售價:HK$ 118.8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售價:HK$ 154.8
战争的幽灵
《 战争的幽灵 》

售價:HK$ 105.6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售價:HK$ 225.6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售價:HK$ 78.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6.3
《 巫蛊之祸与儒生帝国的兴起 》
+

HK$ 50.0
《 科举与官僚制 》
+

HK$ 110.0
《 海外中国研究·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
+

HK$ 91.1
《 重建另一种叙事 》
+

HK$ 96.4
《 北大史学 第21辑 跨学科对话专号 》
編輯推薦:
1.精神分析与发展心理学巨匠埃里克森的成名之作
2.开创心理学、历史学与传记融合研究的经典名著
內容簡介:
这是一部既有学术深度,又充满细腻情感的作品。作者以自己开创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重新书写16世纪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刻画出一个承担着个人的、家庭的、宗教的、历史的重担,苦恼于“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濒于崩溃的迷惘青年,如何一步步在化解心理危机的同时迈向世人眼中的伟大。

1517年,33岁的路德公开反对教廷贩卖赎罪券,开启惊天动地的宗教改革。在作者眼中,这是路德对“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跨越,而这一个人的跨越撼动历史,引领众人度过整个时代的危机,因此,心理学研究无法将个人与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分割。
關於作者:
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 1902-1994),著名徳裔美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以首创“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和“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闻名于世。曾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匹兹堡大学。

埃里克森早年在德国师从安娜·弗洛伊德,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师,后移居美国开展临床与学术研究。除了是一名儿童与青少年心理专家,他还将心理发展的视野扩及社会和历史领域。其主要著作有:《童年与社会》《青年路德:一项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甘地的真理》《生活史和历史的瞬间》等。

译者简介

舒跃育,吉林大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心理传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心理传记、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张继元,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师,兼任本校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心理传记、叙事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目錄
推荐序一 悬宕,人生之必要/ 丁兴祥、赖诚斌
推荐序二 内向超越,东西方的相遇/ 翁开诚
序 言
章 个案与事件
1. 同一性危机与青年路德
2. 精神分析的意义
3. 意识形态与自我身份认同
第二章 唱诗班中的发狂
1. 路德为何发狂?
2. 再次提出解释的原因
3. 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年路德
4. 青年时期的悬宕
第三章 对谁服 从?
1. 马丁与他的父亲母亲
2. 学生时代的马丁
3. 重大转折:路德的皈依
第四章 全有或虚无
1. 同一性扩散
2. 比拟希特勒
3. 形而上学的焦虑
4. 早期的“基本信 任”
5. 反抗父亲
第五章 首次弥撒与死胡同
1. 实习修士生涯
2. 与天主教的婚姻
3. 平静水面下的汹涌波涛
第六章 “真意”的含义
1. 罗马之行
2. 宗教哲学与同一性
3. 在维滕贝格的讲学
4. 路德的释义学与真意
第七章 信仰与愤怒
1. 反叛还是妥 协?
2. 同魔鬼的斗争
第八章 结语
1. 祷告与内省
2. 生命发展阶段:同一性的渐成论原则
3. 完善危机
4. 在早期基本信任中寻求信仰
5. 遥望瓜达拉哈拉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內容試閱

这项关于青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研究,初只是计划作为一本关于青年晚期及成年早期情绪危机的著作的一个章节。但后来发现,像路德这样重要的人物,仅仅一个章节是不够的。他所成长的时期,正是历史上发生激烈变革的时期:无论是他所成为的,还是那些成为他一部分的,终都将被毁灭或被更新。于是,临床著作的一章变成了一本历史著作。但临床工作既是本书初的目的,我想应该在序言中简要谈谈我的同事与病人,以及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五年来,在费尔德基金会支持下,我专注于研究十几、二十来岁青年人的情绪困扰问题。这些临床工作大部分是在美国麻萨诸塞州斯托克布里奇的奥思丁瑞格中心(Austen Riggs Center)进行,另外一些则是在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西方精神病学研究所进行。奥思丁瑞格中心是一个小规模、开放(即非封闭的设施场所)、研究型的私人医院,位于新英格兰的住宅区。西方精神病学研究所则位于钢铁之都的中心,是世界上发展快的一所医学院校园内的一栋具有封闭楼层的摩天大楼。在匹兹堡,我在布罗辛(Henry W. Brosin)与韦尼克(Frederik Weniger)两位博士充分的指导下,我可以从与奥思丁瑞格中心内背景完全迥异的病患身上检验我的假说。而在奥思丁瑞格中心,感谢奈特(Robert P. Knight)博士的远见,在慎重选择的小范围内,允许我全面且系统地在病患所有生活中去认识到那些有助于治疗的要素。在两家医院的医疗设施与治疗实践的保障下,我得以研究青年患者多种痛苦中的同一个主题,也就是生命危机(life crisis)。这在患者身上极其凸显,然而在某些正常的青年身上也可能发生。我发现那些急切的生命任务将导致青年产生紧张状态,其中一些青年因此成了患者。我研究他们的初步症状,以及精神病症状的出现,探索他们可能的童年经验相似性,从中了解到哪一类型的父母与成长背景将容易对其发展带来损害。在此青春期的生命危机可能终无法挽回,除非这个患者得到特别的协助或极其幸运,借调动特殊的才能之机,使之控制在有利的情况之下。琼·埃里克森(Joan Erikson)在奥思丁瑞格中心把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转化成一项有意义的“行动计划”(activities program),让我理解工作(work)的疗效与创造性角色。如我们将见,工作的两种角色在青年路德生命中、关于工作(work)与“善功”(works)的看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次新的临床经验都有助于理论的发展,反过来,理论的发展又丰富了临床经验。这本书将对近来有关自我适应(ego’s adaptive)与其防御功能的思考有所涉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不朽作品是这方面研究探索和进展的基石。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关于自我的论著,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理论研究领域;阿奇霍恩(August Aichhorn)则通过对青年人的工作开创了治疗研究的新空间[]。我将结合上述这些著作、哈特曼(Heinz Hartmann)的文章,以及近几年与拉帕波特(David Rapaport)合作工作中所学的内容,按一个新的视野进行扩展。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初步发表过,现在我把它们写成这本书,紧接着再写一本临床专著。在此我仅想表示,把青年路德与其他患者相比较,并不仅仅限定在精神诊断或病理动力学的分析范畴,而是基于他们双方本身的价值,指出青年患者就如其他任何青年人一样,会在生命的某些时刻,展现出所有专家或普通人都难以想象的活力生机和顿悟。我们将会聚焦谈论内在于青年人自我(the young ego)的复元能力。我还得提及另一个专业经验,这次经验协助我凝聚对这位在思想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之思索。1956年,我在耶鲁大学举办的纪念弗洛伊德百周年纪念活动中,以及在法兰克福大学弗洛伊德百年诞辰纪念会上分别作了演讲。我从多个角度论及弗洛伊德对孤独的发现,他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也是十年间首位且的精神分析学家。我对弗洛伊德和达尔文(Charles Darwin)进行了对比,发现到他们在趋近关键的贡献时,都并非处于明确目标的专业计划之中,反而是经历长期的思想 “悬宕”(moratorium),而且两人在创造力的突破时都伴随着神经质痛苦(neurotic suffering)。在以弗洛伊德为题的演讲中,我将采用他所创设的来观察和治疗青少年失调的临床研究与成年早期人们为了获得成年期的创造力而为之抗争的冲突衔接起来。此外,在我看来,路德在中世纪后期体现的特殊创造力,在某方面就像是弗洛伊德对父亲情结(father complex)坚决地斗争的先驱。甚至路德从中世纪教条中的解放,也可以说是现代哲学与心理学不可或缺的先驱之一。
本书中所有对路德和弗洛伊德的生命类比,不是因为两人的任何个人相似,实则相差甚远。但是他们两人确实展现某种天才在成长过程中的规律。他们至少有一种特质是相似的,就是有坚定的意愿在各自的时代做着别人不愿做的工作,即使那是一个物质和科学扩张的时代,他俩仍保持对人类良知(human conscience)的关怀。路德指出他早期简直宛如“在泥泞中工作”(im Scblamm arbeiten),同时抱怨自己这样孤独工作了十年。而弗洛伊德也是十年来孤绝地工作着,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名进入深井(in der Tiefe)的矿井工人,期盼着有好心人提供支持(eine gute Auffabrt),“一个好的上坡路(a good ascent)”。
我觉得有必要对撰写本书的根本原因在本绪论中作一个简要的说明,尽管我怀疑关于写作动机这件事是否可以解释清楚,除非是写一本教科书。我所选择的主题迫使我面对两个谜一样的问题:信仰和日耳曼。如果我的传主是其他伟大的青年人,或许可以避免,但我似乎不想回避这个主题。
当我在法兰克福和海德堡向学生们作关于弗洛伊德的演讲时,我想起了早年的一件事情。这个记忆我以为早被深深掩盖在城市的瓦砾堆中,以及那些与我同类的欧洲人的白骨之下了。我年轻时是一名流浪艺术家,在某天晚上,我住在邻近莱茵河上游的一个小村庄的朋友家中。朋友的父亲是一名新教牧师。那天早晨,当全家人在餐桌上享用早餐时,这位老先生用路德的德文[]念诵主的祈祷文(the Lord’s Prayer)。我从来没有如此会心地听着,这在我的人生中是罕见的经验,这些简单的文字,就像同时融入了美与道德的诗歌一样,那些曾经骤然“聆听”到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的人,将能领悟我所表达的意义。
有时我们应该承认,情感的负债除了造成创伤外,还有其他意义。本研究或许是在向当年欧洲某个角落中春日早晨的一个致敬,而那里正是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的故乡。同时,我也想捕捉宗教改革中的某些重要事物,它存在于我们时代的开端。这些事物不会完全被人们忘记,但也不会顺利地存留着。而这些都是精神分析的素材。

这本书曾获精神病学研究基金会的资助,使我拥有一年从临床和教学重任中解脱出来的假期。
本书书稿曾先后获得以下数人的阅读与评论:拉帕波特、布坎南(Scott Buchanan)、海德利(John Headley)、奈特(Robert P. Knight)、米德(Margaret Mead)、墨菲夫妇(Gardner and Lois Murphy)、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理斯曼夫妇(David and Evelyn Riesman)等人。无论我是否采纳他们的建议,我都表示衷心感谢。
哈特马斯(Larry Hartmus)曾在墨西哥的阿吉吉克(Ajijic)协助我阅读中世纪拉丁文。丹麦哥本哈根的亚伯拉罕森(Edith Abrahamsen)也曾协助我翻译克尔凯郭尔的丹麦文。
霍恩(Dorothy F. Hoehn)帮助我将一堆书稿整理成后的定稿。
我的妻子琼·埃里克森,在研究写作期间照顾我起居生活,且协助我编辑书稿。

  艾里克?洪伯格?埃里克森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