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变局时代:春秋全史

書城自編碼: 367628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醉罢君山
國際書號(ISBN): 9787514393293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31.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
《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 》

售價:HK$ 117.6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

售價:HK$ 117.6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82.8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HK$ 70.8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HK$ 117.6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HK$ 82.8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HK$ 59.8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售價:HK$ 9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60.0
《 甲骨文丛书·六朝文明(中译修订版) 》
+

HK$ 93.2
《 当代学术:拓跋史探 修订本(精装) 》
+

HK$ 73.6
《 中国通史 》
+

HK$ 376.2
《 隋唐五代史(上、下) 》
+

HK$ 72.8
《 中国通史:学界公认的国史入门经典 》
+

HK$ 104.3
《 帝国的崩裂:细说五代十国史(全二册) 》
編輯推薦:
◎读懂春秋,读懂中国历史的著名大变局时代。春秋是一个大变局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春秋诸侯林立,战争频繁,但君权没有至上,自由未被扼杀;春秋崇尚勇武和智谋,血性与权谋交织;春秋是中国贵族精神后的辉煌时代,风骨与道义至上。战争本是残酷,然而贵族的骑士精神让它变得可爱。春秋之后,再无春秋。


◎每个人都该读的一部春秋史。
对于学习者来说,读了它,就读得懂《左传》《国语》《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史籍的春秋部分,因为这本书的选材都源于它们。

对于决策者来说,读了它,就能以古为镜,思考今天该如何运筹帷幄,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做出正确的组织决策。

对于历史迷来说,读了它,就能全方位地理顺人物事件繁杂、线索混乱却又精彩纷纭、荡气回肠的春秋三百年史,将之熟记于心。


◎本书对经典史籍进行详尽爬梳,从细节着手,将人物与事件刻画得有血有肉,充分展现了王侯、将相、小人物共同构筑的春秋精神谱系和当时中国人异于后世的精神风貌。追寻大变革时代逐渐逝去的贵族礼义精神。
內容簡介:
春秋是大变局时代,新旧秩序交替;春秋是诸侯林立、战争频繁的混乱时代,但君权没有至上,自由未被扼杀;春秋是崇尚勇武和智谋的时代,血性与权谋交织;春秋是中国贵族精神后的辉煌时代,风骨与道义至上。
本书以春秋三百年诸侯诸侯争霸为主线,立体化全景式地呈现了这段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历史。春秋时代事件繁杂、线索混乱,加之史料或有缺失,廓清真相尚属不易,遑论其他。本书以《左传》《国语》《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史籍的记载为基础,不但通过精当的剪裁,将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梳理得十分清楚,而且从细节着手,将人物与事件刻画得有血有肉有灵魂,充分展现了王侯、将相、小人物共同构筑的春秋精神谱系。
關於作者:
醉罢君山,本名郑文州,福建漳州人,专注于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作品有《战国全史》《大唐帝国的扩张》《秦朝原来是这样》《汉朝原来是这样》《宋朝原来是这样》等,擅长还原历史中令人血脉贲张的景象,文字里激荡着昂扬奋发的铁血精神和思辨特质。
目錄
引子 西周的灭亡 / 1

章 中原雄狮 / 6
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 6
二、十年征战,十年经营 / 11
三、天子与诸侯之战 / 20
四、政变迭出 / 23

第二章 南方巨鳄的成长 / 28
一、我是南蛮我怕谁 / 28
二、楚武王挥鞭 / 33
三、战争与女人 / 37

第三章 秦狼晋虎 / 42
一、浴血奠基:秦国开拓史 / 42
二、半个世纪的内战 / 46
三、假虞灭虢:奇袭战之范本 / 51

第四章 齐桓霸业 / 57
一、兄妹的乱伦之恋 / 57
二、通往权力之路的赛跑 / 61
三、管仲:治国天才 / 66
四、刺客列传之柯邑惊魂 / 72
五、齐国霸业的狙击者 / 77
第五章 尊王攘夷 / 83
一、蛮夷的威胁 / 83
二、华夏的攘夷之战 / 86
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90
四、伐楚之战:雷声大,雨点小 / 93
五、南北对峙 / 97
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100
七、霸主的惨淡结局 / 104
八、宋襄公:狗尾续貂 / 108

第六章 亡命天涯 / 113
一、晋太子申生之死 / 113
二、韩原之战 / 117
三、天涯何处可栖身 / 125
四、时来运转 / 132
五、苦尽甘来:通往权力之巅 / 136

第七章 大器晚成 / 142
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142
二、城濮之战(上) / 145
三、城濮之战(下) / 152
四、百年霸业的奠基者 / 161

第八章 西域之狼 / 168
一、秦穆公广揽人才 / 168
二、梦断殽山 / 173
三、称霸西戎 / 181

第九章 烈日灼人 / 189
一、晋国的全盛时代 / 189
二、赵盾:夏日之日 / 193
三、秦晋交恶 / 199
四、纵横中原 / 203
五、晋灵公之死 / 208

第十章 王者归来 / 215
一、弑父夺权的楚穆王 / 215
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221
三、楚庄王问鼎中原 / 226
四、锐不可当 / 231
五、文明战争:邲之战 / 237
六、所向无敌 / 246

第十一章 卷土重来 / 253
一、扫灭赤狄 / 253
二、龙争虎斗:鞌之战 / 257
三、情欲的力量:巫臣降晋 / 267
四、势均力敌 / 272
五、联吴抗楚:晋国甩出的好牌 / 279
六、次弭兵之议 / 283
七、弭兵时代的战争 / 288
八、鄢陵之战:晋楚的对决 / 293

第十二章 内乱与中兴 / 303
一、赵氏孤儿 / 303
二、君臣的生死较量 / 309
三、晋悼公的平衡术 / 316
四、遏制楚国 / 322
五、偪阳之战 / 330
六、晋楚争霸的风向标 / 335
七、迁延之役 / 343

第十三章 走向弭兵 / 351
一、艰难复兴中的齐国 / 351
二、荀偃伐齐之战 / 357
三、夙沙卫的叛乱 / 363
四、栾盈事件与晋国内战 / 367
五、晋楚战争的小插曲 / 375
六、一个女人引发的弑君案 / 379
七、吴楚争战 / 384
八、和平之光:向戌弭兵 / 390

第十四章 小国的大政治家——子产 / 398
一、初露锋芒 / 398
二、反霸权之路 / 403
三、子产相郑(上) / 408
四、子产相郑(下) / 414

第十五章 齐国的复兴之路 / 422
一、崔杼与庆封的垮台 / 422
二、四大家族的内斗 / 429
三、对外扩张 / 437
四、晏婴与司马穰苴 / 441

第十六章 飘摇中的大国 / 449
一、政在家门 / 449
二、攘夷英雄荀吴 / 453
三、安定王室 / 460

第十七章 东南战争 / 467
一、权力更替 / 467
二、穷兵黩武 / 473
三、楚灵王之死 / 482

第十八章 气吞万里:吴楚大决战 / 489
一、长岸水战 / 489
二、伍子胥的出逃 / 496
三、失衡的天平 / 505
四、刺客列传:专诸刺王僚 / 512
五、刺客列传:要离刺庆忌 / 518
六、吴王阖闾 / 524
七、兵圣孙武 / 529
八、疲于奔命的楚国 / 533
九、柏举之战 / 540
十、郢都失而复得 / 546

第十九章 北方的混战 / 555
一、三桓驱逐鲁昭公 / 555
二、反晋联盟 / 566
三、鲁国阳虎之乱 / 571
四、夹谷之会 / 577
五、孔子与“堕三都” / 582
六、赵鞅力挽狂澜 / 588

第二十章 后的霸业:吴越春秋 / 602
一、阖闾之死 / 602
二、勾践身陷虎穴 / 608
三、耐心总有回报 / 615
四、卧薪尝胆 / 622
五、艾陵之战 / 629
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638
七、摧枯拉朽的灭吴之役 / 644

尾声 诸神的黄昏 / 652
內容試閱
尾声 诸神的黄昏



三百年的春秋史,霸业为先。
从郑庄公牛刀小试,驰骋中原始,一代代的霸主,你方唱罢我登台。真正的霸业,肇始于齐桓公,他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开创春秋霸业的模式。然而真正的重头戏,却是晋、楚百年争雄,这两个国家均人才鼎盛,明君辈出,势力此消彼长,实力不分伯仲,晋国的杰出君主有晋文公、晋襄公、晋悼公等,而楚国亦涌现楚武王、楚成王、楚庄王等一代枭雄。晋楚争霸,将春秋之勇武精神推向极致。
弭兵之会终结两强相争的格局,齐、吴、越的相续崛起,打破了长期以来北晋南楚的局面。齐景公狙击晋国的霸权,而吴王阖闾则以气贯长虹之势,捣破楚都,几灭强楚,吴国之霸业由此树立。越王勾践则上演精彩的谢幕之剧,从而登上春秋霸业的末班车。
这是个混乱的时代,这又是一个自由的时代;这是打破旧秩序的时代,这是建立新秩序的时代;这是铁血与权谋交织的时代,这也是文明与智慧发展的时代。
春秋开启了诸侯间的兼并战,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而这又为战国时代更大规模的兼并战打下基础。与战国相比,春秋时期更富有一种古代武士的浪漫色彩,在血腥厮杀的同时,又披上一层文明的袈裟,虽然战争频繁,但绝少后世的残酷与灭绝人性,礼义精神仍是此期战士们坚守的道德底线。
霸业渐近尾声,我们来看看诸神们在春秋舞台上的后演出。

内斗不断的晋国无法捍卫自己的霸主地位。自晋文公、晋襄公之后,晋侯与周王一样,丧失领袖的权威,大权在握的卿家成为政坛的核心力量。卿家与君主、卿家与卿家之间的斗争,构成一部晋国史的主旋律。家族之间的分权与竞争,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从积极的意义上说,竞争机制使得晋国存在某种贵族民主制的色彩,优胜劣汰的达尔文法则确保政治领袖由秀的人才担任,历任执政者几乎没有一个属于庸才,新陈代谢维持着晋国政治的新鲜血液。
可是破坏性的恶果又是显而易见的。流血政变充斥着晋国的宫廷,晋灵公与晋厉公先后被弑,曾经盛极一时的狐氏、先氏、郤氏、栾氏等家族纷纷消失在政治的舞台。大浪淘沙之后,晋国六卿成为知、中行、范、赵、韩、魏六大家族的专利。从物理学上讲,三脚支撑有稳定性的平衡,是否受此影响,西方近代政治学也提出三权分立,并以实践证明它的有效性。倘若这个由物理学与政治学推衍出的理论有某种正确性,显然晋国的六卿制仍隐藏着巨大的不稳定。
果然,范氏与中行氏率先发难,终却使这两个家族遭遇灭顶之灾。赵鞅以坚忍的意志,铲除叛乱集团,这样辉煌的成就,理所当然令他在知跞去世后,接任晋国执政。范氏与中行氏的覆灭,六卿制变为四卿制,赵、知、韩、魏四家垄断国家权力。明争暗斗的传统并没有改变,实力较弱的韩、魏两家只能当陪衬的绿叶,红花主角则是赵氏与知氏二家。
赵鞅在执政十七年后,于公元前476年寿终正寝,权力的轮盘由赵氏手中又传递到知氏。知瑶又称为知伯或知伯瑶,他坚强勇敢、崇尚武力、雄心勃勃,同时又狂妄自大、盛气凌人。在知瑶专政的时代,晋国的中原霸业回光返照,公元前472年与前471年,两度讨伐齐国,捍卫晋作为军事强国的地位。
知瑶执政期间,赵氏仍不动声色扩充自己的力量,赵鞅的继承人赵无恤于公元前473年兴兵灭代国,代国之地遂成为赵氏的私家地盘。经历无数次的内斗与相互倾轧,卿家之间没有信任可言,知瑶与赵无恤的性格堪称两个,知瑶飞扬跋扈,而赵无恤隐忍负重,这似乎注定两人只能是对手与竞争者。
大权在握的知瑶占有先手的优势,权力被他滥用于对他人进行人身侮辱与攻击。他居高临下,口无遮拦,曾当面羞辱赵无恤:“你丑而无勇,何以成为赵氏的继承人呢?”另一次在酒宴之上,知瑶借着醉意向赵无恤灌酒,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还拿着酒樽打他。士可杀不可辱,赵氏家臣们愤怒了,群情激昂,不惜与知氏决一死战。赵无恤深知时机未成熟,此时发难,无异以卵击石。他的隐忍功夫堪比勾践,只是淡然地说:“先父立我为继承人,只因为我能忍辱负重。”
忍辱负重在嚣张的知瑶看来,只不过是胆小鬼的托辞、懦夫的借口。强势的赵氏都甘拜下风,韩氏与魏氏,知瑶又岂放在眼里呢?
野心急剧膨胀的知瑶,终于干了一件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事情。公元前455年,知瑶狮子大开口,同时向韩氏、魏氏索地。实力不如人的韩虎、魏驹夹起尾巴做人,将一部分土地拱手相让。尝到甜头的知瑶不知收敛,反倒得寸进尺,又索地于赵无恤。土地乃是生存之本,忍无可忍的赵无恤断然拒绝知瑶的无理索求。气急败坏的知瑶诉诸武力,率韩、魏之师讨伐赵无恤。
寡不敌众的赵无恤退守晋阳,知、韩、魏三家合兵围困。晋阳之围持续三年之久,苦苦支撑的赵氏孤立无援,生死存于一线之间。知瑶为迅速解决晋阳,引汾河之水灌城,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关键时刻,“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传统格言似乎再次得以印证。为扭转危局,赵无恤兵行险着,游说韩、魏两家,晓以唇亡齿寒的道理。知瑶的恶行终于得到报应,韩虎与魏驹的突然倒戈,令战场形势发生不可思议的逆转。赵、韩、魏的联手,使知瑶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演变成大溃败,这位独断专行的晋国执政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家底雄厚的知氏从此在晋国消失,曾经煞费苦心经营的地盘,成为赵、韩、魏三家瓜分的战利品。虽然晋国还顽强地存在半个世纪之久,但“三家分晋”的格局已基本定型。公室的地盘已被压缩到仅有绛、曲沃等地,而赵、韩、魏三家势力盖过晋侯,并终成为战国时代七雄中的赵、韩、魏三国。

与晋国的命运相仿,齐国的卿家势力也盖过公室。
齐景公之死是齐国政治之转折。即便是他统治的半个世纪里,陈氏家族(即田氏)仍然是左右齐国政局的一大势力。当年陈无宇联合鲍氏家族打垮栾、高二氏,归政于齐景公,这种以退为进的明智选择确保了陈氏家族在齐国的声望与影响力。
作为外来移民的后裔,陈氏家族自公元前672年由陈国迁居于齐,到齐景公去世这一年,即公元前490年,已整整过去一百八十二年。代移民陈完因为受赐田地,故而又称“田氏”,对于这一家族,史书有时称为陈氏,有时称为田氏,名不同而实相同。时间的流逝淡化了陈氏家族外来移民的色彩,如果说陈无宇还认为在齐国的根基尚浅,那么到其子陈乞时,陈氏家族已经深深扎根在齐国大地上了。
陈乞延续父亲的策略,施恩惠于百姓,这为家族赢得良好的口碑。齐景公去世后,国政却仍然由国氏、高氏等老贵族把持。到新旧交替的时候,作为新贵的陈氏要从老贵族那里争取更多的政治话语权。凭借着陈氏家族在齐国民众中崇高的声望,陈乞振臂一呼,国人响应,驱逐执政的国夏、高张,立齐悼公,而陈乞出任齐相,独揽大权。
权力场上的高歌猛进,却不能掩饰对外战争的羸弱。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大举伐齐,惊慌失措的陈乞竟然谋杀齐悼公以谢吴师,君主成为权臣手中可随时撕毁的纸牌。然而妥协并非制胜之道,在第二年的艾陵之役中,齐国仍然一败涂地。让陈乞感到幸运的是,勾践在南方发动的攻吴战争,不经意之间拯救了齐国。
陈氏家族在政坛上一手遮天,俨然已是无冕之王。陈乞的儿子陈恒,重演父亲弑君的“壮举”,公元前481年,齐简公成了陈氏家族的又一牺牲品。比之晋国,齐国的君主显然更有如坐针毡的不安全感,从齐襄公到齐桓公,从齐庄公到齐悼公,如今又轮到齐简公,弑君游戏的流行,显然暗示着权力悄悄地转移了。
由于习惯的因素,我们把陈氏改称为田氏,陈恒改称为田恒,他的另一个名字叫田常。田恒是田氏终得以代齐的关键人物,他执政齐国二十九年,并延续陈无宇、陈乞的惠民政策,减轻剥削,争取民众,杀尽公族中之强者,扩大田氏封邑,封邑面积大于齐国公室,终使齐政皆归田氏。
半个多世纪后,到公元前391年,田恒的曾孙田和终于捅破薄薄的窗户纸,迁齐康公于海上,田氏由是独占齐国。这已是战国时期的事了。

我们再来看看南方楚国的艰难复兴。
自从吴王阖闾攻破郢都后,曾经盛极一时的楚国在鬼门关口绕了一圈又生还,大难不死的楚昭王知耻而后勇,痛定思痛后走上重振雄风之路。楚昭王深知无法与吴国做正面对抗,便将矛头对准邻近的诸侯与蛮夷部落。公元前496年,楚国将顿国从地图上抹去;公元前495年,楚灭胡国;公元前491年,讨伐蛮夷,俘其君臣,大获全胜。经历阵痛后楚国人又重新寻回扩张的激情,
楚昭王将复兴的大棒交到楚惠王手中,可是一场兵变差点让楚国陷入灾难之中。兵变主角白公胜(即熊胜),是前楚太子熊建之子,当年与伍子胥一同逃亡到吴国。多年之后,楚惠王特许他回国,并封为白公,算是对太子熊建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平反。熊胜的父亲死于郑国人之手,他与伍子胥一样,身上流淌着复仇的血液,为报父仇,多次要求出兵讨伐郑国,然而令尹子西不仅未应允,还与郑国缔结同盟。
恼羞成怒的熊胜将一腔怨气倾泄到令尹子西身上。在雇用刺客刺杀子西失败后,熊胜不惜铤而走险,以政变的方式来取对手的人头。公元前479年,熊胜找到一个进军郢都的机会。这一年,他打败吴国人的入侵,便以献捷为由,挥师入郢。楚惠王迎来的不是卫国英雄,而是一群叛逆者。熊胜的军队迅速控制首都,杀死楚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并劫持楚惠王。
庆幸的是,自幼漂泊他乡的熊胜在国内缺乏深厚的根基,而楚国向来不乏智勇双全的英雄。叶公沈诸梁成为稳定国家的中流砥柱,他率军队进入郢都,王师的到来得到国人的鼎力支持,势单力薄的熊胜终于败走,走投无路之下,他只有绝望地选择自杀。
总有人不自量力,小小的陈国借楚国内战之机,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冒冒失失地进攻楚国。趁火打劫的结果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实际上陈国不仅是蚀把米,而是葬送了整个国家。楚国在平定熊胜之乱后,立即挥舞武士之刀,杀气腾腾地劈向陈国,这雷霆万钧之势,是陈国人无法招架的。公元前478年,陈国成为楚国利齿血口下的又一牺牲品,陈闵公成了刀下之鬼,国家也随之被楚国所吞并。
在之后的三十年里,楚国表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低调,几乎在国际舞台上消失,既不与晋、齐争雄中原,也不与越国角力东方。楚惠王是长寿的君王,统治楚国超过半个世纪,他韬光养晦,似乎与世无争,只是埋头于闭门造车,超然于竞争之外。直到三十年后,楚国才又让天下人眼前一亮,再度出鞘的宝剑比以往更加寒气逼人。
公元前447年,楚惠王即位四十二年后,开始他一生辉煌的扩张。楚国的战车践踏蔡国的土地,这个在西周初便建立、历史悠久的诸侯国,又被楚国人括入囊中。两年后,又一个古老的诸侯国被楚国所吞并,这便是以“杞人忧天”的故事闻名的杞国。屡屡得手后的楚国,继续向东扩张,目标直指江淮以北之地。在越国灭吴后,勾践未能尽征服该地之各部落,楚惠王以一往无前的意志,武力征服,东拓领土至泗水之上,尽有江淮以北之地。
此时距吴楚柏举之役,已整整过去六十年。曾经的敌人吴国早已如云烟散去,而奋斗不息的楚国人又回来了。楚惠王以半个世纪的艰辛打拼,打造出一片新天地,这也使得在战国时代,楚国仍是七雄之一。

不是每个国家都有楚国的幸运,春秋后的霸业是勾践创造的,但越国的霸权只是昙花一现。
平心而论,越国只是僻处东南的小国,地小人稀,文明落后,难成气候,越国的奇迹只是因为有勾践这样的旷世英雄。灭吴之役,使越国迅速取代吴国而成为军事力量强的国家,勾践不失时宜地会齐、晋诸侯于徐州,并致贡于周,开始将东南夷国的影响力渗透到中原大地。全然落魄的周元王封勾践为伯,这意味着周王室承认越为诸侯之长,只是这种任命象征性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勾践慷慨的施舍仍然赢得诸侯们的尊重,他以淮上之地与楚,归还吴国所侵占的宋国土地,将泗水以东六百里之地划给鲁国。这样大手笔的赠送,巩固了越国在江淮东部的霸权地位。
自灭吴之役后,越国衰落的征兆初显。首先是谋士范蠡悄然离去,他辅佐勾践二十余年,功劳赫赫。这个明智的人深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至理,越王复仇心愿以遂,称霸之业已成,功成名就之后,能共苦的人未必能共乐。盛名之下,难以久居,他急流勇退,云游四方,后落脚于齐国陶地,开始他人生第二次创业。精于政治谋略的他,在经商上亦有超人的天分,竟然在商场上所向披靡,富甲一方,号为“陶朱公”。
另一名大功臣文种则下场悲惨,他的好友范蠡曾写信给他,提醒说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文种却自恃功劳甚大,不愿像范蠡那样洒脱而去。果然如范蠡所料,勾践的猜忌心日甚一日,当年文种为灭吴提出九策,而勾践仅用其三策便大功告成,他不能不提防着文种以同样的手段来对付自己。勾践的一席话暗藏杀机:“当年你的九策,仅用三策就破强吴,还有六策尚在,希望你到九泉之下,用这些计策对付吴国的祖先。”并赐送一柄属镂之剑,文种明白越王欲置己于死地,终只得以伏剑而死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生命。
越国的人才与勾践的意志,是这个东南小国得以威慑天下的原因所在。当这两大元素不复存在时,越国走向衰弱似乎是必然的趋势。公元前464年,一代伟人勾践与世长辞,我们不能奢望他的继承者有着他因坎坷而磨砺出的坚强品质,能小心翼翼地维持国祚已属幸运。
进入战国时代的越国失去与诸雄抗衡的资格,在公元前306年,终亡于楚国人之手,这时离勾践去世已经过去一百六十年。

春秋史是从平王东迁的公元前770年始,然而何时结束,却有不同争议。一般的看法是结束于公元前476年,不过这个时间段的划分并没有特殊的历史事件,只是以周敬王去世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考虑到春秋后期周王实际毫无作用可言,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显然只有某种政治上的象征意义。也有人认为春秋应划到公元前453年,这一年晋国赵、韩、魏三家颠覆知瑶,为晋国三分奠定基础。如果以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划分法,则是在公元前403年,赵、韩、魏被册封为诸侯、以“三家分晋”为跨入战国时代的标志。
众说纷纭,笔者无可适从,窃将春秋结束的时间,将传统的公元前476年略延长至公元前473年,是年勾践灭吴,这使得春秋后期重要的历史事件不于因人为因素而尴尬地被分割在两个不同的时代。总的说来,春秋大约延续三百年的时间,而战国则大约二百五十年,这样略可以说春秋与战国是平分秋色吧。
春秋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个变革是全方位的,也是意义深远的,同时也充满探索、创新的精神。“天无二日”的一王独尊局面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霸主为主导的政治新格局,在春秋霸主中,著名的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除此之外,郑庄公、楚武王、楚成王、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齐景公等也有过不俗的表现。春秋的亮点在于君王并非的主宰,贵族阶层对国家的影响力时常超过君王,如晋之六卿、郑之七穆、鲁之三桓,还有宋国华、向二族,以及后夺取齐国的田氏(陈氏)家族,均为强势之贵族。国与国之间有力量之角逐、霸业之更替,国家内部则是君臣之争、贵族间的倾轧。
与后来乱世如南北朝、五代十国不同,春秋时期混乱的表面下,实际上是饱含生机与活力,君与臣、臣与臣之间的相互牵制,反倒形成一种平衡机制。权力导致腐败,的权力导致的腐败。权力有了制衡的力量,这种机制具有非独裁性的色彩,因此整个社会未脱离文明的框架,绝不似其他乱世时代,暴君横出,践踏人性的尊严。在三百年的春秋史中,国家林立,涌现的君主与权臣不计其数,但真正称得上暴君的,非常少。传统的礼仪文化虽然衰落,但仁义的精神仍被奉为圭臬。
如果我们做一个不太贴切的对比,春秋时代略近于近代欧洲,各国为生存空间而战,既有野蛮的一面,亦有文明的一面,新的思想层出不穷。春秋时期的法、道、儒三家对中国影响至深至远的思想,已初步确立。管仲与子产的重法精神,比起战国时期的商鞅、韩非子,多了几分理性与人性;老子留下五千字的真言,成为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不朽的源泉;孔子的儒学思想虽然在他生前未能大放光芒,但却成为其后两千年中国政治思想的定海神针。
春秋是开放的社会,华夷之辨,不在血统,而在文明。华夏族的开放心态,使其可以融合诸多少数民族,楚、吴、越这些蛮夷之国,终都成为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华夏民族大发展的时代,更呈现强势文明之优势。勇敢与坚强成为这个大民族奋发进取的力量来源,春秋的史诗,无处不写着勇敢的字样,他们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完全不亚于荷马诗章下所歌颂的英雄,赵氏孤儿、伍子胥复仇、勾践卧薪尝胆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是春秋血性浓缩的写照。
春秋之史事,有终结之时,这本小书也将曲终收拔。以短短数十万字,要收藏三百年之震荡曲折之故事、百十号英雄人物的非凡人生,势必是挂一漏万,所以坚持者,盖以为能做些许投石问路的粗活、抛砖引玉的铺垫。笔者深信不疑者,故事有结局,而那勃勃生机之时代所孕育的精神之光,却没有停泊的终点。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