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知育书·第二辑:母亲与女儿

書城自編碼: 344202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法]阿尔多·纳乌里,李雪梅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683032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19-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0.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售價:HK$ 82.8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HK$ 95.8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HK$ 153.6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HK$ 59.9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HK$ 179.8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售價:HK$ 105.6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售價:HK$ 119.8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售價:HK$ 175.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8.2
《 知育书·第二辑:父亲与女儿 》
+

HK$ 70.2
《 知育书·第二辑:母亲与儿子 》
+

HK$ 56.7
《 没有原则的父母,教不出有教养的孩子 》
+

HK$ 65.3
《 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
+

HK$ 71.7
《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
+

HK$ 87.8
《 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珍藏版) 》
編輯推薦:
阿尔多在从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出于医生的职业敏感,那些诊疗中亲历的真实故事触发作者开始对家庭中的多种关系做深度思考,这部谈论母女关系的书就是在这些思考下诞生的。整本书级题不多,但寥寥几个字的章名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全书脉络,也是作者探讨母女关系时思想转折的标志。
母女关系的探讨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哪位心理学家或心理医生能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穷尽这一话题,即便是以一个或多个入口切入,也必定会大费周章。这本书的作者阿尔多援引多个案例,以小说家的笔法,兼用倒叙加插叙从不同角度作为自由职业医生在就诊中观察到的母子关系,作者自身的母子关系,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人与死亡的关系,家庭中的隔代关系探讨母亲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的显性和隐性作用、母女关系如何一代代复制、父亲莫名其妙被缺位后仍浑然不知等深层次问题。
通篇行文,或是绕到背后或是借道前行,初读时难免有离题万里,言不及义之感,耐心读下去方能剥去层层迷障,水落后见石出。读者如想观作者笔下的母女关系全貌,需要这本书的读者怀着读小说的好奇心和耐心,细致地按部就班读下去,而不是任意翻开某一页开始阅读。作者的思维虽四处延展,但因元认知始终未缺席熟知自己
內容簡介:
《母亲与女儿》的作者阿尔多认为:母爱可能变成人间地狱,有时候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关系犹如一股凶猛暗黑的潜流,无声却有力。在这份*重要的亲情印记之下,母亲越是与女儿紧密相连越是希望她成为自己的完美化身,成为自己的克隆人。这种母系强权让母亲永保对女儿的权力:不论在她们选择相爱对象,还是选择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女儿仍旧无时无刻不是她母亲的孩子。女儿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这种从属关系,仍然与可爱可憎的母亲努力保持好关系,且间接被动地复制这种关系。
阿尔多纳乌里用一本知识丰富而又敏感的书告诉女性读者,她们有权打破和重新审视与母亲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
關於作者:
阿尔多纳乌里:知名儿科医生及社会观察家,已出版著作包括《母亲与女儿》《夫妻和他们的孩子》《教育孩子》《爸爸和妈妈》《健康的孩子》《掌控生活》。他的书在法国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享有盛名。
目錄
一次会面
从一位母亲
到另一位母亲
再到更多的母亲!
你想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
母亲与女儿
从一位父亲到另一位父亲
后记
內容試閱
至此,本书画上了句号。
是的,我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或许读者会感到莫名其妙,书中充满了拐弯抹角的情节、不计其数的槽点、眼花缭乱的描写、不可理喻的沉默和无法容忍的漏洞,有些表达含混不清,甚至会严重影响读者的理解。但在这些缺点之外,笔者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为此付出了无数心血。
许久以来,我就计划撰写这样一本书,然而在此过程中,我竟不自觉地踏入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领域。由于能力不足,我不得不放弃最初的野心,从非专业的角度对问题进行了简练而审慎的论述。但我也不是信手拈来,我为此收集了大量材料,绝对货真价实、值得一读。需要指出的是,我无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母女关系的最终结论。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凡事都以此为出发点,本书也不例外。我知道,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孩子,即便多年后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也依然渴望人生圆满,渴望得到命运公正的对待。
为了引出我的观点,我讲述了一个终生难忘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男孩的母亲。虽然我曾想过她的存在是否有些文不对题,但最终还是打消了疑虑。因为在本书中,我一直在通过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她为我的论断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更何况,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有女儿,但她们无一例外都是母亲的女儿,这难道不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吗?性别差异造成了人生的不对等,或者更直白地说,人生来就没有公平可言。这种差异决定了一切。言及于此,我认为有必要对自己研究的要点略作解释。
同样从母腹中诞生,男人的童年就是在摆脱束缚中度过的,终其一生,这样的经历会不断上演,而女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如果说命运赐予男人重新来过的机会,那么女人则注定深陷家庭的羁绊。这种选择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旨在改善夫妻关系。如果稍作思考就会发现,此举实属情非得已、万般无奈。男人固然留恋旧日时光,但他们迟早会懂得平复心情,勇往直前;相比而言,女人更愿将记忆深埋心中,相信总有一天能够派上用场。
这就是男女与生俱来的认知差异。男人终有一日会脱离母亲的羽翼成家立业,一旦他成为父亲,就会更加意识到独立自主的必要性;对女人而言,她则可能会不自觉地走上母亲的老路,即便日后生儿育女,也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我们不禁要问,女人的天性算是一种缺点吗?
仿佛为了证明这是个愚蠢的问题,在法国,数十万女性毫不犹豫地选择独自生下孩子,而在世界范围内,这一数字高达数百万之多。为此,吹毛求疵的政府部门颇费了一番心思,将他们归于单亲家庭一类。在历史长河中,不同文化的人们根据两性的不同特点,形成了一些奇特而微妙的组合。但时至今日,那些未结婚的同居者、离异者,以及家庭破裂又尝试重组的人们,纷纷以后后现代的个性崇拜为名,对这些历史产物提出了质疑。
男人摆脱束缚,而女人则紧紧抓住孩子,仿佛此举能够为她们增加分量,在她们看来,这一切天经地义,既不应受到质疑,更无须多加询问。不过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人再次提及父亲的作用,认为父亲将重回舞台中心,通过建立秩序扭转混乱的局面。这种想法着实天真,须知上述社会言论纯属空谈,虚伪至极,它只顾恢复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利,却没有提出任何配套措施。如今,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已经成为一种时髦,每个人都在捶胸顿足,却从未尝试寻找恶的根源,我想,至少我们应当回顾过往,理清家庭偏离正轨的演变过程。
然而,即便有人愿意尝试,比如我这个从业二十余年的儿科医生,最终仍会走上老路?_这就是我所提到的初始认同和环境影响。社会环境绝非中立,它只会将初始认同推向极端。因此,当父亲争相成为孩子的第二个母亲,而母亲只想重复过往的经历,我们也就见怪不怪,处之泰然了。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跳将出来,大谈特谈命中注定。在他们看来,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无意识的结果,而且这种状态完全不受控制。对于上述观点,即便全世界都表示支持,我也绝不认同。的确,这是问题的核心。但无意识不是今天才有,也并非最近才被发现,甚至不是起源于弗洛伊德时代。无意识一直存在,只不过它从未妨碍社会规则的建立,也没有阻止人们超越分歧、求同存异。当然,有人会反驳我说,它虽未造成损失,却未能推动事情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似是而非且无据可循的观点,我既懒于辩驳,也无意分析个中意图,我只想提醒各位,它唯一的目的,就是鼓吹无意识的重要意义,并把每个人都置于无能为力的境地。如此一来,无论人们做下怎样的错事,都能找到开脱的理由,无论我们崇尚怎样的道德,都会被斥为压迫的工具。除非提倡全国人民终日卧床,无所事事,否则总会发生新的情况,据此得出新的结论这真是个棒极了的恶性循环!
这一想法着实有趣,因为无须付诸实践,它就已经注定失败。有些父母曾接受过心理分析,或者本身就是心理分析师。通过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们会发现一个道理:为人父母本就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无论父亲母亲,都在承
受一样的痛苦。可以说,问题的症结存在于心理层面,单凭言语根本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哪怕你是巧舌如簧,或是字斟句酌。
不过,这绝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只剩死路一条。事实上,为人父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经历,不妨直击症结,尝试打开心结或是攻克难题,这首先对父母本身大有裨益,其次也将造福孩子乃至后世子孙,不过前提是父母必须在各自的性别范围内安守本分,不断成长。
因为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差异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然而,由于两性差异的存在,无论父亲有何意图,怎样行动,都会成为家庭成员不满的对象。他生来就是为了切断母亲与孩子的紧密联系,而母子二人对这种关系既有期待,亦存畏惧。一方面,它能起到安抚作用,让母亲与孩子坚信,集两人之力对抗死神,他们必有更大胜算;另一方面,它却与禁止乱伦的法则背道而驰。即便如今世风日下,各种诱惑如日俱增,人们也未曾对这一法则提出质疑!
乱伦让人欲罢不能,却又让人避之不及。面对死亡这一头等威胁,我们惶恐不安,不得不低下头来。与此同时,我们又能感到生命在体内跃动,即便不懂如何让生命变得更加充盈,甚至连这样的意识也不曾有过,我们的内心仍会有所触动。可惜啊,只是因为自身的粗心和懒惰,我们总会模仿已有的例子,踏上父母走过的老路。一旦选择了这种方式,我们就放弃了为生命打上独特印记的好机会,人生从此进入周而复始、毫无意义的缓刑期。
通过对一些家庭的处事方式进行观察,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鼓励后人重复上一代的经历,尤其是母亲,总是要求女儿追随她的脚步。这首先是因为母女之间普遍存在的生物关系。她们沉醉于美好的过往无法自拔,这段经历让女性逻辑,即孕育的逻辑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此过程中,她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收获了无穷无尽的满足。她竭尽全力,确保孩子生活无虞,同时与自己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将形容这一关系的词语翻译成拉丁语,就是incestus(乱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理由是母亲拒绝放手,不想任由孩子自生自灭。她们当然知道死亡不可抗拒,于是日夜盘算,希望帮助孩子战胜死神,也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如果她们生下的是个女儿,这种幻想就更加强烈,在周围人的鼓励下,她们会执意把女儿变成自己的翻版,男孩则因性别不同免遭此难。每当母亲反复下达指令,乱伦的冲动就会愈加强烈。这就是弗朗索瓦丝埃里捷所说的基本的乱伦,她还解释说,如果乱伦是和自己做同样的事,那么当事人一定会用尽手段,以最小的代价达到目的。
不过,如果母亲养育了几个女儿,她的指令往往只会针对其中一人。这个女儿会嫉妒姐妹们得到豁免,而其他姐妹则会羡慕这个女儿被母亲选中。在破解上述奥秘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与每个人成长都要经历的恋母阶段息息相关。为避免同性之恋的命运,即爱上自己的母亲,女儿别无选择,唯有向父亲求助。这种转变既不为众人认可,还有可能引发过度解读,因此给女儿带来了
一定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总是隐隐感到,自己背叛了母亲。如果她是那个被选中的女儿,那么只需遵从母命,就能消除背叛的感觉。对于那些未被选中的姐妹,获得解脱则更加困难,因为她们所谓的背叛,不过是一种纯粹的想象。旁人只看到她们富有奉献精神,有时甚至太过殷勤,却不知道那个被选中的女儿,苦于肩头的千斤重担,恨不得与她们交换命运。
以上种种,都会对母女关系造成影响,并形成一种意想不到的紧张局面。我们只需倾听母亲对自己母亲的评价,就能一窥端倪。令人吃惊的是,这种紧张被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当事人含糊其辞,全盘否定,反而营造出一幕母女俩性情相投、相处融洽的假象。显然母亲并不知道,正因女儿心怀愧疚,她才能够独断专行,滥施权力。对于手中的这一大权,她珍惜异常,不时就要搬出来教训女儿。女儿纵要反抗,却是投告无门。这种情绪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借机爆发,并通过情感转移,发泄到丈夫身上。我们都知道,她们
的伴侣正是参照母亲做出的选择。
正如女性通过抗争,迫使社会承认了自己享受性爱的权利,如今,对她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打破染色体的禁锢。这能让她们感知,并毫无怨言地承担长期以来母亲对她们施加的情感暴力,也能帮助她们摆脱从属地位,不再需要借助移情来解决问题。这对夫妻关系有利无害,对子孙后代更是受益匪浅。
当然,要将这一切付诸实践,她们必须采取主动,并且不被环境掣肘。换言之,她们的兄弟不能从中作梗,尽管他们对母亲充满依恋,但也不可以暗中阻挠她们与母亲进行交流。说到底,这不过是男性主导权力的一种表现,背后则贯穿着当今社会的可怕逻辑:人只是一种可被锻造的资源不是有人讲人力资源吗??_社会只想消费这些资源?_失业就是明证?_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出来。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告诉那些排斥父亲的人们,作为家中的调解因素,他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_尤其是女儿,她永远比儿子更需要父亲。
1997年12月22日,巴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