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修订版)——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陈立胜作品,博瑞森人文丛书

書城自編碼: 319630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陈立胜
國際書號(ISBN): 9787540250409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5-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45.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无限可能的身体
《 无限可能的身体 》

售價:HK$ 72.0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大型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
《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大型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 》

售價:HK$ 69.6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2辑)
《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2辑) 》

售價:HK$ 153.6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新)
《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新) 》

售價:HK$ 79.2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售價:HK$ 96.0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售價:HK$ 90.0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售價:HK$ 1905.6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售價:HK$ 81.6

 

編輯推薦:
万物一体是王阳明思想的基本精神。
大人者,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內容簡介:
万物一体之仁是王阳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宋明理学乃至儒家仁学的核心论题。
本书从仁与乐两个角度,阐发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观。
作者指出一体之仁由以下6个面向构成:同此一气(存在论)、感应之几(呈现论)、恻隐之心(良知论)、宗族谱系(血缘论)、政治向度(政治论)、天人相与。
万物一体既是一个存在论上的实事,也是一种身心修行的境界,更是在家族、社会与天下之中得到落实的一种终极关怀。质言之,万物一体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是在每一个人的身心之中获得朗现与体证的活的生命。
作者从儒学心体之乐、生机之乐与体知之乐交织而成的乐的思想谱系之中阐述阳明的一体之乐,对阳明思想中的乐的本质(乐体)与乐的类型学(乐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要之,王阳明一体观中的仁与乐深深嵌在肉身之中,一体生命的生机畅遂及万物皆有春意之静观,都不能离开身体的体验原型而获得。万物一体之仁是王阳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宋明理学乃至儒家仁学的核心论题。
本书从仁与乐两个角度,阐发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观。
作者指出一体之仁由以下6个面向构成:同此一气(存在论)、感应之几(呈现论)、恻隐之心(良知论)、宗族谱系(血缘论)、政治向度(政治论)、天人相与。
万物一体既是一个存在论上的实事,也是一种身心修行的境界,更是在家族、社会与天下之中得到落实的一种终极关怀。质言之,万物一体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是在每一个人的身心之中获得朗现与体证的活的生命。
作者从儒学心体之乐、生机之乐与体知之乐交织而成的乐的思想谱系之中阐述阳明的一体之乐,对阳明思想中的乐的本质(乐体)与乐的类型学(乐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要之,王阳明一体观中的仁与乐深深嵌在肉身之中,一体生命的生机畅遂及万物皆有春意之静观,都不能离开身体的体验原型而获得。
關於作者:
陈立胜,山东莱阳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曾先后担任纽约大学、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台湾中研院文哲研究所访问学者及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访问教授。
代表作有:
1.《西方哲学初步》,与彭越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初版,1999年增订再版。
2.《自我与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象学运动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17年。
3.《从宗教现象学到儒学宗教性》,商务印书馆,2018年(即出)。
4.《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教研究》,三联书店,2018年(即出)。
5.《宋明理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身体与诠释:宋明理学论集》的增订版)即将商务印书馆出版。
目錄
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1
黄 序3
冯 序4
引论:问题与方法5
第一章 一体与仁18
第一节 意义谱系18
第二节 六个面向28
一、同此一气28
二、感应之几32
三、恻隐之心35
四、宗族谱系37
五、政治向度39
六、天人相与41
第三节 儒家性格42
一、差 等42
二、平天下44
第四节 小结:仁身体一体47
第二章 恶与牺牲结构48
第一节 恶的问题49
一、自然灾害49
二、道德的恶50
(一)讲习成员:治身50
(二)草根阶层:治人60
第二节 牺牲结构63
一、我与人64
二、人与物68
第三章 一体与乐78
第一节 家学与传统79
一、家学79
二、传统80
第二节 乐 观85
一、乐体85
(一)心体与心情86
(二)心体与仁体88
(三)敬畏与洒落89
(四)尽心与快心91
(五)快乐与苦难91
(六)安静与忧患94
二、乐态95
(一)悟道之乐95
(二)生机之乐95
(三)为善之乐96
(四)隐逸之乐96
(五)闲适之乐96
(六)讲习之乐99
第三节 定性与辩难105
一、定 性106
(一)三种途径107
(二)比较宗教的审视110
(三)动的时代精神113
二、辩 难114
第四章 语式与根喻119
第一节 三个动词119
一、视119
二、见121
三、知123
第二节 两个根喻125
一、种 子125
二、身 体129
结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139
参考文献142
一、中文文献142
二、西文文献148
后 记150
再版后记151
人名索引151
一、中日名索引151
二、西名索引155
名词索引157
內容試閱
黄序
《王阳明万物一体论》这部书是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立胜教授最近完成的新著。陈教授在2004年暑假期间,来台大东亚文明研究中心访问研究,一方面参阅台大总图书馆东亚文明研究专区的藏书,一方面修订这部书稿。在这本书付梓之际,承蒙立胜先生的好意,让我先拜读本书稿本,并写一点读后感,我非常高兴。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之中,最近10余年来较受瞩目的新兴议题之一,就是身体观与身心关系论。在儒家身体观与王阳明思想研究的诸多论著之中,这部《王阳明万物一体论》特别具有新意,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贡献良多:
第一,本书从身体哲学立场析论王阳明思想中一体的仁与乐,深入分析王阳明的思想中作为精神修养之呈现场所的身体。我过去曾归纳最近10余年来国内外中国思想史学界有关身体观研究论著,大致展现三个新的视野:①作为思维方法的身体;②作为精神修养之呈现的身体;③作为政治权力展现场所的身体(文刊《文哲研究集刊》第20期,2002年3月,第541564页)。陈立胜教授这部新著,正是探讨作为精神修养境界之呈现场所的身体这个新视野中,问题挖掘较深,探讨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专著。
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从仁与乐两个角度,阐发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观,采取心身互渗的立场析论这个问题,所以,书名以从身体的立场看作为副标题,企图建构王阳明思想中一体之仁与乐的类型学。陈立胜在本书第一章第二节,就提纲挈领地指出王阳明的思想中所谓一体之仁涵有六个面向:同此一气(存在论)、感应之几(呈现论)、恻隐之心(良知论)、宗族谱系(血缘论)、政治向度(政治论)、天人相与。经由对这六个面向的分析,陈立胜很有说服力地说明在王阳明思想中,万物一体是一种存在的事实,也是一种身心修行的境界,更是恻隐之心流动无滞的效验,也是在家族、在政治运作之中应该身体力行的终极关怀。陈立胜从身心一如的立场出发,指出在王阳明思想中万物一体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是在每一个人的身心之中获得朗现与体证的活的生命。在王阳明思想中,人本身就是嵌在这种一体之中,所以人必在其身所嵌的位置出发体证这种一体之仁,儒家的亲亲仁民爱物即是推此一体之仁的自然次第。以上各项论点,都深具原创性,值得我们参考。
陈立胜教授对王阳明万物一体观的分析之细腻,在本书第三章充分展现。陈教授在儒家乐的思想传统中析论心体之乐、生机之乐与体知之乐交织而成的乐之思想图谱。他并进一步探讨王阳明的乐的本质(乐体)与乐的类型学(乐态)。在乐体部分,陈立胜先生区分六种类型的阳明之乐,揭示王阳明讲习之乐中所深藏的儒家式的宗教情操。以上这些论点,在当代的王阳明研究论著中,确实发人所未发。举例言之,最近日本学者桥本敬司在《中国思想にぉけゐ身体王陽明の身体知》(《广岛大学文学部纪要》559号,广岛:广岛大学文学部,1999年12月,第2241页)一文中,虽对王阳明思想中体知这个概念有所探讨,但是陈立胜教授这部新书,确实是对于王阳明思想中这个既是存有论意义的,又是现象学意义的,也是道德论意义的体知思想,探讨最为全面而深入的专著。
第二,陈立胜教授这部书的问题意识非常鲜明,切中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的核心问题。陈教授在本书引论中就从陈来教授的《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一书获得启发,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王阳明精神境界中的有(价值关怀)与无(超越追求)、忧与乐何以能统摄在一种体验之中?陈立胜教授追问:王阳明既提倡万物一体论,则何以不戒杀生?陈立胜教授显然以基督教伦理学作为参考系统,而进一步扣问王阳明:从万物一体论立场出发,如何解释历史中的恶之来源与人间的苦难问题?这部书第二章的论述,扣紧这个问题意识,深入探讨王阳明思想中的恶之问题,以及一个生命之延续常建立在另一个生命被摧毁作为代价的生命之悲剧问题。陈立胜教授在这部书中所揭示的问题,确实是宋明儒学的一大问题,发人深省。
本书第三项突出之处在于,陈立胜教授不仅对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进行第一序的描绘与分析,而且更探讨第二序的运思风格的问题。本书第四章扣紧视见知等三个极具关键性的动词,析论王阳明万物一体论的建构方式,并引导读者掌握万物一体论的体知性。陈立胜教授并以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中的两个隐喻一种子与身体,深入地阐发王阳明思想中的这两个隐喻所承载的丰富思想内涵,从而指出王阳明一体观中的仁与乐深深嵌在肉身之中,一体生命的生机畅遂及万物皆有春意之静观,都不能离开身体的体验原型而获得。
总而言之,陈立胜教授这部新书,在儒家身体观研究或是在王阳明思想研究这两个领域中,都标志着一个新的起点,为这两个研究领域开拓新的视野。
黄俊杰

冯序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中国哲学史的合法性问题有相当的关切。这个问题与源始于对近代以降以西方的概念与架构表述中国古典哲学(或思想)是否会使中国哲学(或思想)丧失其自身的特性的一种反省,自有其价值。然而,若因之于西学一概不取,甚至以为只合以中国释中国,则不免有所偏失。
以中国释中国,粗略一看,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然而,中国历史那么长,地域那么广,我们以哪一时段、哪一地域的思想文化作为真正中国的思想呢?这本身即难以判准。事实上,在历史上不同地域的不同学人,都在创作经典或重新解释以往留下的经典。仅就儒家而言,儒者所重六艺,春秋战国之时,原本只是鲁人之学,荆楚之人所重为道家,三晋之人所重为法术,民间巫史传统所重为阴阳家。就是说,儒家在那个时候实只为有限地域承传的学问,不具有普适性。而且,即便鲁人之学,亦别出墨家。进入汉唐,是在综合先秦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儒家才得以发展起来而获得普适性。及至宋明,则又在充分地融摄从印度传来的佛学的前提下,儒学遂使自己心性学方面走向深邃与细密。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儒家本身在历史上就是借吸纳其他地域、其他文化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我们如果承认,汉唐人借三晋、荆楚、燕齐文化重新审视与解释鲁(邹)文化的正当性,承认宋明儒学借佛教文化重新审视与解释中土文化的正当性,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西方文化在重新审视与解释中国文化所可能提供的参照意义呢?
再说,解释又是什么呢?解释无非起因于上一代(或若干代)与当今有了隔膜,需要通过一番疏解、说明,使为当今的人们所接受。而要使当今的人们能够接受,无疑又需要贴近现代人的生存处境、生活方式、思想信仰、语言习惯,因而,解释意味着使原有的东西有所改变,有所增添。这种改变、增添,并不一定是坏事。事实上,人文学经典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可以容纳新的解释;且正是新的解释,促成了它的发展;又由于它的不断发展,成就了它的普遍性与恒久性。所以,如果现代社会演变为今天这个样子,我们无法改变;古典传统若要在当今发挥作用,我们就不可简单地以以西释中(含以中释西)为不道。像老一辈学者冯友兰、牟宗三、唐君毅等所做的工作,人们可以不同意他们的许多观点,但是,不可以不承认,由于他们的努力,儒学的发展确实走向了新的台阶。
本书作者陈立胜君表明写作本书的立场是并不刻意回避现代哲学、包括西学的思想资源,这正是我所认同的。陈君硕士研究生阶段攻读西学,博士研究生阶段攻读中学,他的这种转向决不是出于要弄清中西之间谁比谁更优异的一种知识性考量,而是源自于对中西思想中那些具有超越性追求的心灵的相互通感性的内在体知。而西学在逻辑与方法的细密,则为他理清中学先圣的许多洞见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至于如在本书所看到的:通过对一体之仁得以成立的六个面向的展示,确认阳明与宋明儒的追求不仅具价值论上的应然性,且具存在论上的实然性;借鉴基督宗教的神义论,详细探讨儒家系统中关于恶与牺牲结构的问题,对儒家的爱有差等的观念重作十分精当的辨析;参照舍勒的现象学觉知,通过深入揭示阳明乐与苦、乐与忧交织的精神体验,确认儒家思想的宗教性品味;更借与西学的知识论作比较,精细地分析阳明语境中视见知三个概念的含蕴,揭示其体知的性格与生存论意义等。从本书这些带有创发性的论说中,我们无疑可以看到,西学的引入岂止没有使中学迷失本性,且就其作为精神生命的追求得到进一步明确而深入的阐发而言,毋宁说,诚然使中学增添了魅力!
冯达文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