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第一辑)

書城自編碼: 313684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宗教
作者: 王卡 汪桂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17586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3-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64/40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6.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C++高性能编程
《 C++高性能编程 》

售價:HK$ 177.6
时刻人文·南国多秀士——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
《 时刻人文·南国多秀士——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 》

售價:HK$ 117.6
色铅笔基础技法综合教程 从入门到精通
《 色铅笔基础技法综合教程 从入门到精通 》

售價:HK$ 47.8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思库文丛·学术馆)
《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思库文丛·学术馆) 》

售價:HK$ 105.6
裙子的文化史:从中世纪至今
《 裙子的文化史:从中世纪至今 》

售價:HK$ 129.6
万物互联算法、方法、技术和观点
《 万物互联算法、方法、技术和观点 》

售價:HK$ 74.4
矿政:清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困境
《 矿政:清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困境 》

售價:HK$ 141.6
索恩丛书·贝多芬:终生的革命者
《 索恩丛书·贝多芬:终生的革命者 》

售價:HK$ 201.6

 

內容簡介: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作者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研究者。本期包括创刊前言和名家论坛、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研究动态五个栏目,共有19篇文章,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關於作者:
王卡,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汪桂平,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目錄
创刊前言【王 卡】/1
名家论坛
再论道教的神仙信仰【熊铁基】/3
老子与中国哲学的突破【王 卡】/8
清代委羽山道教略述【尹志华】/15
七元散辉,冥慧洞耀礼斗法的历史与近代抄本中的斗科【谢世维】/25
侯善渊思想浅析【〔日〕山田俊】/50
摄召追魂宋元道教拔度科仪中的破狱法事【姜守诚】/68
图中春秋永乐宫重阳殿壁画中的法派意图【赵 伟】/106
经典解读
道教灯仪的来源与发展初探【陈文龙】/121
金龙驿传,上达九天道教投龙简仪源流略考【易 宏】/132
中古道教仪式中的两种辩论活动及其渊源以两件敦煌遗书资料为中心【曹 凌】/174
东晋、南朝时期道经的出世及相关问题【王皓月】/187
历史钩沉
南宋时代道士之头衔经箓的法位与道法的职名【〔日〕酒井规史】/221
论元朝道教事务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内容【林巧薇】/238
《清会典》中所见张天师【张维祺】/264
田野调查
中国民间宗教与佛教关系新探【李志鸿】/283
明代全真龙门派的传承与分布【张 方】/304
研究动态
如何描述道教【王宗昱】/321
追思与反思 问学与问道谨以此文纪念王卡同仁【孙 波】/332
內容試閱
创刊前言
王 卡
王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12月出生,2017年7月因病去世。
一 概说
首先我们要明确本刊中所说的中国本土宗教,是指儒教、道教,以及中国民间的宗教性信仰实体,包括汉族地区民众传习的非官方宗教、部分少数族群的原始宗教,等等。广义上也可包括受到本土宗教影响而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如禅宗、净土教、瑜伽教等)。这些宗教都是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基底形成的神道设教社团或祭祀膜拜群体。这些以中国文化为基底的宗教尤其是儒教和道教所信的天道是具有虚如性的至上理念和宇宙本源。它既是虚无的理体,又是实在的大全;既是无形名无位格无意志的自然法则,又是有化身有感应有善念的道德之根。它是有神论的,又是无神论的;是宗教性的,又是世俗性的。因此可定义它为虚神论,以区别于来自西方的神学概念。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我认为他所说的道教,应该诠释为儒、道二教共有的天道信仰。当代哲学家金岳霖曾指出:世界上各大文明区(西方、印度和中国)都有它的中坚思想,每一文明区的中坚思想都有它的最崇高概念,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因此我们可以说,天道信仰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源泉、核心理念和文化根基。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始终存在两条主要的脉络: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和儒教,是中国文化的正统;而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和道教,则是中国文化的另一主干。儒道互补,再加上中国化的外来佛教,共同构成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鼎立的基本格局。它们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学术思想、文学艺术、医药科技等各个领域,产生过最重要的影响。
不仅是中国人,西方学者也是这样看待中华文明的。马克斯韦伯以《儒教与道教》为书名,描述了中国的传统社会体制和思想文化。亨廷顿等人将中华文明称作儒教文明区,有别于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等文明区。当代宗教学家汉斯昆将世界诸大宗教分为三大宗教河系。除两河流域宗教体系、印度河-恒河宗教体系外,第三大体系就是在黄河、长江流域产生的儒教与道教,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日本神道教。以上各位都认为中华文明有自己的本土原生宗教,是一个有宗教也有圣典的自生自发的独特文明。
二 儒教及其虚神信仰
中国本土宗教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以儒教而论,最迟在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5~前8世纪)的文献,如甲骨卜辞、青铜铭文,以及《尚书》《仪礼》等原始儒家经典中,我们就能发现华夏文明中自古就有崇奉天或上帝为最高神的宗教信念,以及相应的祭祀礼仪、政治体制、道德观念和社会习俗。殷商时期,这一宗教还是比较原始的祭祀-占卜型宗教(巫教)。西周初,儒家崇奉的先王(文王、周公等)将这个宗教发展成为伦理型宗教,确立了以尊天、敬德、保民为纲领的宗法性政治伦理和礼乐体制。周王室的祖先被尊为天神,其子孙则被奉为天子,因获得天命而统治天下。自西周和秦汉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登基执政,都必须先行祭天、祭祖之礼,以宣示其君权神授的合法性。宗庙社稷因此而成为指称合法政权的代名词。具体操作这个宗教祭祀礼仪及道德教化的人属于王官和儒士阶层。古书云:儒,相礼者也,又称儒者为师,就是说儒士原本是操作祭祀礼仪和道德教化的专家。后来他们又成为辅助天子和侯王执行政务的各级官员或备选生员。据《周礼》记载:西周的官僚机构六官中,已有管理宗教祭祀活动的春官。直至明清时代,仍将管理祭祀事务和佛、道二教的礼部列为朝廷六部之首。由此可见,中国不仅自古以来就有宗教,而且是高度政教合一、全民信教的国家。尊奉天帝(神主),效忠天子(国主),祭祖孝亲,是中国传统宗教的根本信条。秦汉以来的国家祭祀制度(公祭天地山川和祭孔等)、假神道之名施行道德教化和考选官吏的教学体制(如察举和科举制),几乎全民上下共同遵行的宗祠祭祖活动,是支撑这个中国宗法性宗教(即儒教)的根本制度。因此,儒教绝不仅是一种信神的观念和思想学说,它也是一整套涵括国家治理和伦理教化的实践体制。它是形塑中华文明传统的实质性的宗教,是安顿中国人身心和思想信仰的精神家园。没有这个伟大的宗教,中华民族将无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于这个中国主体宗教的名称,古人有称为巫教者,有称为礼教者,有称为孔教或圣教者。最常见的还是称作儒教。当代也有学者(如牟钟鉴)称之为中国国家宗教或宗法性伦理宗教。但有意思的是,自古以来实际操作着这个祭祀礼仪和道德教化活动的王官和儒士阶层,其中多数人拒绝承认儒教是一种宗教。汉语中的宗教一词,原意是指儒教的宗祠祭祀和道德教化体制。明清时期又被用来指称中国化佛教的两大门派(宗门即禅宗,教门即净土宗)。后来有人借用此词对译西语Religion(基督宗教及闪族系宗教),并引申为泛指非西方文明的其他宗教。在中国官方文献中,将儒教之外的佛、道、耶、回等教门归并为宗教,始于清末宣统年间刘锦藻主编的《清朝续文献通考》。该书中将儒教称作圣教(圣人孔子创立的国教),认为道教和那些域外传入的宗教,根本没有资格与中国的圣教比肩而立。
这种儒家官僚文人鄙视宗教的儒教非宗教观念,或许与儒学传统上对天神信仰的虚如性有关。春秋时期的儒家圣人孔子,对殷周宗教所尊奉的天神或上帝,抱有一种似信非信的实用态度。《论语》所谓夫子不言〔心〕性与天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夫子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云云。这些话语表明孔子对天神或上帝的实在性和灵异性,抱持既不否认也不言说的态度,而更注重假借神的名义来对世人实施道德教化。《易传》所说圣人以神道设教,就是这个意思。这种默认天神如在,可敬畏而不可言说的信念,奠定了后世儒教兼具宗教性和世俗性的人文特征。
据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所说,中国哲学思想有天人合一的特征,但儒教经书中天的含义是混沌复合的。它至少有三重意思,即客观实在的自然之天,抽象的义理法则之天(道),最高的神即天帝或上帝。这个概念与西方文化中将上帝与自然、造物主与被造物截然分离的情形是根本不同的。因此,17世纪欧洲著名神学家莱布尼茨,称中国人信仰的宗教(儒教)是一种自然神学。既然天的含义混沌复杂,人们对天的诠释就有了灵活性。例如汉儒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论,宣称天不变道亦不变,强调天神的至上性、恒常性和灵异性(当然也未完全否认其自然性),汉代的官方儒学因此更近似宗教神学。宋明以来的新儒学(理学或心学),则更多强调天的义理性和自然性,创造了近似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思想体系。宋儒周敦颐、张载、朱熹等人的新儒学,主张太虚有理有气,理与气一动一静,循环往复,自然生成此世间的一切事物和法则。他们所说的太虚、理、气,都是兼具虚无性与实在性的概念。有意思的是,新儒家学说虽然吸收了佛、道二教的许多信念和修持功夫,但极度排斥佛、道二教的宗教性信仰,斥之为异端外道。因此,新儒学被明代来华的耶稣会士龙华民指斥为彻底的无神论。但无论自然神学还是无神论之说,都有西方神学家对中国本土宗教信念的误解。
其实儒教作为一种兼具神圣性与义理性、亦宗教亦人文的思想学说,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是有变化的,不同时代儒教的宗教性和世俗性或强或弱。殷周时期的儒教(天帝教)是宗教性最强的信仰,其天命神学与列国时代的古希腊宗教和古犹太教没有实质的差异。春秋战国是中国哲学突破、理性上升的时代。当时孔子、孟子、荀子等人改良天帝信仰和王官之学而创立的儒家学说,其宗教性沉降而伦理性增长,近似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汉代董仲舒之后的儒教官方经学强调天神的至上性和灵异性,因此汉学更近似宗教神学。而宋元明清的新儒学则是中国思想史上宗教性最少而哲理性最强的思想体系。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受西方基督宗教和世俗化思潮的双重影响,儒学内部发生了分化。部分官僚文人(如康有为)为了变法图强、保种保教,试图将儒教改良为类似西方宗教的国教。至今在中国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华人社会中,孔教还是一种有人信奉的合法宗教。但是总体来看,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思想文化,是以世俗化为特征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占着上风。因此无论是受欧陆和俄国影响的社会主义派还是受英美影响的自由主义派的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反对将儒学宗教化,也不承认儒教是一种宗教。他们的观点与明清理学家的儒教非宗教观相同,但前者基于儒教高尚神圣而否定其为宗教,后者则意图贬损乃至颠覆以儒教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当支撑着官方儒教的国家祭祀制度和科举教育及选官制度,在20世纪初的政治革命进程中彻底崩溃后,儒教作为一种兼具宗教性和世俗性的官方意识形态,一种高度政教合一的中国特色的准宗教,也就不可避免地随着帝国政体的覆灭而走向了衰亡。
新中国成立以来,儒教没有被确定为国家承认的合法宗教,并且一直受到苏联传来的战斗无神论的猛烈冲击。直至改革开放获得成功后的今天,已成为文化游魂的儒教才迎来些许复苏的春意。这一时期关于儒教是不是一种宗教的争议在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宗教学界时起时伏。除任继愈先生及其弟子们主张儒教是宗教之外,大多数中国学者仍然坚持儒教非教说。最近数年,中共中央提出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儒家书院在各地纷纷恢复,儒学教育和学术研究引起中国社会的关注。其中有部分研究儒教的学者又捡起康有为儒学国教化的主张,试图让儒教重回庙堂。但是他们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儒学是不是一种宗教在学术界可以继续讨论,但儒教复兴的关键是现代化而非宗教化,尤其不能国教化。这是因为在现代性法治社会中,即使儒教被某些公民视同宗教,它也只能是某些公民个人的信仰,而不能被奉为国家的宗教性意识形态和政教体制。政教分离是现代性宪政国家的基本原则,宗法制时代已经永久消失了。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