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吴稚晖研究

書城自編碼: 309210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传记的研究与编写
作者: 徐超
國際書號(ISBN): 9787567129290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0-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168/20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海外中国研究·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
《 海外中国研究·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 》

售價:HK$ 93.6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售價:HK$ 105.6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售價:HK$ 153.6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售價:HK$ 90.0
游戏改变未来
《 游戏改变未来 》

售價:HK$ 167.9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售價:HK$ 94.8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售價:HK$ 106.8
金庸评传
《 金庸评传 》

售價:HK$ 201.6

 

內容簡介:
《吴稚晖研究》选取了在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苏报案、1927年国共分裂、科玄论战这三个事件,阐述了吴稚晖在这些重大政治、思想文化事件中的表现,试图在去熟悉化的基础上,还原当时的历史图景,揭示在这些重大事件面前,吴稚晖真实的认知与态度。
但去熟悉化与熟悉化是非常矛盾的,不去熟悉一段历史自然不能去熟悉化,这对看似矛盾的命题,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虽然去熟悉化似乎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但其对现实的影响又如此巨大。人终究是活在与自己相关的时代中,研究者受时代思潮的影响总是难以避免的,时代的烙印在研究中总会若隐若现,后人所总结的规律必然会叠影到历史的研究中去,清朝著名学者崔述就指出:人之情好以己度人、以今度古、以不肖度圣贤。往往径庭悬隔,而其人终不自知也。故以己度人,虽耳目之前而必失之,况欲以度古人,更欲以度古之圣贤,岂有当乎?
《吴稚晖研究》以三个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以吴稚晖的活动为线索,试图层层展开历史的无知之幕,提示其中的内涵与意蕴。
關於作者:
徐超,安徽蒙城人。2011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生院,201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现就职于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在《安徽史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数篇关于胡适、吴稚晖等近代人物的研究论文,并参与《严复全集》(第8卷)诗词和书信的整理及编辑工作。
目錄
绪论 001
一、 其人其事 001
二、 相关研究 011第一章遭遇苏报案 021
一、 研究回顾 021
二、 吴稚晖回沪入社 026
三、 不安空气中的《苏报》 037
四、 蔡元培去社离沪 045
五、 吴稚晖离社 053
六、 清廷拿人 058
七、 余波 066第二章吴稚晖的1927年 070
一、 前奏 070
二、 蒋介石反共面目的暴露 76
三、 对上海的争夺 079
四、 群集上海 088
五、 联合各方势力 093
六、 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099第三章论战科与玄 102
一、 研究回顾 102
二、 科学地位受到挑战 106
三、 争取青年学生的认同 110
四、 玄学派的主要观点 116
五、 吴稚晖的人生观 121
六、 七个新信条 148结论 155
参考文献 157
后记 167
內容試閱
绪论
一、其人其事
吴稚晖(18651953),1865年3月出生在江苏武进雪堰桥一带,原名脁,后改名敬恒,学名吴纪灵,字稚晖。6岁时母亲病故,遂寄养无锡江尖上外祖母邹家。1891年考中举人,曾参加会试,但名落孙山。1901年留学日本,后被逐回。1902年加入上海爱国学社,参与《苏报》工作,苏报案后留学英国,结识孙中山,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在法国出版《新世纪报》。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1949年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溃败逃往台湾,1953年逝世。他一生追随国民党,却以不做官为信条,不出任任何实职。
晚清时,读书做官是当然的选择。那时读书人通过熟读四书五经、写八股文章、应科举考试,期待学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这是读书用功的根本目的和人生追求。吴稚晖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当然也就与同时代的读书人有着差不多同样的经历,向往金榜题名,实现自己朝为田舍郎、暮在天子堂的人生。为此,他努力读书,参加科考,中了秀才,还考上了举人,进过书院,并向科举的终极目标会试冲刺过,但是最终没有成功,晚清的进士名录中没有他的名字。
晚清适逢千年未有之变局,并不是一个可以安心读书做官的时代。当吴稚晖出生之时,列强入侵,中国近代最为惨烈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刚刚结束,统治阶级在战争中受到深深的震撼,其中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诸人,深感统治不可能照旧进行下去,于是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理路学习西方,进行自强求富运动。到了吴稚晖的而立之年,自强求富运动已经进行了近30年,国家一度也出现了所谓的同光中兴的局面,国人也曾一度感到兴奋过。偏偏在这个时候,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学习西方造枪制炮,开始强大起来,并向大清帝国发出了咄咄逼人的挑战。
1894年甲午一役,令中国知识分子感到错愕之余,也彻底惊醒了。他们深深感到只引进西用而不改变中体,是无法挽救民族危亡的,于是高呼维新,进行变法。在甲午战争时,吴稚晖正好在北京参加会试,亲眼看到统兵将领卫汝贵因平壤之战作战不力所统盛军军纪败坏而被处斩,他开始思考失败的原因所在。吴稚晖感到即使有大炮兵船,也未必能成为强国,而知识分子除了咬文嚼字,还应有其他救国之道。当时维新思潮兴盛,1898年吴稚晖与好友廉南泉在北京南海会馆见了康有为一面,相谈甚欢,吴也因此自称为维新派。康梁变法失败后,吴稚晖入京拦都御史瞿鸿禨的轿子,上书请求革新,结果不了了之。但总体来说,吴稚晖在这场运动中的表现并不出色,最多也就是维新运动的同情者。
吴稚晖亲历了维新运动,目睹了康梁被逐和六君子喋血街头。接下来,义和团大闹京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亡国灭种迫在眉睫,都给吴稚晖以深深的刺激。在清末留日风气起后,吴稚晖登舟东渡,赴日留学。在日本,吴稚晖不满清政府在日本的留学政策,大闹清廷驻日使馆,被驱逐回国。这种敢于向清政府叫板的做法,令人刮目相看,从此他名声大噪。回国后又遭遇了苏报案,此案中最有名的就是章太炎和邹容了,但吴稚晖也是深度介入者之一。苏报案是吴稚晖人生的转折点,案发后吴稚晖逃到了英国,在那里,吴稚晖被工业社会深深震撼了,物质文明的重要性在吴稚晖的思想中深深扎根。吴稚晖相信物质文明重于精神文明,他的新宇宙观新人生观,是盼望人们来到这个宇宙大剧场,便要把演唱的脚本做得好好的,用你的两只手去做工,用你的脑力去帮助两只手制造机器,发明科学,创造文明,提高智慧,增进道德,然后不枉登场一番
曹聚仁: 《我与我的世界》,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05页。。
在海外,吴稚晖参加了同盟会,最终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不过在接受同盟会的主张之前,吴稚晖已经接受了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成为中国第一批无政府主义者。吴稚晖还与张静江、李石曾等人,在巴黎创办了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刊物《新世纪》,刊物上除了宣传无政府主义,还刊登了大量革命文章。
清政府灭亡,北洋掌权,作为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再次被边缘化。后来,吴稚晖成为蒋家客卿。蒋介石以孙中山的继承人自居,但是曲解三民主义,推行专制统治。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调和其无政府主义和三民主义,吴稚晖表示:我是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但把吴稚晖化了灰,也还是个无政府主义的信仰者。
吴稚晖于25岁进行江阴南菁书院学习,27岁中举人,深谙传统经史子集等学问,基础深厚,了解传统文化的精义所在。37岁到日本,算是第一次接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然后39岁亡命英国,直接沐浴西方文明。在欧洲生活10年有余,吴稚晖感受了中西文明的巨大差异,希望能改造贫穷落后的中国,为此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9、20世纪之交,中国新知识分子开始和西方思潮发生接触,其关于西方知识的获得,多是从日本间接得来。但20世纪初,已有少数知识分子身临欧美,亲身接触了西方文明,吴稚晖是代表者之一。吴稚晖到达英国,正值欧美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之时,受到科学、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在所难免。与此同时,又正是西方无政府主义流行之际,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刚刚出版。吴稚晖到达欧洲后即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其创办的《新世纪》周刊最主要的特色便是宣传无政府主义。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无政府主义的认知主要来自东京和巴黎。在日本东京的刘师培、何震夫妇等间接吸收日本学者的译述,发刊《天义报》倡导无政府主义;在巴黎以吴稚晖等,则直接吸取欧洲无政府主义学者思想精华,通过《新世纪》进行宣传倡导。《新世纪》对当时影响较大的无政府主义学者,如蒲鲁东、巴枯宁与克鲁泡特金等都有相当篇幅的介绍。
吴稚晖对无政府三字情有独钟,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吉祥的名词,他认为所谓的无皇帝好过日子,正是确确凿凿的无政府的别名。当然这里的无皇帝并不是回到原始社会过茹毛饮血的日子,相反是进化到一个较为美好的阶段。吴稚晖曾给无政府下过一个定义:无政府若有道德,而无法律,唯各尽所能,而不可谓之义务;唯各取所需,而不可谓之权利。人人自范于真理公道,而无治人与被治者,此之谓无政府。吴稚晖:
《谈无政府主义之闲天》,《新世纪》1908年5月第4号。无政府的最终理想,用三个字形容最为妥帖,即新世纪,这个新世纪应该是:众生一切平等,自由而不放任,无法律以束缚钳制之,而所行所为,皆不悖乎至理。为善纯乎自然,而非出于强迫也。唯然,故无所谓武备,更无所谓政府,无所谓种界,更所谓国家。其卒也,并无所谓人我界。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无争无尤,无怨无竞。怡怡然四海皆春,熙熙然大同境象也。吴稚晖:
《与友人书论新世纪》,《吴稚晖全集》(第6卷),北京: 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第13页。
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新世纪,吴稚晖认为应该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靠书报学说以化民心,亦即采取教育的方式,无政府主义者视教育为进化的主要手段;二是采取强硬手段,以诛除人道之贼,也就是通过革命的手段,把革命视为教育的辅助手段,革命与教育可以是相通的。最终吴稚晖的无政府主义成了为蒋氏独裁辩护的工具。
在欧洲,除无政府主义思潮,科学思潮对吴稚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18、19世纪西方科学发展迅速,而同一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迟滞,特别是中西方正面接触以后,对比明显。西学东渐后,西方文明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科学主义也成了近代中国思想的重要思潮,吴稚晖更是科学万能的代表。吴稚晖曾在主办的《新世纪》上解释科学的意义:所贵乎科学者,阐明奇奥精确之理,以显妙能敏捷之用,以之研究,则增人智识,发达思想;以之实行,则省时省力,奏奇妙功。故科学未发明以前,世界所经营,皆愚笨简单;科学既发明之后,万象更新,十九世纪与本世纪,实科学发展之时代也。民:
《金钱》,《新世纪》1907年7月第34号。对于西方科学,吴稚晖指出此乃人类积时代为开明,适至此时,人类心思与才力,适足取科学而发明之,于是世界有科学。起点在西与在东,不过发脚之先后吴稚晖:
《书〈神州日报〉〈东学西渐〉篇后》,《新世纪》1909年6月第101103号。。这里吴稚晖明确指出,科学对于人类是通用的,科学绝非西方独有的,因此采用科学也就不能与西化等同观之。
吴稚晖对科学的推崇,据其自己说:我们崇拜科学: 一是因为道理上要讲,常识是模糊影响的,科学是精细确当的。二是因为我们不肯四脚戴毛的,要用人工以抗天行,科学是人工的根本法。三要完成一切理想的道德,止有科学万能;若靠天吃饭,任天而行,与天为游,说得好像是天的孝子,其实都是依赖穷天爷爷的不肖子。拆穿了说,叫做懒得做人。人者,能以人工补天行,使精神一切理想的道德,无不可由之而达到,又达到者也。吴稚晖:
《物质文明与科学》,梁冰弦编: 《吴稚晖学术论著续编》,上海: 江湾合作出版社1927年版,第89页。科学不仅能改变物质的生存环境,而且对精神世界,诸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深切的影响,吴稚晖指出:科学在世界文明各国皆有萌芽。文艺复兴以后,它的火焰在欧土忽炽,近百年来,更是火星迸裂,光明四射。一切学术,十九都受它的洗礼。即如奥远的哲学,言感情的美学,甚至瞬息万变的心理,琐碎纠纷的社会,都一一立在科学的舞台上,手携手地向前走着。人们的思想,终容易疏忽,容易笼统。受着科学的训练,对于环境的一切,都有秩序地去观察整理,对于宇宙,也更有明确的了解,因此就能建设出适当的人生观来。吴稚晖:
《科学周报发刊语》,《吴稚晖全集》(第3卷),北京: 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第310页。
科学能带来物质文明,相对于精神文明,吴稚晖更看重物质文明,他表示自己唯认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所由寄之而发挥,则坚信无疑。幸福者,果何物乎?幕吾以天,席吾以地,缠藤叶于吾身,坐山石之上,歌声出金石,固何歉乎?精神完固之我,而不认为有一种高尚之幸福。但此种幸福,皆在物质备具,充养吾之精神,已使演进而有余。而后偶任吾个体之返本自适,遂有若天地甚宽,其乐反未央耳吴稚晖:
《青年与工具》,《吴稚晖全集》(第3卷),北京: 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第405页。。在吴稚晖看来,具备物质才能使个人返本自适,达到幸福的境地,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享受精神上的无限快乐,这才是精神文明的应用之义,只有这样才是道德的。吴稚晖之所以主张发展物质文明,最终是为了发展精神文明,滋养精神,其用意不言而喻!
提倡科学与物质文明的同时,对于宗教和传统文化,吴稚晖也有自己的看法。吴稚晖认为宗教与自己信仰的无政府主义是不可调和的,他认为宗教是前科学时代的产物。按照吴稚晖的看法,宗教是反科学的,是一种迷信,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而无政府主义是依据道德破除人之迷信。换句话说,无政府主义是人与人相互的产物,人与人之间应该以良道德相维系,良道德是进化的公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由科学物质世界进入精神世界,宗教是有悖于科学精神的,吴稚晖主张用科学代替宗教。
倡导物质文明的吴稚晖,擎起科学万能的大旗,自然对传统文化有一番自己的认识。吴稚晖是受传统文化浸润过的人物,思想几经变迁,社会阅历也相当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觉得中国社会思想有彻底改造的必要。对于国故,吴稚晖很不以为然,在科玄论战中更有把线装书抛入茅厕的激烈主张。当然到了晚年,吴稚晖曾有过一些小的改正,他说:我虽随同打过孔家店,现在正正经经研究大道理,还是请这位老黄忠(孔子)出来。我们打孔家店,也止是最微末小节,就是与上大夫言,何以一副面孔,忽然与下大夫言,又换一副面孔,表情太分明。又既然饭蔬饮水,曲肱而枕,乐在其中,何以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狐貉之厚以居?诸如此类小节,都被小孩子戏弄过大圣人。然而止是如日月之食,无损于其明。吴稚晖:
《答毕修为书》,《吴稚晖全集》(第1卷),北京: 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第234页。
吴稚晖批判传统文化,指责孔圣人装面孔,凑架子,是基于科学进化论的观点。这与其早年忠君爱国非圣无法的言论相较,差别很大。对于宋明以来空谈心性的理学进行批判,是吴稚晖为了提倡科学的必然选择,只有批判一般人所醉心的精神文明,其科学物质文明才有立脚的基石。胡适曾把吴稚晖称为近代反理学的四大思想家之一。
在近代,面对西方坚船利炮等物质文明的强势冲击,中国的知识分子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后来,这一思想被概括为中体西用,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天下滔滔,泥古不化的士人,包括吴稚晖也高唱着圣人之道忠君爱国,在那样的时代,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西方文明,除了中体西用,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无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凭借,在中国无由以立。因此,中体西用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一部分,并把其引入中国,成为中西文明交冲汇融的一种特定形式。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中体越来越成为中西文明交流的一种障碍。
吴稚晖到了欧洲以后,对于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当时国人看到新事物,往往有一种从古所有的态度,吴稚晖也极为厌恶这种态度。他持科学进化论的观点,深信古人断不及今人,今必胜古。因此,吴稚晖对国故没有好感,经常把国故比作古董,既然是古董就应该束之高阁,否则这些国故就可能与小老婆、鸦片等相依为命来祸害中国,因此他主张摒弃孔孟、老墨之学,而极力发展科学物质文明。
吴稚晖主张一个干燥无味的物质文明,对于西方的洋哲理、洋文学也多有反感,他说:中国数千年偏重了文的哲想,自无可讳言。最近数百年又被圣功王道的八股思想统一了一阵,至今余毒未清。因此改了洋文学,谈起洋哲理,插入洋圣功王道的法政学,加入洋经世文编的商科理财,结以洋、周、秦诸子的各种洋九流三教(什么主义,什么主义),遂成了洋八股的伟观。所以若再听凭他百千大学开设了,使他休明出来。结果是: 有饭吃,便把官僚、政客、土豪、游民,做他们的尾闾去排泄罢了。那种博学鸿词科式的泰戈尔,也必定盛极一时,过他们高尚亡国奴的生活,因此欲矫枉而过其正,非鼓吹一个干燥无味的物质文明出来,不足以淡此瘴气(谓洋八股)。吴稚晖:
《科学周报编辑话》,《吴稚晖全集》(第1卷),北京: 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第387页。
吴稚晖不仅在引入西方科学进化理论上功不可没,同时是中国国语统一运动的开先河者之一,也是最早提倡拼音文字的人。统一国音、推广国语运动是吴稚晖毕生所致力的基本工作。吴稚晖在清末江阴南菁书院就读时,就首创了一套豆牙字母,以拼音念字,让不识字的亲友使用,用以通信。他在巴黎主编《新世纪》周刊时,发表多篇文章,如《万国新语》《记万国新语会》《新语问题之杂答》《书驳中国用万国语新语说后》和《书神州日报东学西渐篇后》等,专门讨论国语问题。吴稚晖提倡编刊国音字典,主张小学课本和通俗书报都在方块字边附加注音符号。国语运动实际上就是语同音的运动,吴稚晖认为这一运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盛衰,把其作为社会教育运动的基本工作。
吴稚晖把汉字比作皮鞋,拼音比作草鞋,皮鞋有皮鞋的价值,草鞋有草鞋的价值,一般而言皮鞋的价值高,草鞋的价值低。但是有些时候,价值的高低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道路泥泞的地方,草鞋的价值就要比皮鞋的价值高了。在中国道路多泥泞,草鞋的价值反而高一些,同理,在文化素质偏低的国情下,拼音文字就比方块汉字更为重要,也更有价值。吴稚晖认为中国内忧外患严重,普及初等教育是救国的根本法子,而拼音文字是普及教育的利器,所以研究注音文字就是研究救国良策,研究注音文字的主要目的,是为着中国十分之九的目不识字的国民,增加知识,灌输教育,这注音字母,实在是四万万人的救星。
1912年,吴稚晖从欧洲返国,在南京临时政府里成为孙中山的幕僚,孙中山也认为统一语言是集中国民意志的重要手段,就把统一国语的工作交给吴稚晖筹划。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支持下,教育部设置语音统一会筹备处,由吴稚晖担任主持。1913年筹备处召集了一次语音统一会议,由吴稚晖任议长,王照任副议长。参加会议的40多人,均是文字语言学专家,会议决议通过了一套平实可行的注音字母,审定常用的读音,奠定国语统一的基础。后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吴稚晖也离开了教育部,但他并没有放弃语音统一的工作。1917年,吴稚晖编订了一部《国音字典》,收一万三千余字,在1920年12月由教育部颁行全国,一直沿用到1932年,吴稚晖对字典再次修订,并更名为《国音常用字汇》。
1919年,教育部成立了国语统一筹备会,集合文字语言专家研究注音,吴稚晖担任副会长,主持工作。1924年,吴稚晖还在上海创立国语师范学校,专为已经学习国语,再求深造,养成专门国语人才而设高等科。花甲之年的吴稚晖还亲自教授国语概论,发表《二百兆平民大问题》,呼吁以国语与注音字母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同时吴稚晖还组织该校学生上街游行宣传,他手举校旗领队而行,向社会推广国语,希望由点及面逐渐展开,以实现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理想。
蒋介石取得政权后,吴稚晖担任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主席,亲手制定各种国语法令,如《各省市推行注音符号办法》《促进注音国字推行办法》和《姓名译音办法》等,然后由政府颁布实行。1935年教育部把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改为国语推行委员会,吴稚晖仍然是主任委员。可以说20世纪上半期国语运动与吴稚晖是密不可分的,他是这一运动的提倡者、领导者和工作者,但很难说吴稚晖是一个实行者,毕竟他有一口浓重的无锡口音。那时的国语统一运动,也就相当于今天的推广普通话运动,而今天的汉语拼音与吴稚晖主张的注音字母,也有一些渊源。
吴稚晖在为学与从政之间进退自如,以民国大佬的身份影响政局而又不任实职,可谓一个异数。就政治实职而言,的确无足称道。吴稚晖于1927年辞总政治部主任而不就;1928年被推为监察院长而不就;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国民党中央推吴稚晖为主席,而吴避之唯恐不及。吴稚晖认为官是一定不必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不问国事,那是吾民之大劣点;一问国事,便同做官连起来,又是吾民之一大谬点。必要倡出一种做官是万不得已,只去吃苦的风气来才好。
作为政治人物的吴稚晖,一生所保留的头衔有中央监察委员中央评议委员国民大会代表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央研究院院士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总统府资政等,这些或是国民党的职务,或是民意代表,或与备供咨询、学术研究相关,虽然都不是实际官职,但是吴稚晖是国民党元老、孙中山的朋友、蒋介石的师爷、蒋经国的老师,多重身份让吴稚晖在民国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