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皮书系列·文化创新蓝皮书: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6)

書城自編碼: 299951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国际文化事业与组织
作者: 冯天瑜 傅才武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02872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4/26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9.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世界名人名传典藏系列)
《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世界名人名传典藏系列) 》

售價:HK$ 60.0
抗癌饮食指导
《 抗癌饮食指导 》

售價:HK$ 94.8
编织大花园.7,趣味十足的时尚编织
《 编织大花园.7,趣味十足的时尚编织 》

售價:HK$ 82.8
游戏三部曲:游戏改变未来+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人生(套装共3册)
《 游戏三部曲:游戏改变未来+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人生(套装共3册) 》

售價:HK$ 347.6
修昔底德与政治秩序
《 修昔底德与政治秩序 》

售價:HK$ 82.8
大学问·魏晋清谈史
《 大学问·魏晋清谈史 》

售價:HK$ 117.6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

售價:HK$ 81.6
正念心理学:全面开启自我觉察与接纳的疗愈之旅
《 正念心理学:全面开启自我觉察与接纳的疗愈之旅 》

售價:HK$ 83.8

 

內容簡介:
本书围绕我国文化创新这一重大课题,集中了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了十二五以来我国在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互联网 文化、文化智库、文化遗产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当前我国文化创新领域*权威的研究成果之一。
目錄
Ⅰ 总报告
1 十三五时期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政策路径【课题组
执笔 傅才武 寇 垠】/001
一 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新发展的整体态势/002
二 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009
三 十三五时期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012
Ⅱ 理论创新篇
2 文化时论三题【于 平】/016
3 大地、家园与文化建设【王列生】/029
4 当前我国文化智库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彭雷霆 齐超玉】/050
5 美国公众艺术参与人口调查的借鉴与启示【寇 垠 蔡武进】/061
6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的新模式初探【余冬林】/071
Ⅲ 行业创新篇
7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与政策研究【文化部文化产业司】/079
8 公权力视域下的《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构想【龚 韵】/091
9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管理年度发展报告【王 磊 于千贺】/100
10 专业学位教育的几点思考【刘玉普】/107
11 文化会展: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另类尝试【唐月民 万燕蓉】/116
12 互联网 时代:文化产业发力移动端的资本红利探析【张胜冰 臧金英】/128
13 关于推进我国剧院行业改革发展的思考【潘 炜 陈 庚】/141
14 乡村旅游发展的众创时代【孙 超 钟 晟】/154
15 互联网 重塑营销新生态【田 卉】/164
Ⅳ 案例篇
16 文化空间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李怀宇】/183
17 从名园到名校
清华早期校园景观形成及其特征【刘亦师 王玉英 连彦青】/197
18 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特殊高校历史建筑
浅谈湄潭浙江大学旧址的历史价值与保护利用问题【曹裕强 唐朝秀 陈 荣】/221
19 全域旅游视域下景镇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以陕西省法门镇为例【任晓蕾 钟 晟】/233
Abstract/248
Contents/250
內容試閱
序:软实力刍议
冯天瑜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思想文化史。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数千年国家形态和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度,这得益于文化软实力坚韧有效。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向我们提出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软实力建设,科学对待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坚持文化主体性,走中外融通、自主创新之路。
关键词:软实力 文化认同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软实力,或曰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相对而言的文化实力,指非物化要素构成的实力,是通过文化凝聚力、精神感召力达成的无形力量,此乃综合国力内在的、长时段发挥作用的形上部分。如果把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视作综合国力的躯体、肌肉,那么文化软实力可以称为综合国力的大脑、心智。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数千年国家形态和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度,所谓旧邦新命,弥久而常青,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坚韧有效
其一,先民在历史实践中铸造了同源共祖(如共认炎黄为文化初祖)、赤县神州一统(追求九州攸同、四海一家)两大理念,奠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石。有人期盼中国像苏联那样在一个早上分崩离析,但这些预言家一再失望,因为他们忽略了中苏差别:苏联及其前身罗曼诺夫王朝虽然造就出可观的硬实力,两三百年间一直是世界强国(以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皇、斯大林时期为甚),但沙俄及苏联未能形成凝聚广土众民的文化力量,终于在某个节点不攻自溃。庞然大物苏联的分崩离析并非败于硬实力不足,而是亡于软实力存在重大缺陷。而中国在数千年间,特别是秦汉以下两千多年间,通过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协力,大体实现同文、同伦,构筑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身份认同的强韧网络,虽难免一时分裂,但统一终为主流,即使在列国鼎立之际,统一也从来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其二,处事治国,软硬兼备,不一味穷兵黩武、以力威服,而讲究以文育人、以文平天下,《易传》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昭显了中国语境里文化所包含的软实力内蕴。以德服人、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修文德以来远人是代代相传的信条,重视软实力是中国经久不衰的传统。
其三,中国文化一大优长是和而不同,多而一,一而多,承认差异,容纳差异,异中求同,促成异文化间的相互涵化,不断综合创新。先秦以来的华夷互动,汉唐以来的儒释道三教共弘,中国化佛教(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吸收佛学成果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成为中古、近古文化的主干;近代以来的中西合璧,使多元文化结成中华一体、生生不已,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以上是我们今日建设软实力强国的底气所在和前进的坚实基础。
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当下又面临严峻挑战
其一,与农业文明散点式发生于亚非拉诸大陆不同,近代工业文明兴起于重商的西方海洋国家,自18世纪以来,西方占据文化高势位,美欧日的硬实力、软实力领先全球的格局延至当下,21世纪初叶出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急起直追之势,但在相当时期内,西方先进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仅以软实力论,今日仍然西强中弱,这与古中国一向文化优胜的情势大相径庭。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的诉求,这是必要而且有益的,但不能染上文化软骨病,应当坚持文化主体性,走中外融通、自主创新之路。这里面临一个战略性问题如何对待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人类文明向来兼具普遍性(世界性)与特殊性(民族性),无论是中国传统价值观还是西方价值观,都有普世性题旨(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仁义礼智信、西方文化的核心理念自由平等博爱皆含普世性成分)。思孟学派指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讲的是道德普遍性的存在;唐人韩愈说,博爱之谓仁,足见仁与博爱的相通;宋人陆九渊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讲的是心理的东西相通。当然,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心与理各有表述,所谓理一分殊,所谓月映万川(同一月亮映现在无数河川呈现各种状态)。各具特色的诸文化都存在时代的、民族的特色与限定性。诸文化都从自己的特殊性出发对普世价值做出一份特定贡献,但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以独占普世性自居。面对普世性论争,我们切勿落入陷阱,既不应将西方价值等同于普世价值,照单全收;更不应将普世价值拱手让人,自外于普世价值。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皆应走多元文化良性互动之路,方能发展自己文化的特色,并共铸有益于人类生存与进步的普世文化。
澄清普世价值问题上的混乱,扬弃极端的相对主义和极端的普遍主义,在承认文化特殊性(民族性)与普遍性(世界性)互动共存的前提下,求得文化的健全发展,这是软实力建设不可回避的一项任务。
其二,疆独、藏独、台独、港独等分离势力甚嚣尘上,其共同点是去中国化,否认中华文化的同一性,挑战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国际反华势力为之鼓噪,一个重要论点是否认中华民族有共通的历史(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一直制造此论,福泽谕吉、内藤湖南等一批著名学者力倡其说,中国也有响应者),此所谓灭人国者先灭其史,这不单需要做学理性论战,更有待增进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人身份认同的社会实践的展开,消解大汉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实现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理念的统一。民族认同的发生是一种人己之别形成的过程,是与异族相接触,对他而自觉为我的过程,其内核是文化认同,它在文化实践过程中形成,一旦形成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内聚性、亲和性。文化认同的建立、巩固和拓展,是软实力建设的基本工作。
世界诸文明系统固然各有差异,但在文明人类那里又存在共通的价值取向,如欺诈、偷盗、乱伦在所有文明系统都是被否定的。又如佛教的慈悲、道教的自然、儒学的仁义、墨家的兼爱、基督教的博爱被公认其普世性。《礼记》倡导的讲信修睦便与现代经济伦理的商业信誉一脉相通。再以民主、自由、人权而论,本为人类共同追求,尤其是人类在近代与专制制度、蒙昧主义做斗争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共识,决非专属西方。例如民主,其宗旨是尊重、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这历来为中国贤哲所追求(近现代尤甚),中国的民为邦本说、民贵君轻说、法不阿贵说、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说,便与民主精义的取向一致。同时,中国又需要从外来文化中吸取民主精华,实现权力制衡,增进公民自治、民意表达的程序性与公开性。现代中国民主不是对外来文化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固有民本思想的整体沿袭,而是中外古今的综汇与再创造。总之,文化普遍性(世界化)与特殊性(本土化)二者间的张力,是未来文化成长的动力源泉。这正是肯认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身份认同的学理斦在。
其三,由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的先后两度冲击,现代中国面临文化传统断裂之虞,国民精神出现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与中国历史上几次文化更替阶段(如魏晋之际、明清之际、清民之际)相比较,其断裂程度或有过之。与英法德日等国现代转型进程中引发的文化困局相比较,其复杂性、尖锐性也或有过之。
其四,软实力的物化呈现文化产业起步晚、水平较低,精神产品匮乏(非指数量不足而指质量不高);同时,文化品对外贸易大幅入超,呼唤着中华文化走出去时不我待。而文化走出去的前提是强健自我。
纵览中华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可以得见:
首先,再造的传统文化是软实力的源泉。20世纪初叶,在中国、印度等东方民族国势衰微的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热切预言,文化的根脉正像活的种子一样,天上降下滋润的雨水,它就会抽芽、成长,伸展它造福的树枝,开花、结果。中国学人梁启超呼唤弘扬优良传统的少年中国,梁漱溟期待老干发新枝。被新时代洗礼的传统文化必将为软实力提供无尽的源头活水。
其次,迎受外来文化挑战,对于一个文明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在挑战应战的时代须保持健全的心态。针对那种把入华西方文化视作洪水猛兽的看法,近人王韬将中西遭遇称作中国进步的不世出之机。王国维则把近代入华的西洋之思想比拟为第二之佛教,并预期对中国学术文化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不会是封闭自守的陋儒,而必为中西之学的会通者、化合者。当然,挑战应战的成功运作有两项条件:一者,挑战是适度的、可承受的;二者,对挑战的回应是合理的、有效的。我们今日承受的挑战固然相当尖锐,却是可以承受的(因为我们有强健的文化主体),现在需要我们对尖锐而又适度的挑战做出合理、有效的回应,这正是今日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之所在。
再次,软实力建设的基点在于健全的、文明的人的培育。中国近代哲人提出的新民说、国民性改造说,都愈益显示出卓越的现实意义。
从软实力建设的迫切要求而论,今日我们应当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现代条件下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古今中西大交汇间的中华文化认同;
现代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扬弃与综合创新;
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互动;
规避文化排外主义与文化犬儒主义两种偏颇;
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使软实力为硬实力提供精气神,硬实力为软实力奠定物质基石。
这些皆属软实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