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

書城自編碼: 298836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国际文化事业与组织
作者: 王京生 徐雁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719422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8/260000
書度/開本: 大16开 釘裝: 软精装

售價:HK$ 98.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明清与李朝时代
《 明清与李朝时代 》

售價:HK$ 81.6
感动,如此创造
《 感动,如此创造 》

售價:HK$ 71.8
商业人像摄影
《 商业人像摄影 》

售價:HK$ 95.8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HK$ 74.4
咏春八斩刀
《 咏春八斩刀 》

售價:HK$ 83.8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售價:HK$ 117.6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售價:HK$ 59.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售價:HK$ 23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7.0
《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书香在线:数字阅读导航 》
+

HK$ 108.8
《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 》
+

HK$ 94.3
《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 》
編輯推薦:
.主编徐雁和王京生都是阅读推广领域的领军人物。王京生在其任上,启动了深圳读书月,并且坚持十几年,荣获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在他的组织、推动下,深圳全民阅读领跑全国,有很多的理念和实践是超前的。徐雁教授素有阅读推广界的北王南徐之称,名列《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评选的4位年度阅读推广人之首。
2.全民阅读是社会热点。《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具有重视经典阅读、重视未成年人阅读和面向未来阅读的特点,总结和丰富了阅读学的传统理论和成熟经验,深入阐述了当今阅读实践的新方法和新进展,在全民阅读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实践方面均有建树。
內容簡介:
自2014年起,*总理每年都把倡导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12月,《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倍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优化、全民阅读导论四个版块,以书香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优化》《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
其中,《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以怎样理解全民阅读,如何具体构建书香社会为叙述重点,综述了海内外鼓励读书、推广阅读的重要方略和具体案例,是一部贯彻着全民阅读推广人文理念的指导读物。
關於作者:
王京生,深圳市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为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有多种专著、论文出版与发表。

徐 雁,南京大学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素有阅读推广界有北王南徐(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和南京大学教授徐雁)之称,名列《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评选的4位年度阅读推广人之首。曾主编《中国读书大辞典》,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副主编《中国藏书通史》,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主编《中华读书之旅》,获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一等奖;著作《中国旧书业百年》,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江苏省政府江苏省第10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目錄
目录
001 第一章 中西文化背景上的书文化
003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士绅读书传统
028 第二节 欧美社会从贵族到平民化的读书传统
053 第二章 全民阅读的人文内涵
055 第一节 阅读与阅读文化概念
066 第二节 阅读推广的文化内涵

089 第三章 阅读推广的时代背景
091 第一节 社会阅读的历史变迁
113 第二节 当前社会的阅读形势

143 第四章 阅读推广的实践总结
145 第一节 阅读推广的发展历程
163 第二节 阅读推广的推动力量
181 第三节 阅读推广的实践经验

195 第五章 书香社会的体系构建
197 第一节 书香社会未来畅想
201 第二节 书香社会构建策略
224 第三节 书香社会相关重点探讨

251 后记
內容試閱
序 言
◎ 王京生
今天,全民阅读活动在中国已渐成声势。这种声势的形成,有专家的倡导,有政府的支持,有舆论的推动,有个别杰出城市的示范和高贵的坚持,但最重要的动力还来源于民间日益高涨的热情,而其背后则是我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是国民素质面对世界潮流与挑战的提升。因为览古今中外,无论对于民族、对于城市、对于个人而言,阅读,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具体到个人而言,阅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快乐的可持续。
所谓可持续发展,包括许多方面,如环境、能源、食品、卫生等,但最重要的可持续在于人的可持续,在于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的承续相接与不断创造,而人的可持续最根本还是来源于读书学习。在中国,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个因为阅读而改变命运的人。每个人的梦想无论如何产生和实现,阅读都是很重要的途径,而且这种可持续不是痛苦的可持续。当你真正把读书看成生活一部分时,你是快乐的。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真正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强国自国民始,提升国民自教育始,教育自读书始,热爱读书的民族必将自强于天下。
中华民族文明何以历久不衰并且日益壮大?这与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对学习、阅读的推崇有关。《论语》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发轫之辞,绝非偶然。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么重视读书,这么刻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人一直把阅读当作和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书籍典藏汗牛充栋,勤学善学精神更是一脉相承。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到苏轼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凿壁借光到囊萤映雪,对书本的热情、对阅读的推崇以及读书之刻苦,从中可见一斑。
非独我国,世界上任何优秀民族无不热爱阅读。以色列人、美国人善于创新,德国产品最经得起考验,日本是最善于接纳外来文化的民族。为什么这些国家和民族都擅长创新?当我们了解到他们的阅读指数,人均读多少本书时,你就知其所以然了。每年犹太人人均读书64本,俄罗斯人均读书55本,美国人均读书50本,日本人均读书40本,法国人均读书20本,韩国人均读书11本,匈牙利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在创新和发展的背后,是默默无闻的阅读在发挥着根本作用。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共同发布的2016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前十的依次是瑞士、瑞典、英国、美国、芬兰、新加坡、爱尔兰、丹麦、荷兰、德国。前十强的排名基本稳定,瑞士连续六年名列第一,并且除了美国和新加坡,其余均为欧洲国家,北欧更是占了三席。国家创新能力和阅读息息相关,欧洲国家年人均读书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由此可见,国民阅读力决定了国家创新力。
对于城市而言,阅读是城市前行与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是涵养城市的创新源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罗西在谈到深圳的阅读与城市发展时有这样一个观点,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阅读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之一。阅读之所以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因为它无法被任何东西所取代,也无法被外界的任何力量夺去,它代表这座城市的气质和心灵,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深圳近20年来坚持推动全民阅读,这是对人文价值的一种高贵坚守。而深圳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奇迹和文化奇迹,是因为人们保持着对阅读的巨大渴求、对知识的巨大热情,一座城市积累的丰富知识一定能转换成强大的创造力。
深圳强大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意能力、创造能力,都与阅读密切相关,无数大胆的设想和创意都来源于持续阅读与勤学善学。这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但一开始确实很浮躁。近20年来,深圳人带着理想、感情、追求和担当,脚踏实地推进全民阅读,以大气压制浮躁,以优雅驱逐粗俗,于无声之中润化心灵,让许多躁动的心因为读书而充满宁馨欢愉,为这座年轻城市注入了沁人心脾的诗书之气,为城市的发展加注了充足后劲,创造了一种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
阅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全民阅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在变化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以精彩创意来持续推动。深圳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是全球唯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此殊荣的城市。在全国首创的深圳读书月迄今已举办17届,在全民阅读推广中,深圳一直在做那些别人还在想或者别人想做而未做的事。
催生深圳读书月的,是深圳人在阅读上的先知先觉。
早在20世纪80年代,商潮涌动的深圳经济特区就有了浓郁的读书氛围,图书馆总是座无虚席,年轻人都排着长队进去读书。而1996年11月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书市更是创下了短短10天书城销售额即高达2177万元的全国纪录。当时我在深圳市文化局工作,市民的读书热情和求知渴望,引发了我们的思索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我们应该在市民阅读行为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也许,举办专门的读书活动,正是一条绝佳路径。这时,深圳市图书馆馆长、市政协委员刘楚材的提案上来了《关于建立深圳读书节的提案》,与我们的设想不谋而合。考虑到设立节需要人大审批通过,设立读书周吧,时间太短,还没热起来就闭幕了,我就建议把读书节改为读书月。
2000年11月,首届深圳读书月启动。读书月在深圳经济特区的率先诞生,体现了深圳人在阅读上的先知先觉,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从创办读书月那一天起,我们希望,深圳民间蕴藏的巨大读书热情可以通过读书月得到充分释放,市民的阅读权利可以通过读书月得到充分满足,城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读书月持续点燃。
从首届读书月开始,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观念,进入深圳人的视野。当时,我提出,要保障市民实现基本文化权利,并且在首届读书月闭幕不久,在《深圳特区报》发表《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对首届读书月的若干思考》,阐述举办读书月的价值宗旨: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中国加入联合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而深圳在2000年就对文化权利做出了回应。
阅读权是市民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文化权利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读书月的举办,是有效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一种途径、载体和方式。图书馆之城的建设,充分保障了市民的阅读权利。目前,深圳已有600多座各级公共图书馆,建成200多台自助图书馆,形成了星罗棋布、互联互通、虚实结合的无边界图书馆网络。随着读书月的开展,深圳市民阅读权利得到了充分实现。与此同时,市民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进行文化创造等各种权利,都通过阅读得以体现、激发和推动。深圳从阅读出发,不断实现了市民的文化权利。
2010年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以及读书月理念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双双入选深圳十大观念。深圳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策划,网民倡导发起的。当时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评选活动缘起于深圳新闻网论坛的一篇帖文:《来深十八年,再回忆那些曾令我热血沸腾的口号》。发帖的网友呼吁将30年来由深圳土壤孕育产生的口号进行收集、总结,让更多喜欢、热爱深圳的人可以借此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这篇帖文的跟帖和点击量很高,引起了媒体的注意。随后,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的评选活动渐次展开,前后经历了网络征集200余条观念、评选出103条候选观念、103进30十大观念评选四个阶段。最后由学术界、文化界、媒体代表、网民代表等组成评委会,结合市民投票权重和专家投票权重,最终评选出十条最具影响力观念。深圳十大观念的评选,完全由民间发起、参与,充分尊重和体现了市民意愿,反映了民间呼声与市民追求。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以及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双双入选,看似偶然,绝非偶然,而是充分说明了市民的理性判断和集体远见,充分说明了阅读在深圳人心目中的地位。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从读书月出发,逐渐扩大影响,成为指导深圳文化发展的重要理念。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文化立市战略,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是这一战略的核心价值之一,并由此推动深圳驶入文化发展快车道。
观念,是一种力量。在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理念指导下,深圳读书月创意迭出。
2003年,从第四届读书月开始,政府主办变成政府委托承办制,企业开始成为读书月的承办运作方。2004年起,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即原深圳市新华书店、深圳发行集团)干脆拿下读书月的总承办权,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企事业等30多家单位共同承办。政府每年确定读书月活动主题,具体活动策划及运作全部交由企业完成,企业又与众多社会团体和机构合作,为读书月带来了更专业的服务、更有效率的运作、更充足的资源,使读书月的各项活动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据不完全统计,17年来,深圳读书月共举办各类读书文化活动6000多项,市民参与人数由首届的170万人次上升至今年的上千万人次,直接和间接参与总人次达1.2亿。
2015年,在全民阅读中一直先行先试的深圳,再次创造了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第一:2015年12月24日,《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获市人大常委会议通过,并于2016年4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内阅读推广领域第一部运用特区立法权制定的法规,将深圳阅读活动深圳读书月法定化,并将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确定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
阅读立法,是保护每个市民的阅读权利。深圳率先实现阅读立法,这个第一,是深圳在创造无数个第一之后又一个辉煌的表现,是永恒的、与城市共存的传统。阅读立法不是限制市民的阅读权利和阅读行为,而是为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和条件,是对每个市民阅读权利和城市阅读活动的法律保障,是为市民阅读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其所明确和规范的是政府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行为。
今日回头看,深圳的阅读立法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当很多人还不理解阅读立法的意义时,深圳没有受此影响,而是全力推动。早在2005年第六届深圳读书月时,深圳读书月独创的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模式已日益成熟。企业、媒体以及创意推动着读书月高效运作,政府慢慢地退后。但政府退后不是政府职能缺位,我就萌生了推动地方阅读立法的想法。有了阅读立法,与阅读有直接关联和间接相关的部门都必须提供政府资源以促进城市阅读,而这种促进是以每个市民的阅读权利为依归的。阅读立法的实质,就是保护每个市民的阅读权利、文化权利。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深圳读书月已经成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全民阅读的深圳奇迹和深圳样本。与此同时,在深圳,越来越多的民间阅读组织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短短几年,深圳涌现出100多个民间阅读组织,其中,青番茄、深圳读书会、三叶草故事家族、彩虹花公益小书房、后院读书会等在深圳乃至国内都颇有影响。从更广泛的全民阅读来看,深圳应有更广阔的空间,努力推动民间阅读组织获得长足发展,使不同民间阅读组织自由健康成长。
放眼未来,深圳读书月也有望从企业运作,全民参与发展成为阅读组织运作,全民参与。在未来,越来越多的阅读组织将成为各种读书活动的组织者,而政府则成为全民阅读的守夜人。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在全民阅读中的探索还可放眼全球,参与国内外交流,纵览更波澜壮阔的阅读图景,站在更高处看到城市的阅读发展方向,也为中国全民阅读进一步做出贡献。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现在,阅读已是国家的战略,全社会的共识,全民阅读渐成星火燎原之势,但依然任重而道远。《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将备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导航、全民阅读导论四个板块,以书香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导航》《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丛书具有重视经典阅读、重视未成年人阅读和面向未来阅读的特点,总结和丰富了阅读学的传统理论和成熟经验,深入阐述了当今阅读实践的新方法和新进展,在全民阅读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实践方面均有建树,相信会对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深圳读书月创办以来,很多人问读书和读书月是什么关系,我常以比喻作答:钱塘八月潮,壮观天下无,八月的潮水使钱塘江闻名于世。八月潮水,是钱塘江一个壮观的景色,而钱塘江水是无声无息、浩浩荡荡、从古至今地一直流淌,正如我们的读书和读书活动一样。阅读推广活动是壮观的钱塘潮,民间阅读和私人阅读就是一直流淌的钱塘江水。《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问世,必将使全国读书大潮更加澎湃壮观。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


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书香社会并非新生事物,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具有读书、治学、入世传统并传之久远的书香门第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进而为书香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不管是古代倡导的耕读传家,倚重的书香门第,引领民国时期阅读推广的巡回文库流通图书馆等,还是当今社会反复提及的全民阅读推广,均为书香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书香社会的发展历史,即是中华民族的阅读史和国民的阅读历程。
当前中国社会的家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延续了数千年的书香门第这一美好传统出现断层。在传统阅读文化的理念中,蕴涵着不少值得研索的人文底蕴,其中包含着若干亟待深入发掘、值得全面弘扬的现代精神文明因子,诸如读书种子的养育、书香氛围的营造、精神家园的重构,等等。
在本章中,我们回顾了中西文化背景上的书文化发展史,从中国历史上的士绅读书传统到欧美社会的贵族到平民化读书传统,从私立与教会图书馆到公共图书馆,
无论是从历史视野中的门第,还是从文化视野下的书香,中西方的书文化研究经验和成果,对全民阅读推广背景上的书香社会构建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士绅读书传统
一、耕读传家与书香门第
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18951990)在《三松堂自序》中曾经回忆说:我生在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祖父的家里我的父亲行二,名台异,字树侯;伯父名云异,字鹤亭;叔父名汉异,字爽亭。父亲后来成了清光绪戊戌(1898年)科进士。伯父、叔父都是秀才。在祖父教育下,我们这一家就成为当地的书香之家,进入了耕读传家的行列。
同治四年(1865)五月二十五日,曾国藩(18111872)在致澄、沅两弟信中说:纪瑞侄得取县案首,喜慰无已!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礼仪之旗帜也。谆嘱瑞侄从此奋勉加功,为人与为学并进,切戒骄奢二字,则家中风气日厚,而诸子侄争相濯磨矣。同治五年(1866)六月二十六日,在家书中谕其子纪泽、纪鸿云:吾家门第鼎盛,而居家规模礼节总须认真讲求。历观古来世家久长者,男子须讲求耕、读二事,妇女须讲求纺绩、酒食二事次年五月初五,又致欧阳夫人书云:夫人率儿妇辈在家,须事事立个一定章程。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衙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则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望夫人教训儿孙妇女,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有谦、恭、省、检之意,则福泽悠久,余心大慰矣。足见曾国藩,是多么看重耕读两道与其家族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其实,湖南湘乡大界曾氏家族,自明以来累世务农,竟无一个以学业成名的人,但曾国藩却以早年科举拔萃,晚年军功卓越,官至人臣极品,位达民间至尊,所谓文臣封侯,谥号文正,二者萃于一身,实有清三百年所仅见 。但他极其清醒地认识到:家中要兴旺,全靠出贤子弟,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因为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子弟贤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 从而一语道破其重视家教传统的深度原因,也可见其治家的卓识和远见。由于曾国藩的言传与身教,曾家果然人才辈出,迄今不衰。至今,在荷叶镇天坪村高嵋山下的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在其左右横屋门上尚能见到两副对联:一是青径苔深学鸟篆,绿天蕉长写鹅经,一是半日读经,半日读史;五亩种竹,五亩种桑。
如今,虽然华夏土地上的田园牧歌生活几乎被现代化和城镇化鲸吞殆尽,但耕读文化情结却似乎在华夏子孙的心头挥之不去。网上可见耕读园宣传广告,如说耕读园典雅包厢开会聚餐的最佳选择,耕读园的园林是用意境在耕耘人的精神空间,期望让来客得以陶然忘我,在文明和自然的交界处怡然自得,而在灯红酒绿的上海街头,竟有过与灯火绰约的耕读茶楼邂逅的经历。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研究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的专著,对此似乎都缺乏应有的研讨。不少卷帙浩繁的中国文化史著作,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耕读文化传统长期熟视无睹,缺少系统深入的论述,令人开卷之余,大觉遗憾。
以耕为喻的说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农业文明的思想特产。意谓力学如力耕,士人读书、治学、作文,当如勤劳的农夫那样,披星戴月,寒耕暑耘,不违四时,务求秋收有成。耕为读喻,给予了人们多方面的思想启迪,对华夏崇文慕学之风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文坛学界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养料。唐杜荀鹤(约846906)《书斋即事》云乡里老农多见笑,不知稽古胜耕锄,即是一证。
梁漱溟(18931988)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曾经指出:在中国,读与耕之两事,士与农之两种人,其间气脉浑然,相通而不隔。诚然,保持耕读传家的传统,进则出仕荣身,兼济天下;退则居家耕读,尚可独善自身。对于出身于富裕农家的儒士文人来说,亦耕亦读不失为一种可进可退的机动生活形态。
(一)耕读传家与书香门第的联系与区别
江庆柏在《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一书中分析指出:长洲《彭氏宗谱条例》说宗人生业,以读书习礼为上,次则训徒学医务农,次则商贾贸迁,是因为长洲彭氏等家族基础较好,所以在职业上能毫不犹豫地将文化型作为首选或唯一的职业,而对于一般家族来说,当然不会如此绝对。《金坛上城费氏宗谱》卷一谱训说:男不辍耕,女不废织。出则负耒,入则横经。书声与机声相间,庶乎耕读传家,永垂勿替。金坛费氏是当地一个有实力有影响的家族,不过与长洲彭氏等家族相比,其文化储备还嫌不足,所以这个家族无法把文化型职业作为家族的首选职业。为了更贴近家族的实际能力,它提出了耕读并重的折中策略。耕读并重,平安度日,这是许多人所追求的理想,苏南望族同样如此。当然在许多望族心中,耕与读还是有区别的,或者说是有高下之分的,关键就在两者的发展前景不同耕最终只能保证生活富足,而读则有可能通向仕途。
在中国农业社会中,所谓中农、上中农和富农这样的自耕农阶层,大概才能够称得上是小康之家。假如要对封建农家的小康概念稍作量化,大抵是他们多数耕种自己所拥有的土地,置有耕牛和齐全的农具。劳动力较多和土地不足之家,则租入部分土地,以扩展经营 。
1.耕读之家与书香世家的经济学分野
2009年1月30日,郑继芳在《耕读传家》的博文中说:耕读传家曾是中国人理想的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现在基本上已经被人遗忘,这个说法都少有人提及了;十多年前,在闽、粤一带农村还见到很多家庭与宗族祠堂的春联横批是用耕读传家四个字,这在我们湖北是极少见的;可见,只有在比较富裕的农村社会,家庭才不负耕读传家的匾牌。
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自然经济条件之下,耕读传家首先是经济收入较为稳定和宽裕的富裕农民家庭的一种必要的劳动和生活方式。而租耕土地的农户,是为佃农,一般生活贫苦,全家经年劳动所得,在风调雨顺之年也仅略有盈余而已。显然,耕读文化与这一阶层无关。
香港张倩仪女士在一项有关的研究中提出:大致上,代代有人读书,绵延好几代,就有资格称为世代书香。世代书香的家庭一般很重视这个传统,往往成为子弟在逆境中发奋读书的动力称为书香世代的,据所看的传记,大多是江浙和湖南的人,这现象无疑与南方为文化中心有关其他文风不盛的地方的人,即使代代读书,大致只说自己是耕读传家,像广西武将李宗仁就是。不少江浙书香门第也是耕读传家,但多是收租形式,在文风不盛处,却真是既耕又读的。耕读传家也是一种资格,若只有一代人读书还是不能称得上的。
张女士的观念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她认为,同样代代读书,在江苏、浙江和湖南这种文风较盛的地方可称书香世代,而在广西临桂等文风不盛的地方,却只能当得起耕读传家之说。
其实,书香世家与耕读之家的分野,在本质上不该同文化区域的地理性相关,而应密切系于家庭财经基础的强弱,以及因而建立的家庭文教氛围的强弱。
2.耕读之家与书香世家的文化学分野
家庭文教氛围的强弱,除了表现在家族先辈中读书成材典型的无形感召外,家藏诗书的有无多寡,往往也就成为一种物质形态上的表征。假如说前者还是属于精神遗产范畴的话,那么,后者就是实实在在的文化财富了,可以为弟子们提供基础的教育之资和求知之本。因此,吴晗(19091969)在《古人读书不易》一文中分析说: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古代人读书,尤其要读很多书是很困难的。也正因为这样,读书也有阶级的限制,贵族官僚子弟读书容易,平民子弟读书困难,士排列在农、工、商之前,就是这个道理
大致说来,家庭拥有若干藏书,并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以保子弟开蒙读书,往往是耕读人家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缥缃千万卷,乃至自设家塾教育子弟,则常常是保持书香世家门第的必要之举。1927年,顾颉刚(18931980)在《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中说:凡旧式儿童读本、科举用书、历年新式教科书、各学校讲义、课艺、试卷之类的教育史料,凡是受过教育的人个个用它,但个个瞧不起它,因此从来不曾结集过,我们现在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觉得这种实在很重要。例如以前读书人的思想,单取他们称道弗衰的《四书》《五经》来看是看不出来的,但取《神童诗》一看便非常明白了,因为这本浅陋的小书正是二千年来读书人求名、求利、求漂亮、求舒服的思想的结晶。
耕读之家与书香世家的不同,在家庭财政上,大抵前者是衣食无虑的小康农家,而后者则是席丰履厚的世家大族;而在文教基础方面,大概就是藏书的数量和质量之别了。李一氓先生在晚年回忆起自己早年家中所藏有的书籍时,觉得只有那么几本,距离书香门第的标准远甚,大概就是此种文化心理的体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