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至简中国史:大数据讲述中国大历史

書城自編碼: 289728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弘亿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377437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0-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59.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售價:HK$ 118.8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售價:HK$ 154.8
战争的幽灵
《 战争的幽灵 》

售價:HK$ 105.6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售價:HK$ 225.6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售價:HK$ 78.0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售價:HK$ 81.6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售價:HK$ 117.6
Android自动化测试实战:Python+Appium +unittest
《 Android自动化测试实战:Python+Appium +unittest 》

售價:HK$ 10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3.0
《 金庸笔下真实的大历史(增订版) 》
+

HK$ 59.7
《 危世图存:中国历史上的15次中兴 》
+

HK$ 57.0
《 易经与老子 》
+

HK$ 89.7
《 《纽约时报》二战全纪实:叛逆的帝国 》
+

HK$ 147.0
《 英格兰简史 》
+

HK$ 57.0
《 这个世界承认每一份努力 》
編輯推薦:
 
★这是一本不难懂、有知识、有深度的中国史,是一般人读通中国历史的绝佳图书,也是历史爱好者思索中国历史的精彩读物。
★作者师承国学大师,作品语言生动、一气呵成,与太多罗列历史知识的陈词滥调不同,此书的史识和史观都颇具新意,能让你收获满满。
★与民国时期的中国通史相比,本书全面吸收了直到21世纪的各种史学新发现和发展,从大数据、大视野角度阐述中国历史,内容更新,更适合值得现代每位喜欢中国历史的人收藏、阅读。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精彩的中国历史入门书,从伏羲神农、春秋争霸、隋唐繁荣到元明易代、清末动荡、中国重生,囊括了上古到今天的历史,全面勾勒出华夏中华民族族群整体命运兴衰的历程,语言明了易懂,大道至简。
本书视野开阔,在讲述历史知识的同时,对中国历史重新分期,构建出一个新的历史图景,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五阶段论,本是由斯大林同志定型,经郭沫若提倡而变为官方思想的,可这一发明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历史的真实进程;通过对众多繁杂史料的现代化表述,形成一种亲民的文风,让大众更加贴近中国史;紧扣时代关切,引领读者在历史变迁中反思现实,在浅阅读时代获得深思考。
这是本让人一读就懂的中国历史,一本干货满满的历史书。相信阅读之后,你会更加清楚,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是如何历经兵燹,浴血重生;又是如何饱经忧患,凤凰涅槃的。
關於作者:
弘亿王培霖,字弘亿
山东人,历史学者、专栏作家、社会活动家。现居上海、苏州。年少读史,先后修学于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习经济史并兼及群学,又师从国学大师朱季海先生章太炎关门弟子及徐战前、魏嘉瓒等方家修习国故。其作从古今学林汲取思想资源,致力于为华夏文明开生面、为中国国运卜未来。
目錄
内容精要
第一卷 鸿蒙时代
第一章 重建中的中国上古史:中华文明起源
第二章 神话、历史与民族精神
神话:民族心灵最深处
强盛文明的言说
发现华夏族的性格中日神话对比
第三章 三皇五帝时代:传说与历史之间
远古生活:自由平等
五帝时代:民族与国家的形成
华夏族的起源帝尧时代的景象禅让的真相
第二卷 封建时代
第四章 夏、商、周三代综述
夏:天下盟主
商灭夏:东风压倒西风
商朝:女人爱化妆,作战用大象
周灭商:农民打倒商人
西周:宁静而肃穆的社会生活
封建国家的成熟:夏商周不是奴隶社会
生存竞争与融和同化:华夏族的形成
华夏文明:唯一不曾断绝的古老文明
第五章 王纲解纽 春秋争霸
春秋初年:历史大转型的预备期
东周的内忧外患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郑庄公
齐国崛起,桓公始霸
春秋时期的国际公约
宋襄公是个真贵族
晋楚争霸,问鼎中原
两次弭兵会盟:弱小宋国促成国际和平
吴越代兴:春秋争霸的尾声
第六章 战国:历史大转型
战国关键词:残酷的总体战
国家裂变:晋、齐的蜕变与割据称雄的加剧
改革与变法:战略竞争的时代主旋律
历史的特例:合纵连横后强秦一统天下
华夏的本来面目:士的精神
第七章 百家争鸣:中华文明灿烂原乡
孔子的身世与儒家学派的形成
墨子:不尚空谈的伟大行动家
道家:奠定中国人的世界观
法家有三派:治国有利弊
邹衍、杨朱、陈仲、许行
神秘的人物:鬼谷子其人与纵横家
第三卷 帝国时代
第八章 秦:法治昙花一现
秦人前传:源于山东、称霸西戎
风云际会:公孙鞅入秦
帝道、王道、霸道,秦孝公选择霸道
商鞅的法治思想
商鞅变法:改变中国历史的推手
秦国崛起:制度的力量
一统天下,终结五百年混战:皇帝的诞生
帝国的建设:统一文字与交通
秦国的国防:北击匈奴、南征南越,建成万里长城
大秦帝国政治:利维坦猛如虎
强秦为什么灭亡
楚王之约:楚汉争霸的伏笔
第九章 汉代:奠定中国人的性格
汉代的伟大及其流弊:帝国定型与尚武精神的丧失
前传:楚汉争霸的经过
史上第一个庶民王朝
汉初的经济繁荣
汉武帝亲政:派李广、霍去病大破匈奴
开疆拓土,设立十三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为帝国政权所用
王莽改制:一场儒家原教旨主义大败局
东汉:以小市民的心态立国
暂时强盛,持久暗弱:东汉给后面四百年投下的阴影
繁荣一时的科技:科学为什么长不大
东汉影响了欧洲历史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华夏第一次生存危机
五胡乱华前夜:华夏族的腐化
五胡乱华之初的社会形势
亡国丑态与衣冠南渡
相继举兵争权:北方的混战
灭亡与同化:诸胡的结局
民族融合与中华文明扩张
第十一章 隋唐:帝国的正午
杨坚代周灭陈:其兴也勃焉
隋朝国祚短促:其亡也忽焉
隋唐轶事:李氏家族的非同寻常及李唐血统之谜
贞观政治:重振士的精神
玄奘的高僧之路:留学 年,推进佛教繁荣
唐初的拓边:丝绸之路扫清障碍,白江口击退倭国
历史华章:开元盛世
怛罗斯之战:影响深远的一次碰撞
江河日下:动乱前夜的帝国
安史之乱与体制问题:渔阳鼙鼓动地来
西风残照与晚唐衰象
纷乱的五代十国:静海军独立,传国玉玺失踪
第十二章 宋代:一个文弱的时代
分裂与胡尘北宋立国的时代背景
权术迷雾:宋初三大疑案
. 黄袍加身,陈桥兵变
. 太祖之死,烛影斧声
. 继位之忧,金匮之盟
大宋朝的弱势国防
王安石变法:大宋自救能否成功
屈辱溃败:靖康之变与建炎南渡
做武将难:宋代武人的命运
崖山兵败,南宋灭亡
第十三章 元世界帝国简史
蒙古前传:困境崛起,铁血统一
长生天之鞭:万人征服欧亚大陆
蛮族入侵:蒙古征宋战争
压迫统治:四等人制度与达鲁花赤
政治紊乱:四十年间九皇帝
日薄西山:元朝苟延残喘之路
元末大起义与元朝灭亡
尾声:蒙古人北逃后的命运
第十四章 明朝:西方向上,东方向下
明朝开篇:恢复中华
朱元璋的个性和明初政治
明朝失败的帝王教育
宣扬国威与万国来朝
郑和下西洋为何难以为继
明朝危局:土木堡之变
张居正改革
东西方历史分野:法律与制度的作用
晚明的内忧外患:帝国破产
第十五章 第三次生存危机:清建政始末
争夺大明遗产
大清的征服和统治
版图扩张:领土和民族的整合
隔绝与落伍:世界潮流中的大清国
马戛尔尼访华:近代史的开端
欧洲大炮改变中国:进入世界局势
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为何都不能救中国
第十六章 晚清:走向近代
列强各不相同的对华心理
决定国运的甲午海战
甲午战败后的救国之路:改良与革命赛跑
辛亥革命与南方独立
帝国的终结:大清朝的最后一天
第四卷 大国问路
第十七章 民国:寻找制度的苦难历程
大转型: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
民国建立:风雨飘摇中袁世凯掌权
效仿欧洲:移植代议制
移植代议制失败与袁氏复辟
代议制再次失败与南北分裂
否定代议制思潮与新思想的诞生
南方革命政府初步统一中国
民国建设的黄金十年
重建代议制及其失败
从华夏族到中华民族
第十八章 日本侵华:第四次生存危机
日本侵略扩张的千年大梦
战略大棋局
战争进程:日军大举进犯,中国苦战周旋
日本终被拖垮
结局:日本投降与中国重建
第十九章 世界体系变迁与中国国运
西方的崛起
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
文明集团竞争:华夏中国涅槃重生
第二十章 复卦:历史大转型进行时
致谢名单
鸣谢
內容試閱
第一章重建中的中国上古史:中华文明起源
中华文明到底是怎么起源的?
几千年以来,人们依据历史书的记载和儒家典籍的描述,天然地认为三皇五帝是我们的祖先,由黄帝代代传到尧舜禹,继而是夏商周。这段叙事世系完备、记载有序,人们对此并没有反思和怀疑过。
但这个观点在100 年以前被打破了。
当时,质疑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反映在史学领域,便是顾颉刚、胡适、钱玄同等人为代表的古史辨派疑古派的出现。他们用西方整理古代资料的办法,重新梳理了古文献和史书,认为中国的古史传说是靠不住的。顾颉刚认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而这个论断,否定了整个三皇五帝时代,也否定了古史记载的那个黄金时代。胡适声称东周以上无信史。顾颉刚甚至通过考证,推断出大禹是一条虫子,而不是一个人。传统古史系统于是崩溃,大一统观念也失去依托。
此前,中国知识分子并没有重视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史学学术背景下,三皇五帝都是想当然的事,文明起源不是问题。然而新文化运动的古史辨派,却动摇了这个基本信念。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说。a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中华民族会不会像世上万千民族中的大多数,难以找到自己的起源?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洋说:历史,是人类的集体记忆。失落了源头,人类就陷入失忆。我们历来自称炎黄子孙,可如果炎黄是否存在也还没有搞清楚,
难道不尴尬吗?所以,能否通过扎实的科学研究,在准确事实的基础上重建上古史的体系,成为百年来史学界的一大重要课题。
1925
年,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考察古史要有文献学和考古学二重证据法。要将地下的考古发现补正文献史料,即以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相互印证,以此辨析历史真伪。比如,如果上古史书记载了某件事,而出土文物恰好也印证了这件事,那这部分记载一定是可信的。
于是,在重建上古史与回答文明起源的问题上,考古学给中国学术界带来一线希望。由此,中国学术界才开始主动接纳这门源于西方的学问。以考古来印证古史传说,进而重建可信的古史,是近一个世纪之前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基本心态。
1926 年,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考古学家李济来到山西临汾,考察晋南地区,并对西华阴村进行了发掘。这是中国考古学家独立主持的第一项田野工作。
此后,中国大地上开始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到了21 世纪,考古研究更加波澜壮阔,例如科技部2002
年立项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除了传统的历史、考古等学科外,还集合了环境史学、物理、化学、地理、计算机、动植物、医学、人类遗传学等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门类。
100 年来,随着考古学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越来越多的古史记载获得了印证。
中国夏商帝王世系,自古史辨派质疑以来,只被看作传说,不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顾颉刚主张要把这段历史当故事看。然而20
世纪上半叶以来,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识别,史记中商代帝王的世系很多都在甲骨文中得到了印证。王国维考证发现,《史记五帝本纪》中的帝喾确有其人a,《史记》记载的商朝世系也是可信的。这样,被古史辨派一度推翻的夏商世系传说,自此重新获得了可信的证据。
1928
年,商朝首都遗址殷墟在河南安阳被发掘出来。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的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再次印证了《史记殷本纪》等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确为信史。
1959 年,历史学家徐旭生根据上古史籍记载的指引,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葱葱麦田覆盖的地下,发掘出一片城市遗址,此遗址距今3700
年左右,考古学家研究认定此时期是夏朝晚期、商朝初年。
至此,双重证据法所证明的历史,已经被推前到夏商之际。但关于夏禹前的历史,还只是传说,尚未被考古证实。海外学者对这段历史多持怀疑态度。
情况终于有了转机。2002 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山西襄汾县陶寺村南, 距县城约15
里地的一块麦田里,发掘出一片规模巨大的上古都城,都城在鼎盛时期面积达4000 多亩地280
万平方米,跟今天的清华大学校园差不多大。这一发现,将历史进一步推前到了尧舜时代,即夏朝建立之前的时期。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王族墓地、宫殿区、下层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手工作坊区等一应俱全,作为都城的基本要素,它全部具备。这项考古发现,使考古学所证明的中华文明起点由二里头遗址所标明的距今3700
年左右的夏商时期推前500 年,到距今4200 年左右。而根据古书的年代记录,那正是尧舜时期a。
遗址中的古观象台,据碳十四方法测定,大约在公元前2100 年左右使用。这个观象台表明,4000
多年前人们已经通过设计大型的建筑,来测定节气。此地还出土了两个精美的彩绘龙纹陶盘,直径近半米,内饰盘龙,龙口衔松枝,说明华夏族的龙图腾已经出现。又出土一只陶土扁壶,上面写有几个暗红色古文字,比商代的甲骨文早至少七八百年。这都表明,当时的文明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
2011 年,考古人员在陕西神木发现了石峁古城遗址。石峁古城的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浙江,300 多万平方米、陶寺遗址山西,270
万平方米等已知城址,是目前已发现的我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相当于6
个故宫。石峁古城和周围的卫星城主人是谁,目前尚不确定,有不少学者推断,它很可能是轩辕黄帝领地。其他小型一些的考古发现,更是不胜枚举。
李济先生说:殷墟发掘的经验启示于我们的就是:中国古史的构成,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上古的传说并不能算一篇完全的谎账。那些传说的价值,是不能遽然估定的。只有多找新资料,一步一步地分析它们构成的分子,然后再分别去取,积久了,我们自然会有一部较靠得住的中国上古史可写。
与此同时,蒙文通、徐旭生、傅斯年等众多学者也在文献学方法的基础上,
重新梳理上古历史,试图从理论上还原出上古中国的脉络。三大集团说夷夏东西说等鸿蒙时代社会状况的新描述,逐渐产生。蒙文通和徐旭生各自独立得出了远古时期中国大地上存在三大部族集团的结论,可谓不谋而合。
尽管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还远未完成,但经过大量的考古实证加古史重新梳理,
一个上古时的中国,轮廓已经逐渐清晰。有了大量学术研究的支撑,即便跟几十年前相比,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也已经大大进步。其实,顾颉刚在考证大禹是一条虫时所用的方法颇多附会,后有好事者沿着顾颉刚的逻辑去考证,考证出顾颉刚竟然是一只鸟a。
中国上古历史,百年来经历了相信古典打碎古典重建新古典之路。这恰似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轨迹,也是中国人百年来思想历程的缩影。国人曾对古人深信不疑,又曾以五四文革的铁锤将其彻底打碎。而今天,在我们对西方文明激烈拥抱之后,蓦然回首,却发现那些满载着方块字的残简与黄卷,重又在灯火阑珊处放出光芒。时代浩浩向前,我们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清晰地看到这一正反合的百年路径。
对于鸿蒙时代的描述,本书将百年来的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相互参照来展开。以前的历史书中,这两者大都是割裂的,本书尝试将两者交织进行。
在这部分双重证据式的历史开始之前,先来讲一讲神话传说的时代。

东汉影响了欧洲历史
大约与汉代同时代稍晚,在欧洲,罗马帝国已经在地中海一带崛起、征战。东西方两个大帝国,中间隔着中亚大沙漠。
公元1
世纪以前,罗马帝国和中国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人员往来。商业往来主要靠中亚地区的中间人。但中国人和罗马人相互都很关切对方的存在。中国人对罗马人的印象不错,听说他们身材高大长得很像中国人,所以给罗马帝国取名大秦比起视其他民族为蛮夷,这待遇不低。
甘英出使大秦失败,最终未能渡海。直到汉桓帝延熹九年166
年,大汉与罗马帝国才有正式接触。《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王安敦遣使献象牙、犀角、瑇瑁大海龟,安墩正是马可奥勒留161180
年在位,罗马皇
帝安东尼庇护的继子。近年来,洛阳市北郊还出土了几枚古罗马金币,乃是当时罗马商人在中国生活的写照。
中国人早已发明了丝绸看到蚕,想到并做成衣服,确实很神奇,这种西方人从未见过的华美面料,令他们如痴如狂。今天我们在油画中看到的罗马元老院的元老们身着丝绸,正是来自中国的进口货,这是当时罗马的奢侈品。
如今罗马所在地为意大利,该国Gucci、Zegna 之类奢侈品目前正在中国大受追捧,其实这些奢侈品相比当年的丝绸地位可是差得远了。一直到公元552
年左右,罗马才获取了取卵养蚕的技术,向阿拉伯人炫耀,阿拉伯人十分吃惊。
今天,意大利跟中国并称丝绸业强国,而意大利的设计水平略胜。
不幸的是,罗马帝国的两次灭亡,都跟中国有间接关系。
东汉时,华夏大破北匈奴后,北匈奴在中国的历史书中就消失了,不知所之。后世欧洲学者考证,北匈奴残部一路向西溃逃、迁移、侵略,经历了一两百年之久,进入了欧洲,把欧洲搅得天翻地覆。他们先是侵占日耳曼蛮族的土地,日耳曼蛮族被驱赶继续向西向南,一部分盎格鲁-
撒克逊人征服了英格兰当地人,演变成日后的英国;一部分进入罗马帝国腹心,并最终蚕食掉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剩余的东半部分,被称为东罗马帝国。匈奴人在欧洲历史书中被称为匈人Huns,他们在匈牙利草原逐渐定居,最著名的领袖是匈奴王阿提拉Attila。匈人与马扎尔人混血后,变成今天的匈牙利人。上述过程历时数百年。
隋唐时,中国大破突厥,突厥西遁,杀入东罗马帝国腹心之地,建立土耳其Turkey,即突厥音译,突厥人后来攻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陷落。上述过程亦历时数百年。
东汉具有崇高的国际威望,被周边的朝鲜高句丽、百济,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多个国家尊为宗主国。在日本列岛上,东汉时有一百多个小国。公元57
年,日本国王遣使入汉都洛阳进贡,愿为汉臣藩,求汉皇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皇赐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并赐封汉倭奴国王印金印《后汉书东夷列传》。这颗金印已于1784
年在日本九州志贺岛出土,成了日本国宝,现藏于福冈市博物馆。

隋唐轶事:李氏家族的非同寻常及李唐血统之谜
隋末,全国陷于四分五裂。中原有李渊、李密、杜伏威、窦建德、王世充等数支势力相互竞争;塞北,突厥虎视眈眈,时有南下之意。20
年的动乱之后,黄河下游已是人烟断绝,鸡犬不闻,人口由4500 万锐减到1000 多万。
公元618 年,隋旧将李渊袭据长安,称帝建唐。此后,经过数次兼并战,中原大小势力全都荡平。
李氏这一支,也不简单。李渊的爷爷名叫李虎,是杨忠的同事。一次随宇文泰检阅军队,忽然有豹子跳出,李虎立即上前一棍打折了豹子的前腿,豹子疼得在地上打滚,但仍张牙舞爪,士卒不敢上前。李虎见势一跃骑上豹子,右手摁住顶瓜皮,左手挥拳做武松状,还笑问宇文泰:丞相,你要死的还是要活的?
杨李两家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不仅先世同为关陇军人集团重要成员,而且还有姻亲关系李渊之母是杨坚的独孤皇后的姐姐,李渊也就是杨坚的外甥,与杨广互为表兄弟。李世民娶了杨广的女儿,也算得上是杨广的女婿。所以隋唐的改朝换代可以看作同一集团内部权力交接,只是政权换了姓而已。
易代之际风云变幻,《隋唐演义》等评书小说已经充分展现了这段历史的精彩,只是这些演义小说戏说成分很大,不能全当做信史来看。如李元霸,传为隋唐第一英雄,善使双锤,力大无比,其实是演义里虚构。其原形为李玄霸唐高祖李渊第三子,16
岁就早逝。还有四猛十三杰的传说,也属杜撰。
而李渊这个人,历史上面貌一直都很模糊,似乎有点庸庸碌碌。其实李渊绝不庸碌。当年周武帝外甥女窦姑娘出嫁,采取比武招亲的方式:在门屏上画两只孔雀,谁若是双箭射中孔雀眼睛,便中头彩。众多考生中,只有李渊以神射技法抱得美人归,这便是雀屏中选的故事。
隋末动乱,民间谣传李氏当兴,炀帝于是对李姓大臣加以迫害,对李渊亦不断派人监视。老李也十分狡猾,故作沉沦并申请外派,终于躲过一劫。
新旧唐书等正史,一会儿说高祖李渊庸碌无为,一会儿又赞他智勇兼备,自相矛盾。为什么会如此呢?原来是历史底稿遭篡改。太宗李世民上台本是抢班夺权,为构建自己继位的合法性,遂经常照顾史官的工作,如干预起居注的修纂。在塑造自己形象时,有时需要贬低老父,所以,李渊的形象便被歪曲。
真实的高祖李渊,颇有雄才伟略,起兵之时,温大雅在其幕府担任机要秘书,亲历这段历史,此后著成《大唐创业起居注》,这才是更可靠的史料。
同样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还有李氏的血统问题他们是不是胡人?
据陈寅恪考证,李唐血统,其初本是华夏,其与胡夷混居,乃一较晚之事实也。李氏先祖确为汉人,但发迹后多次与鲜卑贵族通婚太宗祖母独孤氏是鲜卑化的匈奴人,母窦氏出自鲜卑乞豆陵氏,故唐朝皇帝身上带有一些鲜卑血统是无疑的。

明朝开篇:恢复中华
如果现代人穿越到朱元璋的成长环境,多半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1328 年, 朱重八出生在安徽濠州今凤阳的一户贫苦家庭。20
岁之前,他一直在贫困和死亡线上挣扎。他曾给地主放牛,并在皇觉寺当过杂役僧。皇觉寺破产解散,他托钵四处乞讨。朱重八还在少年时,他的家人基本都已饿死或者病死。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星火燎原,儿时的小伙伴汤和写信给朱重八,叫他一起入伙。25
岁的朱重八收到信后,坐卧不安,又怕被人告发,又怕错失发展机会。他于是找朋友商量,又去求神问卦,最终下定决心,投奔到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麾下,成了一名士兵。朱重八很快脱颖而出,并改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朱元璋。郭子兴死后,朱元璋便逐渐掌握了这支军队。1356
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 改名应天府,并在此建立江南行省,拥兵十万。
此时,有数股反元力量,相互构成威胁:北有刘福通、西有陈友谅、东有张士诚。这些人的心思和理想各不相同,只有朱元璋的想法非常明确:他在研究刘邦、李世民、赵匡胤等人的往事。显然,朱元璋意在荡平四方、统一天下。
陈友谅是一支劲敌,朱元璋诡计与苦战并用,花费了四年时间,终于摧毁陈友谅部。之后,朱元璋又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一路攻击前进,直取张士诚的都城平江苏州。张士诚年轻时也算是一代豪杰,称王后早把奢华享受当做人生首要目的,这时已经腐化得不像样了。张士诚战败之后,被擒至南京诛杀。
随后,朱元璋又于1367 年冬和1368 年,相继消灭了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两广何真的势力。
到此时,南方大局已定。至正二十七年1367 年十月,他又派徐达、常遇春率军25
万,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口号,挥师北伐,向元大都今北京发起攻击。北伐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克山东、河南、直隶等地,最终在洪武元年1368
年八月初二攻入大都, 残余政府向漠北逃窜,元朝灭亡。
洪武元年1368 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以此为都,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明朝拉开了帷幕。
明朝恢复了华夏文明、承接了自古以来的道统秩序,被认为是正统的回归。例如明朝中期内阁大学士、被历史学家钱穆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流人物的邱濬就曾赞美道:幽燕沦于夷狄者四百四十八年,中原变为夷狄者二百四十一年,至是复归于中国,治教于是乎大明,彝伦于是乎复古。因此,即便到了后期,皇帝的工作十分荒废,
中枢决策系统有时处于半瘫痪状态,明朝政权也没有出现合法性危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