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胡适论教育

書城自編碼: 285625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胡适 著 陈漱渝 姜异新 选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33471323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7-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64/33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售價:HK$ 153.6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售價:HK$ 225.6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HK$ 105.6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HK$ 717.6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HK$ 58.8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HK$ 69.6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HK$ 273.6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HK$ 9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7.7
《 北大历史讲座 》
+

HK$ 102.0
《 梁启超论教育[精装] 》
+

HK$ 48.0
《 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极简的阅读系列) 》
+

HK$ 73.6
《 四十自述(精装) 》
+

HK$ 51.8
《 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读胡适文集,解人生谜题。随书附赠胡适丹青墨宝哲理书签1款,4款随机派发) 》
編輯推薦:
胡适是一位公认的学者、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至今仍然研究得并不充分的教育家。本书编选者极尽所能,精选胡适书籍及演讲稿,将市面可见胡适论及教育之文字尽收其内,值得现代喜爱胡适和对其教育思想感兴趣的读者研读和参考。
內容簡介:
本书精选胡适关于教育方面的文章和演讲稿,内容涵盖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家庭教育、女子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读书与治学诸多方面,充分展示了胡适先生对于教育的深刻思考和真知灼见。现在读来,依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可资参考。
關於作者: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编辑家。五四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曾编辑《新青年》《努力周报》等,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尝试集》等开风气之先的学术著作与白话文学作品。

陈漱渝
1941年7月25日出生于重庆,祖籍湖南长沙。北京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曾任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史委员会委员。著有《搏击暗夜鲁迅传》《许广平的一生》《宋庆龄传》《胡适心头的人影》《鲁迅史实新探》《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等数十部作品。
姜异新,文学博士,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馆员,鲁迅研究室主任,《鲁迅研究月刊》副主编。著有《互为方法的启蒙与文学》《走读胡适》《读懂鲁迅》《一代文宗,刹那锦云》等专著;编有《民国那些人》《民国那些事》等作品。
目錄
序采三山之神药,乞医国之金丹陈漱渝.................................01

第一章用全力扩大下层的基础义务教育
中学国文的教授.............................................................................. 003
学生与社会...................................................................................... 012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015
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 022
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 027
读经评议.......................................................................................... 030
论中学的工具教育.......................................................................... 032
教育文化应列为宪法专章的提案.......................................... 033
小学及初中毕业应达最低限度的程度.......................................... 035
教育学生培养兴趣....................................................................... 038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 040
英语教学问题.................................................................................. 046
教师的模范...................................................................................... 048

第二章创造新文明,非有国家的大学不可高等教育
国无大学,乃可耻耳大学与人才
国立大学之重要.............................................................................. 051
黄梨洲论学生运动.......................................................................... 052
再论造因,寄许怡荪书.................................................................. 054
领袖人才的来源.............................................................................. 054
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答孟心史先生)...................... 056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问题.................................................................. 059
编辑后记.......................................................................................... 062
青年人的苦闷.................................................................................. 062
谈谈大学.......................................................................................... 064
中国的救急之计留学
非留学篇.......................................................................................... 066
庚子赔款之用途.............................................................................. 083
留学考试与留学政策的建言.......................................................... 085
发展青年个性,使得选择自由学制
论大学学制...................................................................................... 086
对于新学制的感想.......................................................................... 088
记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讨论新学制的经过.............................. 091
谁教青年学生造假文凭的?.......................................................... 098
敬重、严厉考试
记全国考铨会议.............................................................................. 101
考试与教育...................................................................................... 105
以真理求真理科研
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 111
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 112
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115
社会的需要和你能干什么选科与择业
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纪念.............................................................. 119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120
写在徐梅女士的文章的后面.......................................................... 124
知识的准备...................................................................................... 126
大学的生活...................................................................................... 129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132

第三章自由独立家庭、女子及社会教育
论家庭教育...................................................................................... 139
敬告中国的女子.............................................................................. 140
女子解放从那里做起?................................................................... 145
大学开女禁的问题.......................................................................... 146
藏晖室札记节录.............................................................................. 148
女子问题.......................................................................................... 148
工读主义试行的观察...................................................................... 149
在北平市立高工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会上讲话.............................. 153

第四章既能博大,又能精深读书与治学
知识就是权力读书
读书.................................................................................................. 157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163
为什么读书...................................................................................... 164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169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治学
青年期逐渐领悟的治学方法.......................................................... 178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186
研究社会问题底方法...................................................................... 206
研究国故的方法.................................................................. 214
再谈谈整理国故...................................................................... 217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220
书院制史略...................................................................................... 231
思想的方法...................................................................................... 235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238
治学方法.......................................................................................... 242
黄谷仙论文审查报告...................................................................... 247
中国书的收集法.............................................................................. 247
找书的快乐...................................................................................... 258
搜集史料重于修史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欢迎会上讲词................ 262
中国教育史的资料.......................................................................... 265
历史科学的方法.............................................................................. 266

附录胡适教育年谱 姜异新..................................................... 268
內容試閱


采三山之神药,乞医国之金丹
陈漱渝
我从未研究过教育问题,仅在粉碎四人帮之前当过十四年语文教师;
但近三十年来到不少大学开过讲座,接受过特聘教授证书,特别是目睹了孙
女从上幼儿园到考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对于当今的教育状况多少也会有一些
实感。
我是南开大学1962 届毕业生。在我就读的五年间,全校学生只有三四千
人;毗邻的天津大学当时是国内规模仅次于清华的工科大学,但学生也只有
七八千人。如今大学规模之大、学生之多、占地之广,已令人瞠目结舌;外
地重点中学的学生人数有些就已接近于当年的天津大学。至于究竟出了多少
大师,多少成果,在国际上如何排位,当然又见仁见智。这使我在为中国教
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而深受鼓舞的同时,又难免禁不住产生杞人之忧。
有人说,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度不如古巴,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度
不如朝鲜。我没有考察过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发言权。但我目睹了校
内减负、校外增负导致学生学业如牛负重的事实;目睹了应试
教育受到非理性推崇的事实;目睹了教育追求实利而忽视心灵培养、素质提
升的事实;目睹了创新型人才短缺、优质生源外流的事实;目睹了高校教师
职称评定标准僵化、弊端丛生的事实;目睹了学生高分低能、学术论文
注水、研究生水平滑坡的事实;目睹了家长跟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恶性
竞争的事实。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直至毕业谋职,家长究竟
要操多少心,花多少钱,托多少人,甚至搞多少歪门邪道,恐怕谁也说不大
清楚。城乡、地区、行业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导致了下一代的教育分化,而
教育的分化又进一步加深了贫富分化,造成了社会秩序的不安定。总而言之,
无论对中国当代教育如何评估,教育出现了弊病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
不适应信息技术革命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
吃五谷生百病。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愿睁眼看现实。
教育有了痼疾如何疗治?恐怕没有一位大夫能开出一剂万应灵丹。我以
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是大夫,从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能或多或少找
到疗治当今教育弊病的药方。这也就是胡适在《非留学篇》中的主张:采
三山之神药,乞医国之金丹。胡适的教育思想本身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药方,
其中有的药材可能使用不当,有的可能陈旧过时,但其中也肯定会有不少极
有裨益,值得重新评估、予以重视的精华。
胡适是一位公认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至今仍然研究得并不
充分的教育家。比如在作为教材的《中国教育史》一书中,专节介绍了杨
贤江、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陈鹤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却讳言胡适。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的教育界,胡适是一位领军人物。他接受过全面的传统
教育和西方教育:1895 年至1903 年在故乡安徽读过九年私塾;1904 年至
1909 年在上海先后进过四所新式学堂;1910 年至1917 年又在美国度过了
七年的留学生涯,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选修过农科和文科,一
生获得过35 个荣誉博士学位。留学归国后,胡适又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
公学、光华大学执教,曾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文学院
院长、校长。他71 年的生涯中,在大学总共工作了三十多年。
在民国时期的大学体制改革方面,胡适作出了不可抹杀的贡献,由于他
的倡议,北京大学成立了评议会,创办了《北京大学日刊》,并于1919 年
正式改用选科制与分系法,陆续成立了各科各门的研究所。他主张接受教
育权利平等,大力呼吁大学开女禁,得到了蔡元培的支持,促使北大
于1920 年春开始招收女旁听生,同年暑假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大学男女
同校的先河。1921 年9 月,胡适又向北京大学提交了预科改良方案,并按
此方案开设了试验班,在试验中求改革。
胡适是一位法治的提倡者,推动教育立法是胡适终生不懈的奋斗目标。
早在1922 年他就参与了《壬戌学制》的制订。辛亥革命后废除了清末学制,
仓促制定了《壬子(1912 年)癸丑(1913 年)学制》,一方面并未摆脱
清末学制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式学校又五花八门。1922 年10 月全国教育会
联合会在济南召开第八届年会,讨论修订新学制,于同年11 月1 日通过,
名为《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身为北京大学教务长的胡适是
新学制的主要起草人,他的主张学制改革的重心定位于中等教育
为学制所采纳,具体表现为小学七年压缩为六年,中学由四年延长为六年,
分初、高两级,沿袭至今。1946 年12 月他领衔提交了《教育文化应列
为宪法专章》的议案,并亲拟了十项具体条文。1947 年8 月,在政局混
乱、物价腾飞的形势下胡适又提出了一个《十年教育计划》,发展本土
教育,扶植重点大学。由于胡适既有教育理论素养,又有教育实践经验,
所以他的教育观内容丰富,涉及到教育史、教育法、教育理论诸多方面,
极具特色。
胡适自认为他的思想受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和美国哲学家杜威这两个
人的影响最大:赫胥黎教他怀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
教他思想,关注当前问题,把一切学说理论都视为有待证明的假设。不过,
比较起来,对胡适一生的文化生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还是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有趣的是,胡适对杜威的兴趣并不是来自对杜威的热捧,而
是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 客观唯心派哲学教授对杜威学说的猛烈批判。
多谈科学而少谈宗教的信条,使胡适在杜威哲学中找到了最初的思想契
合点,于是他决定中断康奈尔大学的学业,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向杜威学习
哲学。胡适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杜威的思想:一,杜威哲学的根本观念;二,
杜威论思想;三,杜威的教育哲学。根据胡适的理解,杜威哲学的根本观念
就是经验,所以杜威又将自己的实用主义称之为经验自然主义,
亦即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在杜威看来,一切真理,一切学术,
一切教育,以及一切圣贤的至理名言,都不过是帮人解决问题的工具,思想
也不过是应付环境的工具。杜威特别重视教育,他强调哲学就是广义的教
育学说,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哲学力求解决的也是人生的根本问题。
杜威反对教育与社会脱离,生活与教育脱节。在他看来,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要从做中学。学生学习的对象不仅是任课教师,而且
包括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包括整个社会。他的教育思想重实践,重经验,
重适应环境,重视智能的个性的培养,猛烈冲击了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笔者而言,要对杜威的学说作出更为理性的评价,是一种学力不逮
的事情。但笔者了解到,一个多世纪以来,杜威的著作至少被译成了三十五
种文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仅《学校与社会》一书就译成了十二种欧洲
和东方文字。在二十世纪初期,杜威正处于学术巅峰时期;到了二十世纪
五十年代,杜威的学术影响有减退趋势。然而从二十世界六十年代到二十世
纪八十年代,杜威的学说又重新得到了学术界的理解和充分的肯定。特别是
杜威的教育思想,更是现代西方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成为了西方
世界教育与政治理想的基本纲领。
由于胡适等人的推介,杜威学说也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1918 年至
1919 年,是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休假年,利用这一时间,他于1919 年2
月初偕夫人到日本旅游并讲学。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的学生陶行知获
得了这一信息,便与其他一些留美学生主要是胡适、郭秉文等联络,争
取到中国五个教育团体的资助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续假,促成了杜威的中国之
行。杜威认为这一经历是他学术生涯中最有价值的经历之一。在中国,杜威
一共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行程达十三个省。在此期间,他见证了五四爱国
运动等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919 年5 月13 日,他跟孙中山一起度过了
一个愉快的夜晚,共同谋划改造中国人民生活的问题。1920 年,他被聘为
北京大学的客座教授;代理校长蔡元培在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时称颂他为第
二位孔子。这年夏秋之际,他还在北京碰到了英国哲学家罗素,双方经常
友好地辨论学术问题,在中国学术界激起了一次哲学的巨大沸腾。青年毛泽
东创办的文化书社销售过《杜威的五大讲演》。毛泽东在湖南创办问题研
究会,并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提倡无血革命,这些都明显反映出
杜威思想的影响。1922 年《壬戌学制》第四条明确写道: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在组织学制时,应特别注意儿童的个性和资质。这就是杜威教育思想在中
国教育法规中的明确体现。陶行知在他创办的众多实验学校中更践行了杜威
的教育理念。他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尊重儿童个性和创造
精神,明确提出了教学做三合一的原理,为我国教育理论的民族化做出
了可贵的努力。
虽然杜威1928 年访问苏联时曾感到十月革命是一个伟大的成功,
但他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提倡渐进的改良主义者。他把暴力革命视为过激主
义,认为现行制度应该今天一点,明天一点,一步一步朝前去,
只能补救修正,因为进化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是杂凑的,不
是整包的。1 他的学说原本就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更
缺乏生长的丰沃土壤。杜威强调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无疑是正确的,
但他把真理直接等同于有用,有用即真理,无用即谬误,
则又否定了真理的稳定性。他的教育思想也有重经验而轻理论,重点滴而轻
系统等局限。所以,在对杜威学说的合理成份进行肯定的同时,对其负面影
响又需要进行应有的分析批判。
不过,胡适的教育思想绝非杜威思想的简单翻版。在杜威访华之前,中
国思想界就介绍过亚当斯密、尼采、穆勒、托尔斯泰、赫胥黎、达尔文、
斯宾塞、卢梭、孟德斯鸠、克鲁泡特金等人的著述。这些西方思想家的思想
对胡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胡洪骍之所以在19 岁那年正式使用胡
适这一名字,就是受到了达尔文进化论中适者生存观念的影响。更为
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广采博览、中西俱粹的思想家,胡适对杜威哲学的师承
是有所选择的;他尤其擅于在中国古代典籍里直接寻找符合实用主义教育思
想的元素。比如,他认为,在公共教育的观念上,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
跟杜威平民教育乃是完全一致的。他认为,中国除官学之外,汉代的私
人讲学也是当今私立学校(民办学校)的起源。胡适认为私立学校比较自由,
更少限制,是传播学术的重要基础。又如,他肯定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科
举制度。这种考试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打破了阶级观念,只问成绩,不
问来历,成为了一种标准客观、公开竞争的选拔人才制度。这种制度经外
国传教士推广介绍,对欧洲的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从清儒的治
学方法中,胡适也找到了实用主义提倡的实证精神。这些都表明胡适
力图用杜威的平民教育个性教育生活教育重视证据等观
点激活中国本土的教育传统,也表明胡适的教育思想不仅融入了杜威思想
等西学理论,而且力图与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特点与现实状况相结合。蔡
元培赞扬胡适新学深沉,旧学邃密,这一评价在胡适的教育思想
中也得到了印证。
要对胡适的教育思想进行明晰而准确的概括,于我也是一件学力不逮的
事情。不过,我浏览过一些胡适谈教育的文章,印象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早在求学时代,胡适就将教育问题与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在
一起。胡适的梦就是再造神州新文明之梦。这跟当今全党全民为之
奋斗的中国梦虽有严格区分,不能混为一谈,但在爱国救亡、振兴中华
这一目标上又有内在的联系。1914 年1 月,23 岁的胡适在《留美学生年报》
第三本上发表了一篇万言长文《非留学篇》,阐明了教育是立国之本,
实为一国命脉所关的道理。当时清政府每年派两百名留学生出国深造,
约需美金十九万二千元,折合银元四十余万。以此数额,可在国内兴办两所
大学,培育两千名学生。胡适认为,在特定意义上,留学是中国的一大耻辱,
因为自唐代以来,很多邻邦都争遣子弟到中国求学于太学,中华经籍成为了
外国人的经典,一时洛阳纸贵。这表明当时中华文明处于全盛时期,中国为
东亚文明之领袖。曾几何时,沧海桑田,中国文化中滞,科学不进,
如败叶之遇疾风。神州俊秀,不得不纷纷渡海,西达欧洲,东游新陆,下至
东瀛三岛,这难道不是中国之耻吗?胡适进一步指出,派员留学只是一种过
渡之舟,权宜之计;而万世久远之图是振兴国内教育,为神州造
新文明,这样才能急起直追,有与世界各国并驾齐驱之一日。任何
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都是映射该国历史传统与民族性格的一面镜子。发展
教育,胡适最为看重的是增设大学;而他认为兴办大学又应落实研究能力的
培养。胡适首先对大学这一名词进行了严格界定:大学英名
University 源出拉丁Universitas 译言全也,总也,合诸部而成大全也。
因此,仅有普通文科,或仅有一种专门学科的学校,只能称为专科学校,
或学院,而不能视为大学。据胡适介绍,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如意大利的
萨劳诺(Salerno)大学是一千年前创立的,美国大学的历史也比美国国
家的历史悠长,而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机构却是萌芽于晚清的新政,不
但时间短,而且教育史伴随着多灾多难的民族屈辱史。
胡适强调,真正的大学必须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培养训练有素的科研
人才。他极其重视建设研究型的大学,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研究院,作为高等
学府之中心。他认为只能完成四年本科教育的大学不能视为最高学府,只有
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在他眼中,大学之大不在规
模,而在于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工作的追求。1917 年末,胡适率先引进了
美国大学的研究院建制,创办了北京大学的第一个研究所哲学研究所,
并亲任主任。到1918 年,研究生就多达140 余人。
跟大学应重科研紧密相连的是,胡适认为大学应该倚重大师。因为教学
过程固然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但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毕竟是教师的综合素质。
大学的根本在学术,而学术成果的取得依赖于人才,所以既要聘请大师培育
人才,又希望人才中能有未来的大师脱颖而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适为
北京大学引进的大师级人才就有钱穆、闻一多、汤用彤、马叙伦、丁文江、
吴大猷、饶毓泰等,为北京大学中兴奠定了师资基础。这些大师培养的人才
中,有些就成为了今天学术界的大师。
胡适主张分别类型层次,建立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类型可分为国
立大学、省立大学、私立大学,以及官立或私立的专科学校。在这四类大学
中,胡适认为应集中力量在中国创建一流大学,如美国的哈佛,英国的牛津、
康桥(今译剑桥),德国的柏林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如能达到这一目标,
胡适感到吾死瞑目矣。在胡适那个时代,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尚在起步
阶段,所以强调的是从西方引进现代教育模式,大胆吸引世界上先进的办学
治学经验,而对如何坚守并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办出中国特色的高等
学校则思考得不够充分。事实上,国外的教育也并非尽善尽美。2014 年1
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柯尔斯腾奥尔森的专著《学校会伤人》,
书中通过被访问者的回忆,触及了学校带给学生的痛苦、失望甚至愤世嫉俗
的阴影,以及各种各样的新旧伤痕:创造力之伤,顺从之伤,反
叛之伤,麻木之伤,完美主义之伤,平庸之伤书中还引
用了美国教育学者约翰霍特的名言:学校,是让人变笨的地方。又援
引了一位家长巴伦的话:学校这个地方,几乎不能寄托希望于在里面学到
任何重要的东西,这个体系容不下他的长处。这不是教育。如何遵循教授
规律,在中国大地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当代中国人的历
史使命。
今日造因之道,首在树人;树人之道,端赖教育。在胡适看来,树人
重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主动研究精神。他认为中国一千年演进出来的书院
制度有一种独创的传统,那就是注重自修而不注重讲授。这种自动的研究
精神,就是人才成长强大的内在动力。胡适本人的成长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
他的兄长原来希望他学铁路工程或矿冶工程,认为既可振兴实业也可复兴
家业,但胡适对工科不感兴趣,为了不辜负兄长的期望到美国选读了农科,
想走以农报国之路;学了两年之后觉得学农不适合自己的个性,又改
学自己感兴趣的文科,致力于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的研究。所以在社
会需求和个人兴趣面前,胡适认为选科和择业都要从个人兴趣和特长出发,
这样才能获得自动的研究的主动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型人才,胡适在学制课程设
置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多设想。学制方面,胡适主张实行弹性主义
的学制即在现行学制的框架之内,给学生以升级与转学的自由,
使天才生不致受年级的限制和埋没。胡适在梅溪学堂和澄衷学校就读
时就跳过班,在上海读书的五年间先后换过四所学校,因此没有受压
抑的感觉。
打通文科与理科的森严壁垒,让文科学生多懂一些科学,让理科学生多
了解一些世界思潮和人生问题,在胡适看来也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举措。
因此,他赞同蔡元培在学制改革方面文理两科合并的主张。今天看来这
种主张在大学虽缺乏普遍可行性,但精神实质还是可取的。因为未来一些前
沿科学的新成果,很有可能在文理学科的交叉地带产生。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胡适还建议大学开设选修科。他以伽利略
为例,说明上选修课等于探险,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胡适举例
说,伽利略的父亲要他学医,有些朋友又劝他学美术,但他都不感兴趣。有
一次在补习班偷听了几何学课程,大有兴趣,结果学了数学,成为了新天文
学和新物理学的奠基人。
为了培养训练有素的科研人才,胡适特别看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和治
学态度,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据说,他这方面的论著总数在
百万字以上。他还对友人说:方法实在主宰了我四十多年来所有的著述。
胡适科学方法的精义可以概括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个字:
所谓大胆就是要敢于言前人未言,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新发明(《清
代学者的治学方法》)。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就是有史以来最大胆
的两三个假设中的一个。大胆的假设的前提是知识的充分积累和思维能力
的不断拓深。一个假设就是一个假设的解决方法。假设选定之后就需证
实或否证。所谓求证就是尊重事实,尊重证据。有七分证据,
不能说八分话。小心的求证,贵在齐全、充分、适用的证据。材料可
以帮助方法,也可以支撑论据。材料不同,做学问的结果与成绩自然不同。
光假设不求证,就会流弊无穷。所以应该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不
断挖掘新材料,寻求新突破。这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十字箴
言的精髓。
胡适提倡的治学态度就是看问题、做学问都能持一种批判和客观的态度,
不易陷入偏见、武断和盲目接受传统与权威的陷阱 胡适的这种观
念固然跟西方哲学中的怀疑主义有关,但也明显受到了中国古典哲学的
影响。比如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就说过: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
疑方是进矣后一句话后来成为了胡适的治学格言。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胡适还十分注重教师的教授法。他认为,不改变
教学方法,教育就不会有长足的进步。他提倡的教学方法是注重自修,注重
讨论,培养学生比较和批评的能力。在语文教学方面,胡适反对那种逐篇逐
句的注入式讲解,而主张教师质疑问难。他还认为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讲演、
论辩的水平,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他断言:长于演说的人,一定能写出好
文章,辩论家也是一样。在外语教学方面,胡适提供了一个经验,叫专修,
即规定一个期限(如半年),营造一种浓郁的外语氛围,集中突出一门外语,
使学生能听、能讲,直到能读能写。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之间培
养翻译人才的举措,在和平时期仍然可以借鉴。
胡适的教育思想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教人如何读书。北宋
欧阳修有一句名言:立身以学习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一个人的精神
发育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阅读史。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
也反映在学生的阅读水平。
为什么要读书?胡适认为,读书不是买时髦衣服,可以炫耀于人,而是
买眼镜,使自己的眼光明晰远大,小的可以放大,模糊可以看得清楚,远的
可以变成近的,所以读书不能畏难。越难读的书我们越要征服它们。因
为这类书更能帮助我们扩大眼界,增长才智。胡适有一个读书的诀窍,就是
求知要带问题。他精辟地指出: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没有问题
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而
解决问题有五个步骤:一、产生疑问;二、明确难点;三、如何解决;四、
解决方法;五、予以证实。
胡适在读书过程中,能够辩证处理精与博的关系。要精,
就必须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指识字,口到指诵读,
心到指领会含意,手到是写出的心得。博就是开卷有益。
宋人王安石在《答曾子固书》中说: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意思是,
光读经书并不足以读懂经书。王安石注重读《难经》、《素问》、《本草》
等子部书籍,又放下架子向农夫女工请教,对他领悟经书帮助极大。这也说
明了读书可以帮助读书。
胡适的这种用读书帮助读书的方法也叫致知后读法,是一种力求沟
通文理的现代通识教育法,其依据就是知识的触类旁通。理科与文科虽然
学有专攻,两者之间又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胡适举例说,直到清朝还有许
多学者读不懂《墨子》一书,但光学、几何学、力学、工程学知识普及之后,
《墨子》中的很多知识就能读懂了。所以读别种书愈多,对某种书籍的理解
就愈深。只有博览群书,才可精读一书;以读攻读,这就叫做致其知
而后读。
在读书过程中,胡适总结出一个四字诀。古人有一个做官的经验,
叫勤谨和缓。胡适认为这同样适用于做人、做学问。做学问的勤就
是不偷懒,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尤须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如果每天花一小
时读十页书,那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这样就
可以为成为学者打下基础。佛教典籍中有一句话,叫功不唐捐,意思是
为追求学问付出的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
和就是心态平和,态度虚心,不要武断,不持成见。缓就是适当放
慢节奏,不要轻易下结论。胡适举例说,有一种专治花柳的药,叫606,
就是经过606 次试验才最后获得成功。胡适从自身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些读
书心得,无疑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笔者在粗读胡适有关教育的论述中还有一个感受,就是他的有些观点对
于当今教育现状仍有针砭意义。比如胡适反对教育的营业化。他指出,
办学如果单纯以赢利为目的,扩招学生越多,野鸡学校越多,粗制滥造的毕
业生越多,教育的信誉也就越来越低落。而要杜绝这一弊端,他认为关键是
在迅速普及义务教育,推广助学金和免费读书的制度,使学生在求学期间获
得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在《学生与社会》一文中,胡适提出了一种完全教
育的主张,即量与质并重,普及与提高并重,家庭教育与社会教
育并重,文科与理科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有用与有趣并重,精
与博并重,手段与目的并重。这里讲的并重,不能理解为半斤
对八两,而应理解为不可偏废。这种主张对于矫正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
价的盲目扩招无疑是有警诫意义的。
胡适针砭民国时期教育界的弊端时,曾提到制造和使用假文凭现象。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平有专门制造假毕业文凭的机构,价高时每张可
卖80 元,滥印时平均也可卖到18 元。胡适指出,要杜绝这种现象,应
对的办法就是允许同等学力的学生投考相应学校,而不拘泥于文凭。我
们痛心地看到,时至今日,单纯以文凭录用人才和制造假文凭的现象仍
未彻底杜绝;即使是正规学校颁发的真文凭,知识含量也有缩水的趋势。
这跟教育产业化过程中,学校无节制扩招,导致学生严进宽出或宽
进宽出密不可分。
胡适教育思想中还有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观点,就是提倡职业教育。
胡适指出,1922 年曾在济南召开全国教育会议,讨论改革教育制度,曾呼
吁重视职业教育问题,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办职校需跟工厂或其他机
构(如医院、旅游、餐饮等)配套,受到一定限制,致使职业教育不发达,
国家缺乏技能型人才。近日,国家教育部门明确了高等教育院校改革方向:
普通高等院校1200 所学校中,将有600 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比例达到
50%,说明当前高校培养的普通脑力劳动者已超过了经济的吸纳能力,造成
供应过剩,而经济机构转型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这也证明了胡适某
些教育主张的前瞻性。
无疑,胡适的教育观的确存在历史局限性。不过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批
判胡适思想的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的倾向。比如长期以来,胡适对于学生运
动的意见一直遭到诟病,因为胡适跟杜威一样主张渐进式的点滴改良,反对
暴力革命,所以当学生运动成为革命党的第二条战线时,提出学术救国人
格救国的主张,劝学生安心读书、把自己铸就成可用之才的观点
就显得是逆潮流而动,客观上成为了革命群众运动的消防队和灭火器。不过,
胡适并不是一般地反对学生运动。如果这种运动能调动学生的自动精神,引
起学生对于社会国家的关注,使学生增加团体生活的经验,他认为那就是一
种好事,如五四运动。但胡适反对学生动辄以罢课作为武器。因为罢课
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事情,于旁人无损,于自己无益,还有可能造成逃学恶习。
细读《论学潮》、《为学生运动进一言》等文,感到应该充分看到胡适思想
的复杂性,不能作简单的价值判断。
首先,胡适关于学生运动的思想并非专门针对共产党。胡适提议,学
校对于一切政治派别,应该有同一的公道待遇,不应该特许某一党派公然挂
招牌设区分部,而不许别的党派作政治活动,其矛头显然是针对当时执政
的国民党,因为只有国民党才能公然在学校挂招牌设区分部,而共产党的基
层组织只能处于秘密状况,随时可能遭到迫害。其次胡适认为应该看到学潮
产生的社会原因:一,经费不足,又不按期拨付,故学校不能安定。二,
校长与教职员不够领导学生的资格,故学校风纪不能整顿。三,国家政治不
能让人满意,故青年倾向政治活动。四,国家用人不由考试,故青年不看重
学生成绩。(《论学潮》)所以要杜绝学潮,就必须根除社会弊端。正如
胡适所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政治太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
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
学生界发生的。我们过去讲学生运动天然合理,或镇压学生运动没有好下
场,也都是肯定进步学生运动对腐败政治有弹劾作用。第三,胡适认为学生
运动应保持高度理性,必须建筑在法治精神的基础之上。这种看法在革命政
党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可能会捆绑群众手脚,因为当时法律不可能给颠覆现
政权的革命活动以保障,但在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却是应
该肯定其合理的内核。同一主张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
这恐怕不应该简单地斥之为双重标准。
在行将结束文本时,需要再回到胡适再造神州新文明之梦这一话题。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教育事业正是
人才成长的摇篮。所以,教育工程是21 世纪实现中国梦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也是从全球视野创建人才强国的支柱和基石。历史的中国是现实的中国的借
鉴,所以我们编选了《胡适论教育》一书,希望能够用教育推动人才强国梦
的实现。
本书编选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欧阳哲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胡
适文集》(全12 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胡适全集》(全44 卷)。
附录整理有《胡适教育年谱》,参校曹伯言、季维龙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胡适年谱》、耿云志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年版《胡适年谱》
及胡适日记,主要涉及胡适工作后在教育领域所从事的活动,其幼年及青少
年时代所受教育部分略去。谱文中的引文皆出自胡适日记。
因编者学识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定然多多,希望博识之士不吝指教。是
为序。说是序,其实不过是一些读书札记和零星感悟而已。
2014 年父亲节草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