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書城自編碼: 278788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智商/智谋
作者: 【日】矢岛美由希
國際書號(ISBN): 9787210082569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5-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12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4.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战争的幽灵
《 战争的幽灵 》

售價:HK$ 105.6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售價:HK$ 225.6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售價:HK$ 78.0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售價:HK$ 81.6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售價:HK$ 117.6
Android自动化测试实战:Python+Appium +unittest
《 Android自动化测试实战:Python+Appium +unittest 》

售價:HK$ 107.8
郭建龙亚洲三部曲:印度、穿越蒙古国、三千佛塔
《 郭建龙亚洲三部曲:印度、穿越蒙古国、三千佛塔 》

售價:HK$ 279.6
工作:从平凡到非凡(原书第5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陶尚芸 译
《 工作:从平凡到非凡(原书第5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陶尚芸 译 》

售價:HK$ 70.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0
《 博赞儿童思维导图 》
+

HK$ 156.0
《 思维导图入门与应用宝典(套装共2册) 》
+

HK$ 54.0
《 做出好决定: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 》
+

HK$ 112.6
《 思维导图高手 》
+

HK$ 54.0
《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30日で人生を変える 「続ける」習慣 》
編輯推薦:
日本思维导图授权培训师私房秘籍和盘托出,一本让你瞬间变聪明的神奇小书。
全球顶尖学府必修的思维整理课,谷歌等世界500强企业员工都在用的思考整理术。
与断舍离、人生整理魔法一起风靡全日本的理念潮流,轻松搞定日常生活中各种小烦恼。
內容簡介:
思维导图是21世纪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是众多全球顶尖学府鼓励学生学习的必备课程,诸多500强企业正在推进员工学习思维导图。被商界和学界视若珍宝的思维导图,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发挥作用呢?答案是:当然没问题。生活中的各类烦恼,上至应对地震、海啸等紧急情况,下至制定购物清单,无论是外出游玩,还是辅导孩子功课,思维导图总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最适合你的思考工具,因为它就是你的思维,那些线条就是你的心意啊!生活中遇到什么麻烦,画一张图,顺着自己的心意去解决,结果一定会出乎意料的神奇。
關於作者:
著者简介
矢岛美由希(Yajima
Miyuki),Re Prism株式会社法人代表,英国ThinkBuzan公司授权培训师。目前在全日本各地巡回举办思维导图讲座,通过教练式培训和育儿咨询使无数普通民众受益。

译者简介
程雨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日语专业,后于九州大学取得社会学硕士学位。译有《宠物犬问题行为处方手册》、《今森光彦的昆虫世界》等图书。
目錄
前 言
1 何谓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怎样诞生的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终极沟通工具 
思维导图的基础知识 
介绍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 
2 大家的思维导图 应用实例① 日常生活篇
应对紧急情况的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制作购物清单 
回顾自己的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开家庭会议 
家庭旅行计划的思维导图 
暑假计划的思维导图 
3 大家的思维导图 应用实例② 学习篇
孩子学画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构思作文 
明确任务的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学写汉字 
有助于考前复习的思维导图 
把思维导图引进课堂 
思维导图搭建心与心的沟通桥梁 
4 大家的思维导图 应用实例③ 职场篇
思维导图手账 
收集共享信息的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解决突发性事件 
用思维导图做讲座笔记 
为演讲画一幅思维导图 
总结发言的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调整工作内容 
为实现计划而制定的思维导图 
规划未来的思维导图 
5 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
纸张寻找笔感好的纸张 
中心图像不需要漂亮的画 
颜色总之就是要五颜六色! 
分支性感曲线最理想 
语言(词语)为每章起一个标题 
层次化刻意为之则适得其反 
TEFCAS总之先试试看 
6 画一画思维导图
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 
日程管理的思维导图 
中心图像的简易画法 
认识自我的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进行沟通 
后 记
出版后记
內容試閱
1
何谓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怎样诞生的
思维导图由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英国广播公司BBC曾播出一期颇有影响的节目,介绍学习障碍儿童通过思维导图发生了很大转变。这期节目使思维导图广为人知,如今,世界各国都在使用这种工具。
人 们 通 常 认 为,1982 年 出 版 的 博 赞
的《 开 动 大 脑 》(Use YourHead)是最早将思维导图介绍到日本的著作。但其实,早在1978年,博赞的著作就已经在日本翻译出版了(《充分使用你的大脑》[Make
theMost of Your Mind])。这本书的修订者正是以卡片数据整理法KJ法著称的川喜田二郎教授。
后来,随着博赞的著作《思维导图》(神田昌典译)的热销,思维导图一词在日本也得到了广泛普及。我的讲座的一位听众告诉我,他们家祖孙三代都很钟爱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日本获得普遍认知的时间或许不长,但说不定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开始使用它了。
只要掌握方法,就会无所不能
思维导图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其创始人东尼博赞刚上小学的时候。
小学按成绩排名分班。少年东尼被分到1A班,而他的好友巴里被分到了1D班。巴里熟知许多昆虫的名字,还非常了解河鱼,东尼很尊敬他。可是,东尼上了成绩最好的A班,巴里却被分到了成绩较差的D班。
天真的东尼萌生了许多疑问:什么是聪明谁决定了聪明的含义,他开始思考聪明为何物。
在少年东尼14岁时,他参加了一场测试阅读速度的考试。这是当时英国升学前的预考。升学后需要阅读大量参考文献,所以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
在这场考试中,东尼一分钟读了214个单词。自我感觉良好的他觉得自己表现得不错,可是,班上有个孩子一分钟读了314个单词,速度比他还快了很多。东尼对班主任老师说:我也想读得和他一样快!
可老师却告诉东尼:这是不可能的。在当时,人们认为阅读速度是一种天赋。正如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不会改变一样,阅读的速度也是固定不变的。听到这番回答,东尼又产生了疑问。他从13岁开始锻炼身体,并曾用半年时间练出了6块腹肌,所以他想:既然身体能通过锻炼变强,那么眼球的转动应该也能练得更加灵活,大脑或许也能通过锻炼变聪明。
此后,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东尼尝试了多种办法,比如锻炼阅读时眼球的转动、为理解书本内容事先做准备等,最终将阅读速度提升到了一分钟1000单词以上。这个经历使东尼相信:大脑拥有无限的潜能。只要掌握方法,谁都能够做到。很多人只是不懂方法而已。
大脑的使用说明书
进入大学后,一波接一波的作业使东尼应接不暇,一筹莫展。于是,他去图书馆查找能够提高大脑使用效率的书籍。然而,他把自己要找的书告诉图书馆管理员后,却被带到了解剖生理学的书架前。东尼解释道:我找的不是这类书,而是介绍如何高效使用大脑的书。而他得到的是管理员冷冷的回答:这里没有你要找的书。
听罢,东尼感到十分震惊。连收音机都有使用说明书,为什么像大脑这么重要的器官却没有说明书?!这件事成为了他人生的巨大转折点。既然没有大脑使用说明书,那我就自己来写一部!没错!这就是思维导图的来历。
说到这里,我们把时间稍稍倒退到东尼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堂课上。在充满期待和紧张的学生们面前,以厌恶学生迟到著称的克拉克教授走进讲堂。点名。说着,教授开始按照名册上的顺序念出学生的名字。一旦发现缺席的学生,教授就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
东尼的一个朋友也缺席了,所以他发现教授并非随口乱说。这给东尼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克拉克教授在课堂结束前再次点了缺席学生的名字,留下一句我会把他们记在名册上的,就走出了教室。东尼飞奔出教室,追上教授,向他提出了一个请求:
老师,请告诉我怎样才能拥有那么好的记忆力。
教授当然没有轻易告诉他,但东尼一连恳求了3个多月,终于得到了教授的回答:记忆有它自己的规律。
记忆术与思维导图
克拉克教授教给东尼的是希腊记忆术。这是一种把记忆对象和周围事物结合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类似于用谐音背历史年号。这种方法只需很少的体力和脑力就能高效准确地记住事物,现在依旧是全球广为使用的记忆术之一。
东尼将这种记忆术记在笔记本上,加以学习,而后又钻研出了一套独特的记笔记法。在此期间,他一直惦记着大脑使用说明书。什么样的笔记才能更为高效地用大脑记住更多的内容?最终,他画出了从中央主题向四周发散线条的放射状笔记,思维导图就这样诞生了。
最初,线条(分支)是用尺子画的直线,颜色也统一是黑色。渐渐地,颜色丰富了起来,线条也变成了曲线,最终进化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思维导图。因为这种奇特的笔记,东尼还曾经挨过教授的批评,但在一次次取得好成绩后,教授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后来,东尼在大学讲授心理学时,发现一些学生总是打盹,不知该如何是好。有什么办法能让学生专心听讲呢?想着想着,东尼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他的板书用的是列表形式。这也难怪他们会睡着。自我反省后,东尼用思维导图代替了列表形式的板书。于是,他的课上再也看不到打盹的学生了。
将思维导图传向世界
在如何让人变聪明的问题上,东尼博赞是非常具有野心的。他之所以参加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门萨(Mensa)的活动,想必也是求知欲使然(事实上他本人的智商也相当高)。前文中提到的BBC节目也是在门萨活动的机缘下得以实现的。
其实,在那期节目之前,博赞从未把思维导图传授给其他人。他围绕大脑开发组织了诸多活动,也发表过论文,但从未介绍或普及过思维导图。可是,BBC的节目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巨大反响,才使他决定以那期节目为基础著书。就这样,博赞开始了思维导图的推广活动。
著作引发热议,人们纷纷给予积极评价,这让博赞也很高兴。可是,尽管很多人对思维导图赞不绝口,却极少有人亲自尝试。得知此事后,为了更广泛地普及思维导图并让更多的人实践它,博赞开始在世界各地举办讲座。
思维导图本是为了提高记忆力而创造出来的,所以,博赞介绍它为一种有助于记忆和学习的工具。然而,随着思维导图在全球的普及和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大,一些人开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记忆和学习之外的其他场合:有人用它发散思维,有人用它管理日程这让博赞本人也十分惊讶:思维导图的可能性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想。
由此,思维导图成了一本真正的大脑使用说明书。它不仅对记忆和学习等输入知识的过程有所帮助,还能用于管理和事项确认,成了一种万能工具。
如今,70余岁的思维导图创始人博赞仍在推广思维导图。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思维导图
东尼博赞的著作《思维导图》被翻译引进到日本后,思维导图就在日本广泛地普及开来。该书的译者神田昌典是日本著名的咨询师,也正因为如此,思维导图最初主要在职场人士之间流传。
但是,思维导图并不只对职场人士有所帮助。在我看来,反倒应该把这种工具积极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所谓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具体来说,比如用思维导图列购物清单、制定旅行计划,或者用思维导图制定夫妻间的约定(家务分工或育儿方针等),还可以用来制作日程安排表和待办事项表(to-do list)。
制作思维导图是将画在中央的主题逐渐细化分解的过程。先把从主题延伸出的粗线(主支)分解成中等粗细的线条,再把每根线条继续分解成细线,然后再把它们分解得更细制作思维导图就是分解步骤的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透彻地分析一个主题。不仅如此,把所有内容都画在一张纸上,可以纵观全局,还能注意到信息之间的联系。
此外,相互连接的线条使分解过程一目了然。细线上的词语是从哪根线上分出来的?它的源头又是哪根粗线?这些问题都能立刻找到答案。可以说思维导图与促成它诞生的记忆术一样,所有信息都是相互关联的。
整理大脑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常被拿来和分项列表作对比。二者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记述,但结果大不相同。二者的区别也许更能凸显思维导图的神奇之处。
首先,我切身体会到的思维导图的一个优点就是便于补充。无论是购物清单、旅行计划还是今天的待办事项,当我们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思考时,是不是时常会想:啊,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如果用的是分项列表,写好后再补充内容总会让列表显得很乱。要是只补充一两处倒也还好,但要是补充内容过多或者想删减部分内容,列表就会变得很凌乱,让人不禁产生重新列表的冲动。结果,在重做列表的过程中,又把刚才想起来的事情给忘了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不过,如果用的是思维导图,就可以随时把想到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添加到图上。要是画不下了,就把分支一直延伸到空白的部分,就能想加多少就加多少。而且,从中间向周围发散的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利用纸上的所有空白。在纸张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思维导图应该能比分项列表记录更多的信息。
其次,延伸分支的动作会使人下意识去思考下面会出现什么内容,因此有助于想起遗忘的事项或想出新点子(激发灵感的思维导图利用的就是这个优点)。我认为,用线条将浮现在脑海中的事物连在一起可以激发思维,从而减少疏漏。
看一看画好的思维导图,我们就会发现,脑子里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都被井然有序地整理在了纸上。主题画在中央,从中延伸出的粗线上记录着重要的信息;粗线上又分出线条,记录着更为具体的内容。要素在线条的作用下自动进行了分类。是思维导图替我们理清了脑内信息,这么说或许也不为过。
思维导图不是魔法道具
从这里我们能发现,思维导图中最重要的就是画画。画画这种行为本身就能帮我们理清思绪,找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线索。所以,要是不画画就无从下手。
话虽如此,但也不是光画一幅放射状的图画就大功告成了。不少人以为,只要画一画思维导图,就能发现些什么(线索或答案),但实际并非如此。在明确自己为何而画、如何使用的基础上动脑去画,这才有意义。这是因为我们画不出自己不知道的信息。虽然思维导图经常帮助我们想起遗忘事项,但它并非魔法道具,变不出我们完全不知道的信息。
不过,整理脑内信息也就意味着让我们意识到还缺少什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不知道哪些信息。这种意识说不定就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或线索。
把自己的思维原原本本地画下来、想起来
当你打算做一个分项列表时,是不是就已经下意识地在脑内进行整理了?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把列表做得漂亮一些,思考怎样才能从上到下排列整齐,如何给事项分门别类。这样做反而会搅乱脑内的信息,有时回头去看做好的列表时甚至不知道上面记了些什么。
相较之下,思维导图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随心所欲地绘制。一根线条可以分出任意根细线,根据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分出更细的线条。这些情况都是允许出现的。也许我们画好的思维导图上只有一根主支(第一批粗线条),但只要看到这张图就会明白,在这个主题下只需深入思考一项内容。
另外,此前我提到,思维导图便于补充内容。反之,如果中途想要删掉一些内容,建议不要用涂改液抹掉,而是用叉号或双横线划掉,把内容保留下来。这样就可以在今后追溯自己的思维过程。只要知道自己想起了这件事,但还是把它删掉了,就能回想起为什么把它删掉。
思维导图将我们的思维原原本本地体现了出来,也便于我们回想起思维的全过程。当我们用分项列表做记录时,是否曾经冒出过这样的疑问:列表的第三行是什么来着这一项的下面写的是什么来着?只顾逼自己做出条理清晰的列表,结果记下的内容事后连自己都想不起来。
思维导图完全再现了创作者的思维,只要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回想,就能轻松回忆起来。这些要素不是零散的,它们通过分支连在一起,使我们能一个不落地想起所有必要事项,是名副其实的顺藤摸瓜式回忆。
颜色和形状是对回想大有帮助的两个要素。只要看一看本书中收录的思维导图,就会发现思维导图都是五颜六色的。使用多种颜色也是绘制思维导图的一项重要规则(详见第144页),丰富的颜色和从中央向四周尽情伸展的线条可以帮助人们用视觉记住所有内容。
所以,大脑无须承受过多负担(压力)就能回想起来。我记得是写在右下方用的是红笔,所以它的主支是△△旁边写的是○○思维导图原本就是为改善记忆而创造出来的工具,自然有利于记忆和回想。
形象地表达杂乱日常
在随心所欲绘制出的思维导图上,线条自然而然地分门归类,信息整理得井井有条,但还是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
我认为,这正反映了人脑的状态。人脑中的所有信息也不是一项项排列整齐的。虽说所有信息都彼此相联,但关联形式却是因人而异。有的关联形式会超出他人的想象(也许连本人也想不到),有的信息两端关联的是毫不相干的信息。
况且,日常生活本就是杂乱的,充斥着太多需要思考的事物,成家后更是如此,而思维导图能够将这种杂乱无章原原本本地再现出来。尽管信息是杂乱的,但通过颜色和线条进行了整理,回头再看的时候自己和他人都能看懂。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可以用感觉去理解思维导图上的信息,而不需要靠道理和理论。这是思维导图也适用于儿童的一大原因。
譬如,就算不清楚A和B为什么会相连,只要分支将两者连在一起,我们就知道它们是有关联的。此外,只要看到粗线上分出的细线,就会明白一个较大的要素被分成了几个小要素。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掌握该主题的整体结构和层次。换言之,我们可以系统地理解主题。实际上,思维导图的规则之一便是层次化,只要遵循这条规则画思维导图,其结构自然都会一目了然。但层次清晰给思维导图增添了另一个加分项,那便是传达能力。
让他人看一看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就能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思考。比如,在说明今年暑假想去冲绳的原因时,用不着解释为什么想去、冲绳的优点、有什么好处等问题,只要让对方看看思维导图,就能让他顺着自己的思路感受想去冲绳的原因。
也就是说,思维导图也可以用于沟通。忠实再现脑内思维的思维导图能够将难以言表的心情和口头说不清楚的事情全都总结下来,并以紧扣主题的形式传达给对方,可谓一种终极的沟通工具。
思维导图是终极沟通工具
思维导图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大有帮助,本节将说明其中的原因。如前面所说,思维导图的传达能力也会促进沟通,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透过思维导图能准确了解对方,因为思维导图不会说谎。
与他人初次见面时,你会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对方呢?你是否常常从外表(表情和服装)、谈话方式(语速和声调)、谈话内容、行为举止和礼节等方面去了解对方的为人?但其实,光凭这些我们只能了解很有限的一部分。
比如说,请想象有这样一位男士他眉毛上挑、留着平头,见到别人会干脆宏亮地问一声您好。他态度谦虚,用的自然是敬语,不管遇到何事都不会说别人的坏话,对谁都表示尊敬的态度。
如果这位像武术家一样的男士所画的思维导图线条很细,颜色用的都是粉彩色,你会作何感想?你是否会觉得,这个人看起来强硬,可说不定是个心思细腻的人?随着对他的了解逐渐加深,你或许就会确信自己猜得没错。
也就是说,我们能透过思维导图感知一个人的风格本性和本质等部分。与其观察外在要素或客套几句,还不如看几张思维导图就能准确抓住对方的为人。这种例子其实并不少见。
用思维导图了解人
除了对思维导图的整体印象外,细节的画法和描绘内容也会透露出创作者的特征。从线条(分支)的画法可以看出性格倾向,线条的粗细代表观点的强弱,长度代表决策能力和利落程度,而线的弧度往往反映了情绪的波动性。
这些是我在做培训师的这些年间,通过接触其他培训师、讲座学员和活动参与者的思维导图积累下来的经验,应该是比较准的。
用色也会反映出人的性格。当然,手头的彩笔颜色够不够多也是影响用色的一大原因,但即便如此,有的人会使用同种色系的颜色,有的人则使用反差较大的颜色,有的人是拿到哪种颜色就用哪种,有的人则是一边选颜色一边画。
从线条上的词语(语言)能看出一个人的思维(嗜好)倾向。有的人惯用和语词(纯粹的日本语,也叫训读,可以理解为和汉语一点也不相像的日语编者注)和平假名,有的人则大量使用拟声词,使用倾向各不相同。此外,只要看一看画在思维导图上的主题,也就是思维导图的中心内容,就能明了作者感兴趣的领域。除了这些以外,纸上的线条和文字是写得满满当当还是留出了空白和间隙,这个区别也能反映创作者的脑内状态。
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思维导图还能探明两个人是否投缘。如果觉得这幅思维导图画得不错,那么在和它的作者交流时也不会有反感;相反,要是觉得受不了或不喜欢这幅思维导图,就算对作者的其他条件都很中意,或许还是很难加深对彼此的理解。
思维导图都长得差不多吧?抱有这种想法的读者,请看第2章到第4章。其中介绍了很多鲜活的思维导图案例,都是听我讲座的学员们提供的。每一张是不是都完全不同?如果你觉得有两幅长得很像,那它们一定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思维导图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心里话、意图、见识、思维方式、品位等各个方面。当然,只看一幅图难以准确了解所有信息,但与只靠外观和说话方式作判断相比,用思维导图来了解一个人要有效得多。换言之,不用再为了解对方而花时间花精力进行多次交流,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更准确地了解对方。
只要准确了解对方,就能将自己想表达的信息迅速精准地传达给对方,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另一方面,就算对方没有说明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我们也能用思维导图进行事先预测并加以应对,以发挥对方的强项,弥补对方的弱项。
用思维导图传达信息
思维导图被视为有效沟通工具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利于传达模糊的情感和感受。讲一个我的学员F小姐的故事。F小姐是一个安静而温和的人,她来学习思维导图是为了解决不擅长主动和周围的人沟通的问题。
讲座进行到后半部分,大家在一起讨论课题。这时,F小姐身边聚集了很多学员。原来是F小姐画的思维导图太有魅力了。她的中心图像是一幅自画像,其画技之高甚至让人以为是出自插画师之手。不仅是中心图像,连分支和上面的词语也很柔和,结构匀称。
不擅长与人沟通的F小姐将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画在了这幅思维导图上。也就是说,其他学员不是被F小姐漂亮的思维导图所吸引,而是被蕴涵在图中的她的心声所吸引,才聚集到了她的身边。
过于为他人着想的F小姐总是无意间就打消了自己的想法。而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她明确了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不仅如此,用插图表达难以言表的心情并将其成功传达给周围的人的经历也增强了她的自信心。
用思维导图分享
不知该如何表达现在的心情怎样才能让对方明白这种感受呢,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候?很多情况下,这种难以言表的感觉是基于我们每个人的过去经历和体会形成的,也可以说是思维的前提条件。
比如说,忙碌一词的使用场合也会因人而异。忙碌与否,不仅取决于办事能力和管理能力等个人因素,有时还会和平时的状态甚至过去的经历进行对比。恐怕没有人能一口咬定,
数值达到这个水平就是忙碌,达不到就是不忙。即使自己毫无疑问地感到忙碌,但要用语言把这份感受传达给他人却是难上加难。
你或许经历过这样的事:自己觉得不是很忙,可周围的人却跑来跑去,直呼忙昏了头!这时,如果只用自己的前提条件(不是很忙)谈事情,肯定谈不拢。或许你不理解对方为什么那么着急,但对方(前提条件=忙昏了头!)也不明白你为什么会那么悠闲。
双方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但忽视对方前提条件的主张就可能引发不快,给对方留下自己的想法被否定了他把他的意见强加于我的印象。这样一来就谈不上相互理解了,两人的关系也会很尴尬。
对于相互理解并相互尊重的沟通而言,与对方感同身受是重要的前提。就算不能理解,也要了解对方心中所想,这是沟通的第一步。你在忙着做什么有多忙和平时有何不同用思维导图进行问答就能防止自己将主张强加于人。
也许你会想,这些问题直接问对方不就好了?但两者截然不同。口头提问时,嘴里容易溜出一些多余的话。比如,对于你在忙着做什么,如果你理解不了对方的回答,是不是就很想说你那样很奇怪你做错了之类的?听到我们这么说,对方也会回击奇怪的是你你做得才不对这样的沟通可算不上顺畅。而且,若是被人一个劲地追问什么地方感觉如何,就会产生自己在接受审讯的感觉。
思维导图有一条名为1分支1单词的规则。一根线条(分支)上只能写一个词(详见第151页)。所以,在回答你在忙着做什么时(在线条上写作什么事),肯定会蹦出诸如家务学习等单词。如果不明白对方的意思,就再引出一条线,写上为什么。在反复问答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对方意外的感受,对方或许也会发现自己未曾察觉的复杂心境。
不仅如此,用画画代替说话这一点也非常重要。画画创造了一种倾听对方发言的氛围,将全过程记录在思维导图上,便于随时俯瞰对话的全貌。只要看一看全貌,说不定就会发现,自己之所以感到家务很忙,原来是另有原因。
认识到彼此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沟通也就变得舒畅惬意。而第一步就是用思维导图了解彼此在前提条件上的不同。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非一件坏事,而同时听取对方意见并找出双方的共同之处,使沟通顺利进行下去,这便是思维导图这种工具的优势。
与身边人的沟通
当我们探讨沟通的时候,对于多数人来说,沟通指的不就是与身边人的沟通吗?配偶或伴侣、父母或孩子,抑或是好友,正因是平日里和自己走得最近的人,才希望和他们沟通得顺畅愉快。同样,在职场上,与关系更近的同事和直属上司的沟通要比不常接触的人重要得多。然而,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关系很近,沟通才会不如意。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沟通之所以遭遇挫折,是因为对方的本意和自己的理解出现了不一致。如果理解不了对方的意思,就会嫌沟通很麻烦;有时自以为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但还是产生了误会。小误会日积月累就会招致大的误解。
还有,在与身边人的沟通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依赖对方。他肯定明白我的意思他是什么意思?算了,不想了,这样更容易产生误会。又或是当意见出现分歧时,如果双方不太熟,还会努力寻找相同之处;然而,随着关系越来越近,两人会愈发在意彼此的差异,非但不去理解,还会产生对抗。
关系好的时候倒也无所谓,可一旦感到沟通不畅,依赖和对抗的情绪就会有增无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请务必使用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消除育儿中的不安
我的一位学员的故事非常感人。
这位男士为学习思维导图,报名参加了我的讲座。他在讲座中问我:这个思维导图能消除育儿中的不安吗?曾当过保育员的我立刻回答:
效果很好的。它能帮我们客观地看清产生不安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位男士的孩子刚6个月大,妻子对育儿感到非常不安。担心妻子的他想着思维导图或许能消除育儿中的不安,于是来听讲座。
虽然他的妻子从未来听过思维导图的讲座,但这并不是说思维导图无法帮她消除不安。事实上,丈夫和她一起画了思维导图,就帮助她消除了育儿中的不安。
在这对夫妻的例子中,丈夫认为:孩子出生后,妻子很怕育儿方法不科学,变得有些神经质。我要少插手,尽量让她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抚养孩子。于是很少干预妻子。另一方面,妻子却觉得很不满:孩子出生后,丈夫总是希望我做一个理想中的母亲。我想继续维持二人世界时的温馨甜蜜,同时体验育儿的乐趣,两个人一起商量把孩子养育成什么样的人,可他却让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好像放弃了做父亲和做丈夫的责任。
在育儿阶段,夫妻尤其会对对方抱有过多期望。由育儿困惑导致的不安往往使感情不再宽容,向对方提出的不满和要求越来越多。这时,只要夫妻二人一起画一画思维导图,了解彼此想做的事和希望对方做的事,就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的夫妻关系。
用思维导图提高亲子间的对话能力
在成立公司之前的20年间,我一直从事保育员的工作。现在,我还积极开设了思维导图的亲子讲座。在这些经历中,我观察了很多父母和孩子,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中都充斥着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氛围。
反之,僵持的亲子关系经常存在这样的情况:父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或者不分青红皂白就拒绝或否定孩子的意见。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也会想去顶撞父母。
多数家庭在孩子上幼儿园或保育园的时候会接送孩子,也就便于掌握他们每天都做些什么。可是,等孩子上了小学,朋友圈子越来越大,父母渐渐对孩子的生活缺乏了解。就算问他们今天干了什么?得到的回答也只有玩了游戏或去了○○,对话很难继续下去。双方逐渐嫌对话很麻烦,父母对孩子愈发不了解这种问题时有发生。
还有一种家庭,孩子很喜欢和父母聊天,但父母没有精力陪孩子。
结束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后,还要认认真真听孩子说话,确实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把孩子说的话听漏了,回应也变得敷衍。可是,孩子对父母的这种态度非常敏感。如果只能得到父母敷衍的回应,孩子也会觉得没意思,渐渐地就什么事都不说出来了。
话虽如此,父母要是主动提出过多的问题,也会打乱孩子的说话节奏。不只孩子如此,如果你在难得聊天聊得兴起时,有人总是打断你,想必你也会觉得很烦,兴致大减,甚至可能还会扔下一句算了,够了!就不再聊了。
在关系变僵之前,我建议父母务必和孩子一起画一画思维导图。不用把它想成改善亲子沟通的途径之类很高深的技术,只要把思维导图当作一种了解孩子的行为、思考和感受的工具即可。不用说,强迫最要不得,应选择孩子愿意积极参与的主题,让他自由地绘制思维导图。
我特别推荐用思维导图总结学校活动的经历,比如运动会或郊游。像学校的事快乐的事这种抽象的主题对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很难激发出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建议准备一些能具体回忆起来并且画起来很愉快的主题。
一位家长告诉我,听完亲子讲座后,她的孩子把在林间学校的经历做成了思维导图。这位母亲说,通过画思维导图,她对孩子的生活和喜好有了更多的了解:比起篝火晚会之类的活动,他的线条更多是关于吃的东西。这点很像我家馋猫儿子的风格。
还有很多家长经常问我如何用思维导图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我认为,辅助学习是其次,快乐画图才最重要。等孩子愿意主动绘制思维导图后,再提示他,这个是不是也能用在学习上啊?这种做法更容易被接受,孩子也会乐在其中。
填补隔阂的思维导图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被对方理解成了不同的意思,而感到不知所措。若只是轻松地聊聊天,倒也可以一笑了之,但有时候小误会也会招致更大的误解。
比如,听到有人说最近总是睡不好时,你会想到什么?你可能会想,是开心事太多,兴奋得不想睡觉吗也许是工作太忙,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而实际上可能却是附近半夜在施工,睡得不踏实。
制作思维导图就是将一个主题分解成多个部分(主支),再把每个部分进一步分解为细线(分支)。比如说,从苹果这个主题最初可以分出水果红色圆形等主支。然后,可以从水果再分出香蕉橘子西瓜等其他水果的分支。接下来,香蕉又分成了长的黄色等分支思维导图就是分解的不断重复。
也可以说,制作思维导图就是思考给任何事物划分分支的过程。养成这个习惯后,我们就不会在日常交流中只抓住对方的表面意思了。要是朋友说最近总是睡不着,我们会想怎么会这样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睡不着呢他之前说附近正在建公寓,也许是被噪音吵得睡不着吧,像这样展开想象,不断挖掘下去。
另外,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思维导图,我们能切身体会到自己的思维和他人相比有什么独特或创新之处。这样我们就会认识到,其他人的思维模式也各有特点,人的思维并非千篇一律。从苹果出发,有人会分出水果红色圆形等分支,有人则会联想到果汁馅饼糖果。
只要通过思维导图成功地体会到这种差异,我们就不会只靠自己的理解习惯去认定或判断。就算是一句无心之言,我们也会思考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并对对方的脑内地图充满兴趣。
无论我们再怎么为对方着想,如果想偏了,沟通就无法成立。纵使我们绞尽脑汁思考他肯定是这么想的如果是我的话会这么想,但自己和他人心中所思所想的差别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如果只凭推测冒进,可能会使二人关系出现巨大的裂痕。
而能够协助双方磨合的正是思维导图。前文介绍的那位妻子陷入育儿不安的男士在事后发来了这样一封邮件:我们明白了彼此现在的想法以及希望对方做的事,并且一起积极地讨论了今后该怎么做。这次经历让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思维导图作为沟通工具的伟大之处。
掌握思维导图,就具备了探知所有可能性和更加具体地思考问题的能力。称其为无边无际的思考能力也不为过。不要因为说了对方也不明白或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而急着放弃,让我们用真正理解与认真倾听来缔造零误会的优质沟通吧。
思维导图的基础知识
绘制思维导图需要遵循一些规则。倘若你想现在就动手画一画思维导图,请直接跳到第5章去学习详细规则。
但是,如果你想先了解一下思维导图是什么、怎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何改善沟通质量的话,本节介绍的基础知识就能解答你的疑问。
那么,我就对照着本书最前面的思维导图来做一个简单说明。这是一幅介绍我自己的思维导图。我画这幅图的目的是让各位读者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过后你就会发现,我除了思维导图之外还进行教练式培训 [coaching ] 和育儿支持工作)。
原则上,思维导图画在A4或A3大小的白纸上,纸张横着摆放(熟练后也可以画在手账上)。位于中央的是表现主题的中心图像,它是思维的出发点。
我经常拉着行李箱外出讲座,所以就画了一幅拉着行李箱的自己。
不过,中心图像不一定非得是图画,也可以贴上照片,或者只用文字和抽象的图形。
从中心图像向四周伸出的弯弯曲曲的线条就是分支。它用来分解主题,引导我们的思维。直接与中心图像相连的粗线名为主支,是对主题进行的第一次分解。从主支联想到的事项就作为主支下的分支不断分解下去。
分解完主题后,在每条分支上用词语(语言)写下该分支的内容。
这一步有一条重要规则,即1分支1词语。举个例子,如果要在苹果下面延伸分支,我们不能分出一支红色的水果,而要把红色和水果作为两个不同的分支。红色的水果会限制接下来的思维,但红色和水果的联想范围是无止境的。
此外,如你所见,思维导图中使用了很多种颜色。这不是因为它的作者(也就是我)喜欢五颜六色的图画,而是因为使用多种颜色是思维导图的一条重要规则。总之就是要五颜六色!实际上,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的主支,整体结构就会一目了然。而且,一边思考接下来要用哪种颜色一边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乐趣十足呢。
另一条重要规则就是层次化。请观察一下我画的思维导图。从中心图像伸出的5条主支比其他的分支要粗得多。而且,与主支直接相连的分支也比较粗,再往下的分支则是用细笔芯的笔画的。
像这样体现出层次感,重要程度就会一目了然。反过来说,绘制思维导图就是把重要元素逐渐分解为细小元素的过程。而且,当我们有意识地突出层次感后,思维导图就能清晰地呈现出整体结构和层次。
希望大家能对以上这些规则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幅思维导图是我以培训师的身份画的一幅范本。从下一章起,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普通人画的思维导图,这些图中有很多值得参考的地方,它们将告诉我们如何在实践中遵守以上这些基本规则,或者怎样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