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帝国的智囊团.大唐名相

書城自編碼: 270595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邱雨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356765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2-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72/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士绅社会: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最高阶段
《 士绅社会: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最高阶段 》

售價:HK$ 57.6
盘扣制作入门必备
《 盘扣制作入门必备 》

售價:HK$ 69.6
明朝大悲咒(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明史随笔)
《 明朝大悲咒(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明史随笔) 》

售價:HK$ 66.0
野村克也胜负哲学
《 野村克也胜负哲学 》

售價:HK$ 64.8
穿越中亚:从阿拉木图到大不里士
《 穿越中亚:从阿拉木图到大不里士 》

售價:HK$ 69.6
书人有七:思想的活力
《 书人有七:思想的活力 》

售價:HK$ 70.8
明朝帝王师(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明史随笔)
《 明朝帝王师(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明史随笔) 》

售價:HK$ 69.6
SaaS产品实践方法论:从0到N构建SaaS产品
《 SaaS产品实践方法论:从0到N构建SaaS产品 》

售價:HK$ 9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1.0
《 帝国的智囊团.大清名相 》
編輯推薦:
以名相名臣的经韬纬略从政,可以成就伟业;
以名相名臣的器量胸襟经商,可以创造财富;
以名相名臣的深谋远虑处事,可以步步领先;
以名相名臣的聪明才智治学,可以博古通今。

本套丛书选取中国历史上代表性的朝代,每个朝代选取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是站在朝代兴衰转折点上的关键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透过他们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王朝的发展脉络,看到个人奋斗与王朝兴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古之名相,无不是人中之杰,今之人可以为鉴否?
內容簡介:
本书是“帝国的智囊团”系列中的一本,选取了唐朝的名相:长孙无忌、狄仁杰、郭子仪、牛僧孺。
唐王朝是中国民族的符号和骄傲。从贞观之治到女主临朝,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兴衰迭代,波澜壮阔。本书的主人公们,无论后世对其评价如何,他们都在这段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唐王朝兴盛还是衰败,他们都裹挟其中。他们是皇帝的臣子,他们是百官的首领,他们更是时代和历史的缔造者之一。
關於作者:
邱雨,历史专业,自幼爱好文学创作,曾任教师。对隋唐文化涉猎颇深,现为自由撰稿人。
目錄
第一篇 长孙无忌——凌烟第一臣

第一章相识于年少003
贵族少年003
南征北战008
李世民的危机012
政变前后016

第二章贞观大业020
任亲与避嫌020
图录凌烟阁025
为臣之道030
长孙兄妹的默契034

第三章太子的悲剧038
三个外甥038
太子造反案043
长孙无忌的选择046
唐太宗的遗嘱049

第四章顾命大臣053
永徽之治053
意外的敌人058
大殿上的闹剧062
沉默的结局065

第二篇 狄仁杰——心存大义

第一章初涉政坛073
助手与对手073
入朝077
显身手081
拜相之路085

第二章直臣与酷吏089
谷底089
逃出生天094
敌手098

第三章匡扶李唐102
老骥伏枥102
一力定乾坤107
苦果113
万世楷模117

第四章最后的时光122
人无完人122
伯乐130
波诡云谲134

第三篇 郭子仪——力挽狂澜

第一章天下大乱143
英才亮相143
纵横149
马嵬驿兵变153

第二章重整旧河山158
两京之战159
北伐164
似敌非敌167

第三章中流砥柱172
老将出马172
李光弼其人176
战吐蕃180
单骑退回纥184

第四章完美的人生188
仁爱厚德188
大智慧193

第四篇 牛僧孺——人在江湖

第一章生逢乱世201
出仕201
先抑后扬206
艰难辅政路209
姑且养之213

第二章独善其身217
皇帝的密谋217
贬谪222
地方任上226
所作所为230

第三章正道沧桑235
风波235
再沉浮 240
唐武宗243
光辉末路248

第四章生前身后名252
思想与主张252
牛僧孺其人257
內容試閱
永徽之治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继位,史称唐高宗。
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改国号为“永徽”,唐朝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新旧交替之际最易生事,高宗继位初年很不太平,地震、水灾连绵不断地发生,境内有人闹起义,境外有人兴兵挑衅。李治只有二十二岁,在当太子的几年中他学到了不少知识。
贞观政府是一个开拓型政府,它四面出击,对内建立制度和秩序,对外树立威严和形象。唐太宗雄才大略,他将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都做完了,所以,以李治为首脑的永徽政府只能是一个守成型政府,它要继承并发展贞观之治,这是长孙无忌的想法。长孙无忌在做事的过程中,始终遵照着贞观时期的政策和标准,在永徽初年,这的确保证了政权的稳定。
长孙无忌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李治如何执政,但教育方法却很成问题,李治听到的都是“你父亲是如何做的”,李治崇拜李世民,所以,开始的时候,对父亲的做法,他欣然接受。他像父亲一样鼓励农耕;像父亲一样提倡节俭;像父亲一样接受进谏;像父亲一样在有天灾的时候责备自己,向百姓检讨;像父亲一样在有人上书弹劾长孙无忌权势太盛时,将奏折拿给长孙无忌,表示自己毫无猜疑之心。
在永徽初年,高宗李治也离不开舅舅。李治就像一朵温室中的花朵,突然要去户外生活,接受风吹日晒雨淋,这一切都让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可以依仗的经验、可以凭借的智慧,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就像他的拐杖,让他一点一点学会走路。可以说,这并不像一种君臣关系,更像是一种师生、父子关系。
在朝廷上,渐渐有了“长孙无忌专权”的成议。李世民死前、高宗继位后,将太多的官衔加在了长孙无忌身上。在贞观二十二年(648),长孙无忌就已经“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也就是说,他一个人当了三省的长官,换言之,他的职权范围和皇帝没区别。当时李世民尚在,长孙无忌毫无心理压力,这么多年来,他们君臣间就是这样互相信任着对方。
等到高宗继位,长孙无忌依然全权领导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他做事谨慎,自然知道如此高的地位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他主动向高宗辞掉了尚书省的官职,于是,同为元老大臣的李勣成了尚书仆射。而李勣明白长孙无忌此举的用意,又见高宗对长孙无忌的信任无以复加,当下领着空衔,尽力避免与长孙无忌发生冲突。
后人常常评论长孙无忌专权。唐朝的政府班子里宰相的数量总是不定,有时三五个,有时更多,为的就是防止权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但在永徽初年,宰相班子和朝廷重臣里几乎清一色是长孙无忌选中的人,例如褚遂良、韩瑗、来济、于志宁,长孙无忌也的确懂得如何排挤掉对手,从这一方面来说,他也的确在弄权。
但这种评价又说不上特别公允,长孙无忌有他的局限,但他从未染指兵权,也就是说他并不能威胁李治的地位。他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维持着自己的权势,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从未想过威慑君王,这也是一直以来,李世民对他放心的原因。
永徽政府面临的问题很多,作为贞观政府的接棒者,李治需要在父亲留下的庞大遗产中不断思考,在内事上,李治只需不改变父亲的政策,国家就能按照一种惯性持续发展,何况,还有长孙无忌一班人马及时帮他解决问题。永徽年代,社会生产总值持续提高,人口大增,这让高宗和元老大臣们很是自豪。
内事不用发愁,但有两个问题让李治很是挠头。
一个问题是外事问题。唐代疆域太大,外敌太多,李世民带着他的猛将们四处征讨,才牢牢地维持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又靠着有力的外交政策,保证了边境的安全。但到了永徽年间,当年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功臣们死的死老的老,新一批将领还没成长起来,正是青黄不接之时。突厥、回纥、吐蕃、高丽、西域大小国家,都可能给大唐带来灾难。如果一味设置重兵,就会给国库造成沉重负担。李治既没有出色的战略头脑,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外交政策。好在永徽初年,大唐边境相对太平,太宗留下的军队还在兢兢业业地守卫着边疆,李治担心的大规模外战并没有发生。
另一个问题是君臣问题,说具体一点,就是他与长孙无忌的关系问题。李治年纪渐长,对国家政治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非常想摆脱父亲的影响,他首先必须摆脱的,就是父亲留下的这批元老大臣。因为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们,永远在用李世民的思想做事,用贞观政府的风格做事。而李治想要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风格行事,偏偏元老们都希望他成为李世民。
李治不是李世民,也没有变成李世民的可能,这让长孙无忌很是失望。当然,这样一位皇帝更好控制,更能保证他的地位,这大概是唯一的好处。他没有察觉李治心中滋生的怨气,还在充当着帝王的老师,给李治讲为政的道理。李治不耐烦,一时之间却也离不开舅舅,他也知道这位舅舅的确为自己做了不少事。
唐永徽三年(652)年底,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房遗爱的妻子),联合武将薛万彻、功臣柴绍的儿子柴令武、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景企图谋反,事发后,高宗大惊,命长孙无忌亲自审理此案。
长孙无忌查阅卷宗,提审嫌犯,寻找证据,发现案子并不复杂。高阳公主为人骄纵,曾和父亲李世民有嫌隙,又因丈夫是次子不能沿袭房玄龄的封号、财产而心生不满,就怂恿一干不得志的武将、大臣、亲王,并联合一群和尚道士一起造反。这样一群乌合之众能成什么事?但长孙无忌心中警钟直敲,几个蹩脚的小角色都敢造反,这不正说明朝廷不稳吗?
长孙无忌决定借这个机会清除皇位的潜在威胁者和朝中的隐患。他突然想到了吴王李恪,这个唐太宗曾想传位的亲王。李恪人望甚高,如果他想要造反,恐怕不是小打小闹;又想到江夏王李道宗,这是唐朝开国功臣,手握兵权……一件小小的谋反案迅速扩大,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下,房遗爱疯狗一样咬出了更多与造反完全无关的人,诬陷他们全都参与了造反。最后,这些人不是被处死,就是被流放。
李治对此心知肚明,当了几年皇帝,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他的思想也有了转变。从前,他重视父亲亲情,重视手足血脉,如今他也明白,和皇位比起来,这些都可以靠边站。吴王李恪很有声名,他也担心吴王生事。就算吴王本人没这个意思,难保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吴王名号对他不利。吴王被处死,一了百了。但他也觉得牵连的人太多,想要开口求情,被长孙无忌一口拒绝。
李恪临死前悲愤地大叫:“长孙无忌这个弄权奸贼,竟然如此陷害良善之辈,倘若社稷有灵,就一定会让长孙一家不得好死!”
长孙无忌对高宗有三功:拥立之功,教导之功,固位之功。这些事固然夹杂了长孙无忌的个人私欲,但李治能够当太子,顺利接班,稳固政权,靠的的确是长孙无忌的力量。长孙无忌最大的失误,就是总是希望李治乖乖走李世民的道路。很明显,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影子,但他不能要求一个帝王成为另一个帝王的影子。
而习惯了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长孙无忌的心态也难免有一些变化。从前长孙无忌懂得盈满则亏的道理,总在避嫌,总是低调,如今他却欲罢不能,他也开始靠自己的权力排挤他不喜欢的大臣,提拔亲近他的人,他也开始留恋权位,就像长孙皇后当年担心的那样。这样的表现,又让高宗李治心生忌惮和厌恶。
高宗仍是心软,再加上能力上有所欠缺,既然长孙无忌并不威胁自己,他就决定由着舅舅,慢慢想办法。何况,长孙无忌只是贪恋地位,并不曾想过要分高宗的权。这一对君臣依然能和平共处,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意外,他们之间本应有一个体面的结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