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感悟人生智慧书系:放下的智慧

書城自編碼: 255595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人生哲学
作者: 山湖居士
國際書號(ISBN): 9787218099200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36/2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5.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82.8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HK$ 70.8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HK$ 117.6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HK$ 82.8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HK$ 59.8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售價:HK$ 93.6
变态心理揭秘
《 变态心理揭秘 》

售價:HK$ 59.8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9.2
《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 》
+

HK$ 55.1
《 感悟人生智慧书系:糊涂的智慧 》
+

HK$ 91.0
《 人生困境整理术 》
+

HK$ 109.2
《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
+

HK$ 91.0
《 你只负责精彩,老天自有安排(宁财神、张嘉佳、伊能静联袂推荐,慕容引刀倾情作画撰序。淘宝热卖神奇故事。700,000人次关注,100,000人次收藏。感动数万买家) 》
編輯推薦:
心灵的修炼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行的,无论身处庙堂还是江湖,生活在繁忙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需要让内心充满宁静,让精神富有营养,才能更容易地感受幸福。心灵修炼、情操培养的图书是具有社会正能量的一类图书,也是值得大力推广提倡的一类图书。
內容簡介:
《放下的智慧》分别从“心空明,众生皆苦:即刻放下便释怀”“罔虚华,境由心生:只缘身在最高层”“抱残缺,缺憾亦美:心安顿悟智慧灵根”“知取舍,得失随缘: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轻利禄,尘缘尽弃:过往功名皆浮云”“弃平庸,自强不息:种善方能得善果”“寡欲求,载舟轻扬:灭却心头欲,提起佛前灯”“慎忧思,笑口常开:万般带不去,唯有悦随身”“勿执拗,随机应变:机敏之人事竟成”等方面来论述佛家的观点,阐述放下的智慧。
《放下的智慧》没有干巴巴地说教,而是配以生动又有哲理的故事,使人在轻松的阅读中受到醍醐灌顶般的启发。书内的故事文辞优美,短小精悍,且大多富有禅意,能让人受到深刻启发,增强自己本有的悟性,打通自己阻滞的灵心。
關於作者:
山湖居士
本名赵一凡,字鸿蒙,青年励志作家,喜好佛学,酷爱禅意生活,曾著有《我们身边的禅——感悟生活中的禅意和智慧》等佛学类畅销书,深受读者好评。
目錄
第一章心空明,众生皆苦:即刻放下便释怀
佛曰:“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很多时候,我们痛苦、烦恼、愁苦的根源就是我们放不下。放下难以忘却的过去,放下对金钱权势的贪念,放下失败的悔恨,放下成功的得意,放下对别人的不满、恼怒,我们就会拥有安谧恬淡的生活。果断地割舍那些看似难以割舍的,放下一直放不下的,我们才能拾回快乐。
心中空明,人自空明
放下便是一种快乐
守住内心的“念”,勿忘心安
凡事寻常看,减压心舒畅
淡漠以清心,日日是好日
心境随缘行,烦恼随风去
烦心琐事皆抛开,找回迷失的自我
第二章 罔虚华,境由心生:只缘身在最高层
《金刚经》中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夫俗子,难免被功名利禄蒙蔽眼睛,被别人的评价和眼光紧紧缠缚。短短一生,有人朝着财富欢呼,有人向名利致敬,有人为了权力忘乎所以……忙忙碌碌间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这才发现,一切皆是一场空,当初何不洒脱随意地活。
一切虚名皆所累
成功的标准不止一个
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
放弃进攻是最好的进攻
生命就是勇敢做自己
归零开始,从头再来
懂得放下才是真体悟
守住好心态才能一生幸福
第三章 抱残缺,缺憾亦美:心安顿悟智慧灵根
佛曰:“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人的一生中必定会遭遇很多痛苦和磨难,留下一些遗憾,我们要试着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不要一味地苛求完美,徒增烦忧。残缺完全可以通过内心充实来弥补,保持平和的心态,就没有不能接受的事情。也许多年后回头看,曾经觉得残缺和遗憾的东西却在熠熠发光。
纯金无足赤,完美莫苛求
缺憾未必不是一种美
你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宽容别人,欣赏自己
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完美主义终究是一种理想
淡看人生缺陷,栖息菩提树下
第四章 知取舍,得失随缘: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曰:“得失随缘,心无增减。”现代社会中,俗世的喧嚣和纷扰让很多人乱了心智,看不清前方的路。只想要得,分毫不愿舍的人,如何能活得自在?放下不该得的钱财,才能避免牢狱之灾;放下无法挽回的感情,才能还自己自由。放下,才能让执迷不悟戛然而止,人生才有更多的选择。
得失随缘,懂得放弃悟真谛
找准位置,定位属于自己的人生
会取舍,明镜亦非台
凡事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放弃更有所坚守
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摊开掌心,亦得世界
第五章 轻利禄,尘缘尽弃:过往功名皆浮云
佛曰:“来之不喜,去亦无忧,随缘应之,唯心自在。”名缰利锁向来都是终生的烦恼所在。人们为钱财和利益忙得团团转,为荣誉和地位担惊受怕,惶惶终日。只有将一切都看淡,找回那颗自由的心,才能坦然面对人世百态。
放弃是选择的影子
一花一世界,不要总为昨天流泪
抹掉过往云烟,和过去说再见
淡名利,不为浮云遮望眼
从黑暗中普渡自己
放下过去,憧憬美好未来
把握现在,相信明天会更好
第六章 弃平庸,自强不息:种善方能得善果
弘一法师曾说:“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分,每个人都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相信谁都不愿庸庸碌碌过一辈子,那就趁早树立自信,努力向着目标冲刺吧。
一念起,拒绝平庸,浴火可重生
千里行于足下,从自己的工作开始
远大目标是超越平庸的动力
不想平庸就必须珍惜时间
跌倒了就要再爬起来
超越自卑就会成功
把苦难当作告别平庸的垫脚石
自强改变平庸,平凡之人也可成功
第七章 寡欲求,载舟轻扬:灭却心头欲,提起佛前灯
佛曰:“欲生诸烦恼,欲为生苦本。”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和不快,都是因为我们的心中欲望太多。心胸被欲望填满的人,总是在得到之后贪婪地想要更多,无止尽的欲望折磨着人们的内心,让人们变得躁动不安。只有放下得失心,放下烦恼心,才能真快乐。
洗尽铅华,心宁智生
不要给自己的人生加行李
望天外云卷云舒,别让压力乱吾身
无欲则刚,控制无止境的欲望
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做金钱的奴隶
返璞归真,过最简单的生活
舍掉一些无谓的忙碌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八章 慎忧思,笑口常开:万般带不去,唯有悦随身
佛曰:“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每个人都渴望过得快乐,然而却总因为一些琐事郁郁寡欢。快乐是一种能力,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需要智慧。多一些付出,少一些计较和要求,放下憎恨,避免忧虑,简简单单地生活,快乐自然会与你形影不离。
快乐也是一种修行
修身养性,彻底解放自己
笑口常开,养成快乐的习惯
佛法挂心间,时刻记得微笑
悲哀极尽,患得患失
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遇事要有积极的心态
第九章 勿执拗,随机应变:机敏之人事竟成
佛曰:“真正的修行人应具备的心态、真正健康的人生态度,是不执着也不逃避。”坚持该坚持的是执着,坚持不该坚持的就是执拗。执拗在一角的人看不到更远更宽阔的地方,如同井底之蛙。只要放下执拗,学会变通,随着环境的改变来改变自己,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缤纷的世界。
舍不得手中沙,得不到云淡风轻
寻转机,莫做无谓坚持
放弃毫无意义的执拗
愚公移山不可取,切莫错过生命的精彩
半途而废,佛家的另一种成功
放弃也需要鼓足勇气
明确自己的目标,该放手时就放手
第十章 莫怨恨,坦然面对:吃亏本不碍,退让亦无妨
佛曰:“放下对一切事物的观念、成见和想法。如此一来,法自然会显现。”人生路上不可能没有挫折和失败,吃亏上当亦在所难免。我们不要对此耿耿于怀,进而埋怨和憎恨。坦然面对一切,用宽仁和退让的心接纳所有不幸和灾祸,厄运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吃亏是福,不要怨天尤人
自信人生,不抱怨便是福祉
身处劣势亦要心态平和
不要在小事上计较
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
学会坦然面对,做最真实的自己
总有一扇窗户为你打开
静心等待,入定禅心能参悟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內容試閱
心中空明,人自空明
当今社会,很多人丢失了真正的快乐,焦躁不安、患得患失。而改变这种生活状态的办法之一便是让内心保持空明,在静谧时体会生活的点滴,还原生活的本色。
老街的尽头有一间杂货铺,铺里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光顾他的铺子,人们都奔“现代化”的超市和购物广场去了,他现在靠卖一些罕见的老古董为生。
老人斜倚在门槛上,货物码在货架上,他不叫卖,也不讲价,每天很晚才收摊。不管什么时候路过这里,人们总能看到老人躺在藤椅上,微眯着眼,手里捧着一本旧书,旁边放着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并没有好坏的界定,每天的收入够他吃饭、喝茶。年过六旬的他已不再奢求一些虚妄的东西,所以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一天,一位风尘仆仆的古董商人从这里路过,无意间看了一眼老人身旁的那把紫砂壶,那把壶紫黑如墨,古朴雅致,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近老人,端起那把壶仔细端详。
壶嘴里留着一记印章,确实是戴振公所制的真品。商人顿时兴奋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享有捏泥成金的美誉,据说其作品公之于世的只剩下三件: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还有一件被某位泰国华侨在1995年的伦敦拍卖市场上,用70万美元的拍卖价收入囊中。古董商端着那把壶,打算出15万元将它买下,当他和老人说出这件事情时,老人先是一惊,然后拒绝了商人。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传下来的,和这间杂货铺一样是他们祖孙三代的血脉。
尽管没有将那把壶卖出去,但古董商来的那天,老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辗转难眠。一把他用了将近60年的壶,他一直以为这就是一把再寻常不过的壶,今天居然有人出15万元买走它,他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
以往老人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把壶放在小桌上闭着眼睛喝的,现在他总是不由自主地睁开眼,坐起来,这让他感到很别扭。而且还有更让他无法忍受的事情,街坊邻居得知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蜂拥而至,有的人问他家里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人甚至开口向他借钱,更有甚者,大半夜的也去推他家的门。老人原本平静的生活被这把紫砂壶打乱了,他不知该如何处理这把壶。当那位商人带着30万现金,再一次来到老人家中时,老人再也不能静默了。他召集左邻右舍,当着众人的面抄起一把锤子,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如今,老人依旧天天斜倚在门槛上,守着他的杂货铺,据说他已经接近百岁了。
老人的内心跟着茶壶的升值变得躁动不安,原本宁静、安详的生活亦不复存在,很显然,这样突如其来的“好运”并没有给老人增添快乐,反而让他的内心备受煎熬。在一段时间的平静之后,老人领悟了“虚空”的禅机。正是在他果断举起锤子落下的那一瞬间,他又找回了原本生活的那份宁静。
唐代太守李翱时常听闻药山禅师的大名,于是打算拜访一下。经过四处打听、跋山涉水,李翱终于在一棵松树下见到了药山禅师。
药山禅师布衣白须,穿着草鞋,随意坐在地上,手里捧着一卷长经。李翱觉得他这副模样丝毫没有传说中那般仙风道骨。
李翱上前,毕恭毕敬地问道:“您真的是鼎鼎大名的药山禅师吗?”出人意料的是,药山禅师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手中的经卷上,对他不予理睬。一直以来位高权重的李翱当然忍受不了如此怠慢,他准备甩出一句“见面不如闻名”就立刻离开,就在这时,药山禅师不紧不慢地回答道:“你宁愿相信别人的传说,却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翱有些惊诧地回头,拜问:“请问什么是‘道’?”
药山禅师指一指天,再指一指地,然后问李翱:“明白了吗?”
李翱非常诚实地答道:“不明白。”
药山禅师提醒他:“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这才参悟到了其中的道理,激动地写下:“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感悟】
实际上,药山禅师是在点醒李翱,外相皆是虚妄,只要自己的心境始终如白云一般自如,何处不能自由,何处不是解脱?无论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果你一直把这条路视为唯一重要的事,一直执着于此,就不算是真正的道路。只有达到心中空无一物的境界,才是“悟道”。不管做什么,只要保持一颗空明之心,那么所有事情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放下的智慧】
人的内心很容易被世上的诸多繁杂琐事缠绕,被各种诱惑牵引而渐渐迷失方向。这时候,记得让心回归空明,放慢追逐功名利禄的脚步,生活才能轻松自在。
放下便是一种快乐
我们终日穿梭在闹市中,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不停地忙碌。有的人为了争权夺利折腾得头破血流;有的人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沉迷,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日渐沦陷。尽管我们的内心一直渴望快乐,但常常被很多事情弄得很不快乐。我们总是害怕付出太多后一无所获,怕表现欠佳丢了面子,怕亲人朋友对自己失望,甚至因别人无心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烦扰一天……人生行囊太重,应该学会放下。
古时有一位富人,拥有众多金银财宝,但却总也感觉不到快乐。于是,他背着很多金银财宝,到远处陌生的地方寻找快乐。但他踏过了千山万水,也寻不到一点快乐的踪影,只好沮丧地坐在山路上歇息。
不一会儿,山上走下来一位农妇,背着一大捆柴草边走边哼着山歌。富人向农妇问道:“我是个人人羡慕的富翁,但是为什么没有快乐呢?”农妇看着他笑了,放下那捆沉甸甸的柴草,轻轻地用衣袖拭去汗水说:“其实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农妇的这句话让富人茅塞顿开,自己一直背着那么重的金银财宝前行,担心被人抢走,又怕遭人暗算,整天忧心忡忡,怎么能快乐呢?在这之后,富人把自己的珠宝、钱财拿来接济穷人,以慈悲为怀,做了不少善事,也终于体会到放下的快乐了。
人生总是这样:拥有的越多,烦恼也就跟着增长。万事万物,因缘变化,人生最苦之处在于求不得,既然不得,为何苦求,不如放下心中执念,烦恼自然会消退。
要想“得到”更多,就得具备聪明的头脑,拥有适时“放下”的勇气与智慧。大多数人只知道一味地占有,却很少人懂得如何去放下。所以拥有金钱的人往往被金钱所累,得到感情的人也为情所困……佛家劝人们放下,并不是让人们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劝大家不要太看重事情的成败得失。钱作为生活的保障,的确需要努力去赚,但赚了以后也要合理地将它花掉,而不是永远积攒;感情也是必须有所付出的,但不要太强求付出感情后应有的回报。当我们学会了“放下”的智慧时,不仅对周围的人有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解脱。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婆罗门的贵族来拜访他。婆罗门双手各献上一个花瓶,作为献给佛陀的礼物。
佛陀对婆罗门说道:“放下。”
婆罗门将左手的花瓶放下了。
佛陀又说:“放下。”
于是婆罗门又把右手的花瓶放下。
但是,佛陀依旧对他说:“放下。”
婆罗门茫然地问道:“尊敬的佛陀,我现在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尽管你已经放下了花瓶,但你的内心依然充满执着。你只有将对自我感观思虑和对外在享受的执着放下,才可以从生死的轮回之中解脱出来。”
【感悟】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在这句话流传了几百年后的今天,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缩手”呢?
要想从诸多烦恼琐事中解放自己,有时就需要一种敢于“放下”的勇气。生活中,我们对于一些“求不得”的事情,总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其实现,但当这个目标达成之后,紧接着就会出现新的欲求,于是新的烦恼便又追随而至,如此循环下去永无了期。
生命如舟,承载不动太多的虚荣与物欲,要想让生命之舟不中途搁浅甚至沉没,顺利抵达彼岸,就必须时常减轻舟上的重量,果断地放弃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学会放下,事实上也是放过我们自己——让自己不被那么多事情羁绊。
做到放下很难,一时的损失或是心痛总是在所难免。但当你真正放下的时候,会发现以前的负累与担忧会变成一片海阔天空的无忧。放下并不是放弃,更不是让你“四大皆空”“无欲无求”。放下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心境,是对很多事情进退取舍、轻重缓急的一种明智选择。放下你早该放下的东西,快乐便会如影随形。
“放下”是一味解烦丹,也是一颗开心果。当我们适时地“放下”负累,用平和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早晨时,就不用担心朝阳被乌云遮挡。
【放下的智慧】
人生苦短,放下,无疑是一条解脱之道。放下了,内心才能快乐,心灵才会自由。
守住内心的“念”,勿忘心安
人们常说“境由心生”,这种观点在禅宗看来也未免肤浅,并不能非常深刻地揭示“心”与“境”的关系,也算不上最高境界的“悟”。众所周知,环境只是影响人们心理活动的一个外因,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念”,即我们自身的思维。只有当我们的“念”不被“境”左右时,才可以达到禅宗的最高境界——“悟”。
一天,五祖弘忍禅师将所有的弟子都召集过来,说:“我年纪大了,该把禅宗祖师的衣钵传下去了。你们每人写一篇修行感想交给我,谁能真正领悟到禅宗的真谛,我就把衣钵传给他。”
弟子们退下以后,都没打算写这个感想。因为他们觉得,大师兄神秀已经是默认的继位人,所以没必要再多此一举。然而神秀也在纠结,他心里想:“假如我写了,就像是在争夺禅宗祖师的地位;但如果我不写,大师又怎么能知道我的看法对不对呢?”
到了半夜,神秀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在夜深人静、四下无人的时候,他将感悟写到了寺院墙壁上。他是这样想的:如果大师说这个感想不好,那就算了;如果大师说好,他就承认这是自己写的。神秀是这样写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第二天,众僧看到神秀写的诗,议论纷纷,这时五祖弘忍禅师也走过来,看了看,说:“不错,大家好好学习学习。”接着他把神秀叫到了自己房间,问道:“这是你写的吧?”
“是的,大师。我并不是想得到祖师的位子,我只想知道自己的见解对不对。”
弘忍实事求是地说:“神秀,你的这个见解只到了门外,还没有入门呢。如果想要用这种方法求得无上智慧,是根本不可能的。你再回去想一下吧,重新写一篇。”
众所周知,“境”是由“心”生,再由“心”灭的。但“心”却未必一直随着“境”变化。所以,很多人犯了“除境不忘心”的错误,被自己内心的“念”困住。只有同时抛却了“境”与“念”,才能成为智者,真正忘却烦恼。
某天,两个和尚一同从一座庙去往另一座庙。半路上,有一条河将他们的去路挡住了。这条河上没有修桥,河水并不深,于是两人决定趟水过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貌美的女子走过来也要过河,她说有要紧事处理,所以必须到河的对岸,但又害怕被河水冲走。第一个和尚见此情景,二话没说背起女子,趟水过河,将她顺利地送到了对岸。第二个和尚跟在第一个和尚后面也安全地过了河。
接下来,两个和尚都默默地继续赶路。
在走出好几里地的时候,第二个和尚终于憋不住了,说出了心中的不解:“师兄,我们和尚是绝不能近女色的,你刚才为什么犯戒背着那个妇人过河呢?”
第一个和尚只是淡淡地回答:“我一过河就立刻将她放下来,为何你走了好几里路,到现在还‘背’着她呢?”
师弟从师兄准备背上女子过河的时候,“心”便被困住了,认定了师兄这样做违反了戒律。因此,当“外境”早已消除的时候,他的“内境”却始终被困扰着;而师兄却做到了“忘心”,只是将女子当作普通的众生,所以不管“外境”还在不在,对他都没有影响。
【感悟】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只是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是解决不了本质问题的。我们要找到最初的错误从何而来。假如烦恼是从内心生出来的,就会如同泉水般不断向外涌。假如烦恼是外来的,就会如同秋日的落叶般不断簌簌落下。这样的“心”,即使外界的“境”再改变也不会有所好转。
拥有大智慧的人,可以做到“忘心不除境”,而普通人往往在外境消除以后,心里依旧备受困扰。这就是凡人与具有大智慧的人的区别,也正是我们需要多加修炼的地方。
【放下的智慧】
我们要学会掌控自己的“念”,守住内心的“念”,这样才能不受外界“境”的影响,从而让人生更光亮、出彩。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