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从2D到5D:全方位体感式营销

書城自編碼: 255566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市場/營銷
作者: 刘国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210070702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8/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0.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书人有七:思想的活力
《 书人有七:思想的活力 》

售價:HK$ 70.8
明朝帝王师(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明史随笔)
《 明朝帝王师(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明史随笔) 》

售價:HK$ 69.6
SaaS产品实践方法论:从0到N构建SaaS产品
《 SaaS产品实践方法论:从0到N构建SaaS产品 》

售價:HK$ 94.8
饥饿:全球食物分配体系崩坏现场
《 饥饿:全球食物分配体系崩坏现场 》

售價:HK$ 201.6
中唐秘史:高力士墓志解读
《 中唐秘史:高力士墓志解读 》

售價:HK$ 117.6
秦简中英读本
《 秦简中英读本 》

售價:HK$ 213.6
烟花女子——19世纪法国性苦难与卖淫史(物象社会译丛)
《 烟花女子——19世纪法国性苦难与卖淫史(物象社会译丛) 》

售價:HK$ 114.0
艺术通识课:世界音乐史+世界绘画史+世界建筑史(全3册)
《 艺术通识课:世界音乐史+世界绘画史+世界建筑史(全3册) 》

售價:HK$ 352.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7.7
《 娱乐营销3.0(精装)(娱乐营销,粉丝经济时代最大的风口!) 》
+

HK$ 88.8
《 品牌突破——如何建立品牌,穿越喧嚣的市场,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
+

HK$ 66.6
《 销售高手就是这样沟通的 》
+

HK$ 183.2
《 重塑消费者 品牌关系 》
+

HK$ 88.8
《 App营销应该这样做:一本书教你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利器 》
+

HK$ 88.8
《 App营销应该这样做:一本书教你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利器(双色版) 》
編輯推薦: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不断发展,给品牌营销带来许多新的思考,品牌不再是公司的股份,它在消费者心中也有股份。企业想要抓住消费者,就必须重视人类的感官体验,通过感官战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品牌,吸引消费者。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以视觉和听觉为主的2D品牌营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竞争需求,本书综合阐述企业如何综合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5D营销法进行品牌营销,全方位打通品牌-顾客关系。

·本书作者刘国华教授是国内最早一批以品牌为研究为核心的博士之一,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下“互联网+”热潮,在国内首次综合阐述利用人体五种感官进行品牌营销,同顾客建立情感连接。
內容簡介:
本书全面解读了在“互联网+”背景下,体感式营销对品牌塑造的应用。传统品牌塑造以视觉和听觉为主的2D模式,但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市场的活跃度不断提高,品牌之间竞争加快,新环境迫使我们必须突破传统。

本书首先介绍了全感官时代,接着通过介绍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五种感官体验如何让消费者在消费时获得参与感,对企业品牌和产品产生认知,并激发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从而达到提升品牌资产价值的目的,最后反思与展望未来的全感官品牌时代。书中结合详实的案例和数据解读,行文流畅且通俗易懂。
關於作者:
刘国华,湖南汉寿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访问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品牌管理与市场营销、符号消费、感官营销、视觉营销、品牌形象等方面的研究与策划咨询工作。

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重点基金,自科基金,省部级课题若干。在国家级重要管理核心期刊《经济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经济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品牌资产与销售促进:基于顾客视角的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主编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广告策划》,主持企业委托研究课题若干,担任多家公司品牌发展顾问,主持和参与多个知名品牌的全程策划。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全感官时代

众所周知的事实

我们如何感知世界

互联网时代与新价值体系

感官时代的来临

感官策略与品牌

第二章 触动品牌

再看iPhone移动互联网革命

我们如何触感物体

材质与触感

触觉的互动性

消费者“接触传染”

购物中的接触

触觉塑造品牌

触感的技术开发

触觉与其他感官

第三章 听辨品牌

萨博汽车的启示

了解声音

声音的环境功能

音乐与品牌

广告中的声音

听觉塑造品牌

听觉的技术

声音商标

听觉与其他感官

第四章 嗅闻品牌

从酒店的气味说起

我们如何感知气味

气味属性

嗅觉塑造品牌

气味的技术

气味商标

嗅觉与其他感官

第五章 尝味品牌

从吃谈起

我们如何感知味道

味觉的通感性

味与文化

味觉塑造品牌

味觉的技术

味觉与其他感官

第六章 看见品牌

从服装店视觉谈起

我们如何看见

视觉设计的魅力

视觉塑造品牌

视觉的技术

第七章 感官未来

总结

反思与展望

后记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全感官时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这五种不同的感官去感知世界的。然而在企业品牌塑造上,只有视觉有绝对统治地位。尽管这五种感官在人们进行品牌决策过程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却被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长期受技术局限,视觉之外的其它感官很难发挥出其重要的影响力。然而,随新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这些局限将迅速被破除。
众所周知的事实
我们以超市购物为例。在逛超市时,我们实际上充分运用了自己的五种感官,只是某些感官运用得多一些,另一些则少一些,而且在运用过程中,这些感官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想象这样一个情境:
我们进入超市,首先来到了服装区,这时你注意到了服装的颜色、款式,并且用手触摸衣服表面,感受面料材质;接着你走到了生鲜食品区,嗅到了某种特别的味道,从而注意到了有种特别的蔬菜;然后来到了熟食区,品尝了试吃小样,发现这种味道一直如你喜欢的那样从未改变,你一如既往地选购了这种产品;这时,超市放起了舒缓的音乐,你也随着音乐放缓了自己的脚步,静静享受着这音乐带来的美好感觉。
在这个情境下你充分调动了自己的五种感官。很显然,这种情境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再以开车为例。如果你正在开车,那么至少你有三种感官被调动起来:视觉、听觉和触觉,有时还有嗅觉。因此,一辆车要给人以好看的外观,良好的音响效果和舒适的触摸感或者操纵感,从而带来整体的愉悦驾驶体验。
脱胎于飞机发动机公司的宝马汽车除了极限的操作感外,在其他感官上也要做得出色才能赢得市场。在操作感上,面对奔驰的豪华,宝马将其概括为古典、贵族式豪华,而宝马则充分发挥自己发动机的优势,将宝马品牌定位为动力强劲的、具有优异操纵感和良好动力体验的动力性、青春式的豪华。在视觉设计上,宝马一直试图通过动态化的设计来展现其独特的品牌基因,而且这样的设计基因贯穿到了旗下所有车型之中。传统的钢材在可塑性方面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展现宝马的设计意图,于是一些新材料的引入成为了实现情绪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铝合金、碳纤维合成材料成为宝马的秘密武器。一些传统车型不敢使用或者无法使用的线条、造型被宝马成功地融入了量产车中,而这自然极大地提升了宝马的视觉形象,而一直坚持的高品质设计也让宝马的忠实拥趸从不失望。在听觉体验上,宝马采用了来自丹麦的Bang Olufsen音响。B O成立于1925年,已是享誉世界的音响品牌。目前B O将声音的理念引入到车载音响中。阿斯顿马丁、奥迪、宝马、奔驰AMG汽车旗下的部分中高端车型都是采用B O音响的代表。B O音响声音有着强烈的丹麦音风格,音质朴实,三频更为均衡,解析力较高,在中高频上有着较为出色的表现。音乐风格上比较适合播放交响乐、歌剧等类型的音乐。配备B O音响多为顶配或者高配车型,乘客在车内就可享受天籁之音般的感觉。B O将车载音响美学和音质做到了极致,一些高档的汽车,如阿斯顿马丁提供的B O音响中,将高音单元内置,可以实现可升降设计。使得中高频表现更为出色。而且不用的时候可以收回,在实用和美观方面做到了极致。
尽管人们意识到了人体感观的重要性,但在品牌塑造中这种作用却被长时间忽略。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作为曾经主宰市场的大型市场,逐渐被质疑是否是一个满足消费者的成功平台,传统的大型市场正在逐渐消失或被分割。尽管公司期望产品越来越标准化,以此降低成本,但是事实却是品牌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定制化。而个性化和定制化,显然仅满足一个感官元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整体上去满足五种感官。
这就引出了本书所要重点阐述的一种全新观念:用感官营销的框架迎接未来的市场挑战。
感官营销不同于其他营销,它起源于五种人体感官体验。五种感官受大脑左右半球控制,通过精神流动的过程和心理反应,使一个人产生感官体验。感官营销能够影响消费者的五种感官,从而产生比关系营销更深远的影响。感官营销注重对顾客态度的考虑,通过多维度沟通和数字化技术等方式满足个体消费者,促使公司不仅需要基于逻辑和理性,还需要通过情感和价值观去创造品牌意识和建立持续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建立是个人对一个品牌感官体验的结果。近些年兴起的感官营销注意到了以往营销所忽略的地方。如果品牌能不断提升,能不断给消费者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享受,那么品牌才会对消费者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我们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很多人也许做过“鱼疗”这项服务。我第一次去体验鱼疗时对这个词怀着极大的疑惑,不知道到底是干什么。体验后才知道鱼疗就是将双脚放入水池或者专用的器皿之中,由许多条小鱼吞噬脚部已老化皮肤的一种足疗法。到了疗养房间,我看到了其他顾客把他们的脚都放入容器里,有的在尖叫,有的在咧嘴大笑。一会过后,人们逐渐适应了鱼群的咬噬,大部分人开始镇定自若,并真正享受起来。上百条鱼不断地轻咬脚部,直到死皮无影无踪,鱼群啃咬这种全新的触感给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事实表明,我们的感受天生就与我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联系在一起,“鱼疗”只是其中之一。尽管人们才刚刚意识到感官在品牌塑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这一意识将使品牌塑造模式发生重要的变化。
品牌与感官感受的关系引发了我们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1人的感官感受是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的?
2强化品牌的感官属性能否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独特记忆?
3产品能否设计得更感性化、情绪化、感官化,以便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4品牌的某一感官感受能否影响人们对于该品牌其他感官层面的认知?
5感官设计之间相互影响程度如何?视觉是否影响我们对味觉的感觉?
6感官感觉如何在产品设计中体现出来?有哪些技术可以做到?
更具体一点的想法,当玻璃杯光泽度降低并且形状又矮又宽时,人们的饮酒量会不会增加?教堂精美的宣传手册带来的触感能否影响捐赠金额?旅馆为何要提供带有标志性气味的厕所?为何电脑在每次启动时都要奏起独特而又奇怪的音乐?
通过感官塑造品牌被认为是未来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一个公司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感官策略来创造新的品牌意识、建立新的品牌形象。当消费者面临感官体验时,不同的感官体验对每个消费者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我们如何感知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视觉的、听觉的信息使我们无所适从。现代社会中,有多少人有时间,又有多少人会花时间去完全放松一下?比如尽情地欣赏美丽的黄昏,听一首动人的乐曲,品味一顿美味的佳肴,享受一次传统的按摩或者只是闻一闻鲜花的芬芳。但这恰巧又给综合的、独特的感官体验提供了机会。一旦有机会、有时间,我们更愿意享受综合的感官体验。
人与外界互动依靠的是感官, 因此感官体验是人最基本的反应。好的色彩与悦耳的声音、可口的饭菜、舒适的手感都会带给人以愉悦感。生活中,大部分的快乐和刺激都源于我们的五种感官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种感官感觉能力越强,我们就越有潜力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五种感官的感觉是一个整体,即一种感觉可以影响另一种感觉。例如当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冲突的时候,两种感觉上的串扰会导致所见的改变所听的。当一种感觉懈怠后,另一种可以弥补上来。
盲人可以通过训练让听觉担负起视觉的职责,而那些既失明又失聪的人可以让他们的触觉更上一层楼,即用触觉来帮助他们理解语言。对于少数一些具有所谓共同感觉的人来说,剧烈的感觉冲突可以形成一个魔幻般的世界,在他们那里鸡肉尝起来是三角形的,交响乐听起来像是烤面包或者带有一圈红、绿或者紫光的颜色。
我们的感觉必须有规律地在大脑中汇集整合才能产生对这个世界的正确感知。我们觉察他人情绪的能力正是依赖于声音、图像甚至是气味所提供的线索。感知系统尤其是味觉,与记忆和情绪相连接,可以勾起感受和回忆,并把它们嵌入到味觉之中。
伦敦大学的科学家们在2004年发现,在所有感觉记忆中,气味感觉最不容易忘记。视觉记忆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可能淡化,而产生嗅觉和味觉的事物却能令人记忆长久。伦敦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杰伊·戈特弗里德领导的科研团队经过实验发现,人对事物的记忆分散存储于大脑的各个感觉中心,并由大脑海马体进行回忆。如果一种感觉刺激令人产生某种回忆,那么由其他感觉器官所感知和记忆的场景也会随之显现。而且,这种和气味相关的记忆在大脑海马体不能起协调作用后仍能继续保存。因此,有些健忘症患者依然能回想起儿时闻过的气味。
但是这种感觉自身的交叉,提供的仅仅是认知幻觉中的一部分素材、创意和简单的平面画。我们通常可以区别所看到的画面和所听到的声音。但有时候,二者可能会相互交织在一起。在语言的听说过程中,大脑把耳朵听到的和眼睛看到的信息结合起来。因为这种信息的结合发生在感知过程的初期阶段,因此视觉线索就会影响到我们认为我们听到的信息。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可以修饰我们“听到”的。这类发生在每次讲话过程中的视觉-听觉串扰会在一种叫作麦格克效应McGurk Effect的录影带中变得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事实上我们听到的都是同一个声音,但是听到的内容却依赖于看到的面孔。这种效应甚至在我们了解这种想象后仍然会持续,了解麦格克效应并不会让人免受这一现象的影响。
此外,要真正地感受食物,也需要我们调动触觉、嗅觉甚至是听觉,而不仅仅是品尝或盯着它们看。研究发现,我们在挑选和品尝食物时,过度地依赖了味觉、视觉这两种感官。我们其实还可以有更丰富的感官形式。例如,当你选择食物时,你可以不只是看外表,你还可以闻一闻、品尝一下或者摸一下,抑或是仔细听咀嚼它时发出的声响。也许,你很容易就可以通过味道和外形来辨别食物,但你又是否能通过声音来辨别一种食物或饮料呢?有很多食物,在吃的过程中发出的声音也是一种享受,且其重要性不亚于食物的口感,酥脆饼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保罗·万利拉(Paul Varela)和苏姗娜·费兹曼(Susana Fiszman)在《厨房恰如实验室》一书中提到,“我们感觉到酥脆的部分是和我们的听觉相通的,因为在吃这一类食物时都会发出声响。”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声音可以影响品尝到的味道。所以我们在定义一种食物的味道时,不应只使用一种感官,而应将所有的感官联合起来,在进食过程中发挥。据研究,将味道、气味、三叉神经系统触觉各要素联合起来,然后再加入视觉和听觉的因素,我们对于食物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这对餐饮、食品行业品牌有重要启示。
在选择食物和进食时,人们总会忘记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这样,他们与食物之间就无法“沟通”,其感官也会变得“怠惰”。《意识和认知》期刊上有一篇文章指出,当我们看着食物时,它们的颜色传达了诸如“可食用性、味道类别、味感”等关键信息。但人们将颜色和味道联系所形成的一种感官期待,主要来源于他们先前的体验。顾客在购物或就餐时,时常会被各种颜色、噪音、光线以及形象包围,以至于感官超负荷运转,所以他们在面对食物的时候习惯只靠视觉来辨别。很多商店都不怎么赞成顾客用手触摸商品,同样,在那些已经包装好的食物区域,要闻到气味也是不容易的。现代的菜式都以解构的食物为特色,所以我们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发挥,可以尝试着往食物里加一些非常规或意想不到的材料,从而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获得更好的体验。
根据《科学日报》的研究,先天性失明患者利用大脑的视觉区域来提高他们的听觉和触觉。研究者发现在给物体定位时,盲人使用大脑皮层中特别的模块处理物体的空间位置。此外,更令人惊奇的是,科学家们发现,组成视觉的那些不同的功能属性,如对空间、样式、动作等的分析,仍然存在于盲人的视觉大脑皮层中,但是盲人不是用这些区域来理解眼睛看到的东西,而是利用他们去处理听到的声音以及摸到的东西。在盲人的大脑中,当他们涉及一些听觉及触觉任务时,大脑中的大部分视觉皮层会亮起来。盲人大脑中的视觉皮层较之常人被更强烈地刺激着,而常人大脑中的视觉皮层被听觉和视觉影响。盲人解决空间问题越精确,其视觉皮层中的空间模块被激发得就越强烈。盲人的视觉皮层发挥的功能是正常人的视觉皮层做不到的。那些神经元及神经纤维依然如常人的一样,并且仍然发挥着作用,但是处理空间刺激物的属性,并不是由视觉皮层支配的,而是由听觉及触觉皮层所支配的。
文学上有一种描述手法,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感觉混合在一块,来使描述更形象、更生动。在神经学上,这种感觉混合的现象,被称为“联觉”现象。联觉又称通感,指的是各种感觉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拥有“联觉”能力的人听一首歌时可能品出巧克力的味道,或者是分辨出数字的颜色。《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发布的一项研究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一些区域的神经过度活跃而造成的,比如听歌的时候,不单刺激到了听觉神经,味觉神经也过度兴奋了。英国牛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特休恩(Devin Terhune)解释说,儿童时期大脑成长迅速,联觉在这一时期可能就已经出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逐步健全,这种现象一般会逐渐消失。但对于通感者,这种能力将会伴随他们一生。
一些酷刑也充分利用了感官对人的重要影响。酷刑是一种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导致人痛苦或受折磨的行为。剥夺别人的感官功能是最令人痛苦难忍的,施刑者不仅给受刑者戴上手铐,还要遮住他的眼睛,塞住他的耳朵和鼻子,以剥夺他五项感官功能中的三项(看、听、闻)。所以可怜的受刑者往往无法忍受感官功能的丧失而立即屈服。冷战期间,美国在1963年制定过一部反间谍审讯指南《库巴克》Kubark,其中就对犯人的精神控制提出了“DDD”症状Debility、Dependency、Dread三个单词的首字母一说,即虚弱、依赖和恐惧:在审讯中,施刑的一方会利用感官刺激受审人被置于无光或强光,无声或连续噪音的环境影响受审人的身体机能;通过药物以及各种折磨手段比如在满是臭水的恶劣环境中连续站上几个小时 使受审人的身体及意志进一步衰弱。
希恩 Sheehan1967年的研究指出,不仅是视觉,所有的感官感受都是可以想象的(即除了视觉之外,我们还可以想象嗅觉、触觉、听觉和味觉)。但同时希恩也指出,人们对不同感官感受的想象能力存在差异。早前的一些研究文献已经表明,感官意想的差异导致不同的人对感官刺激具有不同的反应。埃尔德和科瑞斯纳2008年的研究表明,个人的意想能力与广告的表现形式具有交互作用,并会影响人们对味觉的认知。与此类似,彼得罗娃 Petrova和恰尔迪尼 Cialdini 2005年的研究表明,个人的意想能力与广告的表现形式具有交互作用,并会影响人们对品牌的态度。
感官诱因,即某一感官刺激激发个人感受或影响其情绪的可能性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我们通常认为五感是相互独立运作的。事实上,正是这五感的紧密合作才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环境。
互联网时代与新价值体系
无论在何种社会,不同的变革过程总是关乎经济、文化与日常生活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过程,营销一直以来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经济、政治与技术变革力量的冲击。在品牌塑造与营销活动变得更富动态、创造性与可变性的同时,这些力量为公司与个人的生产及消费创造了新条件。
198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出版了他的《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阐述了由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 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事情名之曰“第三次浪潮文明”。人类迄今已经历了两次浪潮文明:第一次是“农业革命”,即人类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历时几千年;第二次是“工业革命”,历时300年,它摧毁了古老的文明社会。工业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0年达到顶峰。第二次浪潮时期,以使用不能再生产的化石燃料作为能源基础,技术突飞猛进,出现大规模的销售系统。家庭不再是共同劳动的经济单位。小家庭、工厂式的学校加上大公司,三者形成第二次浪潮时期的社会结构。第三次浪潮时期,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工业群;社会进步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衡量。这个时代,鼓励个人人性发展,但不是创造某个理想的超人,而是培养一种新的社会性格。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后现代化作为一种变革过程已经改变了西方现代工业社会。这种过程以涉及家庭、经济、商业、政治、宗教等方面的人文价值观的转变与观念的建立为特征。伴随着新的信息通讯技术、数字技术,这种影响通过自动化、全球化、商业化、理性化与系统化等方面的技术驱动过程被人们感知。数字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影响并引导着社会众多领域的发展,并为营销创造了改变的新环境。
我们相信现代工业社会的后现代化进程体现了当代社会中“第三浪潮”的发展。这种浪潮不仅仅以持续的文化价值观转变为特征,更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作为社会基础特征。
进入后现代化进程的社会以全球化、多样性、思维多样化、知识与品牌为特征。同时,感性与理性因素通过后现代价值体系融入了企业与个人。在文化价值观转变与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后现代化进程最显著的特征是资本、劳动力、贸易与品牌的全球化。公司的生产设备向成本低区域的转移已经成为一种持续的普遍现象。同时,生产业中人力的使用不断减少,服务业劳动力则持续增加。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公司或个人的生活环境。这种现象导致了集约大生产逐渐被客户化生产所取代。数字技术使批量生产细化为一个或多个产品生产与不同价格的匹配。在当下社会,最具价值的生产因素是掌握所有关于从文化、数据、事实、符号到价值观的知识。此外,建立在知识之上无形资产例如品牌对于一个公司的长期发展比土地、劳动力、资本与原材料等传统生产因素更为重要。
在以众多消费市场与跨国竞争者为特征的超级竞争市场中,发展产品与品牌的新竞争优势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公司来说,尽可能满足客户的个人需要变得比以前更为必要。
移动互联网的挑战为很多公司创造了一种商业机会,多元与无权威会逐渐成为我们的社会基础。这为允许人们发展新的认知、性格与体验提供了可能性,也深深影响着品牌战略与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对福利与生活品质的追求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致使社会鼓励多元性。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对唯一可能的真相的否定,使得人们更易提出新观点。因此,很多人对来自教条、社会规范、宗教的控制有着自发的抵触情绪。
另一当代文化的显著特征是相比内容与实质更加强调设计与款式。事实、幽默以及视觉冲击以全新的方式融合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