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禅,是开在诗里的花 (都市身心灵修行课:读诗悟禅,透悟人生真谛,净化尘世心灵。)

書城自編碼: 251342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心灵与修养
作者: 古 湘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811758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2/2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9.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售價:HK$ 189.6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售價:HK$ 178.8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售價:HK$ 118.8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售價:HK$ 154.8
战争的幽灵
《 战争的幽灵 》

售價:HK$ 105.6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售價:HK$ 225.6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售價:HK$ 78.0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8.5
《 禅悟生活:明心见性的心灵禅悟 》
+

HK$ 91.0
《 禅修养心 》
+

HK$ 94.4
《 和佛陀赏花去-最新精装插图版!清澈见心的文字,芳香四溢的佛理,人一生中必读的10本书之一! 》
+

HK$ 85.6
《 超值金版-禅是一枝花:禅里禅外悟人生大全集 》
+

HK$ 76.7
《 花开见禅:一百个顿悟瞬间 》
+

HK$ 87.9
《 和颜爱语-日本禅宗大师山田无文:一代宗师的毕生经验解脱烦恼的人生之道 》
編輯推薦:
都市身心灵修行课:读诗悟禅,透悟人生真谛,净化尘世心灵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慢慢地领悟人生的真谛,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平和,不也很好吗?
內容簡介:
本书以千百年来极富禅理的古诗词为载体,解读了蕴含其中的无限禅意。这些貌似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在书中,你却能寻到别样的天地,巧遇那一份可遇而不可求的禅意。全景呈现中国历代古典诗词的禅与悟,让你在喧嚣尘世独守一份无为境与自在心。
關於作者:
古湘,“楠贵堂”创始人,历经人生风雨数十载,敏锐多思,沉稳睿智,闲时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作品清素温暖,内涵深刻,发人深省。
目錄
001 待回首,水色微蓝 001
002 何处染成尘埃 004
003 日光中开出禅花 006
004 沉浮尘世自在身 009
005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012
006 任雨反复来过 015
007 落入空寂的世界 018
008 一片迷濛一片伤 020
009 不曾离开这万丈红尘 023
010 思念不得相见 026
011 心如明镜不染尘 029
012 他不悲秋 032
013 眼前的时光即是欢喜 035
014 心就这样不增不减 037
015 隐的是身,不是心 040
016 心无纷争便无恼 043
017 静坐一炉香 046
018 本无一物 048
019 此身清净,是最好的禅 050
020 若不计较,自无烦恼 053
021 这个世界平等如一 055
022 踏出自己的脚印 057
023 驱散嗔怒的乌云 059
024 一派风清云淡 061
025 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明澈 064
026 一花一世界 067
027 竹里清风,竹外红尘 069
028 心有红菊 071
029 出路 074
030 从破除执念开始 076
031 把月当月 079
032 谁都无法逃脱 082
033 缘本了无痕迹 085
034 每一朵梅里都有春天 087
035 守住心就能达到 089
036 莫让浮云遮望眼 092
037 尘外之心看尘埃 095
038 心在水云间 097
039 只在该绽放时绽放 100
040 在澄明中自成世界 103
041 无得是得 106
042 心似莲花开 109
043 念无所念,住无所住 111
044 路的尽头鲜花盛开 113
045 领悟 115
046 云是洒脱 117
047 静看梅花怒放 120
048 梅落风骨犹存 123
049 过去事已过去了 126
050 能有几人知 128
051 人世往来是平淡 131
052 云痕一过 134
053 相见总是恨晚 137
054 一切都会有圆满的结局 139
055 白云明月,一任西东 141
056 心安,贫也乐,苦也乐 144
057 心境澄明无挂碍 147
058 苦恼的根源是执着 149
059 只在一池中 152
060 一树古梅,一点心魂 154
061 此身寂寞有何妨? 156
062 今日不知明日事 159
063 随缘而作 161
064 不说人间事 163
065 有无之间 166
066 傲然于尘世 169
067 退步原来是向前 172
068 心在这一刻宁静至极 175
069 心地了然,浮生若梦 178
070 只要己心知 180
071 留住生命的安静 183
072 回归本心 186
073 梅子熟了 188
074 看尽缘生缘灭 191
075 生命的布袋 193
076 藏或不藏,心静为安 195
077 脱离尘根,明心见性 198
078 无风无幡也无心 201
079 生命最美的状态 204
080 此心怡然 206
081 苦求而不得遇 209
082 透天彻地的空 211
083 磨砖不能成镜 213
084 从内心去体悟 215
085 守定一颗心 217
086 懂得这一片清冷 220
087 直面广阔世界 223
088 山自高,水自深 225
089 剔除所有的成见 227
090 善待心中的“闲田地” 229
091 浮云任去来 232
092 解脱就是打破限制的框框 235
093 跳出方寸天地宽 237
094 不急不躁,不疾不徐 240
095 护持本心,活得自在 243
096 在这人间自在而过 246
097 人生如飞鸿踏雪泥 249
098 心安稳,梦也安然 252
099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254
100 故乡不在他处 257
內容試閱
001 待回首,水色微蓝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 

宋代,是一个除却巫山云雨、剪下半阕瘦词的时代。摒除了唐的大气浑雅,而独爱梅的幽韵冷香。正如南宋人赵师秀所形容:“但能饱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由此可见宋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深。
这首“墨梅”诗是一首将禅意融入诗画中的作品。“墨梅”即为“画梅”,也就是画中之梅。“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简单的四句诗将我们带回一个充满回忆的画面,那是虚舟普度大师常常有的一个关于梅的遥想意境。
虚舟普度是南宋江都人,俗姓史。少年时,他虽然学习儒家经典,但是颇有向佛之心。有一天,他在学堂中读书,因天气燥热,不觉睡着,梦见自己到各处游览。梦里有一个术士给他相面,说:“公乃玉堂金马中客,何堕于僧数?”他则唾之而答曰:“我既登释谱。不受你辈雌黄也。”醒来以后,他“汗流愧悚。于是废卷枯坐,不言者累日”。后来,他正式步入法门,寻求另一种智慧。
关于梅的诗,我们不能不提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性情孤高自傲,隐居在杭州的西湖,他结庐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超然世外。林逋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边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互往还。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细细读来,梅花的清幽香逸与淡雅娴静似乎浸透了整个时空,无怪乎被誉为千古咏梅之绝唱。
多年以后,另一个凄冷的黄昏,虚舟普度遥想当年林家之梅,那是怎样的精妙高雅,令人神往啊。于是他挥毫泼墨,寥寥数笔,一幅绝妙的梅花图已跃然纸上。可是再细细斟酌,“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那“疏影横斜”是跃然纸上了,而那“暗香浮动”终是缥缈虚无,不可触摸的。
虚舟普度不禁怅然,抛笔转身,走出房间,独自徘徊在幽然小径,落寞踌躇而对天长叹。纵使当年多么风华绝代,如今早已清香不在,风雅无存。宣纸上的描摹再形象、再生动,也是花之易画而香之难形,终是如道,不可说不可破。凡能言语叙说的、落纸能摹的,终落下乘。
身处红尘中,日日为无尽的烦恼所困扰。很多烦恼其实只因为我们执于偏见,执着于世界之“形”才生成的。我们需要修为。修为之路,不是要我们远离尘世,只需要我们在都市之中,在工业品、机械化的生活和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嗅得那一缕梅花香。
然而,很多人日日诵经,时常修道,恐怕也难以超脱。这只因为他得了文字的皮毛之“形”,而难获禅家精髓之“香”。修为的路,我们终究不能只得“形”,还是得达到“意”之境界。
当经历无数挫折磨难与困苦,我们再睁开布满沧桑的双眼,心已平静至极时,回首来路,那绚烂至极的青春,早已化作风轻云淡,那人生路上的阴霾也已悄悄散去,唯留一片水色微蓝。蓦然发现,那丝丝缕缕的幽然寒香早已深植心头,飘散不去。
让我们在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种植下这一株寒梅,时时沐浴在它的幽幽暗香中。当我们终能了悟世间、了悟生活,得“意”而忘“形”时,我们就获得了真正的快乐。
知否知否,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002 何处染成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惠能)

读过神秀的“身是菩提树”诗的人看这几句诗,真心地满脑子疑惑:菩提树怎么会不是树,明镜台怎么不是台呢?大千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怎么就会无一物呢?难道神秀智者告诉我们的,竟然都不对?这个惠能,究竟要说什么意思?
且端一杯茶,让心绪宁静,再来细品这首诗的悠远滋味。
很多时候,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像爬楼梯,只有爬过了低层的梯子,才能到达高层。神秀的诗是送我们攀上更高境界的梯子,而惠能的这首诗,是另一层更高的梯子而已,透过它,我们可以领悟不曾领悟的世界本质。
美丽的菩提树枝繁叶茂,今日摇曳多姿,郁郁葱葱,但明天,它可能会叶落、会枯萎,会失去生命而化为尘土;漂亮的梳妆台也一样,今日它熠熠生辉,明日则可能被打碎、被抛弃,最终化为齑粉。在这世界上,有哪样东西可长存于世,永不变化,永不消逝?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有具有具体形象,可触摸可感知的事物,都只是“色”,它来自虚空,也将消散于无形。这世界的本质,不过是虚空而已。所以,说什么菩提树是树,明镜台是台,它们其实根本都不存在。这世界既然一切都不存在,又哪里去沾惹尘埃?!
真是醍醐灌顶。原来,神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如何在尘世中保持本性不变。他看到凡尘俗物对人的束缚,力求“勤拂拭”来保持心灵的纯净和平静。惠能的教诲是直达目的,直指人心,给人当头棒喝,立刻了悟。
如果,这世界不过一场梦幻,那我们何必执着于得失,又何必强求拥有?如果,人生终将归于虚空,我们又何必给自己套上枷锁,让短暂的人生充满痛苦?放开一切,放弃人世那些浮华虚无的追求,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永远明净,不受玷污。这才是人生的真谛,是保持自我本心的真谛。
难怪弘忍最终将衣钵传给了惠能,也难怪神秀感慨说:“他(惠能)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惠能的“无师之智”就是“顿悟”,是刹那间而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惠能和神秀都跟从弘忍智者学习,弘忍过世后,惠能住在韶州的广果寺。史书记载,惠能没有到来之前,韶州的山林之间多有虎豹,等他来了之后却“一朝尽去”,于是“远近惊叹,咸归伏焉”。神秀在当时深受皇家重视,武则天希望封他为国师,但神秀认为惠能才是正宗传人,所以举荐惠能。惠能拒绝了皇家的征召,神秀又写亲笔信给惠能,结果惠能对使者说:“吾形貌短陋,北土见之,恐不敬吾法。又先师以吾南中有缘,亦不可违也。”他始终没有北上京城,而是留在当时还算落后的南方。惠能广泛宣扬他的智慧,渐渐“顿悟”占领上风,成为文人雅士们最喜欢谈论的内容。惠能说,他的“顿悟”适宜引导上等资质的人彻悟人生,而“渐悟”与“顿悟”,并没有优劣之别。
渐悟与顿悟只是因为人有聪明、愚钝而产生的,不管是“渐”还是“顿”,它们都只是方式,只是一种途径,通过它们,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并获得最终的解脱和人生的圆满。所以,不管“渐”还是“顿”,我们寻求的都只是结果而已。





003 日光中开出禅花

清风楼上赴官斋,此日平生眼豁开。
方信普通年事远,不从葱岭带将来。
(师鼐清风楼上)

顿悟是讲究机缘的。一个人一生难得有一次顿悟的机缘,若真碰上了,那就是有福的,是值得欣喜恭贺的人。
每一位智者开悟的机缘各不相同,看到水中的倒影而顿悟,或者被别人一声大喝而顿悟,还有因为丢石块敲在竹子上顿悟的。顿悟的机缘形貌各异,但本质却是相同的。
这各种顿悟时刻汇成了禅的奇妙景象,它吸引着我们步入禅的世界,领悟人类思想的奇妙境界。我们思考,我们沉吟,只为解读那依赖心心相传的秘密。
唐代的师鼐智者,出家多年都还不能彻悟。谁也想不到,他的顿悟机缘在于官斋,在于一抹阳光上。
那一日,师鼐接受闽王的邀请,前往清风楼赴斋。坐在楼上,清风徐徐,师鼐禅师举目四望,忽然看到窗外日光融融,霎时心下大悟。他写下偈子,并把偈子呈送给智者义存,请他印证自己。
“清风楼上赴官斋,此日平生眼豁开。方信普通年事远,不从葱岭带将来。”
义存读着师鼐的偈子,不断点头。对这首开悟诗,义存表示认可,禅林中就又多了一则奇妙的顿悟故事。
不知道我们已经看过多少次日光,看过多少情景下的日光月影,但我们却未能如师鼐智者一样开悟。他的顿悟真是奇特,真是不可思议。然而,他从日光里究竟悟到了什么真谛呢?
“方信普通年事远,不从葱岭带将来”,这就是师鼐智者悟到的深意了。“普通”是梁武帝的年号,那正是达摩远道而来带来禅宗的时候。师鼐相信那久远以前的事情,相信达摩祖师东土传法的事实。可是,师鼐却说禅的智慧并不是达摩等人从葱岭那边带来的。
佛教千里迢迢从西域传入中华,历经无数智者的努力,才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开花,师鼐怎么就说禅不是从葱岭那边带过来的呢?
这些疑问汇聚在一起,简直要让人怀疑禅的存在和意义了。可是不要着急,不要急于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些真正解悟的人都明白,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本心和智慧原本就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心里,它不是从外带来,也不是凝驻在我们身上不变的,它随形变化。师鼐看到日光,恍悟的就是触目皆菩提,一切现成即心即佛,都在当下而已。
智者反复启悟我们的,正是这当下的意义。我们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都不重要,也不可感知。我们可感可知、可把握的,只有当下。
关注自我,开启自我的内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千千万万的道理讲遍,最后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懂得的道理最重要;千千万万的麻烦都经历,我们还是发现,自己靠自己、自己救自己才是正道。禅法真意,反复来说的就是让我们回归自我的内心,发现我们本有的真性而已。
没有人能替代我们成长,也没有人能替代我们来领悟这整个人生,我们需要自己努力,自己跋涉,才能走到人生的最高境。师鼐圆寂之时口占偈语曰:“眼光随色尽,耳识逐声消。还源无别旨,今日与明朝。”所谓声色犬马,早晚都会消失殆尽。一旦深归尘土,唯一留存的只有时间,今日复今日,明日复明日,而我们的跋涉永无停止。唯有在这时间的流逝之中,唯有在这不断的跋涉旅途上,我们才能够得到人生的真谛。
一切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我们终究有一天会像那些勤奋修行的智者们一样得到证悟,得到我们该得的人生领悟。



004 沉浮尘世自在身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金屑眼中翳

人人都知道黄金的价值。因为难得,黄金成了富贵的象征,它可以打造成精美绝伦的器物,标志主人的身份地位。然而,这极有价值的黄金也可能让人痛苦、让人烦恼。一粒细小的黄金微屑,就算是极小极小的一粒,若落入眼睛,对我们而言,它就变得可怕可厌起来,一点儿都不尊贵了。俗话说“金屑虽贵,落眼成翳”,这一粒金屑会使我们的眼睛失明,让人陷入痛苦中。
如同黄金一样,摩尼宝珠华光灿烂,耀人眼目,但把它包裹在衣服里,就如同蒙上灰尘,它再也不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不管是贵重的金屑,还是美丽的摩尼宝珠,若放错了地方,它们就会失去原有的价值,而变成无用的,甚至有害的东西。就像一株扶芳藤,摆放在书桌、几案上,它那一抹绿色会让人心醉,惹人怜爱。它默默吸附灰尘,给居室增添洁净,增加绿意。可长在墙角野地里的扶芳藤,不过是杂草一株。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不正视自己,不懂得自己的价值,那么我们也容易摆错自己的位置而浪费一生,一无所获。
文偃是晚唐五代时著名的僧人,他还是云门宗的创始人。《禅林僧宝传》记载,文偃“性豪爽,骨面丰颊,精锐绝伦,目纤长,瞳子如点漆,眉秀近睫,视物凝远”。在化导学人时,文偃习惯用一个字做回答,说破禅旨,故禅林中有“云门一字关”的美称。
对于世人所看重、所喜爱的黄金,文偃有不同看法,他说:“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在文偃看来,自我的灵性、自我的价值就像黄金和摩尼宝珠一样宝贵,它们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但物质世界太过纷杂,多姿多彩的生活让我们只向外看,向外不断索取。
我们有了自行车,还想要小轿车,有了小轿车,还希望有大游轮,有私人飞机。不断的物质欲求让我们惶惶不安,不可终日,没有片刻的安宁。我们忘记了自我的价值不在于拥有这些昂贵的东西,而在于我们的内心。生命的根源,是精神的升华,是心灵的开悟。如果,我们自己丢弃了自我的内心,那还指望谁来帮助我们呢?一种思想再伟大,再不可思议,如果我们不去追求理解,不去用它唤醒我们内在的智慧,那这种思想就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
所以,自身的价值需要向内索求,学习一种思想,目的应该是唤起我们自我的觉醒。
大诗人李白高吟“天生我材必有用”,没错,只要找到你合适的位置,你必然是有用之才,然若强求不是自己的位置,那么有才能的人,也会变成朽木一段,一无所成。就好比迈克尔杰克逊一定要打拳击,而老虎伍兹一定要唱歌一样,其结果就只能是世界上多了两个平庸的人,而没有了流行巨星和超级球星。
要准确定位自我,需要深刻地认识自我,明白自我的价值。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各有所长,也各有其志,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能走到哪一步,在于自己想做什么,想走到哪一步。
选择自己的道路,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邯郸学步,不东施效颦,活得自我,活得坦率,那么是金子自然熠熠发光,是宝珠自然荣耀圆润。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这样说:“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
同样,在现实里如果我们找不到自己的梦想,我们也可以创造它。“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如若我们重视自己,重视自己的心灵和选择,那么老天也会帮助我们。
听取文偃的劝告,让我们回归自我,珍重自己,珍视自己的才能,给它用武之地。做到了不荒废自己,我们才能拥有平和的心态,才能在纷繁的人生中活得坦然,活得自在。



005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

拥有一颗怎样的心,我们看到的世界就会是怎样的模样。一个心地单纯、浪漫欢快的人会觉得世界处处充满了阳光,而一个心境忧郁悲观的人,会觉得世界一团糟糕,没有任何欢乐色彩。
对于一个领悟了禅法的人来说,世界不具有任何主观色彩,他们看到的就是这个世界原原本本的样子。一颗平静至极的心,只会体悟这世界,而不会把自己的喜怒投注于所见的一切。这是非常难达到的境界,却也是十分迷人的境界。
宋代诗人唐庚是眉州丹棱人。他和文豪苏轼算同乡,两人平生遭遇也很接近。在哲宗绍圣间,唐庚考中进士,到徽宗时,成为宗子博士。在张商英的推荐下,唐庚被提拔为京畿常平,地位显要。然而因为张商英罢相,唐庚受到牵连,命运转折而被贬往惠州。多年后才被朝廷赦还,复官承议郎,可惜他在归途中死去,没能再享受昔日荣华。
面对无力左右的政治风云,唐庚像当时的文人们一样,寄情山水,参禅问佛。他淡忘了自身的坎坷挫折,淡忘了贵贱交叠的冲击,只剩下眼前南方美丽的山水景色。
正当是春天多雨的季节,唐庚出城在栖禅山游玩。山的四面布满湖水,山上的栖禅寺很小,却别有风味。闲坐一天,与禅师们聊天喝茶,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到了该起身回家的时候。
抬头看天,极目远望,惠州的美景尽收眼底。唐庚写下诗句,为我们描摹出那时的景致: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这还真是变幻不定的一次出游。那天空时亮时暗,亮时雨散,暗时雨落,那淅淅沥沥的春雨染湿了整个天地。空气真是湿润极了,那些树木青草变得更加茵绿,春的脚步踏过山山水水,留下一路碧绿。
可以想象,唐庚一路走来,心情会是怎样的平和。不管头顶的云如何来去,光线如何变化,他只自在地边走边看那浓浓淡淡的绿色。蓦然回头,发现小小的栖禅寺已经迷失在云雾中,不见踪影。这怅惘之情还没有从心底升起,一转身,湖尽头一座小亭兀然独立。没有了栖禅寺的小禅房休息,在这湖边的小亭内独坐,亦可欣赏这满湖烟雨和烟雨中的迷人景色。
失与得就这样不经意地划过唐庚的心头,也划过我们的心。
忽明忽暗的天空下,如果我们随着天色变化患得患失,焦虑不堪,那美丽的春色就会消失于眼前,我们哪里还能有怡然自得的心情?哪里还能看得见“春归处处青”?人生际遇也是如此,起起伏伏,谁也不能肯定下一刻下一秒是晴天还是雨天,如果只担心阴晴的变化,我们不知道会错失人生多少美丽的风景。既然明白雨后会有彩虹,晴天之后也会有阴云,那么不如放开心胸,一任自然。风雨中看烟雾,晴天里享受阳光,把所有不期而遇的变化都当成美景来欣赏,那么我们的人生里哪里还有什么起伏坎坷,都不过是同样的经历罢了。
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渐行渐远,唐庚远离了曾带来美好时光的栖禅寺,却又在湖的尽头碰上小孤亭。这孤亭内不也可以有另一段美丽时光吗?
反复咀嚼,唐庚的这首小诗竟是韵味无穷。眼前的景色被他精准地描绘而出,让人沉醉,景致后赏景的路程又包含这么多禅意。跟随他的脚步,他的眼睛和心境,我们也走完了这一段短短的但又充满意外和惊喜的路。
唐庚还有一首《醉眠》,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或许,正是这梦中得佳句,提笔却忘记了词汇与句子的态度,才是唐庚能够领悟禅意的根由。
山水无情,人心多情。多情的心又让人徒生烦恼,不能直面真正的山水。怀一颗禅心,看淡所有的人世纠葛,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才能真正领略山水的真意。
下一次赏春,不要戴任何眼镜,只拿一颗心去看,我们一定也能像唐庚一样,看到山水,看到山水后的真意。



006 任雨反复来过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

回首云水茫茫,栖禅寺已经淹没在雨雾中,不见踪迹。漫步进小小的亭子,唐庚打算坐下来休息一下。
这一段路并不算远,独自一人慢慢走来,感受着岭南雨季的无端多变,唐庚也想调整一下步伐,调节一下漫游的节奏吧。
为什么要急急赶路呢?前面仍然是阴晴不定的天,走多快也可能碰上斜风细雨,倒不如坐定在这亭子里,看看雨中的湖光山色。
下雨天,尤其是那种春也迷蒙的时节,最适宜静静坐下来赏风景。一颗烦躁不安的心被春风春雨滋润得柔软多情,那眼前细微的变化也会变得异常鲜明。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这座小亭旁边的湖叫丰湖,它围绕着栖禅山,水波荡漾。坐在亭里,也许看不见蒙蒙雨雾后的湖水,但那氤氲满湖的水烟非常浓重,似乎是化不开、冲不淡的脂腻油烟。
岭南的气候潮湿异常,每逢雨季,整个天地都充满湿气,唐庚轻轻拈来这个“腻”字,倒是把那雾气写得淋漓尽致。要知道,那春天的暖气,可就是依着在这水雾迷蒙中的。春天,仿佛具有了生命和灵魂,它降临大地,轻轻呼吸,那粘腻的潮湿就晕染了整个岭南、整个丰湖和栖禅山。
湖水被浓雾弥漫,远处却有晴光从云端倾泻。田野上聚集的雨水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