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传习录:(修订本,最新版)钱穆推荐“中国人的必读书”!千万读者首选版本!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终生精神导师,千古完人王阳明传世经典! 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

書城自編碼: 250212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
作者: [明] 王阳明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237513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5-01-01
版次: 1次
頁數/字數: 300页/205千字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第四条底线:21世纪仁爱领导力精进指南
《 第四条底线:21世纪仁爱领导力精进指南 》

售價:HK$ 82.8
情绪说明书:解锁内在情绪力量
《 情绪说明书:解锁内在情绪力量 》

售價:HK$ 71.8
中国神仙画谱 装饰画
《 中国神仙画谱 装饰画 》

售價:HK$ 59.8
居斯塔夫·卡塞尔:汇率 一读就懂的经典经济学
《 居斯塔夫·卡塞尔:汇率 一读就懂的经典经济学 》

售價:HK$ 70.8
史海钩沉:中国古史新考(文史哲丛刊第二辑)
《 史海钩沉:中国古史新考(文史哲丛刊第二辑) 》

售價:HK$ 105.6
美人凝视:喜多川歌麿的浮世绘艺术
《 美人凝视:喜多川歌麿的浮世绘艺术 》

售價:HK$ 213.6
晚期现代社会的危机
《 晚期现代社会的危机 》

售價:HK$ 93.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遗产名录和谱系(国外部分·东北亚卷)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遗产名录和谱系(国外部分·东北亚卷) 》

售價:HK$ 20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1.4
《 知行合一:王阳明详传(日本天皇老师、日本阳明学派代表人物高濑武次郎眼中的中国心学大师。国内首本王阳明外版传记。余世存作序,马勇推荐阅读。) 》
+

HK$ 59.0
《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阳明学述要 》
+

HK$ 106.2
《 国学经典丛书:近思录 》
內容簡介: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本书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目錄
传习录序徐 爱 一
续刻传习录序钱德洪 二
重刻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序刘宗周 三

上 卷
徐爱录 三
徐爱跋 二四
陆澄录 二五
薛侃录 六二

中 卷
钱德洪序 九七
答顾东桥书 九九
启周道通书 一二六
答陆原静书(一) 一三四
答陆原静书(二) 一三七
答欧阳崇一 一五二
答罗整庵少宰书 一五九
答聂文蔚(一) 一六七
答聂文蔚(二) 一七四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一八四
教约 一八六

下 卷
陈九川录 一九一
黄直录 二〇五
黄修易录 二一三
黄省曾录 二二〇
钱德洪录 二二六
钱德洪附记 二五八
黄以方录 二五九
德洪跋 二七七
內容試閱
上 卷





徐爱①录

【原文】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②为正,盖先儒③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咳,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门人徐爱书



【注释】

①徐爱(1488—1518年):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杭人,王阳明的妹夫,也是阳明先生的第一位学生和最得意的学生,有“王门颜回”之称,曾任南京工部郎中。王阳明痛惜其英年早逝,曾叹曰:“曰仁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陆澄)不浅。”

②旧本:指由郑玄作注、孔颖达疏解的版本。

③先儒:这里指程颢、程颐和朱熹。

【译文】

先生对于《大学》中有关“格物”的各种观点,均以旧本,亦即朱熹等人所说的误本为标准。我刚听说时觉得很意外,继而又产生怀疑,最后,我殚精竭思,互相对照分析,又向先生本人请教。这才发现,先生的主张就好像是水性冰冷、火性炎热一样,即使百世之后的圣人也不会产生疑惑。先生天资聪颖,然和蔼可亲,为人坦诚,平素不修边幅。早年,先生性格豪迈洒脱,曾热衷于诗词歌赋,并深入研究佛道两家的经典之作。所以,很多人刚开始听到他的主张时,都认为是标新立异,不予深究。但是他们不知道,先生在贬居贵州龙场的三年中,处困养静,学问的功夫已经超凡入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我时刻受先生的教诲,深知他的学说,刚接触时似乎很平常,等深入研究才觉得愈发崇高;初看时好像很粗疏,仔细钻研才觉得愈发精细;刚接近仿佛很浅显,深入探求才觉得没有穷尽。十几年来,我竟连它的轮廓都未看到。但是,今天的学者,有的虽与先生才一面之缘,有的只闻其名,有的怀着蔑视、恼怒的情绪,还没谈上几句就依据传闻臆说,妄加揣度,这样怎么可能真正理解先生的学说呢?跟随先生的人士,听着先生的教诲,常常得一而遗二,如同相马时只注意马是公还是母,是黑还是黄,却忽略了能否驰骋千里的特性。因此,我特意把平时从先生那里所听到的全部记录下来,给诸位同学奉上,以便相互校正,不负先生教诲之恩。

晚生徐爱书



【原文】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新’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如《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①,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注释】

①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契,商族的始祖,帝喾之子,曾协助大禹治水,被封为司徒,负责掌管教化;敷,布施;五教,指五种伦理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译文】

徐爱问:“《大学》中的‘在亲民’,朱熹认为应作‘新民’,第二章的‘作新民’的文句,好像可作为他的凭证。先生认为应按旧本作‘亲民’,难道也有什么根据吗?”

先生说:“‘作新民’的‘新’,是自新的意思,和‘在新民’的‘新’不同,‘作新民’怎可作为‘在新民’的凭证呢?‘作’与‘亲’虽然相对,但并非作‘新’解。后面所说的‘治国平天下’,都没有‘新’的意思。比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些都含有‘亲’的意思。‘亲民’犹如《孟子》中的‘亲亲仁民’,亲近就是仁爱。百姓不能彼此亲近,虞舜就任命契作司徒,尽心竭力地推行伦理教化,让他们互相亲近。《尧典》中的‘克明峻德’即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即是‘亲民’,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再如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即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说‘亲民’,就包涵了教化养育等意思,而说‘新民’就有些偏颇了。”



【原文】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①。”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②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注释】

①相戾(lì):相抵触。

②本注:即朱熹所著的《大学章句》。

【译文】

徐爱问道:“《大学》中‘知止而后有定’,朱熹认为是指万事万物都有定理,这好像与先生的看法不一致。”

先生答说:“到具体事物中寻求至善,如此就把义看成是外在的了。至善是心的本体,只要‘明明德’,并达到惟精惟一的程度就是至善。当然了,至善并未与具体事物相脱离。《大学章句》中所谓的‘穷尽天理而心中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人,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①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清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②,不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去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有是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注释】

①心即理:王阳明学说的核心命题。原为宋代理学家陆九渊所提出的概念,是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分界。

②节目:细节。

【译文】

徐爱又问:“只从心中寻求至善,大概不能穷尽天下所有的事理吧!”

先生说道:“心就是天理呀!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徐爱说:“就像服侍父母的孝心、辅佐君主的忠心、结交朋友的诚心、治理百姓的仁心,这中间有许多道理存在,恐怕也不能不去考察啊!”

先生感叹地说:“这种观点被世人蒙蔽已经很久了,又怎么可能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明白的呢?现在仅就你的问题来谈一谈。比如服侍父母,不是从父母那里求得孝的道理;事君,不是从君主那里求得忠的道理;交友、治理百姓,不是从朋友和百姓那里求得信和仁的道理。孝、忠、信、仁各自在心中。心就是天理。没有被私欲迷惑的心,就是天理,不用到心外强加一点一滴。用这颗最热的心,表现在服侍父母上就是孝,表现在辅佐君主上就是忠,表现在交友和治理百姓上就是信和仁。只要在自己的心中下功夫摒弃私欲、存天理就行了。”

徐爱说:“听了先生这番话,我觉得获益匪浅。但旧说依然萦绕心中,还不能完全摆脱。例如侍父,那些嘘寒问暖、早晚请安的细节,不也需要讲求吗?”

先生说:“怎能不讲求?但要分清主次,在自己心中去私欲、存天理的前提下去讲求。像寒冬保暖,也只是要尽己之孝心,不得有丝毫私欲夹杂其间;炎夏避暑,也只是要尽己之孝心,不得有丝毫私欲夹杂其间。唯求己心。如果己心没有私欲,天理至纯,是颗诚恳孝敬父母的心,冬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防寒,会主动去掌握保暖的技巧;夏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消暑,会主动去掌握消暑的技巧。防寒消暑正是孝心的表现,但这颗孝心必是至诚至敬的。拿一棵树来说,树根就是那颗诚恳孝敬的心,枝叶就是尽孝的许多细节。树,它必须先有根,尔后才有枝叶。并非先找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上说:‘深爱父母的孝子,对待父母一定会很和气;有和气的态度,必定有愉快的气色;有愉快的气色,必定有让父母高兴的表情。’必须有深爱之心作为根本,就自然会这样了。”



【原文】

郑朝朔①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清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清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清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如‘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爱于是日又有省。



【注释】

①郑朝朔:名一初,广东揭阳人,官至监察御史,曾向王阳明问学。

【译文】

郑朝朔问道:“至善也必须从事物上索取吗?”

先生说:“至善只是使自己的心达到纯天理的境界,怎么能从事物上去寻求呢?你不妨举出几个例子。”

郑朝朔于是说:“就像孝敬父母,怎样才能保暖避暑,怎样才能奉养适当,必须有个标准才算至善。基于此,才有了学问思辨的功夫。”

先生说:“假若孝敬父母只讲求保暖避暑和奉养适当,只须一两天时间就可讲清楚,何来学问思辨的功夫?保暖避暑、侍奉父母双亲时只要求己心纯为天理,这样如果没有学问思辨的功夫,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因此,即便是圣贤,也要再加“惟精惟一”的训示。倘若认为把那些礼节讲求得适宜了就是至善,那么,现在的演员在戏中恰当地表演了许多侍奉父母的礼节,他们也就可称为至善了。”

徐爱在这一天中又有所收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