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1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袁世凯

書城自編碼: 217355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政治人物
作者: [日]佐藤铁治郎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068307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93/17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4.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轻创业:指数级增长方法论
《 轻创业:指数级增长方法论 》

售價:HK$ 69.6
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理论阐释书系)
《 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理论阐释书系) 》

售價:HK$ 103.8
文艺复兴与意大利君主
《 文艺复兴与意大利君主 》

售價:HK$ 280.8
成交大师
《 成交大师 》

售價:HK$ 68.4
历史四季(冬之卷)——救亡与更替:梳理14个王朝的最后10年
《 历史四季(冬之卷)——救亡与更替:梳理14个王朝的最后10年 》

售價:HK$ 56.6
大学问·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从志怪、戏曲、报刊,进入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恋恋红尘》姐妹篇!)
《 大学问·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从志怪、戏曲、报刊,进入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恋恋红尘》姐妹篇!) 》

售價:HK$ 93.2
德川时代的宗教
《 德川时代的宗教 》

售價:HK$ 68.4
纹样之美:中国传统经典纹样速查手册 中国传统经典纹样 再现中国传统美学
《 纹样之美:中国传统经典纹样速查手册 中国传统经典纹样 再现中国传统美学 》

售價:HK$ 128.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4.1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李鸿章 》
+

HK$ 55.9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诸葛亮 》
+

HK$ 96.2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成吉思汗后世子孙 》
+

HK$ 66.3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康熙大帝(四位外国传教士在康熙帝国的震撼亲历记) 》
+

HK$ 84.8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曾国藩 》
+

HK$ 153.7
《 见证: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亲历历史》后希拉里唯一授权传记!详尽剖析希拉里对权势欲望,对华强硬背后动机,对美国总统势在必得等,更有其为女性优雅智慧。无疑这是本会令许多人和国家难堪的书!) 》
編輯推薦:
在岌岌可危、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他第一个按照西方的章程、服装组织练兵,独立研究了科学理论并编著了《练兵要则》,无愧于清朝著作家之名;他首次创办了培养军事人才的学堂,开创清朝开办学堂的新风气;他任山东巡抚期间,北方各省均深受义和团之害,只有山东能独善其身;他设立了警察机构,是清朝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明之举;他试办裁判所、改良监狱、主张立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他被当时权臣称为“晋末的刘裕、汉末的曹操”,而欣赏他的人,却说他是德国的俾斯麦、日本的伊藤博文;他从一个小混混成长为慈禧太后之下、万人之上的一代权臣,确实有其过人之处。社会背景、用人不当等各方面原因让他没能实现鸿鹄大志,但我们看到了他的上下求索!
內容簡介:
本书是佐藤铁治郎在日本租界办报期间所作。在写作过程中,作者采集到大量来自民间、官宦的信息和资料,真实可靠地揭示了一代枭雄袁世凯的发迹史。书中披露了大量来信、电稿和笔谈,全面解读了袁世凯在朝鲜的岁月、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在戊戌变法中的选择以及在小站练兵的日子等历程。本书出版之前曾掀起轩然大波,袁世凯长子、天津官员、日本领事馆都想将其封杀,最后日本驻天津总领事抢救出一本孤本,形成了今天这部具有传奇经历的珍本。
關於作者:
佐藤铁治郎,日本新闻记者,他曾经在中国与朝鲜居住长达三十年之久。有《袁世凯传》一书传世,写作该书时,他正在天津经营时闻报馆。
目錄
作者自序
第一 章 朝鲜岁月
第一节 来到军营
第二节 备受赏识
第三节 伴君左右
第四节 大赦还乡
第五节 众矢之的
第六节 中日开战
第二章 大举练兵
第一节 涅重生
第二节 广交豪杰
第三节 戊戌惨案 ?
第三章 峥嵘岁月
第一节 平步青云
第二节 力抗圣命
第三节 万人之上
第四节 归乡葬母
第五节 改革为重
第六节 碌碌无为 ?
第七节 免官风波
內容試閱
第二节 备受赏识
袁世凯真正踏入军界,是在朝鲜壬午之变之时。壬午之变的起因是日本和清政府的争端,我们要了解袁世凯,就必须将此事的前因后果搞清楚。在日本的明治初年,朝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拒绝与其他国家来往,并且一味依附于清政府。日本君臣眼看东亚局势复杂,便告诫朝鲜不应太过依赖清政府,而应变法自强,以免唇亡齿寒。不过,清政府一向将朝鲜视为己方的藩属国,习惯于干涉朝鲜内政,朝鲜的大小事宜,都要和李鸿章商议后再作打算。如果清政府自身国力强大,足以抵御列强的侵略,那么这一做法尚有几分道理。但清政府已自身难保,处于内忧外患的尴尬境地,却还企图占有朝鲜主权,难免有些说不过去。于是,日本和清政府在朝鲜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在日本的劝诫下,朝鲜的有识之士萌生了变法自强的想法。然而大多数守旧派仍无意摆脱清政府的控制,继续将清政府视为宗主国,于是两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摩擦。这两派,分别指的是听从日本劝告的独立派和一味依赖清政府的事大派。
日本明治十五年,也就是光绪五年(1879),美国委派海军中将拉斐尔为全权大臣。他率领着军舰来到朝鲜,提出与朝鲜缔结条约,开始通商。由于朝鲜的外交内政都在清政府的控制之下,拉斐尔先到清朝拜见了李鸿章,这便是美国人外交的高明之处。李鸿章一开始并没有弄懂美国人的用意,还以为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通知清政府美国将与朝鲜通商,这意味着美国人承认了清政府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于是,他答应了美国的通商要求,并邀请拉斐尔在天津拟定草案。李鸿章以为,清政府是这份条约的主导者,于是在草案的第一条便声明清朝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不料,美国大臣严词拒绝了这份条约,李鸿章对此也无计可施。在美国大臣抵达朝鲜后,清政府命提督丁汝昌率领着水师来到了朝鲜,强迫他们承认清政府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迫于清政府的压力,朝鲜在条约之外向美国大臣声明,朝鲜确实是清朝的藩属国。这一对朝鲜极为不利的条约签订后,朝鲜人对清朝愈发不满,大多数人开始不再信任清政府,转而支持国家独立。不过,当时的韩王昏庸无能,大权由专制淫乱的王后闵氏掌握。韩王的父亲大院君名叫李罡应,他对眼下的朝政极为不满,于是计划重整朝纲。当时的朝鲜民众因屈辱的条约而群情激奋,大院君便在暗中煽风点火。恰逢当时朝鲜在合并军营,朝中难以发放足够的粮饷,便提供了些难以食用的糟糠。七月二十三日,愤怒的士兵们聚集在一起,直奔长官府邸而去,不少闵氏族人被屠杀。随后,他们又来到了日本使馆,不光是日本民众的财产被大肆掠夺,就连花房公使也差点性命不保。幸好他及时逃到了济屋浦,在英国船只的帮助下回到了国内,将此事报告给日本政府。当时清政府的北洋大臣李鸿章,由于母亲去世而回乡奔丧,一切事务由张树声代为处理。收到朝鲜的急报后,他立即命令吴长庆率部前去朝鲜平乱。袁世凯敏锐地嗅到大好机会就在眼前,他终于等到了展露身手的机会。
袁世凯在吴长庆手下待了有些时日了,一直苦于无仗可打,一听说朝鲜的消息,他立即毛遂自荐,希望能在朝鲜大显身手。事实上,吴长庆手下的将士们常年养尊处优,且疏于操练,战斗力已大打折扣。就在出发前夕,仍有不少将领借故离开,士兵们也萎靡不振。吴长庆为此头疼不已,在此情况下,袁世凯的英勇无畏让他惊喜不已,他立即对袁世凯大加赞赏,并即刻封其为支援军的先锋委员,率领着二百名亲兵先行动身前往朝鲜。袁世凯手握军权后,立即提拔了一批亲信。随后,他率部马不停蹄地赶往朝鲜,抵达目的地后便大杀四方。袁世凯得知叛乱的罪魁祸首是大院君后,一边声明要保护大院君,一边将大院君软禁了起来,只等吴长庆和丁汝昌的部队一到,大院君便会沦为众矢之的。与此同时,日本的花房公使也率领着海陆部队来到了朝鲜首都,向朝鲜政府兴师问罪。最终,朝鲜答应赔偿给日本五十万元,并许诺加设守备部队,以保证日本大使馆的安全。在日本和朝鲜谈判期间,袁世凯从侦探那里知道了朝鲜已向日本妥协,且支付了数额不小的赔款,这让他心中愤懑难平。当时,袁世凯还无权与朝廷直接联系,于是他极力怂恿吴长庆、丁汝昌等人将朝鲜赔款一事上报朝廷,请求朝廷对此进行干预。听闻此消息后,朝廷立即命驻东京大使和丁汝昌出面调停,却遭到了日本的坚决反对。于是,袁世凯建议吴长庆先行处置大院君。八月二十六日,大院君被押送至丁汝昌处,继而又被送往天津,由李鸿章进行审讯。大院君作为一国之主的父亲,能被无缘无故地押送至别国,已是极为荒谬;如今,他又被李鸿章三堂会审,这样的事情,也只有在昏庸暴虐的清朝才会发生!如果不是因为韩王无能懦弱,此事定会掀起一场风波。清政府的军队在朝鲜驻扎,名义上是为了肃清朝鲜的内乱,实则在四处惹是生非,再加上袁世凯的党羽多为乡间的流氓无赖,这些人自认为是朝鲜的宗主国的臣民,于是在朝鲜大地上无恶不作,引得朝鲜国内民怨四起。当时,各报纸杂志纷纷记录了吴长庆军的暴虐行径,就连清朝御史张幼樵 都上书弹劾吴长庆。清政府随后下令,命李鸿章严惩吴长庆治兵不力之罪,并一一查办那些军中的闲散人员,将他们遣送回国。吴长庆行事一向谨慎,这一点在清朝军界无人不知。没想到,他这次不仅被多家媒体抨击,甚至还遭到了清政府的训斥。于是,他将全军的将领召集在一起,希望能商议出整顿军务的细则。当时军中有位叫黄仕林的参将,他跟随吴长庆多年,立下过赫赫战功。在朝鲜期间,他手下的士兵曾为他抢到一位俊俏的民女,不料被袁世凯的手下出手相夺。随后,黄仕林向袁世凯兴师问罪,却被置之不理(另一种说法是袁世凯已将此女据为己有)。从那以后,黄仕林便对袁世凯妒恨交加。此次吴长庆将大家召集在一起,黄仕林便乘机向吴长庆汇报:“袁世凯就是这些罪行的始作俑者。他手下的亲兵小队无恶不作,我还曾再三劝诫,他却置之不理。”听闻此话,袁世凯不动声色。第二天,袁世凯外出巡逻,正好碰上黄仕林的手下强奸民女,袁世凯随即将此人就地正法,然后才向黄仕林通知了此事。没曾想,袁世凯的刀下亡魂正是黄仕林最信任的手下,他一怒之下拿着手枪来到了袁世凯的住处。此时袁世凯正在向吴长庆禀报此事,尚未回来,黄仕林一怒之下将他的住处砸了个稀巴烂。随后,袁世凯的手下来到吴长庆营中报告了此事,黄仕林接着又杀气腾腾地赶到了此处。吴长庆看黄仕林来者不善,便命袁世凯先行躲避一阵子。黄仕林气得不发一语,非要袁世凯偿命不可。由于他自恃劳苦功高,丝毫不在长官面前掩饰情绪。没多久,吴长庆便将黄仕林调往别处,袁世凯才得以解围。数日后,袁世凯从随行的马夫身上搜出了一件衣服,随即盘问衣服的由来。马夫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能解释清楚,袁世凯随即将这个马夫斩首示众。两条人命被袁世凯结果后,庆军的军纪突然严明起来,就连袁世凯的亲信和爪牙们也人人自危。朝鲜的风波渐渐平息,吴长庆不住地表扬袁世凯治军有方。
明治十六年,也就是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一触即发。清政府为了组织海上防御,本打算将吴长庆的士兵尽数调回。不过,日本驻朝鲜公使馆有两个中队的守备部队,清政府为了与日本抗衡,只好在金州大连湾等重要位置留下了1500人的部队,其余大半士兵即刻动身回国。由于这1500人的部队需要一名统帅,吴长庆便向李鸿章推荐了袁世凯,并称其才华和能力足以胜任。听闻此言,李鸿章对此予以批准,任命袁世凯为庆军营务处统帅。至此,袁世凯终于拥有了统帅三军的权力,他的名字也第一次传到了李鸿章的耳朵里。
第三节 伴君左右
在吴长庆率领大部队离开后,袁世凯便成为这支1500人部队的首领。随后,袁世凯为了平步青云,开始费尽心机讨好李鸿章。另外,他开始在事大派和独立派之间挑拨离间,极力怂恿两派分庭抗礼。独立派的首领是金玉均、朴永孝等人,而事大派的首领是闵泳翊(按:闵氏的侄子)。袁世凯和闵泳翊暗中缔结了不少协定,由他暗中给袁世凯通风报信,随时随地通报韩王的一举一动。在清政府的压制下,朝鲜的有识之士皆愤懑不已,百姓们也在清兵的凌辱下怨声四起。唯有昏庸的韩王,此时仍不能痛下决心。总而言之,朝鲜国内除了闵氏家族,所有的人都渴望摆脱清政府而独立。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军先后攻占了福州、台湾等地,清政府一时间自乱阵脚,朝鲜也开始极力摆脱清政府的束缚。袁世凯虽然通过阴谋诡计间接控制了韩王,却又怎能控制朝鲜民众的意愿呢?眼看事态即将失控,袁世凯立刻密报李鸿章,内容如下:
朝鲜君臣为日人播弄,执迷不悟。每向王前煽动,王亦深被其惑,欲离中国而独立。探其本原,由法人衅起,料中国兵力难分,不惟不能加兵朝鲜,更不能起衅俄人,欲乘此时机,接引强邻,称雄自主,不受制中国,亦不俯首他邦。此等意见,举国之有权势者,半皆如是,独闵泳翊等,意见稍歧。似此情形,窃虑三数月后,形迹必彰。朝鲜屏藩中国,实为门户关键,他族逼处,殊堪殷忧。该国王日事嬉游,不亲朝政,复见异思迁,朝令夕改,近来受人愚弄,似已深信不移。如不设法杜其鹜外之心,后患实非浅显。卑职谬膺重任,日思维系,不避艰险,竭力图维,初犹譬喻可悟。自中法兵端开后,人心渐歧,举动渐异,虽百计诱导,似格格难入。卑职日夕焦思,寝兴俱废,大局所关,不敢壅于宪听。近闻台、福两处告警,讹言四起,恐韩人不久必有鬼蜮之谋,益难设想;外署虽与日本不睦,而王之左右咸用其谋,不知伊于胡底也。
收到袁世凯的消息后,李鸿章随即禀报了清政府。明治十七年,也就是光绪十年(1884)的冬天,朝鲜在京城开设了邮便局,并打算大摆筵席进行庆祝。独立派首领金玉均、朴永孝等人与同党约定,借此机会发动起义,并将此消息暗中告知了日本的竹添公使。庆祝宴会刚刚开始,金玉均和朴永孝的党羽们便杀了进来,不光让事大派首领身首异处,六大臣也被尽数诛杀,朝鲜京城随即陷入混乱。韩王生怕在起义中性命不保,便向日本公使请求了援助。随后,日本公使率领着守卫使馆的两个中队进入了王宫。听闻此消息后,袁世凯立即率领清兵袭击王宫。由于日本公使已先行入宫,袁世凯便给日本公使送去了一封书信。袁世凯书信的大意是:他此行是应朝鲜民众的请求来保护王宫,希望能与日本公使面谈相关事宜。信件送入宫内后,日本公使还没来得及拆封,袁世凯的部队已打响第一枪。由于日本军队驻扎于王宫的内院,宫门则由朝鲜士兵驻守,所以袁世凯的部队先是击毙了数十名朝鲜士兵,接着才与日本士兵展开交火。清军数量远多于日本部队,日本公使一时间命悬一线。事态的转折点是,朝鲜士兵曾携带一具轰雷入宫,日军知道清兵多贪得无厌,便将计时器系在了轰雷机上。果不其然,清军纷纷上前来抢夺,不小心触碰到了机关,多人被炸伤,数间房屋也毁于一旦。袁军随即不敢轻举妄动,日本公使借着这个机会逃了出去。随后,袁世凯俘虏了韩王,手下的士兵在朝鲜王宫内烧杀抢夺,汉城陷入一片混乱。居住于朝鲜而不幸遇难的日本商人,多达四十多人。竹添公使逃到仁川后,将此事上报给了日本政府。金玉均和朴永孝被免去一死。可歌可泣的是,金玉均和朴永孝发动政变的缘由,不过是为了铲除昏庸无能的大臣,让国家走上独立富强之路。但袁世凯的擅自闯入,却让王宫成为了人间地狱,他难道不是这场灾祸的罪魁祸首?甲申之变的大致情况,便是如此。袁世凯之所以会如此暴虐,其中是有深意的。在将韩王押送至军营后,袁世凯向李鸿章发了电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用意实在让人惊叹不已。现将电报内容摘录如下:
十八日晚,逆党金玉均、朴永孝等藉日本兵力戕杀大臣六人,汉城大乱,臣民纷纷来营禀报。据称日使竹添带兵入宫,国王吉凶莫测,乞求援救。卑职闻报,即派兵前往,并先致函日使,略云:应韩臣民之请,派兵保护王宫,劝其将兵队退出,以靖人心,勿受乱党之愚,激成大变,候其复答。
自辰至未,该使竟置不理,复饬营弁持名片往询,日兵竟开枪击毙我弁兵各一名。我兵甫入宫门,日兵即放排枪迎击,持战一时之久。幸我将士奋不顾身,拼命攻击,伤亡共十四人。日兵不支,由便门逃出,我军遂入宫搜拿余党,不料日人狠毒,预伏地雷,兵丁误触雷线,炸毙两人,毁殿屋九间。于宫侧庙内寻得韩王,惟乞救护,询问六大臣何罪被杀,推以不知,皆日使与金、朴诸人所为。王不敢居住宫内,乞为设法安置,遂议到营暂住。卑职一面派员访拿乱党,保护宫殿,弹压地方;一面严申军令,有敢擅动臣民一草一木者杀无赦。党首金玉均等闻已随日使逃窜,余党潜伏,人心惶惶。查此次变乱之原因,系竹添与金、朴等谋使韩王叛我以自立,因此六大臣平素皆恭顺于我,遂先杀之以决王意。
窃思数十年来,我国家糜饷劳师保全藩属,仁至义尽。该国王昏庸暗懦,暮楚朝秦,若不急早图之后患何堪设想。第思日本既能废琉球,我又何不可废朝鲜改为行省,许各国往来通商,各国必不与我为难。所与我争者日、俄耳。俄不过欲在太平洋得一不冻海口,可虚与饵之。我之海陆军尚可与日本抗衡,日苟与我起衅,尚左券可操。卑职居此日久,密迩东瀛,彼国虽褊小,上下一心,其图谋并吞高丽形迹已彰,若复数年羽毛丰满,则难图矣。且此次之变,日本擅自带兵入韩宫,戕杀大臣,其荒谬无礼亦公法所不容。时哉不可失,惟宪台裁之。
李鸿章收到袁世凯的电报后喜不自胜,随即便与总理衙门展开了秘密会晤。由于电报的周转步骤颇为复杂,在此期间内容已被泄露,并由日本东京的新闻记者高价购得,在报纸上进行了披露。日本政府随即召开了内阁临时会议,就此事进行了磋商,并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了准备。接着,清政府任命吴大和续燕甫为钦差查办大臣,命他们率领着两艘军舰赶赴朝鲜,企图将朝鲜划为行省。日本政府也立即展开行动,任命井上馨为全权使臣,由他率领着千余人的部队赶赴朝鲜,与朝鲜政府谈判并征收赔款。吴、续二人抵达朝鲜后,听闻日本已与朝鲜达成协定,又得知日本尚有数千人时刻准备着开赴朝鲜,再加上他们从日本报纸上得知,改行省一事早已披露,于是,清政府授意二人打着查办叛乱的名号,想办法和平解决此事。日本政府认为,虽然清政府意欲改朝鲜为行省一事已作罢,但驻扎在朝鲜的袁世凯部队仍是一大隐患。日本政府委任伊藤博文为全权大使,西乡从道为副使,命二人赶赴清朝,提出两国均从朝鲜撤兵,并恳请清政府查办杀害日本民众的士兵,以此来维持东亚的和平友好局面。
明治十八年,即光绪十一年(1885),伊藤博文与李鸿章、吴大在天津会面并进行了磋商。李鸿章和吴大强调,日本的竹添公使不应带兵进入王宫,并擅杀朝鲜大臣。日本大使却坚持说:“袁世凯不该开第一枪,更不应该杀害无辜的日本百姓。”由于李鸿章和吴大二人执意袒护袁世凯,不肯在谈判中屈服,所以未能与日方达成一致观点。到了(按:四月)十八日,清政府突然改变了注意,答应了日方的要求,两国随后缔结了撤兵协议。这便是著名的《天津条约》。条约明确规定了两国撤兵的日期,并规定朝鲜日后若有重大事件发生,两国应在派兵前先行照会。条约签订后,两国的关系看似融洽,实则暗藏玄机。事实上,清政府本打算借袁世凯的计谋将朝鲜据为己有,如今却受到日本的牵制。对于日本来说,清政府意欲占领朝鲜,他们不得不考虑唇亡齿寒的后果。所以日本举国上下对清朝的防范之意愈加明显。由于两国在谈判中产生了颇多摩擦,而朝鲜的藩属问题仍未能解决,所以两国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成为了彼此潜在的敌人。
不得不说,袁世凯的计谋让人惊叹不已!如果李鸿章和清政府能当机立断,即刻派兵开往朝鲜,定能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即使日军拼死抵抗,但是依照日本现有的海陆军实力,此战的胜负难以预料。可以说,袁世凯的确拥有英勇无畏的外交手腕。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日军最终战败,那么日本政府定会全力筹备复仇,清政府则免不了有些夜郎自大,军队守备状况难免下降,最终还是会将朝鲜拱手让出,其损失甚至会比甲午战争更惨重。而如果清政府战败,那么不过是将甲午战争的失败提前了十一年。或许唯一的好处是,酣眠的清政府能早点从可笑的睡梦中苏醒。
《天津条约》签订后,日清两国先后于当年的七八月份撤军,袁世凯也率领着部队回到了清朝。在收拾行装的那段时间,袁世凯与包括金允植和金炳始在内的事大派首领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凭着袁世凯的见识和谋略,定能明白依照当时国内的情况,要想立下赫赫战功无异于痴心妄想,所以他将战略目光投向了国外。虽然袁世凯已回国,但他的心仍留在了朝鲜大地上。在国内,他一方面笼络李鸿章的一些亲信,让他们在李鸿章面前多美言几句,另一方面则将朝鲜的种种事宜汇报给李鸿章。笔者先将其中重要的几条摘录如下:
一、韩王昏聩糊涂,最易受人煽惑,又复见异思迁,我国家不派明正大员驻彼监督,久必为日俄所愚,叛我独立。
二、韩之臣民多数皆主独立自主,欲脱我范围,今驻兵全撤,独立派之范围必日见膨胀。
三、我国家现派驻韩之陈树棠,其名为办理商务委员,东西各国皆有特派公使。以委员对于代表国家之公使,名分相去甚远,遇有外交进退皆难,且久为各国公使所鄙。虽上国对于属邦,不能同于各国简派驻使,亦当酌派位分稍尊之员,增其权限。且我国家在朝鲜应办之事,实不止于商务,今仅定名为商务委员,是自缩其权力,可否仿照元朝故事,派大臣监国。
四、大院君智谋才略实胜其子数倍,颇为其国人所尊敬,且深明大义。光绪八年不得已而掳归,兹宜晓以大义,赦其回归,使其父子同心协力,于其国计颇有裨益。〖HT〗〖HK〗
袁世凯呈上的意见,让李鸿章颇为满意。再加上身边的亲信时常提及袁世凯的雄才韬略,李鸿章便在报告后批注了些溢美之词,将其呈报给了清政府。这其中,就包括袁世凯在朝鲜立下的赫赫战功,袁世凯的条陈以及大院君回国对清政府的益处。收到报告后,清政府封袁世凯为三品知府,并责令李鸿章与总理衙门进行商议,妥善解决赦免大院君一事。接到清政府的旨意后,李鸿章与总理衙门进行了秘密会谈,最终决定任命袁世凯为护送官员,将大院君护送回国。袁世凯心怀不轨地告诉大院君:“你今日之所以能平安无事,全仰仗我在李中堂面前费尽心机周旋,你可不能辜负我和李中堂的心意啊。”接着,他诱使大院君立誓,回国后定让韩王永远效忠清朝,并为朝鲜套上了种种枷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