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弗朗索瓦·特吕弗(研究天才导演的权威之作)

書城自編碼: 187945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影视/媒体艺术
作者: [美]安内特·因斯多夫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506996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86/287000
書度/開本: 大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35.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HK$ 153.6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HK$ 59.9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HK$ 179.8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售價:HK$ 119.8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李晓鹏全新解读,经济学思维+战略史观,透视汉、唐、明、清的盛世兴衰)
《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李晓鹏全新解读,经济学思维+战略史观,透视汉、唐、明、清的盛世兴衰) 》

售價:HK$ 175.2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售價:HK$ 82.8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售價:HK$ 71.8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售價:HK$ 122.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2
《 如何拍电影:夏布罗尔导演札记 Comment Faire un Film 》
+

HK$ 79.8
《 理解戈达尔(第2版):聚焦《筋疲力尽》与《轻蔑》 》
+

HK$ 84.1
《 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My Lunches with Orson 》
+

HK$ 127.6
《 魔灯(全译本):英格玛·伯格曼自传 》
+

HK$ 148.5
《 扔掉书本上街去 》
+

HK$ 72.2
《 与火同行:大卫·林奇谈电影 》
編輯推薦:
1.弗朗索瓦·特吕弗 ——
伟大的法国导演,新浪潮运动的发起者和旗帜性人物,他终其一生都在坚持“以传统的方式拍摄最不传统的电影”,他关照人们的内心,并以这种独特的能力成为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
2.经典、权威、深刻 ——
作者安内特?因斯多夫是哥伦比亚大学电影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翻译,本书通过分析特吕弗全部电影作品,试图接近这位新浪潮大师的内心世界,因为特吕弗的电影和他这人本就是一体,这位导演的形象便在本书中显得伸手可触,通过本书,我们得以了解他如同了解我们自己的朋友。
內容簡介:
《弗朗索瓦·特吕弗》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研究这位天才导演的权威之作,安内特?因斯多夫捕捉到了特吕弗作品的精粹与全貌,观点新颖,充满洞见。作者讨论了特吕弗对法国新浪潮的贡献、与其精神导师希区柯克和雷诺阿的关系,及其影片的重大主题——女人、爱情、孩子与语言,她还从特吕弗与其影片的关系中,探讨了他的生活。《弗朗索瓦?特吕弗》写得热情洋溢,充满人性,一如其主题,它已使电影史上最受人欢迎、最多产、最深刻的艺术家之一归于不朽。
關於作者:
安内特·因斯多夫: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电影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电影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翻译,为标准收藏(Criterion
Collection)公司出品的特吕弗影片激光视盘提供了评论音轨,并在关于特吕弗生平的法国纪录片《弗朗索瓦?特吕弗:被偷的肖像》(1990)中接受采访。著有《无法消除的阴影:电影与大屠杀》、《弗朗索瓦?特吕弗》、《双重生命,第二次机会: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
因斯多夫博士出生于巴黎,在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获得学士学位,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6年,她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1993年被授予“法兰西学院骑士勋章”。她一直为《纽约时报》文艺副刊撰稿。她的文章经常出现在《旧金山时报》《先驱论坛报》《洛杉矶时报》《电影评论》《波士顿环球报》《美国电影》和《滚石》杂志。电视方面,因斯多夫博士在《法国电影俱乐部》(TéléFrance
CinéClub,一个全国有线电视节目)、《黑暗的年代》(Years of
Darkness,在WNETPBS电视台播出的有关二战经历的系列影片),以及WNYC电视台出任主持;她还在任主持。因斯多夫博士是《擦鞋》(Shoeshine)的执行制片。该片曾获1987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提名,并获蒙特利尔电影节大奖。她还是《短期债券》(Short-Term
Bonds)和《表演片段》(Performance Pieces)的执行制片,前者是曾获美国电视影艺金鹰奖CINE Golden
Eagle的短片,后者获1989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情短片奖提名。
目錄
再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章 从“电影迷”到“电影人”
第二章 希区柯克式的笔调
第三章 雷诺阿式的视野
第四章 “女人有魔力吗?”
第五章 “可怕的孩子们”
第六章 “第一人称单数电影”
第七章 运动中的影像
特吕弗电影简表(中、法、英译名对照表)
特吕弗著作缩写表
特吕弗年谱
注释与参考文献
译后记
內容試閱
想象一下(要不,如果你幸运的话,回忆一下),一个孩子在电影院里体验到的那种战栗——尤其是当你想方设法、鬼鬼祟祟地通过逃课混进影院的时候。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评论与电影表明,他从未忘记内在于早年观影体验中的那种狂喜:躲在黑暗与惊喜中,那比真人还大的人物占据了整个银幕,还有渐次增长的意识?——电影与其说是生活的一种替代,还不如说是生活的一种更为紧凑和活动影像的再现。
特吕弗早年的电影经历还因为我们称为“影院”(sinema)的场所而别有意味:不仅因为他溜入黑暗之所时总是偷偷摸摸的,而且也因为这期间伴随着日益苏醒的性意识。一个男孩子(12岁上下)的心灵与此相关的绝好例子,莫过于他对巴黎被占领期间,在有4500个座位的高蒙大剧院(Gaumont-Palace)里被观众遗弃的女人裤衩的回忆。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他朋友的母亲在这家著名的影剧院工作——每星期天夜晚的最后一场放完后,座位底下总能找到至少六十条这样的短裤:“我几乎无需再多说什么,这六十条小小的短裤——我们从来不会错过精确的数字……使我们朝一个方向想入非非,而这个方向与电影艺术或安德烈?巴赞的理念毫无关系。”
然而,特吕弗的第一部影片表明,他在这里所回忆的经历与他的电影艺术关系十分密切。他的第一部短片《淘气鬼》(1958)和他的第一部长片《四百下》(1959),都刻画了少年男孩的性觉醒。在第一部影片中,一群捣蛋鬼不断地跟踪他们的梦中女郎,然后鬼鬼祟祟、充满敬意地嗅着她的自行车坐凳(一个特吕弗通过静止画面而使其永恒的瞬间)。而在《四百下》中,我们看到安托万?杜瓦内尔坐在母亲的梳妆台前摆弄她的香水和睫毛夹子;随后,当他母亲开始脱长筒袜时,他又兴致勃勃地盯着看。接下来的一部杜瓦内尔系列影片《偷吻》(1968),也是有关人们相互窥探的电影。如果我们考虑一下这些主题,同时回忆一下伟大的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论文《剧院与影院》(Theater
and
Cinema)——在其中,他说:“我们孤独地隐身在暗室中,穿过半开的百叶窗注视着眼前的景象,它根本无视我们的存在,却自成为宇宙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特吕弗观看电影与制作电影之间的连续性当中看到这样一个侧面:电影提供刺激与升华,并使观众成为一个窥视者所能达到的程度。
与这一孤独的特征不可分离的是一个窥视者共同体的存在体验——互不相识的观众不仅彼此顾盼、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而且在共同的情感中形成一个统一体。特吕弗告诉我们,他对电影的最初记忆可以追溯到1939年,当他还是个7岁孩子的时候。他去看了阿贝尔?冈斯的《失落的天堂》(Paradis
Perdu)。银幕上演的和银幕下所处的都是战争时期,剧院里坐满了休假的士兵(都由他们的女友或情人陪伴着)。影片人物的处境与观者的处境之间的契合如此强烈,以至于每个观众都在流泪,无数白手绢在黑暗中翻舞,而这个小男孩则在席卷观众的“伤感”中噎得喘不过气来。
在这样的经历中,特吕弗成了一个电影迷——电影的狂热爱好者——而这正应验了让?科克托的名言:“孩子的眼睛能快速地捕捉一切,将来他就会制作电影。”作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遭忽视的孩子,他把影院当做真正的家,会在那里将自己喜爱的电影看上不止十遍,甚至记住了其中的配乐。他有一本日记,里面罗列着他看过的电影片名,在那些看得最多的影片旁边还标有星号。让?雷诺阿的《游戏规则》(La
Regle du
Jeu)多达十二颗星。1947年,当他已经15岁的时候,他开办了一个电影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有一个炫耀而不乏启示意义的名字:“电影癖圈子”(Cercle
Cinémane)。这个俱乐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必须跟巴赞的电影俱乐部竞争,不过它确实给了他去结识巴赞的机会。无论从个人还是电影史的角度看,他们的会面都有着重大意义。尽管巴赞只比特吕弗年长十三岁,他却成了后者的精神之父。当特吕弗由于俱乐部的拖欠款而被捕时(与《四百下》中的安托万一样,他也跟小偷与妓女关在一起,然后被遣送到青少年改造中心),多亏巴赞从中斡旋,并保证今后对他的行为负责,才得以脱身。最有意义的是,巴赞通过邀请特吕弗写评论,将他的激情纳入了职业的轨道。特吕弗在谈到这个时期时曾说:“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感到幸福的时刻……看电影、谈论电影,更妙的是,他们居然还付钱给我!”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