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麦哲伦与大航海时代:寻找黄金、香料与殖民地的环球航行探索史

書城自編碼: 381805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美]劳伦斯·贝尔格林 著,李文远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04698421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6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售價:HK$ 94.2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售價:HK$ 127.4
东京札记
《 东京札记 》

售價:HK$ 151.0
大学问·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 大学问·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

售價:HK$ 139.2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

售價:HK$ 57.8
佛教文化十八讲
《 佛教文化十八讲 》

售價:HK$ 89.7
背弃圣约:处于考验中的美国公民宗教(社会学名著译丛)
《 背弃圣约:处于考验中的美国公民宗教(社会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46.0
卖掉法拉利的高僧
《 卖掉法拉利的高僧 》

售價:HK$ 70.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2.5
《 荷兰海洋帝国的兴衰:17世纪大西洋世界的战争、贸易与殖民 》
+

HK$ 173.8
《 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 》
+

HK$ 210.0
《 决战大洋 》
+

HK$ 122.5
《 新史纪丛书 · 京不列颠:劫掠、征服、探索与传奇(精装) 》
+

HK$ 110.0
《 战争:人性、社会与被塑造的历史 》
+

HK$ 160.0
《 罗马帝国史:从奥古斯都即位到西罗马帝国灭亡 》
編輯推薦:
一段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转型时期的世界之旅
一次关于鲜为人知的部落和习俗的人类学记述
一部记录商业和政治权力残酷掠夺的编年史
1519 年,来自葡萄牙的航海家斐南迪·麦哲伦,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在危机环伺中启航,开始了他的环球航行。
越过地球边缘,照亮地理大发现时代,从此世界没有尽头。
內容簡介:
探索精神引领全球化
彻底改变人类的历史轨迹

1519 年,麦哲伦率领 5 艘帆船和 260 多人从西班牙启 航,寻找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海上航线。他们一路探险,从参与巴西的盛大狂欢,到经历南太平洋的骇人听闻的怪异习俗。途中麦哲伦野心勃勃,不惜使用酷刑和谋杀来控制船上人员,还在舰队中发起了几次激烈的兵变。航行途中,舰队成员都饱受饥饿、疾病的折磨,许多人死亡,麦哲伦也没能幸免,他在一场菲律宾部落冲突中被暴杀,尸体不知所踪。3 年后,一艘充满荒凉与痛苦,饱经风吹日打的船,载着 18 个瘦弱的船员回到西班牙。这是一场横跨全球的叛变与谋杀,也是一次悲壮的胜利。
《麦哲伦与大航海时代》真实再现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完整历程,这是关于对整个地球进行探索的故事,刷新了西方世界对宇宙学和地理学的认知,颠覆性地改变了此后探险家在海洋中航行的方式,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大航海时代没有后世想象中的美好与浪漫,那里的确有财富和梦想,但也伴随着惊涛骇浪与无尽杀戮。相比于那个时代,如今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早已从陆地、海洋延展到太空。航天工程、海底探索、地心探索,下一个“大航海时代”即将来临。
關於作者:
[美] 劳伦斯·贝尔格林
(Laurence Bergreen)
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作品评审
美国笔会阿尔布兰非虚构文学奖作品评审
西班牙市长协会 500 周年纪念荣誉勋章获得者
作品多次入选《纽约时报》“值得关注的百部图书”

劳伦斯·贝尔格林是一位屡获大奖、著作等身的史学家、传记作家和新闻工作者,曾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任教,并担任纽约广播电视博物馆馆长助理。他是美国“历史频道”特邀史学家,美国笔会、探险家俱乐部和美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2 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贝尔格林长期为许多国家级刊物及知名媒体撰稿,包括《新闻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军事史季刊》《细节》《序幕》《芝加哥论坛报》等。贝尔格林的作品至今已被翻译成 25 种语言,经典作品有《麦哲伦与大航海时代》《海洋征服者与新航路》《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等。
贝尔格林穿越了以麦哲伦名字命名的海峡,补充了麦哲伦航行路线的卫星图像、国际档案研究和第一手资料,还融合了水手们的证词、飞行员日志和当时在旅途中的威尼斯学者的目击证词,极具开创性地叙述了这个宏伟的发现故事。
目錄
第一卷 ? 寻找帝国的边界
第 1 章 探索东方世界
世界分界线的诞生
堪比石油的香料
航海家的豪赌
第 2 章 无人之国麦哲伦?
来自西葡两国的敌意
环球航行将不了了之?
临行前的遗嘱
第 3 章 无敌舰队开航?
地理大发现之前的“地理”
被随身携带的《马可·波罗游记》
“道听途说君”的终结者
第 4 章 “无法无天者的教堂”
纵欲新世界
船上社会
寻找传说中的海峡
第二卷 ? 世界的边缘
第 5 章 领导力的严酷考验?
圣胡利安港上的谋杀与叛乱
麦哲伦反败为胜
海上探险的终极武器
第 6 章 海上暴风雨与陆上食人族
“圣地哥亚号”沉没
巴塔哥尼亚巨人
第 7 章 超越哥伦布的壮举:穿越麦哲伦海峡
魔力海峡:捷径还是迷宫?
“圣安东尼奥号”失踪
航向最大洋
第 8 章 与死亡赛跑
横渡太平洋
在苦难与希望中漂流 98 天,重见陆地
第 9 章 消逝的帝国
麦哲伦烧杀抢掠“盗贼之岛”
菲律宾“史前史”:与中国的海上外交与贸易
麦哲伦的国王盟友
第 10 章 最后一战
洗礼与性
探险家成为传教士
麦哲伦之死
第三卷 ?死里逃生
第 11 章 叛乱者之船
宿务岛大屠杀
造反派的洗白
第 12 章 幸存者再次启航
游荡于迷宫般的群岛间
文莱历险
叩响香料群岛的大门
第 13 章 改变东西方各国命运的香料
罪恶之源——丁香
从葡萄牙倒戈的属国
满载香料的“特立尼达号”搁浅
第 14 章 幽灵船踏上万里归途?
神秘国度
葡萄牙舰队杀到
回家的“鬼魂”
第 15 章 后麦哲伦时代
统治者与生还者
争霸香料群岛

鸣 谢
麦哲伦之死的另一种版本
劳伦斯·贝尔格林访谈录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第一卷 寻找帝国的边界
第 1 章 探索东方世界

1494 年 6 月 7 日,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将世界一分为二,把西方给了西班牙,把东方给了葡萄牙。
亚历山大六世本名罗德里哥·迪波吉亚(Rodrigo de Borja),出生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假如教皇不是西班牙人,或许历史会被改写。亚历山大六世曾是一名受过正规训练的律师。后来,他的舅舅阿方索·德·博尔吉亚(Alfonso de Borja)成为教皇加里斯都三世,他便改姓为博尔吉亚。
亚历山大六世的族谱表明他是一个相当世俗的教宗。他曾是欧洲最富有和最具野心之人,后来拥有很多情妇和私生子,并将自己的精力和能力都消耗在情欲上。为了满足西班牙“天主教双王”斐迪南国王(King Ferdinand)和伊莎贝拉女王(Queen Isabella)对于瓜分世界的野心,亚历山大六世频频滥用职权。
1492 年,来自热那亚的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为西班牙找到了一片新大陆。为了争夺这块新大陆的所有权,“天主教双王”一边设立了专门清洗犹太人和摩尔人的宗教裁判所,一边对教廷施压。“天主教双王”希望教皇站在他们这边,保护西班牙的既得利益。从当时的形势看,完全有理由相信罗马教廷会做出对他们有利的判决。
与此同时,一直与西班牙争夺世界贸易控制权的葡萄牙同样想争取这块新大陆的所有权,英格兰和法国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世界分界线的诞生

斐迪南和伊莎贝拉恳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将新大陆的所有权赋予西班牙。作为回应,亚历山大六世颁布教皇诏书,用一条在西班牙和葡萄牙领土之间的分界线将世界划成两半。这条分界线从北极延伸到南极,位于当时鲜为人知的佛得角群岛以西 100 里格(1 里格≈ 4 英里,下同),在离北非海岸线不远的大西洋上。
1460 年,热那亚航海家安东尼奥(Antonio)和巴托洛梅奥·达·诺利(Bartolomeo da Noli)在葡萄牙的资助下发现了佛得角。从那时起,佛得角群岛一直充当着葡萄牙奴隶贸易的前哨站。教皇诏书将分界以西的世界划给了西班牙,分界以东的土地归葡萄牙所有。
诏书还规定:假如西班牙或葡萄牙碰巧发现了一片由基督教统治者管辖的土地,那么两者都不能占有这块土地。然而,这一规定不但没有解决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间的争端,反而激化了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它们争相挪动分界线,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它们为了争夺新大陆和控制世界贸易路线展开激烈的竞争。两国一直为分界线的位置争吵不休。最终,双方决定派出外交官,在位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小镇托尔德西里亚斯会面,商定一个折中方案。
在托尔德西里亚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代表同意遵守教皇划分世界的构思,毕竟该构思看似同时保护了两国利益。与此同时,葡萄牙代表劝说西班牙代表将分界线向西移动 270 里格,也就是说,新的分界线 位于佛得角群岛以西 370 里格。按照现在的计算方式,它的位置大约在西经 46 度 30 分。
这条新的分界线在大西洋中间,大约在佛得角群岛和位于加勒比海的伊斯帕尼奥拉岛之间,它给了葡萄牙人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能够从水路进入非洲大陆。更重要的是,它让葡萄牙人得以占领新探寻到的巴西土地。但是两国关于分界线的争议拖延数年之久,因两国位置而对帝国提出的索偿要求也持续了多年。
1503 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去世。1506 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继位后同意两国分界线的变更方案,《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终于落地。这份条约是无数次妥协的结果,它所产生的问题远超它解决的问题。分界线的位置根本无法确定,因为当时的宇宙学家并不知道如何划定经度。即便是 200 年后,他们也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还有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即该条约并没有明确规定这条分界线是划分整个地球还是仅把西半球一分为二。
当时人们对海洋和陆地的地理位置知之甚少,纵然人们相信地球真的是圆的,自然科学界和人文科学界也已同意这一观点,但是1494 年的世界地图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地球大相径庭。他们将地理学与神话混为一谈,不仅对真实存在的大陆视而不见,而且大肆宣扬虚幻的大陆,他们绘制的世界地图也与实际严重不符。
在哥白尼之前,世人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太阳在内的其他圆形星球都在固定轨道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果把这些轨道想象成一个鸟窝,地球就位于这个鸟窝的正中央。即便是最精细的地图,也让当时宇宙学的局限性显露无遗。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宇宙学属于专业学术领域,它侧重描述世界的形象,不仅要研究海洋和陆地,还要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学家在大学里拥有崇高的地位,深受欧洲王室器重。
尽管许多宇宙学家都是技艺高超的数学家,但他们通常只专注于被认为是天文学分支的占星术,因此他们得到了那些既缺乏安全感又想在乱世寻求慰藉的统治者的青睐。然而这门学科的变化速度超出宇宙学家的预期。
整个 16 世纪,尽管新发现已经推翻长久以来的假设,但宇宙学依旧以古希腊和古埃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运算方式和理论为基础。宇宙学家不仅不承认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已近在眼前,而且企图用修改和歪曲主题的方式应对这项挑战,尤其是歪曲经典宇宙学体系,该体系由希腊裔埃及人、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克罗狄斯·托勒密于公元 2 世纪创立。托勒密曾做过大量的数学和天文学运算,但他的研究成果在随后的十几个世纪里都没得到重视。1410 年,这些汇编资料重见天日。
中世纪,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以他们对《圣经》的字面理解为基础,这种理解通常带有某种神奇色彩。经典学说的复苏彻底将中世纪的观点晾在一边。尽管托勒密的数学计算方法比僧侣们对宇宙的幻想复杂了许多,但他对地球的描述依然与事实存在巨大差距。
欧洲宇宙学家仿照托勒密的做法,他们没有在地图上画出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太平洋,同时根据一些传说和谣言画出不完整的美洲大陆。托勒密这一不经意的疏忽反而激励了后人勇于探险,因为他笔下的世界看起来比实际更小,更适合航行。假如他准确预测了地球的大小,那么地理大发现时代也许不会到来。
在这混乱的局面下,两种地图应运而生:一种是船舶领航员凭借实际观测绘制的“波多兰”航海图,这种图简单而精确;另一种是宇宙学家绘制得较为精细的地图。
航海图只显示如何从一个点航行到另一个点,宇宙学家则试图将整个宇宙都涵盖在图表中。宇宙学家主要靠数学计算描绘地图,领航员则依赖经验和观察。领航员的航海图上有港口和海岸线,而宇宙学家的世界地图充满了虚无缥缈的推测,对实际航行毫无用处。
总之,这两种地图都无法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的条款很好地应用于真实世界。有人认为领航员应该与宇宙学家密切合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领航员是船主雇来的打工者,社会地位较低,很多领航员是文盲,他们依靠简单的航海图以及自己对风向和洋流的判断航行,那些地图中描述的海岸线和港口都是他们熟悉的。
宇宙学家看不起领航员,称其为“粗鲁之人”,认为他们“见识短浅”。在海上风里来雨里去的领航员则将宇宙学家视为不切实际的空想家。事实上,海上探险家要同时拥有两项技能,他们既要有宇宙学家的灵感,也要具备领航员的执行力。
虽然《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挑战了原有的宇宙方法论,但它终究是以错误假设为前提的,注定要土崩瓦解。在对世界产生巨大误解的基础上,西班牙和葡萄牙竞相建立自己的全球帝国,因为《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划分的不仅是全世界的陆地,还有海洋。

堪比石油的香料

有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壮胆,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女王开始想方设法地开拓教皇分给西班牙的那部分领土,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数次远航前往新大陆,试图找到一条 通往东印度群岛的水路,均以失败告终。
哥伦布之后,卡洛斯一世国王再度谋求创建一个全球化的西班牙帝国。他和顾问们意识到,东印度群岛可以为西班牙提供无价的商品,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各类香料。
自古以来,香料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其重要性不亚于如今的石油。欧洲对香料的需求驱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并影响全球政治,而且香料与探险、征服和帝国主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像现在的石油一样。当然,香料本就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气质,比如一提起白胡椒、黑胡椒、没药、乳香、肉豆蔻、肉桂、桂皮、肉豆蔻干皮和丁香,人们就会联想到神秘的东方和那里的各种奇观。
阿拉伯商人经由横跨亚欧大陆的陆路贩卖香料,他们隐瞒肉桂、胡椒、丁香和肉豆蔻的原产地,坐地起价,攫取大量财富。这些商人坚称香料来自非洲,从而稳固自己在该行业的垄断地位。
事实上,他们贩卖的香料产自印度和中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渐渐地,欧洲人开始相信香料来自非洲,其实那里只是阿拉伯商人做转手贸易的地方。
为了维护垄断地位,阿拉伯香料商人还炮制了其他稀奇古怪的说法来掩盖平淡无奇的香料采收过程,让人觉得香料得来不易且充满危险。香料贸易在阿拉伯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Mu?ammad)的祖先就以贩卖香料为生,在麦加 (Mecca) 从事药品、乳香及其他香料的贸易。阿拉伯人发明了很多先进的、用香料提取精油的方法,这种精油可以用来制药和治疗疾病。他们还用香料炼制丹药和糖浆,包括药草饮料,美国人常喝的冰镇薄荷酒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中世纪,关于香料的知识从阿拉伯传遍整个西欧,欧洲的药剂师用丁香、胡椒、肉豆蔻和肉豆蔻干皮制作药物配料,大肆发展药品贸易。虽然当时的欧洲对黄金如饥似渴,但在大部分欧洲人眼中,香料比黄金更重要,它一跃成为欧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料对欧洲经济至关重要,由于欧洲气候不适宜种植这些异国香料,所以欧洲人仍然要靠阿拉伯商人供应香料。
16 世纪的伊比利亚半岛尚处于“小冰河时期”(Little Ice Age),气温远低于现在,而且十分干燥,根本不适合种植肉桂、丁香和胡椒等作物。据说曾经有位商人想在欧洲种植香料,印度尼西亚的一名统治者告诉他:“你可以带走我们的植物,却带不走我们的雨水。”
在传统贸易体制下,香料、锦缎、钻石、鸦片、珍珠以及来自 亚洲的其他货物要很长时间才能运到欧洲且运费高昂,需要辗转陆 路和海路,横跨整个中国,途经印度洋、中东和波斯湾,最后抵达欧洲。通常欧洲商人会在意大利或法国南部接收货物,然后走陆路抵达目的地。一路上,香料要转手 12 次,每次转手都会使其价格飙升。不可否认,香料是当时最赚钱的经济作物。
1453 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切断了亚欧之间历史悠久的陆路香料贸易通道,全球香料贸易也随之发生剧变。欧洲国家只能通过海上通道开展香料贸易,这为那些掌握制海权的欧洲国家创造了发展经济的机会。对于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国家而言,进行海上香料贸易以及掌控全球经济命脉带来的效益令人难以抗拒。
香料的魅力驱使向来冷静和谨慎的金融家资助船队去探索未知世界,虽然探险活动风险极高,但许多年轻人依然愿意投身其中。
在西班牙,人们冒险出海的普遍理由就是希望找到香料群岛,发家致富,这可能也是他们敢于冒险的唯一理由。假如一名水手耗费人生数年光阴前往香料群岛,然后以合法或非法手段带回一小袋类似丁香和肉豆蔻的香料,那么卖香料的钱不仅足够他买一幢小房子,还可以让他安稳度过余生。在地理大发现时代,船长得到的财富远远超过普通水手所得。船长名利双收,还能获得世袭爵位和海外领地。
葡萄牙是第一个进行海上香料贸易的国家,它也因此成为一个全球性帝国。早在 1419 年,葡萄牙就开始了对香料的探索。若昂一世的第三子亨利王子(Prince Henry)和王妃菲莉帕(Philippa)在位于葡萄牙西南角的萨格里什建造了一座皇宫,那里本是荒无人烟的岩石地带。
有“航海家”之称的亨利王子很少亲自出海,他总是激励其他人去征服大海。当时葡萄牙船队面临巨大障碍,这些障碍隐藏在无知和迷信之下,只有非常自信、技术极其高超的水手才敢冒险进入被称为“大洋”的大西洋。亨利王子参过军,抗击过阿拉伯人。他视阿拉伯人为死敌,立志要将其赶出伊比利亚半岛和北非。与此同时,他从死敌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阿拉伯商队的贸易路线、科学知识和地图制作技术,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航海技术。
亨利王子初到萨格里什的时候,欧洲人对位于北纬 27 度的西非博哈多尔角以外的海洋知之甚少。他们认为博哈多尔角以南的海域暗藏很多危险:海水中的海怪,难以预测的狂风暴雨,还有海面上无处不在的浓雾,这些危险让船只难以航行。对此,亨利王子给出一个大胆的答案:“越危险的地方,回报越大。”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亨利王子招募了大批航海家、造船工、天文学家、领航员、宇宙学家和制图员来到萨格里什的航海学校。他们当中既有基督教徒,也有犹太教徒。在亨利王子的领导下,这些人本着探索世界的精神密切合作。他们设计出一种新型快船,船身小,易操控,以斜挂的大三角帆而著称(这种帆也被称为“拉丁帆”),其设计灵感来自阿拉伯帆船。
在此之前,欧洲的帆船(比如桨帆船)以桨手或固定帆为动力。而亨利团队发明的轻型快船吃水浅,船帆可灵活调整,既可以根据风向设定路线,又可以抢风调向,即根据风向的变化改变航向,以“Z”字形路线逆风朝目标前进。鉴于船帆的机动性和船只本身的适航性,轻型快船很快成为海上探险的首选船舶。即便如此,海洋还是充满了危险。
亨利王子在 12 年时间里至少派出 14 支探险队前往博哈多尔角,均以失败告终。他鼓动一位名叫吉尔·埃阿尼什(Gil Eannes)的葡萄牙探险家再尝试一次。
1434 年,埃阿尼什终于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驾着帆船顺利驶过博哈多尔角。次年,埃阿尼什与阿方索·贡萨尔维斯·巴尔达亚(Alfonso Goncalves Baldaya)重返博哈多尔角。驶过博哈多尔角 50 里格后,他们发现了一处大海湾,遇到一支由商人和骆驼组成的商队。巴尔达亚继续向南航行,途中收集了数千张海豹皮,这是葡萄牙商船从非洲运回欧洲的首批商品。在后续航行中,他们还带回了黄金、兽皮、象牙和奴隶。
亨利王子命令他所资助的船长记录潮汐、洋流和风向等信息并绘制精确的航海图,将沿途海岸线在地图中标注出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航行,这些航海图加深了葡萄牙人对海洋和伊比利亚半岛以外的世界的了解。
葡萄牙因带领欧洲走进地理大发现时代而声名远扬,但葡萄牙的历代君王却时常让他们英勇的水手们失望。1488 年,若昂二世统治期间,巴尔托洛梅乌·迪亚斯(Bartolomeu Dias)到达非洲最南端,绕过如今的好望角,这次航行为葡萄牙的贸易和征服世界创造了新机遇。返回葡萄牙后,迪亚斯想邀功请赏,结果一无所获。
十年后,即 1498 年,国王曼努埃尔一世(King Manuel I)继位,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重走迪亚斯的线路。他绕过非洲最南端,来到东南沿海的莫桑比克,先在那里补充给养,然后继续向东航行,开辟了一条通往印度的远洋航线。后来,达伽马被葡萄牙王室任命为印度总督,曼努埃尔国王则自封为“几内亚领主,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航海与商业贸易之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达伽马。欧洲其他国家的君主将曼努埃尔蔑称为“杂货店国王”,达伽马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国家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不久之后,达伽马和其他探险家一样开始疏远这位自负的国王。对于那些为了推动葡萄牙帝国事业而甘愿冒生命危险的人,曼努埃尔国王总是表现得漠不关心,因为他一直担心葡萄牙内部会出现竞争对手。从 1495 年登基起,来自东印度群岛的财富便源源不断地流入葡萄牙王室的金库,曼努埃尔国王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切本应归功于达伽马和其他探险家的英勇壮举,国王却将这些功劳据为己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