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城市崛起——新时代都市圈发展观察

書城自編碼: 369150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贾宝胜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9160050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严复传
《 严复传 》

售價:HK$ 70.2
格调与文明:维多利亚时代极情尽致的浮世生活
《 格调与文明:维多利亚时代极情尽致的浮世生活 》

售價:HK$ 118.6
性别麻烦
《 性别麻烦 》

售價:HK$ 71.4
南宋:倔强的抵抗
《 南宋:倔强的抵抗 》

售價:HK$ 154.9
汉语要素教学(第2版)(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丛书)
《 汉语要素教学(第2版)(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丛书) 》

售價:HK$ 106.5
寻秦迹:透过秦俑看秦朝
《 寻秦迹:透过秦俑看秦朝 》

售價:HK$ 127.4
秋原四部曲(全5册):地虎噬天王+清代旅蒙商述略+乱世靡音+茶馆之殇
《 秋原四部曲(全5册):地虎噬天王+清代旅蒙商述略+乱世靡音+茶馆之殇 》

售價:HK$ 298.0
西南联大通识课(全7册)
《 西南联大通识课(全7册) 》

售價:HK$ 479.1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9.6
《 人力资本水平与西部农村青年的职业流动 》
+

HK$ 96.6
《 改革的改革 》
+

HK$ 82.4
《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
+

HK$ 116.2
《 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 》
+

HK$ 55.4
《 心理距离与中国跨国并购股权选择研究 》
+

HK$ 119.3
《 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国富民穷不是中国梦,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如何重启改革?计划生育、移民潮、城镇化、金融、贸易、国防等难题如何解?) 》
編輯推薦:
新时代,推进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更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进行了顶层设计,是遵循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谋求自身发展的战略安排。
《城市崛起》立足新时代背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深圳、重庆、南京、武汉、天津、苏州、太原七大城市作为典型案例,展现新时代都市圈的率先崛起,呈现了一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体现新时代特点、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都市圈“发展范本”,以温暖笔触探寻中国城市崛起背后的原因与经验。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会长喻国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何家伟,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谢华平力荐。
內容簡介:
城市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与流动、聚集、建设、包容相伴随,一座座城市崛起,强力支撑起当代中国由富到强的伟大变革。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双循环发展格局等命题,中国城市的崛起越来越呈现出从以往“单打独斗”向如今“抱团取暖”转变的趋势,进而带动中国都市圈的发展、壮大、崛起,终达成“1 1>2”的效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集约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等目标。
《城市崛起》是一本指导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现实读本”,选取深圳、重庆、武汉等七大城市作为带动都市圈发展的研究案例,同时,还就世界范围内都市圈建设的有益经验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新时代中国都市圈建设提供镜鉴。
《城市崛起》以小见大,行文不失幽默风趣,以作者独特的眼光和亲身体验讲好“城市故事”,更有益于普通读者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感受美好。
關於作者:
贾宝胜,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方向)研究生毕业,经济师、记者双职称,资深媒体人,已获省部级以上新闻奖十余次。历任中国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纪检监察报》要闻一版编审、某党报总编辑助理、编委等职务,现任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近年来,在《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报业》《军事记者》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发表学术论文、新闻评论等数十篇。
目錄

现代化都市圈助力大国崛起 / Ⅰ
自序
城市崛起 :新时代都市圈发展观察 / Ⅳ
第1章
深圳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者、探路者、集大成者 / 001
第2章
重庆 :同步发力主城都市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025
第3章
南京 :南京都市圈助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 / 047
第4章
武汉 :聚力武汉城市圈,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 069
第5章
天津 :渤海明珠正焕发出新时代风采 / 091
第6章
苏州 :江苏经济“领头羊”正构建“融入上海”新局 / 113
第7章
太原 : 龙城晋阳转型跨越“晋”风流 / 133
第8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扫描 / 155
第9章
中国城市群的崛起与中国梦的实现 / 179
內容試閱
重庆:同步发力主城都市区
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穿梭于重庆这座独具特色的山水之城,茶馆、酒肆、美女总能与你不期而遇。火锅、麻将、小面、棒棒……市井味道沉浸在九宫格(一种烫火锅的器皿)中,更洋溢于往来悠然而又惬意自得的神情中。只有到了夜晚,重庆两江四岸灯火通明,山城鳞次栉比的高楼倒映于江中,才会让你感觉自己正置身大都会。
我曾经在重庆求学,那时上课去趟教室都感觉像是在“翻山越岭”,真乃“天生重庆,铁打庐州”。后来出于工作缘故也经常往来重庆,见证了重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感受到了重庆蓬勃的发展。
作为繁弦急管的大都市,重庆的总面积相当于41个深圳、13个上海、11个广州、5个北京。但与北上广深津这5个城区人口过1000万的兄弟城市相比,重庆显得尤为淡然从容,就在这不紧不慢间,2020年,重庆GDP总量发展到大体与广州相当。在四个直辖市中,重庆GDP总量位列第三、增速位列。
有学者总结认为,若将重庆近年来的发展之路置于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审视,重庆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探索,正是建基于对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这一时代背景的深刻认识,建基于对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现实国情的深刻认识。这种经过历练和实践所形成的“重庆模式”,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实现后发崛起提供有益经验。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重庆利用其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等优势,将在“通江达海”中实现更大作为,让中国的重庆逐渐变成“世界的重庆”。本章将主要围绕重庆主城都市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及品读重庆四个方面,系统探查和解读新时代重庆的崛起之路。
1.以大都市区建设推动山城一体化融合发展
重庆像大都市,重庆像大农村。
熟悉重庆的人都知道,一段时期以来,重庆的主城区主要是指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9城,这些地方经常是不少网红的打卡地。但在主城之外,重庆其他区域的城市面貌相对滞后,实力较弱,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和发展潜力。
重庆地域广阔,其地域面积接近于10个“大武汉”,城市治理难度可想而知。但另一方面,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以9个主城区为核心引擎推动构建主城区都市区,尽快形成一体化融合发展新优势已迫在眉睫。
城市经济圈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通过经济辐射和经济吸引,带动周围城市和农村,以形成统一的生产和流通经济网络。同时,大都市区致力于覆盖中心城市周边的一批卫星城市(一般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千米的范围内)以及城镇,构筑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群体,共同参与经济竞争。
基于此,2020年5月9日,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召开,打造重庆主城区都市圈被提上议事日程。
按照新的谋划,重庆主城都市区范围现已囊括重庆21个区,并涵盖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和万盛经开区。除重庆既有9个主城区外,合川、江津、永川、长寿、涪陵、南川、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綦江、璧山12个区“跑步”进入主城时代,一道成为重庆的主城新区成员。
从理论来看,都市圈的空间结构一般包括核心圈、外围圈、机会圈三个圈层。从重庆打造主城都市区的初衷来看,新入围的12个主城新区均在由主城组成的核心圈的直接辐射或可间接带动的范围内,重要方向应该是带动渝西片区的加速崛起。应当说,这既符合重庆市情和地形等实际条件,也较好地遵循了都市经济圈发展的内在逻辑。
从长远来看,构建大都市区是未来重庆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从而实现主城9区和渝西片区等区域更加紧密的融合互动,提升重庆城市建设品质以及大都市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从“1小时经济圈”的角度看,重庆交通路网格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虽然渝西片区已基本实现了通过高速公路、铁路与既有主城区的连接,但另一方面,还存在高速公路交通综合成本较高、班车铁路覆盖密度低、轻轨快轨运营线路有待延伸等问题。应围绕21城一体化发展目标尽快构建高效便捷、覆盖全面的互联互通交通网格,才能有效避免大都市区成员各自为政的状态,合力共建大都市区人流物流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新空间。
在产业布局方面,按照发达国家大都市区建设的经验,都市圈的核心圈必须具备向外围圈和机会圈提供产业孵化的能力,重点是提供融资、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撑,同时还要全面考虑大都市圈的“铁公水空”布局、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确保各区域内的产业分布呈现出多元和互补的格局,避免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
针对重庆主城都市区产业合理布局问题,202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梯次推动主城新区和中心城区功能互补、同城化发展。
在中心9城产业整体规划方面,重点是突出创新链、产业链前端、价值链高端,加快集聚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高端功能,提升整体发展能级,形成高质量的极核、硬核。以“两江四岸”为发展主轴,加快建设广阳岛、科学城、礼嘉悦来半岛、长江文化艺术湾区等重点区域,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同时,规划更加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各个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譬如,对渝中区的定位是“现代服务业引领区”“美好城市示范区”“历史文化示范区”。
在主城新区产业规划方面,江津、璧山、长寿、南川四区被列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合川、涪陵、永川、綦江—万盛被列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潼南、荣昌、大足、铜梁四区被列为桥头堡城市。
现今,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蓝图清晰,已经进入挂图作战阶段,但关键的关键还在于落实。
从新时代都市圈发展战略和机制方面的大量实践案例看,城市圈的经济合作不应简单地靠行政壁垒、计划和政府间的调控手段,而是应站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上将政府的作用发挥在撤除都市圈行政壁垒、提供无差异的公共产品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将产业和企业推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台,实现都市圈各成员多赢的目标。
作为超大城市的山水重庆,是一座将人间烟火与现代都市两种气质无缝融合的大都市,让人置身高楼大厦又能随时邂逅山水田园般的生活。其气质与其他超大城市相比更多了几分淡定,少了些许烦躁;多了几分安逸,少了些许势利。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主城扩容后的重庆,应该更是这般模样。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重庆的机遇与挑战
早上8点整,从重庆沙坪坝搭乘G8606次高铁,“复兴号”列车以350公里/小时的速度朝西北方向行进,渐渐由山城进入平原,62分钟后便抵达成都东站。便捷的交通线拉近了成渝之间的“时空距离”,实现了两地间购物、旅游、探亲访友的“朝发夕至”。
自古以来,川渝两地地缘相近,舟车往来。在新的发展时期,成都和重庆作为西南地区“双雄”,与西安一起并列“西部三大国家中心城市”。
2020年年初,国家又在西南地区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就是位于中国西南的成渝地区。在国家层面次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对该地区的两大中心城市——重庆与成都来说,发展前景不言自明。有学者认为,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上日程,成渝地区将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从2020年1月中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到同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法较以往成渝城市群的传统说法,更明显地突出了成渝两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更加强调都市圈的概念。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结构经济学分析建议报告》认为,中国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空间就来自成渝所引领的中西部地区。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仅要按“圈”融合内部地区,也需要按“圈”规划加强与外部的融合。要携手京津冀、中原经济区以及东北地区,加快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密切合作,真正建成贯通东北亚和东南亚的东亚大动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圈”有多大?虽然目前还没有从国家层面对其空间范围予以明确界定,但从近年来川渝合作的实际看,四川方面至少有成都、德阳、绵阳、资阳、眉山、乐山、雅安、内江、自贡、宜宾、泸州、遂宁、南充、广安、达州15市参与。重庆方面的参与力量至少涵盖上述重庆主城都市区所包含的21个区。对此有专家建议,尽快弄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空间范围是当务之急,应该将“圈”的范围划定在四川省除了甘孜、阿坝、凉山三州以及攀枝花市外的四川盆地的其他17个地级城市,面积18.79万平方公里,重庆市全域38个区县,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合计面积27.03万平方公里。这将有利于川渝两地区域发展的综合统筹协调和有效治理,有利于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制度设计的战略初心。
的确,四川很多地级市与重庆毗邻,从广安到成都要比到重庆远不少,因此大部分广安人购物、游玩甚至是就业,都会就近选择重庆。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用广安的电话拨打重庆都算是长途漫游,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困扰。但是,以后这种情况也许不会再有了——根据川渝联合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双方将在2021年年底前,推动实施以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为重点的便捷生活行动,全方位实现互认互享。此外,川渝双方目前已经统筹相关资源,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服务机制;创新推出营业执照“异地互发”服务平台;跨省户籍实现“一站式”迁移……越来越多企业与群众享受到了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便利。
在推进“双城”交通一体化方面,目前成达万、渝万高铁建设已经相继开工,从成都天府新区到重庆两江新区已经实现高速公路连通,中欧班列(成渝)号正式首发启程,两地乘坐公交、轨道实现“一码通乘”……通过交通的互联互通,为频繁来往于两地的人们带来极大便利,“异地同城”“1小时交通圈”构建效果更加明显。
在推进两地全面合作进程中,重庆的主要思路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协作,聚焦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要通过各种举措让两地老百姓和各类市场主体,享受更多“同城”待遇;合力推进生态共建共保和污染跨界协同治理,共同守护好巴山蜀水美丽画卷;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从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成渝作为西部两大中心城市,合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也是尽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抓手。
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都市圈的建设既包含合作也暗含竞争,涉及共振、互补、平衡、优化甚至是利益的再分配等维度,只有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关系,才能实现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尤其是在产业发展上,双方应重点围绕打造经济发展新格局和深化合作各自资源要素等禀赋,携手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率先发展为优势产业,如重庆的汽车制造业、四川的白酒产业等,都有依托现有优势尽快形成产业集群的可能性,并且应该向瞄准打造产业集群的方向努力。再比如,成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闻名天下,是不少游客心中的“天堂”,双方能否率先从基础的“成渝深度游”做起,携手开发更多的“文旅 产业 商务”精品线路,终以文旅一体化为平台和纽带,实现加深彼此了解、在更多领域和更多层面进行合作的可能?
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来看,双方可以通过有效的合作与互补避免无序竞争、无效竞争,并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推进更长远的合作。举例来说,比如重庆有长江黄金水道,可以让川货甚至是西部广大地区的货物通过水路运送到中东部地区。
总体而言,国内外城市圈的发展和崛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都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三个阶段,都是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弱到强的过程,特别是国外一些都市圈的形成和崛起大都经历了“百年沧桑”。但与城市圈崛起相伴随的是政府和相关组织对都市圈的规划,通过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综合协调、机制优化、方向调整等,引导圈内经济整合的顺利实施。
从现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出发,无论是都市圈建设还是同城化发展,仅有政府部门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要尽快设计与完善市场机制、政府机制、民间组织机制共同参与和作用的格局,引导都市圈建设高质量发展。
重庆和成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是跌宕起伏、水路通达的山水之城,一个是一马平川、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或许,成都还是春天时,重庆已经提前“入夏”,我们不妨搭乘高铁去感受这顷刻间穿越春夏的滋味。
3.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让重庆拥抱世界
重庆,一座大江与大山碰撞交汇的城市,境内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大河,城市的中心就“生在”长江、嘉陵江的交汇处。
山水塑造了重庆的美,山水也成就了重庆“通江达海”的优势。如果在以前,西部地区的货物想通过海运出口,那么在重庆上船再合适不过——货物从重庆顺流而下,经湖北、安徽、江苏后便可抵达上海港。
相较飞机和铁路、公路运输,水运的运输成本是极其低廉的。但相对其他运输方式,水路运输时效低下的弊端也比较明显。过去从重庆到上海转船再出海到东南亚,一般要耗费近1个月时间。遇到海上天气等情况则需要花费更长时间,因此那些保质期较短的货物根本不能船运。
提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就不得不提到“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2015年11月,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在联合发表的《关于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指出,双方同意在中国西部地区设立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选择重庆直辖市作为项目运营中心。双方将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作为重点合作领域,确定项目名称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该项目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与“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其中,“陆海新通道”便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摆在重庆人面前的现实和命题是:从重庆出发经水路到上海有近2000公里,而到广西钦州港出海却只有1000多公里。“向东出海太远,能不能向南?”2017 年初,“南向通道”在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首次联合协调理事会上就被正式提出。
该通道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式联运现代交通方式,由重庆向南经贵州,再通过广西湾、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抵达新加坡等东盟主要物流节点,进而连通国际海运网络辐射全球;向北和向东,分别在重庆与中欧班列和长江经济带连接。从具体操作层面来看,通过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出海,运行时间比经东部地区出海节约10天左右。
2017年9月25日,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常态化运行班列在重庆首发,西部出口的货物自此有了新的出海通道。西部的货物从重庆出发,通过铁路运输到广西钦州港出海,比经东部地区出海效率大大提升。如果更直白点说,重庆方面通过北部湾出口到新加坡,便可依托外港覆盖与辐射东盟、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2018年年底,随着中国与新加坡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这次更名,意味着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陆海新通道的内涵和外延更深、更广,建设内容从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硬联通”,扩展到数据、金融等领域“软联通”。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预计到2025年,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500万标箱。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发起者和倡导者,自然也是组织者和获益者。
2019 年 10 月,根据《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要求,西部地区12省区市和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在重庆共同签署《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至此,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13 1”省区市合作共建格局。“13 1”共建格局形成后,重庆通过整合各方优势,带头共同组建跨区域的综合运营平台。
在协议签署当月,重庆与贵州、甘肃、新疆、宁夏达成合资合作共识,使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均得到拓展。后来,广西、青海、云南、陕西、四川等西部省份又相继与重庆签署协议,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共享不断走深走实,为新时代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注入强劲动能。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纽带”,重庆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短。通过不断改进提升,目前重庆—东盟冷链物流通道效率,从重庆至越南的物流耗时仅为30~40小时。此外重庆—钦州港公海联运在途时间从20余天缩短至40小时左右,重庆—钦州港铁海联运时间从20余天缩短至8天左右,重庆—钦州港江海联运时间也有所缩短。
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96个国家、260个港口。尽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重庆—钦州)仍开行1137列,同比增长36.82%;跨境公路班车(重庆—东盟)开行2493车次,同比增长128%;国际铁路班列(重庆—越南河内)开行146列,同比增长125%。
从构建现代化运输体系的角度看,下一步,重庆还应当进一步强化通道能级建设,以打造畅通便捷、流通高效、产业繁荣、运行科学的主通道为手段,致力于提升通道物流服务效能、促进西部广大地区抱团发展,进而不断提升通道的对外开放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具体来说,重点是围绕增强铁路运力以及提升公路、港口和航空运输能力并不断降低运营成本,推动出海出境大通道高效有效衔接,助力重庆高质量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未来怎么走?《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家规划的经重庆的两条主通道集装箱运量将达到30万标箱,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开行数年均增长超过15%,通道沿线国家(地区)客货运航线达到50条,建成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示范区3个。到203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全面建成,通道物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运行,运营组织水平和通关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推动重庆建成内陆开放高地的作用充分发挥,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头连着中国西部、一头连着世界各地,如今已经成为一条比较成熟的国际贸易新通道。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新格局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增强我国西部地区与世界经济交往、影响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中将发挥越来越稳定而重要的作用。
至于重庆,凭借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新的“链接”方式,将实现向海而生,以崭新的面貌傲立西部、拥抱世界。
4.穿越“历史的三峡”,打造西部大都会
行走过很多城市,但重庆给我的印象为特别。这里不仅有“轻轨穿楼”“魔幻立交”,还有磁器口的小吃、洪崖洞的夜景,更有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文化……让重庆犹如开挂般成为网红之城。
有人说,重庆像火锅,可以包容、杂糅、混搭各种文化和元素。也有人说,重庆明明是大都会,却让人感觉到接地气,没有大城市的压力,却有大城市的便利。如果是外出旅游,拍一张照片可以同时囊括飞机、汽车、轻轨、索道、轮船、步行这些元素的,仿佛也只有重庆可以做到。
重庆是一个“3D魔方立体城市”,你以为的一楼其实可能已经是三四层了。如果是住酒店,大堂设在七八层甚至是十层以上的,你也不必惊讶。著名小说家张恨水说:“那是世界上奇怪的建筑,那种怪法,怪得川外人有些不相信,比如你由大街上去拜访朋友,你一脚跨进他的大门,那可能不是他家的一层,而是他的屋顶……”
对于重庆的城市轮廓和地貌,“下江人”张恨水进一步总结道:“重庆地势如半岛,山脉一行,界于扬子、嘉陵两江之间,扬子南岸,沿山居人,街市村落,若断若续,统称之曰南岸,嘉陵之北,一城高踞山巅,与重庆对峙,则为江北县……江巴雄险,固亦未见其微也……”寥寥数语,却生动描绘了如今的渝中母城和重庆两江四岸的壮美景象。
的确,作为一座依山傍水、造化所钟的大都会,这里既节奏迅捷、光影变化、旋律高渺,又故事密集、风物如歌、气定神闲。重庆不像北京那样庄重典雅、定于一尊,重庆人也很难如上海人一样精明算计、计划有方,更难以像广州人那样乖善讨巧、唯利是趋。如果一言以蔽之,重庆——巴适、安逸、好耍,重庆人——简单、耿直、豪爽。
有着3000年历史的重庆,在其山河地势和气质文化里,历来不大尊崇和信仰平庸、中庸、妥协、退让等脾性。
元朝时,几十万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但由于受阻于重庆钓鱼城,蒙古帝国征服世界的战略发生了偏差。在四面包围当中,钓鱼城顽强抵抗了36年,硬是让蒙古大汗蒙哥阵亡于城下,史学家们称钓鱼城为“上帝折鞭处”。
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调集其陆海空力量,对重庆进行了为期五年半的“航空进攻作战”,史称“重庆大轰炸”。其间,日本空军投掷下大量的燃烧弹,渝中半岛沦为一片废墟,数十万人无家可归,但这座城市没有竖起一面白旗。
无论是“上帝折鞭处”的钓鱼城,还是抗战时的“陪都”,重庆注定不会是一座“趴”着的城市,重庆永远是一座“站立着的城市”。
有社会学家指出,其实城市并不只意味着高楼大厦、灯火通明、市政设施,更确切地说,城市应该是精神的寄托物,某种习俗与性格的载体,它深入到那些使其得以形成的人们的生命进程之中,它是自然的产物,更应该是人性的产物。
自南宋以来,重庆商贸的码头历史绵延近千年,大部分居民都靠码头吃饭,爬坡上坎、肩扛背挑的“棒棒”,这是靠合作方能完成的工作。因此,比起一般的城市,重庆人更具有抱团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庆的包容还来源于她一度是一座“移民”城市。秦灭六国后,不断将六国贵族迁入四川盆地,以巩固统治;明清两朝,为解决由战争导致的人口锐减,持续数百年的“湖广填四川”形成的庞大移民群体成为今日重庆人的祖先;抗日战争时期作为“陪都”、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以及新近的三峡工程,都为重庆带来了大量“新移民”。如果要讨论重庆精神,应当且必然包括海纳百川、负重前行、坚忍不拔、刻苦克难、牺牲奋斗等精气神。
在外地人眼中,火锅是令其对重庆印象深的文化元素和“符号”。起源于重庆水码头的麻辣火锅,不仅是重庆人的爱,更是这座城市独特气质的完美展现。热气腾腾的火锅,正如热情洋溢的重庆人,风风火火,爱憎分明;而一口九宫格,什么菜都能烫得下去,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在一个锅里烫毛肚,将重庆人开放、包容的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重庆是雾都、火炉,喧嚣中有静雅,混沌中有秩序,人间百味尽在其中。那些三伏天能围坐在一起、光着膀子吃顿火锅的一定是“兄弟伙”,吃完一顿火锅让人酣畅淋漓,难以忘怀。
天生重庆,重庆的山造就了重庆的气度,重庆的水塑造了城市的轮廓。长江入川渝,总是选择与其他大河交汇。长江流过四川宜宾,形成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之势,长江流过四川泸州又与沱江交汇;大江大河奔腾而下流到重庆时,越来越充满“负大舟”的气势。因此,地势为崎岖、逼仄的重庆自然而然地被冠以“大都会”的名号。
一直以来,重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便居于重要位置,从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主政西南到“三线建设”布局国防建设,从探索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个实行国家单列到成为直辖市,这些都是重庆作为西部内陆中心城市的见证。
新的发展时期,重庆勇立祖国西部和时代发展潮头,地缘优势、发展优势、政策优势三大红利叠加,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打造西部大都会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历史学家唐德刚说,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就像穿三峡一样,必定会有惊涛骇浪、千回百转,但不论时间长短,终必有通过之一日——这是历史的必然。
重庆打造西部大都会的过程,也许会充满艰辛与磨难。但这个艰辛而伟大的过程恰如去穿越“历史的三峡”,只有出巫峡、过夔门,才能目睹更多的奇丽。用唐先生的话说,到那时,就可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洋了。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这是一种胸襟和气度,更是一种实干与担当。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