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研究

書城自編碼: 362045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东秀萍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568533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8.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绘(套装共15册)
《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绘(套装共15册) 》

售價:HK$ 456.0
无限可能的身体
《 无限可能的身体 》

售價:HK$ 72.0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大型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
《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大型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 》

售價:HK$ 69.6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2辑)
《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2辑) 》

售價:HK$ 153.6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新)
《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新) 》

售價:HK$ 79.2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售價:HK$ 96.0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售價:HK$ 90.0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售價:HK$ 19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0
《 监督下乡——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 》
+

HK$ 129.4
《 甘肃省农村基层治理研究 》
+

HK$ 117.5
《 “三社”联动机制建设与协同治理 》
+

HK$ 116.1
《 乡村治理:制度建设与社会变迁——基于西部H市的实证研究 》
+

HK$ 103.5
《 治理之变:龙城“文明型街道”建设研究 》
+

HK$ 99.8
《 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 》
編輯推薦: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政治立场鲜明正确。研究的主题——基层民主,在当前推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主题明确,结构合理,内容完整,论述条理清晰,逻辑性较强,语言表述准确,符合学术规范,体现了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內容簡介:
本书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理论、建设历程及发展路径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系统梳理了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指导的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蕴含的丰富理论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总结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阶段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功经验,鼓励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關於作者:
东秀萍,教授,硕士导师,法学博士。多年来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现代化和基层民主建设研究。近年来,承担完成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作者发表论文16篇,其中CS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3篇,SSCI论文1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目錄
目 录
CONTENTS
第1章 绪 论......................................................................................... 1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2 研究现状综述 5
1.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1
1.4?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2
第2章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内涵和特点......................................... 14
2.1?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内涵 15
2.2?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特点 25
第3章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基础............................................. 32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33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41
3.3?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 56
第4章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基础............................................. 65
4.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民主理论 65
4.2?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有关论述 75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理论 83
第5章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 97
5.1?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的成就 97
5.2?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1
5.3?农村基层民主发展不充分的制约因素 121
第6章 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路径........................................... 131
6.1?改善农村基层民主环境 131
6.2?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形式 139
6.3?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150
结?论................................................................................................... 166
参考文献 168
內容試閱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经过革命斗争成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建立无产阶级的民主国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目的。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大国,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要重视农民问题。而且历史已证明,发动农民并有效整合农村各种力量,是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从领导革命开始就已经把农民的民主建设纳入自己的革命范畴当中。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革命斗争到局部地区实现民主权利的政权建设,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决心。不但如此,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艰难探索后,仍继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既包括充分保障农民的个体经营权的经济体制改革,更有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这场改革中蕴含着党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总结经验教训、敢于开辟新路的精神,也体现了中国农民改变自己命运的主动意识。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步伐。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明确了发展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内在统一关系。党的十六大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阐明基层民主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具有的基础性意义。党的十七大更是将发展基层民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范畴,从而使制度化基层民主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八大在坚持党的十七大关于基层民主制度化建设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的重大任务,“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和措施。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许多村庄依然存在着村民未能积极有效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问题,如民主参与意识不够、参与能力与参与动力不足、村务公开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能够满足广大农民利益需求的稳定、普遍、互惠的社会参与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都是继续推进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对于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许多学者予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在准确把握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实现民主权利的实践历程,梳理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对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1.2 研究意义

农民占人口比重较大,而且农业和农村在中国现代化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所以有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才可能有整个国家民主政治水平的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翻了旧的剥削制度,广大农民次成为现代的民主农民、民主公民,中国民主次以个体民主而不是集体民主的形式降临到个体农民身上,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变,一场深刻的民主变革。让农民依法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建立自治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广泛参与基层政治生活,使农民民主权利普遍实现,这是农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实现主权在民,完善为民服务治理机制,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日常行为,进一步实践公开性的民主政治,同时,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经历民主的教育和实践锻炼,增强民主意识、提高民主能力,这是建立国家民主政治现代化的社会基础,是培育和壮大民主力量,进而不断推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基础条件。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观点,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准备了条件。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而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的终奋斗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同时根据中国文化、历史和现实特点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基本原则,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相结合等思想,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进行总结,包括邓小平对民主与社会主义关系的阐述、民主建设的“中国特色”、基层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中的作用等、胡锦涛突出发展基层民主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发展,并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想等,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基层民主制度化建设和发挥协商民主的功能等方面提出的新思想,形成了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理论,对科学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能否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事关亿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并在深层次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世界各国政权来说,稳定是重要的政治目标之一。在如何实现社会稳定方面,大多数国家政权的共识是,实施公开和透明的民主政治比独断专行更有利于缓解多种矛盾和消除各种障碍,从而增强政权对国家政治生活的调控能力,进一步巩固其执政基础。从我国情况看,造成社会不稳定的群体事件,绝大多数发生在基层,而且这些基层群体事件绝大多数是个别干部与群众的冲突。从民主发展程度与其关系看,发生这些群体事件的地方绝大多数是基层民主建设薄弱的地方。如果这些基层民主建设搞得好,就能够及时发现苗头,预先有效地化解矛盾,就不会发展到冲突和对抗的地步。因此,没有民主就没有稳定,抓稳定必须抓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民主决定基层稳定,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民主的社会,一个民主的社会才能够成为一个稳定的社会。所以,抓基层民主建设就是从根本上抓稳定、促和谐。基层民主建设相对于高层民主来说,其社会基础和代表性更广泛,可以使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更多、更畅通,许多尚处于萌芽和初级发展阶段的社会矛盾可以比较及时地得到释放和调节,减少矛盾积累,降低社会危机爆发的频率。基层民主的发展能较好地综合社会各方的利益要求,保障民众通过合法的政治参与,而民众在参与多方协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表达以及增强达成共识的意识,调整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使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满足。这就在基本保持整个社会利益的统一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为“三农”现代化提供稳定的农村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是民主政治的实践出发点和重要目标。农民的民主素养和组织化程度、农村各权利主体的职能架构等与现代化进程仍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农村基层权力结构必须进行适时调整,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农村社会走向现代化。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虽有“皇权止于县政”的治理格局,但在与中央集权争夺的过程中,由于地方自治受“大一统”的思想影响,以及中央对地方割据的警惕,发展极为有限。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自治理论是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初期就比较注重以基层群众自治来推进国家民主化进程,如组织各种农会、妇救会等农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主政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组织农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几乎在每一个历史关口都是以民主为开拓新局面的突破口的,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只有民主,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林尚立)
把农民根据现实生产生活的需要自发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的组织进行规范,并予以法律上的认可,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在1982年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1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此“村民自治”成为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民政部1994年下发的《关于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中把“村民自治”的内涵丰富为“四个民主”。从“村民自治”到“四个民主”,既是农民民主权利内容不断丰富和实践过程具体化的体现,也是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关联的高度概括。
纵观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研究,从中可以发现,其研究的侧重点在改革开放前后有所不同。改革开放前,学界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研究内容多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解释、论证,政治宣传超过研究问题。改革开放后,学术界才真正专注影响农村基层民主本身运行的各种因素、各种主体、各种环境等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从两个视角,即自下而上的视角研究村民自治和自上而下的乡镇政府民主政治运行的视角,并从二者的“联动”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学者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案进行深入调研,也从整体上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进行了总结和预测,取得了阶段性的理论成果。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特别是农民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所以研究的重点从偏重农村村委会的民主选举转到选举之后的村民自治实践,即农村社会日常治理的运行方面。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基层民主及村民自治,代表性的论著有《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李凡,2007)、《基层民主》(高建、佟德志,2010)、《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徐勇,1997)、《中国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王振耀,2000)、《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陈浙闽,2000)、《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吴毅,2002)等二是实证性的个案研究和调研报告,代表性的论著有《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2000)、《村民选举观察》(李连江,2001)、《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徐勇、项继权,2003)等三是透过村民自治的发展历史性评价村民自治的成效与问题,代表性的论著有《村民自治通论》(赵秀玲、白刚,2004)、《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报告》(史卫民、潘晓娟,2008)等。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及时关注到了农村社会变化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的问题,对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动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发挥了有效的助推作用。
学者们的研究普遍突出了国家建构和社会环境变迁的研究视角。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角研究,中国农村民主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在《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徐勇)和《村民自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徐勇、项继权)等相关研究中,认为乡村治理在国家现代化背景中进行,实现对乡土社会的整合及现代性的建构是一个难题从社会环境变迁的视角,许多学者也关注了在人口流动、农村改革等重大环境因素的变化中农村民主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如在《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徐勇)、《社会排斥与经济歧视东部农村地区移民的现状调查》(姚洋)等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对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研究重点相对比较集中,有的从理论方面对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诸多层面关系进行学理分析和功能定位,有的提出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的原则和设想,还有的以解决农村社会具体矛盾为出发点的基层农村社会治理的对策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以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形成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政治学界的研究主要是从村民自治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视角来进行,重点研究提高村民自治的水平,即有效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等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并且在实践中逐渐提高农民的参与能力,增强由浅层参与到深度参与的参与效能,以论证村民自治对农村民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学界则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村委会性质、“两委”关系、自治组织与乡镇政府及自治组织内部各种关系进行分析和界定,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协调基层自治体系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抑或为明晰各自权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等进行研究。社会学界从国家与农村社会之间的关系角度,即国家政权包括基层政权在农村社会的基础建构、对农村社会的资源整合、对农村社会的阶层整合及动员进行研究,发现村民自治带给农村社会和农民的变化,研究如何以村民自治来协调农民之间、农民与基层政府之间、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这些论著和研究成果涵盖了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的涉及范围,既有政策的研究也有学理的研究,既有宏观的研究也有个案的研究,还包括二者的不同组合,如宏观的政策研究、个案基础上的政策研究以及学理研究(俞可平,2002),研究层次丰富多样。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对“四个民主”的关注和研究程度不同。因民主选举实践早、经验也多,所以相关的研究及成果相对也更多,不过近几年关注“后三个民主”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起来。但比较民主选举的研究深度和成果,在“后三个民主”研究方面的展开程度还比较有限。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学者以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为途径研究如何使后三个民主有效运行。
总体来说,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各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为主的农村民主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但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基层民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多数是针对某个阶段和时期的研究,进行总体系统经验总结的并不多见对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个案研究较多,总体上把握的较少在宏观上的研究虽然涉及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关系的问题,但从学理和制度层面上研究执政党在其中的推动作用的并不多见。本书的研究将对以上三个方面有所侧重,丰富此类研究成果。
1.2.2?国外研究现状
近代西方的城市自治是在王权与教权斗争中产生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自治权利也在不断发展,在20世纪后期“治理理论”逐渐兴起。合作、协调是治理理论的核心,重点在于公民与各种组织包括政府组织的合作管理,而不是依赖政府的强制或者威权,研究内容为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之间的合作。强调多方的协调合作,对促进各种组织各司其职及促进公共管理和服务有积极意义。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深入研究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西方的治理理论被引入并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没有政府的治理》(罗西瑙)作为当前全球治理与善治理论的奠基之作,对全球化时代民主政治发展进行了路径分析,其思想对研究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社会资本”是一部分国外学者研究影响基层民主发展因素的另一个角度。20世纪70年代末期,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并且把它定义为“一种通过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中”,它包括公民彼此间的信任以及互惠合作相关的一系列态度和价值观,体现在那些将朋友、家庭、社区、工作及公私生活联系起来的人格化网络。此后,许多欧美学者都运用“社会资本”的理论来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水平和政治发展状况的差异,得出的结论或研究成果体现为“社会资本”的数量多寡、质量优劣与当地基层民主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有密切关联,并有大量相关著作进行了详细论证。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在综合运用行为分析、制度分析、文化分析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在其所著《使民主运转起来》和《独自打保龄》中着重对“社会资本”展开了深入研究,论证了基层社会中的“社会资本”对促进民主进步有重大影响,认为深化基层民主制度绩效首先要增加基层社会的“社会资本”。这些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对科学评价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成就、作用和影响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标准,具有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以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村委会的直选所创造的“海选”模式为代表的许多村民自治的实践探索,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水平,也加快了农村的发展。中国广泛的基层民主实践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加拿大、印度、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多从政治学或社会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对村民自治或农村基层民主的某些环节,如对民主选举等进行专门著述,也有从整体上进行概括性总结研究的,涵盖了中国农村基层建设的推动因素及发展意义,涉及制度构架、农村的经济和文化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各组织间的关系等方面,并且对未来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趋势做了一定的探讨和预测。知名的学者主要有欧博文(Kevin O’Brien)、李连江、白思鼎(Thomas P. Bernstein)、戴慕珍(JeanOi)、柯丹青(Daniel Kelliher)、史天健、墨宁(Melanie Manion)、罗伦丝(Susan Lawrence)、郑永年、何包钢等。研究成果在The China Quarterly,The China Journal,Modern China,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等有关中国研究的学刊上发表。政治学的综合性学刊如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World Politics,Journal of Democracy,以及Asian Survey等也有此类文章发表。在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中也有不少的文章关注了该领域的问题。总结这些论著,其关注的重点及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引起的社会生活变化和政治效果。学者们的研究触点深入村庄,并通过深入观察阶段性和持续性的变化力求能够对该问题进行实效性的研究,如农村实行直接选举以后,村委会与村党组织之间、村民和村干部之间、村级组织和乡镇政府之间有哪些变化等村民直选村委会对“两委”间的工作指导关系有哪些影响党和政府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目标、地方干部的服务意识或价值观念,以及利益的驱动等都是影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改革的重要因素。他们研究的具体结论存在一定差别,但总体上认为基层民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也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二是民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对基层民主发展特别是民主选举具有重要影响也有学者认为越是在经济落后地区越有用现有资源掌控基层民主发展的有利条件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发展与民主发展二者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是国家在基层民主发展中进行的制度设计和引导。
三是由民主选举为起点带来农民权利意识的提升和维权行动的主动化。有学者认为,正是选举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政治意识,使农民开始有意识地捍卫自己的权利,包括与选举权相关的监督权和罢免权等,不仅仅是土地等经济方面的权利,并且多数情况下农民的维权是在制度内的维权。
在以上的研究中,许多学者的结论、观点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分歧。这不仅是因为各自的案例数据差异较大,也因为中国现实各地农村民主发展的情况本身就是多种多样的,再加上学者们研究的视角不同,所以研究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体上说,国外学者们在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问题建议等方面,还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借鉴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