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河川的归属--人与环境的民俗学(人文东亚研究丛书)

書城自編碼: 360163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民俗学/民俗文化
作者: [日] 菅丰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517895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出版日期: 2021-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售價:HK$ 94.8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售價:HK$ 106.8
金庸评传
《 金庸评传 》

售價:HK$ 201.6
西方哲学史
《 西方哲学史 》

售價:HK$ 106.8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售價:HK$ 69.6
嫉妒与社会
《 嫉妒与社会 》

售價:HK$ 98.4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售價:HK$ 93.6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售價:HK$ 357.6

 

編輯推薦:
河川与鲑鱼是日本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两个自然景观和文化意象。比如热播剧《逃避可耻但有用新春特别篇》中主人公实栗与平匡为新生的孩子起名就想到了河川,而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搭救过千寻并最终和千寻一起获得成长的小白就是一条河川琥珀川的河神。至于鲑鱼,那更是日本*有名的鱼了,它是很多日本人新春必备的年货之一。人称日本西洋画之父的高桥由一就画过一幅著名的油画《鲑鱼》。在日本鲑鱼的故乡千岁川,更有一座日本*的淡水鱼水族馆,同时这也是日本*座河中水族馆。而谈到河川和鲑鱼,不得不提的就是菅丰先生的这本小书《河川的归属》,他用几十年的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讲述了一条名叫大川、盛产鲑鱼的日本河流的前世今生。作者通过大川展现了日本的河川和鲑鱼文化,又借助大川展现了日本社会百年的世事播迁、技术革新和法律、民俗嬗变。
內容簡介:
《河川的归属人与环境的民俗学》以日本新泻县山北町大川乡为田野点,对其境内管辖的一条名为大川的河川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调查。大川至今仍保留着鲑鱼捕捞的传统,当地民众把大川亲切地称为鲑川。作者以田野作业与文献史料为依托,围绕鲑川这一共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维护及其组织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大川至今仍在进行的传统方式下的鲑鱼捕捞活动进行了历史溯源与民俗志的深描,还原了自古至今大川鲑鱼捕捞活动的演变与发展。
關於作者:
菅丰1963- ,出生于日本长崎县长崎市,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信息学环?跨学科信息学府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环境民俗学研究代表学者。精通英语、熟悉汉语。研究特点是视野广阔,学术交往活跃,研究活动多样。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人和动物的关系史研究;地域资源管理实态的考察;从跨文化角度对以中国和日本为中心的东亚的调查研究。
目錄
中文版序言
共有资源视角下的环境民俗学研究:《河川的归属人与环境的民俗学》导读
第一章 引言:河川的归属
第二章 河川与民众的交往
第一节 鲑鱼洄游的村庄
第二节 传统方式下与自然界的交往
第三章 共有性资源:作为共有资源的河川
第一节 共同管理的河川
第二节 作为共有财产的河川
第四章 近世下共有资源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共有资源的诞生
第二节 共有资源引发的争端
第三节 河川的流域管理
第四节 作为共有资源的河川的近世特点
第五章 共有资源与近代国家
第一节 公益的发现
第二节 资源保护即为公益
第三节 公益的正当性国家进行的价值创造
第四节 公益一词的内在能量
第五节 作为共有资源的河川的近代特点
第六章 共有资源在当下的变迁
第一节 共有资源中找寻乐趣的人们
第二节 不断变化中的现代共有资源
第三节 共有资源该何去何从?
第七章 结语:河川归属大家所有
后记
引用与参考文献
年表 大川鲑鱼捕捞的历史
內容試閱
中文版序言
菅 丰
本书中提到的共有资源(commons)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或许只是表示共同管理、利用的资源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这样单纯的含义。然而,尽管它的含义十分单纯,但它却是解读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诸多现象之重要且有效的关键词。
西方现代自由主义国家制度下,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的提倡,政府一方面不断缩减公共服务,一方面以政治对经济和社会自律性的不介入理念为冠冕堂皇的说辞,煽动个人基于市场原则之上开展合理性思维竞争行为。其结果,在政府的有力后盾下,个人用力过猛,造成的过度竞争带来了人与人之间胜利者与失败者的界限划分以及存在于其中的不可逆性差序格局。最终导致社会分崩离析,日常生活中的不稳定性增加。
面对新自由主义的跃进式政治动向以及新古典派的跃进式经济结构,质疑与反思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美国政治学家而非经济学家埃莉诺 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凭借她对公共资源(共有资源)持久且具引领性的研究成果荣获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也可以认为是上述反思的某种体现。如今,介于政府与个人之间的公共性即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的世界的重要性重新受到追问,其蕴含的诸多可能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现代社会下存在许多仅仅依靠政府和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更多地借助公共资源(共有资源)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社会技法。
公共资源(共有资源),表达的是人类群体共享的资源这样极为普遍又抽象且广泛的含义。但是,追溯其源起则是发生在中世纪的英格兰与威尔士,表示多数人依据惯习共同利用的资源及其制度。中世纪的英格兰与威尔士,农民们基于贵族领主的庄园制形态之上,依据惯习共同利用资源。例如,对牧场、牧场上生长的牧草、泥炭、木材、鱼等生活必需品的共同利用。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的表述以及其代表的资源管理形态,在50年前的20世纪中叶的资源论框架下,代表的是一种否定的含义。这是因为资源的共同利用,即被等同于滥用资源导致资源的毁灭。
本书一开始也已经提到,该用语受到世界规模的关注,源自美国生物学家加勒特 哈丁(Garrett Hardin)提出的给地球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悲剧崩塌情节。哈丁于1968年在Science期刊发表了名为《公地悲剧》的学术论文,提出了优先考虑地球环境的整体利益,而对个人权利及行动自由加以限制的宏观环境论主张。他以19世纪数学家威廉 劳埃德(William F. Lloyd)的模型为例,论证了在公共管理系统里,如果以尊重个人的合理意志自由为前提的话,这一系统下被管理和利用的环境将遭遇毁灭。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公地悲剧的逻辑关系,事先我会对作为其依据的劳埃德的数学模型作一简单说明。
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个共同使用的圈地式牧场。那里A、B、C等众多牧民共同使用牧场,放牧羊群,喂食牧草。牧场与牧草为牧民们大家所有,即我们所谓的公共资源(共有资源)。因为属于大家所有,所以这里的牧场和牧草可以供牧民们自由使用。
假设某一天,牧民A突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如果我增加自己羊群的数量,那我的收益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答案很简单,收益增加。羊群数量增加,从羊身上获得的价值,例如肉、皮、羊奶、羊毛必然增加,牧民A的收益也增加。考虑到可以增加收益,牧民A就会为了增加收益而增加放牧的羊群数量。牧场为每个人开放,是可以自由、共同使用的场所,因而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人增加放牧羊群的数量。一般说来,为了追求经济的合理性以及收益的最大化,增加羊群数量是最为自然不过的事情。牧民A的想法,基于当下经济角度的思考,是完全没问题的。
牧民A相信会增加收益,于是基于理性思考,会增加公共牧场上的放牧数量,试想他如果一直无限制地增加下去的话,会发生什么?牧民A的收益持续增加,到达一定节点,羊群数量的增加最终导致牧草被大量消耗殆尽。再继续下去,羊会变得羸弱。只是有一点不同,那就是牧民A增加了羊群的数量,而羸弱的羊群并不只有牧民A家的,还有同样在牧场放牧的牧民B、牧民C等家的羊。换句话说,收益由牧民A独享,损失则由大家共担。
面对这样的情形,牧民B和牧民C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置之不理的话,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因而不能袖手旁观,必须想办法也提高自己的收益。由此,他们也要增加羊群数量。认为羊群的数量增加了,收益也同样增加。
然而,采取这样的战略,后果会是怎样的呢?圈地式的牧场上生长的牧草数量有限,无法匹配无限增加的羊群。而另一方面牧民们却在毫无节制地扩张羊群规模,牧草被消耗殆尽、牧场一片荒芜,这是必然的结果。没有了牧草,羊群最终是全体饿死。这样一来,所有的牧民包括牧民A在内都失去了维持生计的来源,生活难以维系。这便是公地悲剧。
这个模型的核心之处在于牧民B、牧民C以及所有的牧民都会像牧民A那样,必然去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作用力。假设牧民B基于良知,认识到增加羊群会导致牧草减少而带来牧场的毁灭,那么他一定会产生犹豫。但是如果遵循良知,自觉地放弃牧羊数量的增加,那必然产生的损失会最先落到自己头上。自己增加牧羊数量,确实羊儿们会越来越瘦,但是增加部分的羊的收益却是归自己所有。而如果自己不去增加,其他牧民都不断去增加,自己的收益明显地只会减少。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牧民B内心不乐意,他也还是要加入增加羊群数量的竞争中。辩证地说,这个模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管理机制,以对资源利用中像牧民A那样利己性、反社会性的行为进行约束。
哈丁是想将这个大家所有的牧场(公共资源、共有资源)与地球环境问题进行类比,由于牧民们都是出于经济性和合理性思考,如果没有任何限制要素,他们必然会为所欲为,为了追求自我利益而增加放牧数量,其结果就是过度放牧导致牧场的毁灭。借助此模型,哈丁希望推出针对资源公共性的国家统一管理或是完全的私有性管理。哈丁对公共资源(共有资源)持批判性看法。哈丁这一公地悲剧的剧情展开,对后来世界各国的资源管理计划与政府决策都带来了巨大影响。
但是,哈丁的这一悲剧情节,并不是对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现实的正确解读。在哈丁看来,这个英格兰的依据惯习利用土地的公共资源(共有资源)是开放式利用(open access)空间,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利用的空间。然而现实中,公共资源(共有资源)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利用的空间。经济学家唐纳德 麦科洛斯基(Donald N. McCloskey,现在改名为Deirdre McCloskey)就反驳道,中世纪英格兰与威尔士的公共资源(共有资源),存在着被称为配额(stint)的传统性放牧限制的规定,从而推翻了哈丁所谓悲剧情节的立论。也就是说,公地悲剧所依据的开放利用的资源状况,与现实中地方性的资源实态存在偏差。英格兰与威尔士真实存在的公共资源(共有资源),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资源的量的把控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类似上述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的、由世界各国共同管理下的资源,现在也称之为公共资源(共有资源),在人类学科等的细致调研下,已经发现了众多事例,即并非作为开放利用而是处于共同体的适度管理下。通过对地域社会围绕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的实证性研究,揭示了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于生活层面的安全保障(livelihood security)、对资源的平等性利用以及纠纷的解决(access equity and conflict resolution)、生产方式的延续(mode of production)、资源保护(resource conservation)以及生态学意义上的可持续性发展(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等多方面做出的贡献。
当下,占据主流的观点认为公共资源(共有资源)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毁灭,但在不同条件下会为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贡献力量。在这种情形下,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的研究得以从单纯的资源管理论发展为面向社会系统论整体的跨学科式研究。
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理论发展过程中,众多的相关领域学者将对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的研究比喻为对果蝇的研究。众所周知,果蝇的研究为近代生物学领域带来了长足的发展。长达一个世纪的果蝇研究,在其起步初期,主要作为遗传学的素材,发展至今为发生生物学的模型
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素材提供了创新性的知识输出。甚至说有许多动物发生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也是借助果蝇的研究最先得以阐明的。可以说,果蝇的研究孕育产生了数量众多堪比诺贝尔奖的优秀研究成果。果蝇的研究不是为了理解果蝇进行的研究,而是借助果蝇去探明更广阔的抽象性自然规律的研究。
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的研究也被认为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下,发挥了等同于果蝇作用力的研究。也就是说,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的研究,不仅仅是面对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的研究,而是借助公共资源(共有资源)解析社会诸多现象的研究。它为明晰社会科学中多种多样的中心课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提供了观念性实验台和重要的思路。因此,欧美的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研究,吸引了除人类学、社会学以外,包括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心理学、游戏理论等多彩的学科领域在内。
本书细致分析了日本一个地方社会历史上形成的共有资源的实态,同样其目的也不单单是为了事无巨细地理解日本共有资源的存在本体,而是希望以这样的共有资源为实验台,去理解现代社会的公共性课题,收获解决环境破坏问题的启示,以挑战其背后更庞大的课题。
中国也同样开始了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必将对巧妙理解社会现实问题、提出有效性解决建议起到帮助。当这样的研究自足于世界性视野之上时,衷心地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个比较的讨论案例以供参照。
参考文献:
Berkes, Fikret ed. 1989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 Ecology and Community-Bas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ndon: Belhaven Press.
Hess, Charlotte and Elinor Ostrom 2007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as a Common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Cambridge, USA: The MIT Press.
McCloskey, Donald N. 1975 The Persistence of English Common Fields, in: W. N.
Parker and E. L. Jones eds., European Peasants and Their Markets: Essays in
Agrarian Economic Histor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73 119.
Thomas Dietz et al. eds. 2001 The Drama of the Common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