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HK$
107.8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HK$
43.8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HK$
206.8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HK$
215.6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HK$
83.6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HK$
54.9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售價:HK$
206.8
|
編輯推薦: |
1、村上春树文学的灵魂译者、著名翻译家林少华解密村上文学
一书一评49部作品背后的秘密
2、阅读村上作品的*拍档
解读村上作品的不二选择
3、一本读懂村上春树作品的宝典
一部评议村上春树文学的力作
|
內容簡介: |
这本书,大体以长篇、短篇和随笔三大类别,按时间顺序一书一评。从处女作《且听风吟》到到*访谈录《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共评书四十九部。不仅品评每本书、每篇作品所体现或蕴含的艺术特征、心灵信息和精神趋向,还连续提取了作家较为典型的生活细节和创作思想的变化轨迹。纵向读之,不妨视为作家传略和创作谱系;横向读之,又是相对独立的文本解读或作品各论。
|
關於作者: |
林少华
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作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落花之美》《为了灵魂的自由》《乡愁与良知》《高墙与鸡蛋》《雨夜灯》《异乡人》《小孤独》《林少华看村上:村上文学35年》。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刺杀骑士团长》等村上春树系列作品,以及《心》《罗生门》《雪国》《金阁寺》《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日本名家作品凡八十余部,广为流布,影响深远。2018年以其杰出的翻译业绩和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荣获日本外务大臣奖。
|
目錄:
|
目录
长篇小说
《且听风吟》:出手不凡的处女作003
《1973年的弹子球》:村上或我在寻找什么?013
《寻羊冒险记》:村上的冒险和羊的隐喻026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双线推进的正面突破035
《挪威的森林》:永远的青春风景044
《舞!舞!舞!》:无可奈何的独舞067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有什么076
《奇鸟行状录》:从小资到斗士的编年史085
《斯普特尼克恋人》:同性恋故事与文体突围107
《海边的卡夫卡》:命运、异界与精神救赎118
《天黑以后》:另一种形态的恶137
《1Q84》:不要进入精神囚笼144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挖洞151
工具与目的之间
《刺杀骑士团长》:政治抗争与自我救赎160
短篇小说
《去中国的小船》:小船上搭载的是什么181
《百分之百的女孩》:能从这里见到阿Q吗195
《萤》:非现实中的现实206
《旋转木马鏖战记》:徒劳中的转机216
《再袭面包店》:失踪的不仅仅是象228
《电视人》:我或主体性的迷失237
《列克星敦的幽灵》:孤独并不总是可以把玩250
《神的孩子全跳舞》:地震之后的地震263
《东京奇谭集》:是奇谭又不是奇谭277
《生日故事》:创作的翻译腔与翻译的创作腔281
以《生日故事集》为例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失去的和没有失去的,不同的和相同的288
。。。
附录
为了灵魂的自由401
村上春树访问记
村上春树:高墙与鸡蛋411
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演讲
村上春树:远游的房间415
给中国读者的信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文版序言418
村上春树年谱420
参考文献437
|
內容試閱:
|
星移斗转,暑尽寒来。这本小书,倏忽间差不多走过了十年旅程。
二○一○年一月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首先付梓,书名为《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之后不久加印一次。二○一四年四月转交香港,由天地图书有限公司以同一书名增加六篇出了增订版。二○一六年一月回归本地,由青岛出版社出了修订版较香港版删减了五篇(两篇论文两篇演讲一篇访谈),增加了三篇及村上年谱。书名改为《林少华看村上:村上文学35年》。
青岛版责任编辑杨成舜译审似乎意犹未尽,日前打电话来,说准备再出一版。建议把关于《刺杀骑士团长》和《猫头鹰在黄昏起飞》的两篇加进去。书名改为林少华看村上: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顺手牵羊,又加了一篇关于《作为职业的小说家》的随笔。是为修订本的修订本,即最新版本。
如此这般,北京、香港、青岛一路辗转而来,一再修订增补。这一来说明较受读者以至学界关注,二来也可谓与时俱进。毕竟村上仍在笔耕不辍,而我只好跟踪追击,或评或译,不忍放弃。而无论跟得多少篇,这也算不上高深的学术专著。老实说,其中大部分是作为译序涂抹的。回想十多年前,我在父母从青岛返回东北后留下的房间里,一个人趴在未必算是写字台的桌子上,一边感受着房间里仿佛无所不在的年老父母的面容、身影和体温,一边翻阅日文资料或闷头写个不停。快则四五天写一篇,慢则一个星期得六七千字。那时并没有结集出书的打算,更没想到出了会一版再版。人有人的命运,书有书的命运。无论如何,自己抓挠出来的文字能为出版社欣赏,能为读者需求,而未马上就被时间冲出记忆的围墙,这都是值得庆幸的事。既是我这个人的幸运,又是这本书的幸运。
村上年届古稀。或许由于他是长跑爱好者兼音乐爱好者的关系,看上去身心相当健康。只要他有意,再写两三本应该不在话下。我呢,也早已过了花甲之年,虽不热爱长跑和音乐,但热爱牵牛花蒲公英,热爱地瓜马铃薯,加之山民出身久经风雨,所以尚能饭否于我不是疑问。这样,里应外合,这本小书仍可能继续增订,继续再版,还请读者朋友继续关照为盼。
初版自序,写于二○○九年十月三日(己丑中秋),时青岛玉兔临空月华如水;香港版序,写于二○一三年十一月九日,时青岛秋雨敲窗枫叶飘零;青岛版序,写于二○一四年十月一日,时青岛皓月当空海天一色。今天是二○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时青岛但愿我能这样不断记录下去。
林少华
二O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于窥海斋
时青岛石榴花红栀子飘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