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以读攻读

書城自編碼: 308660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外国随笔
作者: 但汉松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769372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9-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50页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56.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HK$ 105.6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HK$ 717.6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HK$ 58.8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HK$ 69.6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HK$ 273.6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HK$ 94.8
大英帝国的兴衰:全景式俯瞰英国千年历史沧桑剧变,回首日不落帝国的初升、辉煌与没落
《 大英帝国的兴衰:全景式俯瞰英国千年历史沧桑剧变,回首日不落帝国的初升、辉煌与没落 》

售價:HK$ 117.6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售價:HK$ 95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4.0
《 时间的噪音 》
+

HK$ 87.0
《 耶鲁大学公开课:文学理论 》
+

HK$ 127.6
《 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 》
+

HK$ 127.6
《 传家之物:艾丽丝·门罗自选集 》
+

HK$ 69.6
《 私货:詹姆斯·伍德批评文集 》
編輯推薦:
1.但汉松:身兼学者、教师、译者、随笔作家、自媒体创作者多种身份。目前,新浪微博粉丝破十万,转发和互动极为热烈。
2.《以读攻读》:收录但汉松十年来的三十篇文学评论与随笔,发轫于作者的读,最终复归于读者的读。从英美文学到电影戏剧,再到当代中国小说,邀约读者投身一场挑战十足又深藏智性的以读攻读。
3.著名作家、学者张悦然、金雯、小白、苗炜诚意推荐!
內容簡介:
阅读,究竟是一桩怎样的事?它追求并享受的,是旷日持久的练功与修行,是道路漫长、充满发现的探索奇旅。为了突入意义的城池,读者需要部署、调动、斡旋、强攻、破袭、鏖战
《以读攻读》收录了但汉松十年来的三十篇文学评论与随笔,发轫于作者的读,最终复归于读者的读。重量、影色、书人、短读,从英美文学到电影戏剧,再到当代中国小说,精妙细致的评点剖析,尽显思维的棱角与锋芒。在将私人阅读激发的成就感展露得淋漓尽致的同时,本书也邀约读者亲自投身一场挑战十足又深藏智性的以读攻读。
阅读,绝非一时一地、一蹴而就之事,它延宕在毕生的岁月里。
關於作者:
但汉松,1979年生。英美文学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南京大学英文系。主要学术兴趣为现当代美国文学及批评理论,已出版英文专著一部,有二十余篇论文刊于国内核心刊物。业余从事文学翻译,译有托马斯品钦的《性本恶》和《慢慢学》,桑顿怀尔德的《我们的小镇》和《圣路易斯雷大桥》,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等。

新浪微博:@洛之秋(http:weibo.comluozhiqiu)
目錄
一:重量(TO WEIGH THE MASTERS)

品钦的黑色乡愁
罗斯在拧紧
最后的寓言家
做品钦的门下走狗
慢读德里罗
可怖的联结
写在历史的幽微处
魔鬼在历史的细节里

二:影色(FROM PAGE TO STAGE)
改不起的《盖茨比》
《色,戒》的床戏
《牯岭街》的明与暗
大师和安德森
谁的小镇,谁的风情
小说家的911

三、书人(THE BOOK AND THE MAN)
把文学还给文学
朝向黑洞的阅读
在华尔街读《巴特尔比》
莎士比亚的肉身
被加冕的丹碧斯
文学的世界旅行
公开课的性感与骨感
听余华谈《兄弟》

四、短读(A BRIEF READ)
不可能的书
如何面对一座垮掉的桥
记忆与想象
重读《新批评》
惧而著之
小说的进化史
小说家能掷骰子吗?
苗师傅的药
內容試閱
自 序

阅读,究竟是一桩怎样的事?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他还说,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而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我们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

这位超验主义者并未夸大其词。我们或许可以天赋异禀地成为一个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地成为一个洞若观火的读者。觉察到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到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这都是我们需要在后天勤学苦练方可获得的技能。有时候,阅读的行动甚至如攻城战役一般艰难!为了攻入意义的城池,读者需要部署、调动、斡旋、强攻、破袭、鏖战读者当然可能久攻不下,或铩羽而归,但如果在漫长战役后破城而入,那种胜利的成就感,一定会是史诗级的。

此刻我的脑海里,确实有一幅这类强力读者的标准像,他就是J.希利斯米勒。他曾在一次访谈里,用几万字的篇幅,追忆了自己求学从教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以回答为什么要选择文学这个问题。米勒说,自己1940年代在哈佛读研究生时就读过福克纳的《八月之光》,1950年代到1970年代初执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时,又多次在课堂上教过此书。2004年,这位耶鲁四人帮的中坚、美国最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即将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讲坛上荣退,古稀之年的他在研究生研讨课上最后一次教起了《八月之光》。在读了这部最伟大的美国南方小说六十多年之后,米勒说他注意到了之前无数次重读都未曾细想的一处细节那个因妻子偷腥而被信徒废黜的长老会派牧师盖尔海托华某天夜里在教堂外听着里面传出的圣歌声,深感恐惧地想到,这些如此虔诚称颂耶稣的南方基督徒们,与那些下周即将参与对乔克里斯默斯私刑的人会是同一帮人!米勒突然感到疑惑:为什么福克纳要这样将基督教新教和南方种族主义联系在一起写?他之前研究过海托华牧师对丁尼生诗歌的喜欢,研究过莉娜和乔对于食物的不同态度,但从未认真思考过《八月之光》中种族主义、私刑处死和南方新教信仰的关系问题。

在暮年的这次重读中,米勒观察出了一种新的状况,即福克纳笔下白人的种族主义暴力深深根植于他们的新教信仰之中,因为如果他们不去兴高采烈地参与杀死乔,如果他们对他有一丝的怜悯,那么就将承认自我怀疑的存在,也即意味着他们会希望去悲悯自己。事实上,米勒终于从《八月之光》中发现,美国南方的意识形态是三位一体的,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和新教信仰在这片土地是共生共灭、相互依存的!

米勒对他迟到的见解做了自我反思。他觉得,恰恰因为自己是在这样一个南方社群中长大的(父亲是南方浸礼会牧师,母亲是南方长老会信徒),所以南方新教的意识形态深深写入了他的基因,以至于他无法更早地觉察到这种宗教存在着某种结构性暴力的可能。米勒用这个例子,说明了阅读绝非一时一地、一蹴而就之事,它完全可以延宕在毕生的岁月中。而且随着生命体验的更新,随着阅读视野的开阔,文本的奥秘会在不断重读中,渐次向读者打开。

和米勒一样,我也是以文学为业的大学老师,这往往意味着某种三位一体的身份:读者、教师和作者。我努力训练自己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向年轻的学生讲授如何进行文学阅读,同时以文学批评的方式论述自己的阅读。从事这样与阅读息息相关的营生,让我无比认同纳博科夫的一句话,那就是只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而教授英语文学的职业要求,又将这种重读制度化。这往往意味着我会在自己的英美小说和美国文学课上,不断地在备课期间重读当年喜爱的文学作品。那种重访,当然与米勒精研文学大半个世纪后的重读无法比拟,却仍会不时带给我极大的快慰和惊喜。

几个星期前,我在课前再次读了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中开篇的两个故事,分别叫《手》和《纸团》。虽然在过去的五年间,我向低年级英语专业本科生已经讲过了四遍,但仍然对第二个故事中的一些细节颇觉费解。比如,为什么里菲医生要不断地在纸上写东西,然后又揉成纸团放到罩衫大口袋里?为什么要反复提到他那匹疲惫的白马(jaded white
horse)?为什么要说这种强迫症式的写,是在建真理的小金字塔(little pyramids of truth)?为什么那个未婚怀孕的女人来诊所求助时,正好目击了一次血淋淋的拔牙场景?所有这些细节,当然都可以用怪诞一词搪塞过去既然安德森笔下都是这些无法理喻的畸人,似乎也没什么必要深究这种古怪背后的真相了。

但在这次重读前,我恰好重温了艾米莉狄金森。我突然想到,待在诊所的里菲医生喜欢在纸上写字,然后揉成团塞入那件亚麻罩衫的大口袋里,这个怪癖不正和美国诗歌中最著名的女隐士有几分相似吗?在狄金森创作的高峰期,她平均每天写一首诗,然后将写诗的纸笺放入白色连衣裙的口袋里。将诗封存在口袋里,这当然是狄金森极具象征性的诗人姿态,因为她曾在一首诗里宣告:发表,是拍卖人的心灵切不可使人的精神蒙受价格的羞辱。既然如此,是否可以猜测,里菲医生其实是在写诗?如果他是一个诗人,那么文中将这种写作和对写作的撤销比喻为反复修建和摧毁真理的小金字塔就顺理成章了,因为诗人在语言中苦求的不是别物,恰恰是超验性的真理。更顺理成章的,则是多次提到的那匹疲惫的白马,它拉着里菲医生的轻便马车走街串户,而阿波罗那驾金色战车所驾驭的,同样是四匹白马。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不仅是光明之神,还是文艺之神,庇护着音乐家、诗人和射手;安德森笔下那个乏味无趣的温斯堡所出现的疲惫的白马,就构成了对一个理想主义诗人困顿人生的隐喻。他对小镇生活的绝望和抗争,不恰恰就体现在他不断地写诗、毁诗于纸团中吗?

想到这里,我的眼前仿佛劈过一道闪电安德森在故事中卖的最大关子,就是拒绝向读者透露里菲医生的诗人身份。他诱使读者去滋生疑心,去寻找和组合细节,进而去得出关于诗和诗人存在的证据!我仿佛瞬间又洞悉了另一个秘密:在前一个故事《手》中,叙事者四次提到诗人,并说主人公比德尔鲍姆那双患有多动症的手,就如同一只囚鸟挥动的翅膀,这个譬喻镇上某个寂寂无名的诗人曾经想到过;之后,叙事者又反复说,这双手的神秘是他无法解释的,需要把诗人召唤出来才行。在一个与诗人无关的故事中,安德森四次向诗人发出元小说式的呼喊,但在接下来那个落魄医生的故事中,自始至终藏匿诗的存在。这难道不正是向读者进一步暗示,里菲医生可能就是《手》中提到的镇上某个寂寂无名的诗人吗?

同时,血淋淋拔牙的离题描写也在这种阐释中获得了安放之处。我从一个占卜释梦的网站查到,在荣格的心理学中,女性梦见拔牙象征着分娩和新生。安德森通过这个奇怪的插段,让前来求助的女孩目睹了孕梦如何进入现实,而里菲医生则以诗人特有的敏锐旁观,察觉了这个象征化场景的意义(就如同他窥透了比德尔鲍姆的那双手一样),所以里菲医生才会不等到女孩开口说话,就直接对她说,我会驾车带你去乡下。安德森正是以这样的现代主义方式,让诗人降临并隐遁在故事中,让诗人成为这些畸人的超视者;同时通过这种设置,作者让这个短篇小说集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内在联结,使之处于独立于故事和小说章节的文类含混中。

其实,我并不确定其他人是否赞同这种解读,也不知道前人是否有过类似的阐释。这些并不重要。我真正想用这个例子说明的,其实是私人阅读中一种以读攻读的快感,一种在反复迂回、纵横交错的重读中,读者所可能获得的那种攻城拔寨的胜利。我对《小镇畸人》的解读,完全不必是最好的或唯一的解读,但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次阅读的擢升,因为它让文本中原本突兀的细节获得了一种有机的整体感,让从前略显模糊的影像在重新对焦中变得清晰起来。

如果说伟大的文学,往往教会我们去习惯于停留在意义的不确定性和道德的含混中,那么好的阅读则完全没有任何模棱两可之处。用米勒的话说,好的阅读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并没有居中状态可言。我们读懂了,是因为我们看明白了符号。这种明白不仅是当事人心知肚明的,而且可以通过批评家的写作,通过老师在课堂的传授,清晰地从一个读者的意识,传递到另一个读者的意识中。文学阅读的功夫,也就是在这样的修炼中习得的。它的效果货真价实,就像会不会降龙十八掌一样,在练家子眼里明明白白。

这本集子里的三十篇文字,绝大部分是我近十年来发表在报刊网站上的长短文章。它们多为文学书评和随笔,虽没有什么统一的话题,倒也算围绕文学阅读这件事来写的。原本我应该做一个安心于论文生产的大学教师,但就像陈平原先生所说的,既经营专业著作(著述之文),也面对普通读者(报章之文),能上能下,左右开弓,这才是人文学者比较理想的状态。我对英语文学有着一腔热忱,虽远远没有达到左右开弓的自如之境,可仍然希望能在这个文学阅读日益萎靡的时代,在学院之外为所谓好的阅读去振臂一呼。

是为序。

2015年10月
于南京仙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